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羌塘盆地中、新生代火山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碧香 叶和飞 彭勇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946-951,共6页
通过对羌塘盆地火山岩(含少数侵入岩)的锶(Sr)、钕(Nd)和铅(Pb)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获得中、新生代不同类型火山岩和花岗岩类Sr同位素比值大多数为0.706~0.710,ε_(Nd)值为-0.54~-8.1,均为负值,^(206)Pb/^(204)Pb值为17.1493~19.03... 通过对羌塘盆地火山岩(含少数侵入岩)的锶(Sr)、钕(Nd)和铅(Pb)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获得中、新生代不同类型火山岩和花岗岩类Sr同位素比值大多数为0.706~0.710,ε_(Nd)值为-0.54~-8.1,均为负值,^(206)Pb/^(204)Pb值为17.1493~19.0313,^(207)Pb/^(204)Pb值为15.4350~15.666,^(208)Pb/^(204)Pb值为37.566~39.072。根据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中生代火山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区和下地壳,原始岩浆为壳幔混合型,可能与造山带的岛弧—活动陆缘环境有关。早第三纪火山岩岩浆来自富集幔源区,与大陆拉张环境有关。第四纪火山岩形成于高钾熔岩区内,与俯冲环境有关。总之,本区的火山岩中生代为造山带火山岩,新生代(主要为早第三纪)为大陆裂谷带火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羌塘盆地 中、新生代 火山岩 同位素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