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压辅助处理的青稞籽粒电镜观测超微结构样品制备
1
作者 王盈 刘丽娅 +3 位作者 朱捷 马慧 何珊 孙艳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7-158,共12页
透射电镜生物样品制备过程中,因青稞籽粒结构致密、细胞壁厚、试剂渗透性差,使用常规样品制备方法会造成制样失败,无法对籽粒超微结构进行观察。为解决青稞籽粒制样问题,将高压处理引入戊二醛固定和树脂浸透两个步骤中,并对常规样品制... 透射电镜生物样品制备过程中,因青稞籽粒结构致密、细胞壁厚、试剂渗透性差,使用常规样品制备方法会造成制样失败,无法对籽粒超微结构进行观察。为解决青稞籽粒制样问题,将高压处理引入戊二醛固定和树脂浸透两个步骤中,并对常规样品制备方法中戊二醛固定液、锇酸固定液、树脂浸透液浓度进行相应调整。通过对不同试剂浓度和不同压强处理的结果进行观察和比较,选定实验范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优化实验条件。结果表明,青稞籽粒透射电镜样品制备的较优前处理条件:体积分数为4.5%的戊二醛,质量浓度为15 g/L的锇酸,过夜处理的树脂浸透液中丙酮与环氧树脂体积比为1∶1,戊二醛固定和树脂浸透的高压处理压强为50 MPa,处理时间为10 min。在该处理条件下制备的青稞籽粒观测样品表皮细胞壁完整、无断裂,糊粉层各组织完整、结构清晰、无空洞,胚乳层细胞结构完整、形状规则,淀粉粒无缺失和褶皱。将该样品用于实验,结果稳定、可重复,可用于青稞籽粒透射电镜样品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籽粒 透射电子显微镜 样品制备 高压处理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区青稞籽粒真菌区系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龚弘强 何立新 +2 位作者 黄丽丽 康振生 梁根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63-66,共4页
在拉萨地区尼木县、林周县采集当年的青稞籽粒,各随机取6000粒进行培养分离。尼木、林周2县的样品籽粒内带菌率分别高达76.9%、87.4%。培养分离出真菌5931和7293株,其中产孢真菌分别为3894株和5205株,鉴定分属于15个属,4个亚门。2县青... 在拉萨地区尼木县、林周县采集当年的青稞籽粒,各随机取6000粒进行培养分离。尼木、林周2县的样品籽粒内带菌率分别高达76.9%、87.4%。培养分离出真菌5931和7293株,其中产孢真菌分别为3894株和5205株,鉴定分属于15个属,4个亚门。2县青稞籽粒的真菌优势种都是C ladosporium、Alternaria和Phoma,优势种总和分别占尼木、林周2县产孢真菌的81.25%、85.94%。2县单颗籽粒带菌以1株居多,分别占尼木县和林周县带菌籽粒的72.89%、66.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籽粒 真菌 优势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籽粒富硒发芽条件优化及其抗氧化能力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宋妍 李粟晋 +4 位作者 陶阳 韩永斌 朱筱玉 谢广杰 叶明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88-195,202,共9页
采用响应面法研究发芽时间、培养液pH和亚硒酸钠浓度对青稞籽粒中有机硒含量的影响,得到最佳富硒发芽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进一步对青稞籽粒发芽过程中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稞籽粒最佳富硒发芽工艺为发芽时... 采用响应面法研究发芽时间、培养液pH和亚硒酸钠浓度对青稞籽粒中有机硒含量的影响,得到最佳富硒发芽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进一步对青稞籽粒发芽过程中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稞籽粒最佳富硒发芽工艺为发芽时间48.00h、pH6.00、亚硒酸钠浓度10.00mg/L,在此条件下,青稞籽粒有机硒含量为1.572mg/kgDW,为原料的17.46倍。富硒发芽可显著提高青稞籽粒中总酚、总黄酮醇、有机硒含量以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p<0.05),尽管降低了β-葡聚糖含量及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但与未富硒组相比,富硒可有效延缓β-葡聚糖降解。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含量与有机硒含量、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β-葡聚糖含量与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以及有机硒含量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他指标间呈负相关或不相关。本研究表明,富硒处理可增加发芽青稞籽粒抗氧化物质含量,有效延缓β-葡聚糖降解,增强其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籽粒 富硒 发芽 抗氧化物质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青稞籽粒不同部位粉营养价值综合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杜艳 李娟 +5 位作者 陈正行 周文菊 杨艳红 刘煜 郝静 马萍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0-56,共7页
以昆仑15号、黑老鸦青稞、瓦蓝青稞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层碾磨技术,将青稞籽粒由外至内分离出七部位粉。对七部位粉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并采用隶属函数法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部位粉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稞中的... 以昆仑15号、黑老鸦青稞、瓦蓝青稞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层碾磨技术,将青稞籽粒由外至内分离出七部位粉。对七部位粉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并采用隶属函数法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部位粉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稞中的灰分、蛋白质、脂肪、多酚和原花青素含量随籽粒由外至内逐层递减,β-葡聚糖含量在第二、第三部位达到最大值。因此,根据营养成分含量分布情况推测第一部位为青稞粉皮层,第二、三部位为糊粉层,第四至第七部位为胚乳层。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实验中获得的七部位青稞粉中,第二部位的青稞粉营养价值最高,尤其是蛋白质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籽粒 不同部位粉 营养价值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水平对青稞籽粒灌浆期淀粉与蛋白积累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明霞 张玉红 +5 位作者 白婷 靳玉龙 王姗姗 张志薇 刘小娇 唐亚伟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9年第4期39-44,52,共7页
