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9~2001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水平运动的非震反位错模型及变形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2 位作者 王琪 王双绪 张晓亮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4-381,共8页
通过对GPS观测资料的数值模拟 ,获取 1999~ 2 0 0 1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非震反位错模型 ,结合本区视应变场空间分布 ,研究活动块体及其边界断裂运动、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积累部位和强度 .结果表明 :① 9个活动块体呈现... 通过对GPS观测资料的数值模拟 ,获取 1999~ 2 0 0 1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非震反位错模型 ,结合本区视应变场空间分布 ,研究活动块体及其边界断裂运动、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积累部位和强度 .结果表明 :① 9个活动块体呈现东向由偏北至偏南的整体性顺时针运动 .以祁连山—海原断裂为界 ,两侧块体间的左旋相对运动明显 ,由西向东呈现走滑兼NE NEE向挤压 ;②有 2 0条断层段 (多数呈压性 )不同程度地阻碍块体间的相对运动 ,其中祁连山断裂中东段 (包括与日月山—拉脊山断裂交汇区 )及与海原、庄浪河断裂交汇区更有利于应变积累 ,日月山—拉脊山断裂与柴达木块体北边界交汇区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应变积累 ;③所得活动块体运动速率及边界断裂对块体相对运动的锁定量较 1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块体东北缘 地壳水平运动 GPS 非震反位错模型 视应变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仑山与汶川强烈地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运动及应变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希 王双绪 +4 位作者 张晓亮 崔笃信 王文萍 张四新 薛富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42,共11页
充分应用GPS、区域水准、跨断层等地形变观测资料,借助非震负位错反演,结合地震活动,综合研究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Ms8.1级地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运动与应变积累的影响。通过分析笔者认为,青藏块体内部Ms8.1级巨大地震能量释放产生... 充分应用GPS、区域水准、跨断层等地形变观测资料,借助非震负位错反演,结合地震活动,综合研究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Ms8.1级地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运动与应变积累的影响。通过分析笔者认为,青藏块体内部Ms8.1级巨大地震能量释放产生的扰动应力场对NE向主压背景应力场的调制作用,导致块体边界构造区域地壳差异运动和应力应变状态发生变化。其中,对阿尔金断裂东段与祁连山断裂带西段的应变积累状态反映减缓为主的影响,而对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则反映促进应变积累为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一定时期、一定程度的。近期青藏块体东北缘区域应力场处于昆仑山、玉门、民乐等地震后的恢复状态。而由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后有限的GPS、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可推测汶川地震对甘川交界东段-甘川陕交界区应变积累状况一定程度促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Ms8.1级地震 汶川Ms8.0级地震 青藏块体东北缘 地壳运动 大震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东北缘重力场演化与地震活动 被引量:39
3
作者 祝意青 李辉 +1 位作者 朱桂芝 徐云马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76-84,186,共9页
通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重力观测资料进行整体平差计算 ,系统分析了 1 992~ 2 0 0 1年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结果表明 :利用统一起算基准获得的青藏块体东北缘重力观测资料 ,较完整地反映了青藏块体东北缘孕震... 通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重力观测资料进行整体平差计算 ,系统分析了 1 992~ 2 0 0 1年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结果表明 :利用统一起算基准获得的青藏块体东北缘重力观测资料 ,较完整地反映了青藏块体东北缘孕震过程中出现的流动重力前兆信息 .在地震孕育发生阶段 ,重力场出现较大范围的区域性重力异常 ,并产生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局部重力异常区 .重力场动态图象较清晰地反映了区域重力场的有序性演化与地震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块体东北缘 重力场演化 构造活动 孕震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东北缘近期地壳水平运动与应变积累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希 张晓亮 +1 位作者 王双绪 蒋锋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6,43,共6页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2001—2004年、2004—2007年GPS水平运动速度场结果,借助负位错模型,研究该区当前的地壳水平运动特征与应变积累状况。