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工程走廊热融湖塘水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林战举 牛富俊 +3 位作者 罗京 尹国安 刘明浩 CHRIS Burrn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7-224,共8页
为查明青藏工程走廊热融湖塘水理化特性及其理化特性与湖塘分布之间的关系,选取青藏工程走廊楚玛尔河至风火山段为研究区域,沿青藏公路从北向南依次选取19个热融湖塘进行水深、面积等几何特征调研并取水样,进行阴阳离子等理化参数测定... 为查明青藏工程走廊热融湖塘水理化特性及其理化特性与湖塘分布之间的关系,选取青藏工程走廊楚玛尔河至风火山段为研究区域,沿青藏公路从北向南依次选取19个热融湖塘进行水深、面积等几何特征调研并取水样,进行阴阳离子等理化参数测定。分析了热融湖塘水的理化特性,并结合调研资料探讨了热融湖塘理化特性与区域环境及湖塘分布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3个研究亚区湖的水理化特性有较大差别,楚玛尔河高平原从北向南湖水矿化度逐渐升高,水质由淡水向咸水再到强咸水过渡,主要与该区域"碟"状湖的分布特征和寒旱多风及蒸发量大有关;可可西里山区和北麓河盆地的湖水矿化度较低,水质以弱咸水或淡水为主。这两个亚区湖较深,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降低了湖面的蒸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工程走廊 多年冻土 热融湖塘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工程走廊道路工程阴阳坡效应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凯飞 穆彦虎 +2 位作者 毕贵权 李国玉 陈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0-190,共11页
青藏工程走廊整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加之青藏高原强烈的太阳辐射及大气透明度高,导致廊内路基工程存在显著的"阴阳坡"效应。在阴阳坡热效应作用下,路基阳坡路肩沉降变形普遍大于阴坡路肩,由此引发包括路基倾斜、边坡滑塌、纵... 青藏工程走廊整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加之青藏高原强烈的太阳辐射及大气透明度高,导致廊内路基工程存在显著的"阴阳坡"效应。在阴阳坡热效应作用下,路基阳坡路肩沉降变形普遍大于阴坡路肩,由此引发包括路基倾斜、边坡滑塌、纵向裂缝等一系列路基路面病害问题,严重影响了路基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大幅增加了工程后期运营维护成本。针对这一问题,从青藏工程走廊阴阳坡效应的成因、阴阳坡效应作用下路基体冻融过程及地基温度场分布、路基的横向差异沉降变形、阴阳坡效应相关路基路面病害以及防控措施5个方面系统论述了目前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现状,并结合阴阳坡效应的量化研究、防治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就未来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青藏工程走廊内路基工程的建设与维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工程走廊 路基工程 阴阳坡效应 路基路面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场地地震安全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马巍 苏永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3-733,共11页
宽度不到10 km的青藏工程走廊穿越长约550 km的多年冻土区,承载了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等重要生命线工程,同时,该地区强震多发,工程设施未来遭遇地震作用的风险较大。围绕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区这一特殊研究区域,从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多年... 宽度不到10 km的青藏工程走廊穿越长约550 km的多年冻土区,承载了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等重要生命线工程,同时,该地区强震多发,工程设施未来遭遇地震作用的风险较大。围绕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区这一特殊研究区域,从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多年冻土场地地震动特征研究两方面对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区场地地震安全性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介绍最新研究进展。基于青藏工程走廊地震危险性对比分析结果,分别给出50年和100年超越概率63%、10%、2%的青藏工程走廊基岩地震动区划图,并转换得到50年超越概率10%的青藏工程走廊一般场地PGA区划图,与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相比,PGA=0.2g的范围有所扩大。场地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场地地震动特征与冻土层温度及厚度、季节融化层厚度、冻土夹层厚度及其埋深有关。完全冻结场地地震动特征主要受冻土层温度和厚度影响,季节融化场地地震动特征主要受季节融化层厚度和多年冻土层厚度影响,多年冻土夹层场地地震动特征主要受冻土夹层厚度及埋深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青藏工程走廊内多年冻土区地震灾害风险区划、重大冻土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寒区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及已有工程设施抗震加固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地震动特征 地震危险性分析 青藏工程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工程走廊冻土环境工程地质区划及评价
