|
1
|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_(S)6.8强震发震断层三维模型与地震构造环境 |
郭钊吾
鲁人齐
张金玉
房立华
刘冠伸
吴熙彦
孙晓
祁诗淼
|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Pb-Zn-Ag-Cu矿床新类型:成矿基本特征与构造控矿模型 |
侯增谦
宋玉财
李政
王召林
杨志明
杨竹森
刘英超
田世洪
何龙清
陈开旭
王富春
赵呈祥
薛万文
鲁海峰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68
|
|
|
3
|
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结构及高原隆升的液压机模型 |
袁学诚
李廷栋
肖序常
姜枚
耿树方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6 |
20
|
|
|
4
|
青藏高原西北部区域地壳形变、构造地貌与孕震构造模型研究——以2008年与2014年新疆于田7.3级地震为例 |
葛伟鹏
袁道阳
邵延秀
陈继锋
|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
5
|
三维地壳结构数据库设计及模型构建——以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层析成像数据为例 |
葛伟鹏
袁道阳
张元生
何文贵
|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
6
|
青藏高原新生代形成演化的整合模型——来自火成岩的约束 |
罗照华
莫宣学
侯增谦
邓万明
王江海
赵志丹
喻学惠
李建平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67
|
|
|
7
|
流变特性对青藏高原构造变形影响的数值模拟 |
陈连旺
詹自敏
叶际阳
李妍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4
|
|
|
8
|
青藏高原均衡重力异常的地震构造动力学研究 |
邢乐林
李建成
李辉
邹正波
周新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
9
|
四川盆地中部资阳地区张扭断裂三维构造模型、构造演化与油气地质意义 |
田方磊
郭彤楼
何登发
顾战宇
孟宪武
汪仁富
王莹
张伟康
鲁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10
|
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模型探讨 |
曹代勇
李青元
朱小弟
周云霞
|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25
|
|
|
11
|
利用GPS高精度监测数据开展青藏高原现今地壳运动与形变特征研究进展 |
瞿伟
高源
陈海禄
梁世川
韩亚茜
张勤
王庆良
郝明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21 |
20
|
|
|
12
|
龙门山地区水系发育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东缘隆升的指示 |
李奋生
赵国华
李勇
颜照坤
梁明剑
闫亮
李敬波
邵崇建
郑立龙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1
|
|
|
13
|
青藏高原S波和泊松比的层析成像 |
瞿辰
刘晓宇
于常青
胥颐
杨文采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9
|
|
|
14
|
焦家断裂带三维结构模型及其数值模拟:以新城金矿床控矿构造为例 |
李瑞红
安平
恽孟河
孟银生
刘汉粮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
15
|
金伯利岩管三维构造模型找矿新方法 |
李伟
陈建平
王焕富
褚志远
赵红娟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
16
|
DEM数据在青藏高原地貌研究中的应用 |
高明星
刘少峰
|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
2008 |
6
|
|
|
17
|
利用二维活断层探测资料构建焦作地区浅层三维构造模型 |
邓小娟
酆少英
朱学申
何银娟
田一鸣
李倩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
18
|
祁连山中东段三维构造物理模型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
刘小凤
刘百篪
杨立明
|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
2000 |
3
|
|
|
19
|
断裂构造三维模型研究评述 |
唐诗佳
彭恩生
孙振家
陈宜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
20
|
青藏高原东缘深切河谷区古滑坡:判识、特征、时代与演化 |
张永双
刘筱怡
吴瑞安
郭长宝
任三绍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