分析表明:经昆仑山、玉门、民乐地震后一段时间的调整,2004—2007年青藏块体东北缘总体反映与长...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2001—2004年、2004—2007年GPS水平运动速度场结果,借助负位错模型,研究该区当前的地壳水平运动特征与应变积累状况。分析表明:经昆仑山、玉门、民乐地震后一段时间的调整,2004—2007年青藏块体东北缘总体反映与长期背景场一致的应变场重构特性。祁连山断裂带东段应变大体维持2001—2004年的积累背景;祁连山断裂带中—西段、庄浪河断裂南段及甘南地块、河西走廊较2001—2004年应变积累有所增强;阿尼玛卿断裂带东段、秦岭北麓断裂存在应变积累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块体东北缘 GPS 负位错反演 应变积累 地壳水平运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成速率法的青藏块体东北缘断裂活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唐红涛 张学刚 +2 位作者 高子让 丁国丽 李瑞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9-326,共8页
基于合成速率法、趋势累积率法与跨断层资料等的结合,从时空的不同角度分析了青藏块体东北缘主要断裂应变积累的运动特征。结果显示:①2010~2016年,祁连山断裂带呈微弱拉张的运动态势,海原断裂带由张转压,六盘山断裂带在门源地震前显示... 基于合成速率法、趋势累积率法与跨断层资料等的结合,从时空的不同角度分析了青藏块体东北缘主要断裂应变积累的运动特征。结果显示:①2010~2016年,祁连山断裂带呈微弱拉张的运动态势,海原断裂带由张转压,六盘山断裂带在门源地震前显示张性运动,震后发生转折;②长期来看,基于趋势累积率 D c的计算结果显示了祁连山断裂带中、西段累积应变略高于东段,从量值上看整个青藏块体东北缘 D c高值区位于六盘山断裂带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速率 趋势累积率 跨断层 青藏块体东北缘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运动与孕震特征
6
作者 张晓亮 江在森 +3 位作者 王双绪 张希 陈兵 崔笃信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4期76-81,共6页
为了探索昆仑山口西Ms8.1大震后青藏块体东北缘中强地震相对活跃的原因 ,利用近几年来的GPS观测资料 ,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该区的水平运动变形与孕震特征 ,结合其它成果分析得到 :1)昆仑大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的运动变形产生相当影响 ,对... 为了探索昆仑山口西Ms8.1大震后青藏块体东北缘中强地震相对活跃的原因 ,利用近几年来的GPS观测资料 ,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该区的水平运动变形与孕震特征 ,结合其它成果分析得到 :1)昆仑大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的运动变形产生相当影响 ,对其西部的影响亦很大 ;2 )差异运动强烈区域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较高 ,压性区可能是应变能积累的反映 ,而张性区的出现及规模可能是大震发生紧迫性及震级大小的反映 ;3)研究区的西部地区近年来一直是应变能积累较快的地区 ,从区域变形特征与强震的对应关系看 ,近一两年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仍然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块体东北缘 孕震 大震 地壳运动 中强地震 震相 昆仑山口西 成果分析 变形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东北缘潜在强震震源研究
7
作者 张晓亮 江在森 +2 位作者 王双绪 张四新 苏瑞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依据单一力源模型的基本原理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多年来水准观测垂直位移资料 ,反演该区 2 0a来中强地震的潜在震源力学参数与未来可能的危险区域 ,得到 :①如果确定所选研究区仅有一个等价强震力源 ,反演的强震力源与实际震中符合度较... 依据单一力源模型的基本原理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多年来水准观测垂直位移资料 ,反演该区 2 0a来中强地震的潜在震源力学参数与未来可能的危险区域 ,得到 :①如果确定所选研究区仅有一个等价强震力源 ,反演的强震力源与实际震中符合度较好 ,这对中强地震地点的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②在青藏块体东北缘6级左右的地震 ,比较合理的可研究范围一般为震源有效半径的 1 0倍 ,对应的等价力源的量级约为 1 0 1 1 N ;③从 1 995~ 2 0 0 0年的分区模拟结果看 ,在祁连的中段存在一个潜在的等价强震力源 (1× 1 0 1 1 N) ;另外 ,在青海与甘肃南部交界处存在一个潜在的等价强震力源 ,该力源深度为 5km ,大小达到 5× 1 0 1 1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力源模型 水准观测 强震力源 力源反演 青藏块体东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东北缘主要断裂带断层形变时序特征与强震关系
8