4
作者 金会军 王绍令 +2 位作者 俞祁浩 吴青柏 魏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71,I0002,共7页
文章采取层次分析和综合评判的三级区划方法,分别考虑冻土的类型、热稳定性和含冰(水)量,将西大滩至安多间的青藏工程走廊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区、20个亚区和51个地段,按区(段)简要评价了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和寒区环境。文章对青藏工程走廊... 文章采取层次分析和综合评判的三级区划方法,分别考虑冻土的类型、热稳定性和含冰(水)量,将西大滩至安多间的青藏工程走廊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区、20个亚区和51个地段,按区(段)简要评价了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和寒区环境。文章对青藏工程走廊进行了较全面的冻土工程和寒区环境工程地质综合评价,能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融冻灾害整治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工程走廊 冻土环境工程地质 冻土类型 冻土热稳定性 含冰(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工程走廊沿线不同植被类型带土壤典型理化特征
5
作者 董林水 宋爱云 +1 位作者 周金星 姜鑫贵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9-115,共7页
为制订科学合理的青藏工程走廊沿线植被恢复策略,掌握沿线土壤的理化特征及其与植被分布的相关关系,本文研究沿线不同植被类型带的土壤典型理化特征,共设置样带27条,测定指标包括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p H值、阳离子交换量和碳酸... 为制订科学合理的青藏工程走廊沿线植被恢复策略,掌握沿线土壤的理化特征及其与植被分布的相关关系,本文研究沿线不同植被类型带的土壤典型理化特征,共设置样带27条,测定指标包括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p H值、阳离子交换量和碳酸钙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沿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由北至南均表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并与植被类型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多在10.0~40.0 g/kg之间,全氮则多介于0.4~2.0 g/kg之间。线性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有机质和全氮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全磷质量分数多在0.3~0.8 g/kg之间,由北至南呈“两端高,中间低”变化趋势;全钾质量分数多介于13.0~30.0 g/kg,由北至南增高趋势明显;土壤p H值则表现为“北高南低”;沿线阳离子交换量多在6.0~24.0 cmol(+)/kg之间;碳酸钙质量分数呈现“南北迥异”的变化规律,北部样带多在8.0%~15.0%之间,南部样带则多只有1.0%~3.0%,这与土壤钙积作用密切相关。综上所述,沿线土壤各理化指标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部分指标与植被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工程走廊 土壤理化特征 植被类型 样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工程走廊水环境安全保护等级区划研究
6
作者 蒋伟 林涛 尹静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0年第1期13-17,共5页
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和突变级数法对青藏工程水环境安全的保护等级进行分区评价与研究,结果表明:青藏工程走廊带沿线水环境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保护区3个区域,其中一级区范围为青藏高速公路拉萨—安多段,二级区范围为青藏高速公路... 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和突变级数法对青藏工程水环境安全的保护等级进行分区评价与研究,结果表明:青藏工程走廊带沿线水环境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保护区3个区域,其中一级区范围为青藏高速公路拉萨—安多段,二级区范围为青藏高速公路安多—茶错段,三级区范围为青藏高速公路茶错—格尔木段;青藏工程走廊水环境安全保护路段共计408.92 km,安全保护等级高,占路线全长的35.56%。建议拉萨—安多全段,以及安多—茶错段部分路(桥)面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路(桥)面径流污染控制,有效降低路(桥)面径流对走廊带水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保护等级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 突变级数法 青藏工程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工程走廊地震危险性对比分析及区划
7
作者 苏永奇 马巍 +1 位作者 马尔曼 吴志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1-320,共10页