为提供更合理的施肥依据,促进青稞的优质高产,以QTB13、QTB25和藏青27这3个青稞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水平(0、90、180、270、360 kg/hm^2,且质量比N︰P=1︰0.6)下,3个青稞品种(系)灌浆期籽粒中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积累动态。结果... 为提供更合理的施肥依据,促进青稞的优质高产,以QTB13、QTB25和藏青27这3个青稞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水平(0、90、180、270、360 kg/hm^2,且质量比N︰P=1︰0.6)下,3个青稞品种(系)灌浆期籽粒中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积累动态。结果表明,随灌浆进程的推进,3个青稞品种(系)籽粒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的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然后又升高的趋势,在花后21 d最低,其中QTB13和QTB25在F2处理(施肥水平180 kg/hm^2)下最高,藏青27在F3处理(施肥水平270 kg/hm^2)下最高。本结果说明增加施肥量降低了青稞籽粒的淀粉含量,增加了蛋白质含量,而过量施肥则会降低蛋白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水平 青稞籽粒 灌浆期 淀粉积累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胁迫萌发对青稞籽粒中β-葡聚糖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婷玉 杜艳 +3 位作者 陈正行 周文菊 涂兆鑫 李娟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0-35,共6页
以青稞种子为原料,采用金属离子、亚硒酸钠和低温胁迫等处理方式,研究不同胁迫方式对青稞籽粒中主要功能性成分β-葡聚糖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青稞籽粒发芽后β-葡聚糖含量呈下降趋势,GABA... 以青稞种子为原料,采用金属离子、亚硒酸钠和低温胁迫等处理方式,研究不同胁迫方式对青稞籽粒中主要功能性成分β-葡聚糖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青稞籽粒发芽后β-葡聚糖含量呈下降趋势,GABA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5种金属离子(Fe^(2+)、Fe^(3+)、Cu^(2+)、Mg^(2+)、Zn^(2+))胁迫萌发青稞籽粒,有利于β-葡聚糖的降解,且抑制了GABA积累。亚硒酸钠胁迫萌发青稞籽粒中β-葡聚糖、GABA含量低于对照组,表明亚硒酸钠促进了β-葡聚糖的降解,且不利于GABA的积累。低温-20℃胁迫青稞籽粒发芽后,其β-葡聚糖和GABA含量均比15℃和低温5℃组高。因此,低温-20℃胁迫有利于抑制青稞籽粒中β-葡聚糖降解,同时促进了GABA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籽粒 胁迫萌发 Β-葡聚糖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种质资源籽粒赖氨酸含量的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美池 邓歆 +5 位作者 刘新春 杨可涵 倪子涵 何雪 马孝玲 冯宗云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3年第5期8-17,共10页
解析青稞种质资源籽粒中赖氨酸含量w(Lys)的差异,对筛选籽粒赖氨酸含量高的青稞品种,提升青稞品种的食用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166份青稞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茚三酮法提取青稞籽粒中的赖氨酸,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赖氨... 解析青稞种质资源籽粒中赖氨酸含量w(Lys)的差异,对筛选籽粒赖氨酸含量高的青稞品种,提升青稞品种的食用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166份青稞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茚三酮法提取青稞籽粒中的赖氨酸,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赖氨酸含量,分析青稞材料籽粒赖氨酸含量的变异,并对不同来源地的青稞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66份青稞材料中,赖氨酸含量的变异幅度为0.275%~0.834%,平均值为0.446%,变异系数为20.88%,以四川材料较高(0.468%),甘肃材料较低(0.385%),表现为四川>西藏>青海>甘肃。以来自西藏朗县的长芒白青稞籽粒的赖氨酸含量最高(0.834%),西藏八宿的白青稞品种含量最低(0.275%)。方差分析表明,166份青稞材料间赖氨酸含量差异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筛选出赖氨酸含量较高的青稞材料有9份,较低的青稞材料有7份。不同来源地的青稞材料籽粒赖氨酸含量的变异系数以西藏较高,呈西藏>四川>青海>甘肃趋势。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126时,166份青稞材料可分为4大类。据此,可将青稞籽粒赖氨酸含量分为4级:w(Lys)<0.275 mg/g为第1级,最低;0.275 mg/g≤w(Lys)<0.611 mg/g为第2级,表现较低;0.611 mg/g≤w(Lys)<0.774 mg/g为第3级,表现较高;w(Lys)≥0.774 mg/g为第4级,最高。上述结果为青稞籽粒高赖氨酸含量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籽粒 赖氨酸 变异 聚类分析 分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