作者 张希 薛富平 王继英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7年底的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借助应变强度比指标,分析了该区主要活动断裂带的构造变形动态演化特征和分段差异性及与强震的孕育—发生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各断裂带、断裂段应变强...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7年底的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借助应变强度比指标,分析了该区主要活动断裂带的构造变形动态演化特征和分段差异性及与强震的孕育—发生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各断裂带、断裂段应变强度比时序曲线对其上或边缘附近发生的5.8级以上地震反映较好,震前数月至1年左右时间内基本对应"明显上升—均值线以上峰值—回落"的过程;而断裂带(段)之间应变强度比显著差异对其交汇区及附近强震有一定预示意义。②昆仑山口西、玉门、民乐地震相继发生后,构造应力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目前青藏块体东北缘总体上处于新一轮能量积累状态,其中,祁连山断裂带—海原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层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应变强度比 时序变化 分段差异性 震例 青藏块体东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Ms8.0地震前后青藏块体东北缘的垂直形变
9
作者 张四新 王双绪 刘立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31,共7页
利用区域水准、跨断裂水准资料,分析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后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垂直形变。结果表明:震前近10年,垂直形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差异化特征。其中,祁连-河西地区垂直形变主要反映祁连山下沉、河西走廊相对抬升的逆继承性... 利用区域水准、跨断裂水准资料,分析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后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垂直形变。结果表明:震前近10年,垂直形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差异化特征。其中,祁连-河西地区垂直形变主要反映祁连山下沉、河西走廊相对抬升的逆继承性运动;西吉、海原、固原地区构造运动相对平稳;兰州、天水、漳县-武都以西的岷山隆起抬升速率明显增大并伴有形变高梯度带。这主要反映了震前青藏高原北向推挤作用相对减弱,东向挤压作用明显增强;震后,2008年8—10月的观测显示,垂直形变出现反向大幅变化;2006—2008年岷山隆起区相对临夏呈现逆继承性的快速下沉,反映由于地震的发生,导致青藏高原东向挤压运动减弱;2010年的监测表明,垂直形变幅度减小,2008—2010年合作相对临夏仍呈现反向下沉,但差异运动明显减弱,显示当前包括岷山隆起在内的区域构造活动已基本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青藏块体东北缘 水准测量 垂直形变 岷山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二维有限元研究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的水平运动
10
作者 蒋锋云 王双绪 +4 位作者 张希 张晓亮 薛富平 郑申宝 王继英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30,共10页
将1999~2001年、2001~2004年两个时段中青藏块体东北缘GPS水平速度场进行参考框架的变换,扣除区域刚性整体平移和旋转,得到反映区域内部相对运动的水平速度场。利用这个速度场,通过构建该区二维有限元模型,结合最优化原理,反演区域分... 将1999~2001年、2001~2004年两个时段中青藏块体东北缘GPS水平速度场进行参考框架的变换,扣除区域刚性整体平移和旋转,得到反映区域内部相对运动的水平速度场。利用这个速度场,通过构建该区二维有限元模型,结合最优化原理,反演区域分段边界位移。将反演结果作为边界约束并将变换参考框架后的水平速度场作为有限元节点载荷,模拟区域内部水平运动场并计算其主应变率场、最大剪应变率场,以分析这两个时段中这两种场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震孕育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块体东北缘 二维有限元 GPS水平速度场 地壳形变 参考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的青藏块体东北缘近期地壳水平运动与变形研究
11
作者 李天文 梁伟锋 +3 位作者 冯丽丽 刘军华 王庆良 崔笃信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7-645,共9页
以"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1999-2001年GPS观测数据以及"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国家基础研究项目青藏块体东北缘GPS网1999,2001,2003年的观测资料为基础,应用GAM IT/GLOBK软件对数据进行精密解算,获得了青藏块体... 以"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1999-2001年GPS观测数据以及"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国家基础研究项目青藏块体东北缘GPS网1999,2001,2003年的观测资料为基础,应用GAM IT/GLOBK软件对数据进行精密解算,获得了青藏块体东北缘1999-2001年相对于鼎新基准站以及欧亚板块的水平运动速度场。结合板块构造以及大地动力学理论,对青藏块体进行了块体的划分,分析了块体间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地区的地壳水平运动特征,得出了以下结论:(1)GPS技术用于地壳运动的监测是可行的;(2)1999-2001年期间,祁连-海原断裂带GPS运动位移与地质结果十分吻合;(3)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以碰撞后印度大陆继续以50 mm/a的速度向北推进是青藏块体东北缘的运动动力;(4)甘青块体西部子块体以北东向挤压运动为主;东部子块体主要表现为以海原断裂带为北边界的顺时针旋转为主;(5)鄂尔多斯块体存在逆时针旋转运动,其旋转速度在块体西南侧的六盘山断裂带一带最大,向北至块体西北部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块体东北缘 地壳水平运动 GPS资料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东北缘及其周围地区现今时空运动变形特征