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地震动衰减关系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至关重要。以中国第五代地震动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为基础,采用2类震级分档分别建立自编及五代图潜在震源区空间分布函数,收集4组青藏高原及周缘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 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地震动衰减关系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至关重要。以中国第五代地震动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为基础,采用2类震级分档分别建立自编及五代图潜在震源区空间分布函数,收集4组青藏高原及周缘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采用不同组合对青藏工程走廊沿线的81个场点进行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得到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重现期475年)的各场点基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并转换为一般场地(Ⅱ类)PGA,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第五代地震动区划图归档上下限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采用我国西部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计算得到的PGA最大,采用云南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得到的PGA最小,采用川藏地区及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动衰减关系时居中;在同一地震动衰减关系下,采用自编空间分布函数计算得到的PGA普遍略大于采用第五代图空间分布函数时;在震级上限为8.5的潜在震源区及附近地区,潜在震源区空间分布函数震级分档对计算结果有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表明,采用自编Ⅱ型震级分档空间分布函数方案与川藏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组合方案的计算结果最为理想。最后,采用该组合方案对青藏工程走廊50年超越概率10%的基岩场地PGA及一般场地PGA进行了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分析 空间分布函数 地震动衰减关系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青藏工程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冻土区道路工程病害类型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53
8
作者 穆彦虎 马巍 +2 位作者 牛富俊 刘戈 张青龙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9-267,共9页
多年冻土及多年冻土区恶劣的环境给工程构筑物的建设及维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以青藏工程走廊内的青藏公路、青藏铁路两大道路工程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了其路基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的主要病害类型及分布特征。现场调查显示,青藏公... 多年冻土及多年冻土区恶劣的环境给工程构筑物的建设及维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以青藏工程走廊内的青藏公路、青藏铁路两大道路工程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了其路基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的主要病害类型及分布特征。现场调查显示,青藏公路80%的路基病害由多年冻土融沉所引起,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不均匀沉降变形和纵向裂缝,且主要发生在高填方路基上。这两种病害与多年冻土地温及含冰量密切相关,地温越高,含冰量越大,病害越为严重。青藏公路桥梁工程的病害主要集中在附属工程及上部结构上,而涵洞工程病害则主要由冻胀、融沉作用、泥石流淤积、冰塞以及施工原因导致。青藏铁路沿线现场监测及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铁路路基病害主要为高温冻土区普通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纵向裂缝、路桥过渡段沉降变形、风沙灾害及块碎石材料风化引起的冷却路基结构失效等。此外,青藏工程走廊内广泛分布着包括冻胀丘、冰椎、冰幔、热融湖塘等不良冻土地质现象,当上述不良地质现象与工程接近时,会对道路工程的稳定性造成威胁,严重时可导致一些工程病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工程走廊 多年冻土区 道路工程 工程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工程走廊带冻融砂土导热系数分布规律研究
9
作者 金嘉林 郝建斌 +1 位作者 刘志云 崔福庆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8-614,共7页
为研究青藏高原工程走廊带内冻融砂土的导热系数变化规律,在青藏高速(格尔木~拉萨段)现场钻探取样,以不同颗粒级配的粉砂、中细砂和砾砂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态面热源法进行重塑冻融砂土的导热系数测试,分析3种砂土在冻融状态下干密度、天... 为研究青藏高原工程走廊带内冻融砂土的导热系数变化规律,在青藏高速(格尔木~拉萨段)现场钻探取样,以不同颗粒级配的粉砂、中细砂和砾砂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态面热源法进行重塑冻融砂土的导热系数测试,分析3种砂土在冻融状态下干密度、天然含水率及导热系数的分布规律。测试结果表明,冻土砂土的导热系数分布规律为:粉砂<中细砂<砾砂;融土砂土的导热系数分布规律为:粉砂<砾砂<中细砂。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砂土导热系数与其干密度、天然含水率关系的经验公式,为青藏高原工程走廊带内道路工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工程走廊 冻融砂土 导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幅距离对青藏高速公路分离式路基动力响应的影响