12
作者 张晓亮 江在森 +3 位作者 王双绪 张希 王琪 陈兵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7-385,共9页
依据非连续变形分析 (DDA)方法 ,考虑特定块体边界不同程度的适度侵入 ,利用 3期GPS观测资料 (1991、1999、2 0 0 1年 ) ,建立了青藏块体东北缘及其周围地区的一级块体运动模型和划分较细的、反映较小区域运动变形的较理想块体运动模型... 依据非连续变形分析 (DDA)方法 ,考虑特定块体边界不同程度的适度侵入 ,利用 3期GPS观测资料 (1991、1999、2 0 0 1年 ) ,建立了青藏块体东北缘及其周围地区的一级块体运动模型和划分较细的、反映较小区域运动变形的较理想块体运动模型。模拟得到了研究区内北西西向大断裂间一级块体的运动变化特征、研究区主应变率场的分布特征及青藏块体北边界断裂的分段非均匀时空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块体东北缘 DDA GPS资料 活动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东北缘近期GPS水平运动特征与汶川大震影响
13
作者 张希 张晓亮 +2 位作者 张四新 王双绪 蒋锋云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5-268,共4页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2004~2007年、2007~2009年GPS水平运动观测资料,分析地壳运动与活动断裂带构造变形演化特征以及汶川大震对活动断裂的影响。研究表明:祁连山—海原断裂带近期仍呈现与其构造活动背景一致的左旋挤压特性,观测结果未...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2004~2007年、2007~2009年GPS水平运动观测资料,分析地壳运动与活动断裂带构造变形演化特征以及汶川大震对活动断裂的影响。研究表明:祁连山—海原断裂带近期仍呈现与其构造活动背景一致的左旋挤压特性,观测结果未显示汶川大震对断裂有明显影响。而汶川大震对西秦岭构造区中东部、六盘山断裂中南段、秦岭北麓与渭河断裂的西段的影响相对显著,其中对西秦岭构造区中东部的大范围区域应变积累可能呈以增强为主的影响,其它断裂段近期可能呈以调整为主的状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块体东北缘 GPS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东北缘平均波速比的测定及研究
14
作者 冯建刚 代炜 +1 位作者 董治平 胡永钧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5,F0003,共6页
利用兰州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观测报告,采用和达法计算出2001年1月—2007年6月发生在青藏块体东北缘2 953次地震的波速比值。将青藏块体东北缘按1°×1°、0.2°×0.2°分成小区,求出每个小区域内的平均波速比值... 利用兰州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观测报告,采用和达法计算出2001年1月—2007年6月发生在青藏块体东北缘2 953次地震的波速比值。将青藏块体东北缘按1°×1°、0.2°×0.2°分成小区,求出每个小区域内的平均波速比值。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青藏块体东北缘平均波速比值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差异,甘东南(N34°以南)波速比值最高,祁连山地震带和西秦岭北缘断裂附近次之,甘肃中部最低;(2)青藏块体东北缘矿震分布区域和1°×1°的低波速比值区域一致,地震波速比值是判定矿震的可能依据之一;(3)地震波速比值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所得的平均波速比值为研究青藏块体东北缘波速比值随时间变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速比 平均值 青藏块体东北缘 矿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仑8.1级地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形变场的影响
15
作者 崔笃信 王庆良 王文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共8页
根据震源区及其附近地震前后的形变观测数据以及震后考察结果,用Okada模型反演发震断层模型参数,模拟2001年11月14日昆仑8.1级地震的同震位移,获得扣除同震形变后的速度场。结果表明:1)昆仑8.1级地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西部地壳变形影响显... 根据震源区及其附近地震前后的形变观测数据以及震后考察结果,用Okada模型反演发震断层模型参数,模拟2001年11月14日昆仑8.1级地震的同震位移,获得扣除同震形变后的速度场。结果表明:1)昆仑8.1级地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西部地壳变形影响显著,同震位移在德令哈一带可达40mm左右;2)用这种方法得到的速度场比GPS原始速度场能更真实地反映地震后区域地壳运动状态和应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块体东北缘 同震位移 GPS速度场 昆仑8.1级地震 地壳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罐罐岭断裂带最新活动特征
16
作者 杜鹏 柴炽章 +2 位作者 沈卫华 闵伟 田勤俭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7-606,共10页
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以及分段特征一直在重大工程安全性评价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解决黄河黑山峡地震地质问题时,通过对罐罐岭断裂带的航片解译、野外追踪调查、地形地貌测量和古地震槽探资料研究,从而确定了该断裂带的活动时代以及... 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以及分段特征一直在重大工程安全性评价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解决黄河黑山峡地震地质问题时,通过对罐罐岭断裂带的航片解译、野外追踪调查、地形地貌测量和古地震槽探资料研究,从而确定了该断裂带的活动时代以及分段特征。该断裂带发育在青藏块体东北缘,是中卫-同心弧形活动构造带的一部分,总体走向近EW,长约60km,分为5条不连续的次级断层,各段成左阶羽列,晚第四纪以来表现出强烈的左旋走滑兼挤压逆冲活动特征。断层错断了一系列山脊、小冲沟和阶地等,发育醒目的断层陡坎。研究发现,罐罐岭断裂最新一次地震破裂发生在距今700~1200a之间,最大同震位移位于罐罐岭附近,全新世以来水平左旋最大错距达6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青藏块体东北缘 新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形变异常的地震与无震判别
17
作者 张四新 刘立炜 +2 位作者 薛富平 杨宏伟 焦利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70,共6页
针对断层形变异常的地震判别不确定性问题,以发生于青藏块体东北缘的3次典型中强地震为例,研究了地震前断层形变异常特征和相应时期与之关联的外部构造区域的地震活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区域断层形变异常满足地震发生前的异常特征... 针对断层形变异常的地震判别不确定性问题,以发生于青藏块体东北缘的3次典型中强地震为例,研究了地震前断层形变异常特征和相应时期与之关联的外部构造区域的地震活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区域断层形变异常满足地震发生前的异常特征判据,并且相应时期与之关联的外部构造区域地震活跃背景情况下,其反映地震的概率较大;否则反映无震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形变异常 青藏块体东北缘 地震 无震 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门5.9级、民乐6.1级等地震前区域断层形变特征
18
作者 李宁 王双绪 季灵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5-119,共5页
通过对布设在青藏块体东北缘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的研究,以断层运动速率与基准值之比定义异常参数R,定量分析2002~2004年发生的玉门Ms5.9、民乐Ms6.1、Ms5.8、岷县-临潭Ms5.2、岷县-卓尼Ms5.0等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后期的断层形变异常... 通过对布设在青藏块体东北缘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的研究,以断层运动速率与基准值之比定义异常参数R,定量分析2002~2004年发生的玉门Ms5.9、民乐Ms6.1、Ms5.8、岷县-临潭Ms5.2、岷县-卓尼Ms5.0等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后期的断层形变异常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震前地震震中附近R值出现异常,持续时间可达1~12个月,且大多为正异常。当与构造相关的某地区R值异常一直持续,且异常性质围绕该地区有迁移变化过程,断层活动性质发生改变且R值正负异常集中出现时,可能预示着临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形变 异常参数R值 异常演化 青藏块体东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青地区的地形变特征与强震活动
19
作者 邢西淳 邵辉成 +1 位作者 李炳乾 毛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4期80-86,共7页
分析了陕甘宁青地区的地壳形变特征及其与强震的关系 ,结果表明 :(1)地壳形变特征存在时空差异性 ,不同地区地形变活动强弱与其至主要边界断裂带的距离存在相关性 ,主要边界断裂带附近地区相对活动强烈 ,远处则减弱。 (2 )不同时期各断... 分析了陕甘宁青地区的地壳形变特征及其与强震的关系 ,结果表明 :(1)地壳形变特征存在时空差异性 ,不同地区地形变活动强弱与其至主要边界断裂带的距离存在相关性 ,主要边界断裂带附近地区相对活动强烈 ,远处则减弱。 (2 )不同时期各断层地形变活动强弱不同 ,既和构造应力场的变化有关 ,又与地震活动关系密切 ;断层垂直形变的逆继承性构造运动的活动时期远小于继承性构造运动的活动时期 ,且不同区域地壳构造运动发生转折的时间不尽相同 ,同时断层形变前兆异常亦存在时空差异性。 (3)多场地、大范围的断层活动异常可能与强震活动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变特征 强震活动 大地垂直形变 平均升降差异 青藏块体东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变监测地震能力的评价
20
作者 张四新 王双绪 +1 位作者 张希 刘立炜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9,共5页
利用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1992-2007年的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为统计样本,对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的年度地震预报进行了检验,从一个侧面评价了当前地形变监测地震能力。结果显示在16年中无中强地震漏报,其中报对地震4个,报错地震19个,... 利用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1992-2007年的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为统计样本,对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的年度地震预报进行了检验,从一个侧面评价了当前地形变监测地震能力。结果显示在16年中无中强地震漏报,其中报对地震4个,报错地震19个,对错比例为21%。这表明地形变对中强以上地震有较强的监测能力,但由于二者之间尚无确定的对应关系,导致了错报率较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变 地震监测 评价 青藏块体东北缘 年度地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