10
作者 赵涛 梁庆国 +2 位作者 王育红 陈拓 王燕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6,共9页
为研究地震波作用下分离式路基的动力响应特性,结合现场钻孔资料,以标准断面的分离式路基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非关联流动法,建立2幅坡脚距离分别为5,10,15和20 m的路基模型。通过施加50 a超越概率2%,10%和63%的地震波,... 为研究地震波作用下分离式路基的动力响应特性,结合现场钻孔资料,以标准断面的分离式路基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非关联流动法,建立2幅坡脚距离分别为5,10,15和20 m的路基模型。通过施加50 a超越概率2%,10%和63%的地震波,得到分幅距离变化对路基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路基表面的Mises应力值大小受坡脚距离变化影响较大,对天然地表与坡脚影响微小,而对剪应力S12值大小的影响规律与此相反;随着坡脚距离的增加,路基表面与天然地表的水平峰值位移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在10 m坡脚距离的参考点水平峰值位移出现极大值。研究结果为青藏工程走廊内的路基选型布线与抗震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工程走廊 分离式路基 分幅距离 地震波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公路74—84道班段不良地质现象浅析
11
作者 谭立渭 李富学 刘志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3期360-363,共4页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发现,青藏工程走廊(青藏公路74—84道班段)多年冻土区发育有次生不良地质现象,如厚层地下冰、热融滑塌、热融沉陷、热融湖塘、冰锥(冰丘、冰幔)等。基本查明了不良地质现象的危害对象,初步探讨了地质环境与不良地质现...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发现,青藏工程走廊(青藏公路74—84道班段)多年冻土区发育有次生不良地质现象,如厚层地下冰、热融滑塌、热融沉陷、热融湖塘、冰锥(冰丘、冰幔)等。基本查明了不良地质现象的危害对象,初步探讨了地质环境与不良地质现象间的关系。为工程安全运行、工程良好维护及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工程走廊 不良地质现象 多年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赵韬 张明义 +1 位作者 路建国 晏忠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5-153,共9页
为研究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青藏工程走廊西大滩至安多多年冻土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技术,获取研究区... 为研究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青藏工程走廊西大滩至安多多年冻土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技术,获取研究区地表变形信息;借助GIS平台,根据经验计算模型,获取研究区体积含冰量、年平均地温、活动层厚度3个影响因素基础数据;利用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法,分析地表变形与影响因素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年变形速率介于-33~15 mm/a,地表有缓慢下沉趋势,整个研究区年变形速率均值为-13 mm/a;在体积含冰量大于30%、年平均地温高于-1℃的区域,地表变形与影响因素有强相关性,偏相关系数大于0.8,P<0.05。在体积含冰量为10%~30%、年平均地温为-2~-1℃、活动层厚度大于3 m的区域,地表变形与影响因素有较强相关性,偏相关系数介于0.4~0.8,P<0.05。总体而言,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与体积含冰量和年平均地温有正强相关性,偏相关系数均值为0.75和0.70;与活动层厚度有正中等相关性,偏相关系数均值为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青藏工程走廊 地表变形 影响因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玛尔河黏性土与砂土导热系数试验研究
13
作者 崔福庆 王伟 +1 位作者 刘志云 张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1-630,共10页
为探究青藏工程走廊带楚玛尔河地区冻融土导热系数的基本规律,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了148个冻土试样和88个融土试样导热系数。对楚玛尔河地区黏性土和砂土导热系数的总体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黏性土、砂土导热系数与干密度和含... 为探究青藏工程走廊带楚玛尔河地区冻融土导热系数的基本规律,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了148个冻土试样和88个融土试样导热系数。对楚玛尔河地区黏性土和砂土导热系数的总体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黏性土、砂土导热系数与干密度和含水率之间进行二元回归方程拟合,并分别建立黏性土、砂土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楚玛尔河黏性土导热系数分布较为集中,砂土导热系数离散度高,分布范围较广;二元回归方程对黏性土、砂土导热系数平均拟合优度较低;与二元回归方程相比,以干密度和含水率作为输入因子所建立的楚玛尔河黏性土、砂土导热系数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精确度。研究成果可有效预测青藏工程走廊带土体导热系数,对冻土温度场计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导热系数 RBF神经网络 楚玛尔河 青藏工程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