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高寒区水源涵养林土壤机械组成和理化性质对其饱和导水率和持水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玮璐 贺康宁 +2 位作者 张潭 王先棒 张震中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7,共9页
以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Mayr)Pilg.〕、青杨(Populus cathayana Rehd.)、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组成的青海高寒区6类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类... 以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Mayr)Pilg.〕、青杨(Populus cathayana Rehd.)、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组成的青海高寒区6类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类型林分土壤的机械组成、理化性质、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的差异,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的主要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类水源涵养林土壤的大多数机械组成和理化指标有显著差异,仅黏粒含量无显著差异。土壤的粉粒含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在白桦天然次生阔叶林中均最大,但在青杨人工阔叶林中均最小;而土壤的砂粒含量、容重和非毛管孔隙度均在白桦天然次生阔叶林中均最小,但在青杨人工阔叶林中均最大。表明天然次生阔叶林土壤的水分渗透性和持水能力较强。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的砂粒含量和粉粒含量与多数土壤理化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仅黏粒含量与各理化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与多数土壤机械组成和理化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但土壤饱和导水率与砂粒含量和粉粒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土壤田间持水量与黏粒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土壤的毛管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的主要因子。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毛管孔隙度的直接通径系数大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毛管孔隙度的间接通径系数小于其直接通径系数,而有机质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小于其间接通径系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青海高寒区6类水源涵养林土壤中,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的主要因子是毛管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其中,毛管孔隙度具有直接影响效应,而有机质含量则主要通过毛管孔隙度的改变产生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寒区 水源涵养林 土壤饱和导水率 土壤田间持水量 土壤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寒区不同人工林配置下草本群落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伟伟 杨海龙 +3 位作者 贺康宁 王瑞斌 王辉 王晓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6-160,165,共6页
以青海大通高寒区的青海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云杉白桦混交林4种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不同人工林群落下草本群落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计算,从生态位角度揭示了... 以青海大通高寒区的青海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云杉白桦混交林4种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不同人工林群落下草本群落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计算,从生态位角度揭示了不同树种配置下草本群落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下草本群落的广生态幅物种不同,针阔叶混交林更有利于林下草本群落的生长和发育。生态位重叠指数表明:一般情况下,生态位较宽的物种之间存在较大的生态位重叠,但在一些林分中,生态位较窄的物种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生态位重叠,这种现象可能是不同草本种群对有限环境资源激烈竞争的体现,针阔叶混交林下草本种群在有限的空间中对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寒区 人工林群落 草本群落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寒区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种群的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曹恒 杨海龙 +4 位作者 贺康宁 王伟伟 高二鹏 刘慧博 王冰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90,共7页
【目的】以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生态位角度揭示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物种的相互关系以及种群在群落中的功能和地位。【方法】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青海大通高寒区的青海云杉林、白桦林、华北落叶松林、云... 【目的】以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生态位角度揭示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物种的相互关系以及种群在群落中的功能和地位。【方法】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青海大通高寒区的青海云杉林、白桦林、华北落叶松林、云杉-白桦混交林等4种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计算,分析各种群落下不同灌木种群的关系及其地位。【结果】在白桦人工林群落中,高山柳(Salix cupularis Rehd)和八宝卫矛(Euonymus przewalskii Maxim)的生态位宽度值均为0.999,是该群落中灌木层生态幅度最广的种群,高山柳与八宝卫矛、细叶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和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的生态位重叠度均在0.800以上;在云杉-白桦混交林群落中,金露梅、高山柳、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和细叶绣线菊的生态位宽度值为0.973~0.994,而生态位重叠度却均为0.400~0.600,表明这4种植物对该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生物生态学特性可能不同;在青海云杉人工林群落中,八宝卫矛的生态位宽度最大,是该群落的优势种;而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中,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 Rolfe)、锦鸡儿(Caragana sinica)、八宝卫矛的生态位宽度值依次为0.986,0.933和0.295,峨眉蔷薇和锦鸡儿是该人工林下灌木层的优势树种。【结论】1)不同人工林下灌木种群的广生态幅物种不同,这是由人工林的立地条件和不同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共同决定的;2)人工林下灌木物种对人工林单一群落结构的改善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有一定作用;3)一般情况下,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呈正相关关系,但在一些林分中却相反,这种现象可能与物种呈斑块性分布和环境资源的高度空间异质性有关,在针阔叶混交林下的有限的空间内灌木种群能更充分地利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寒区 人工林群落 灌木种群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寒区4种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储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雪 王冬梅 +1 位作者 温文杰 刘若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2,共10页
【目的】研究青海高寒区4种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储量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青海高寒区选择白桦、青杨、华北落叶松和青海云杉4种典型人工纯林,2019年5—10月采集0~60 cm土层细根样... 【目的】研究青海高寒区4种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储量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青海高寒区选择白桦、青杨、华北落叶松和青海云杉4种典型人工纯林,2019年5—10月采集0~60 cm土层细根样品,测定细根生物量及其C、N、P含量,通过方差分析探究季节、树种和土层对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储量的影响。【结果】白桦、青杨、华北落叶松和青海云杉4种人工林0~60 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分别为7.63、6.89、6.11和19.31 t·hm^(-2),青海云杉林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分(P<0.05)。各林分细根生物量季节差异显著(P<0.05),均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0~20 cm土层占比超过68%,随土层加深呈指数型降低。阔叶林细根的养分含量高于针叶林,阔叶林生长表现出较高的养分需求。各林分细根C含量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N、P含量总体表现为夏季显著低于春季和秋季(P<0.05)。细根C、N和P含量总体上随土层加深而减小。青海云杉林细根C、N、P储量在各季节均显著高于其他树种;秋季细根C、N和P储量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P<0.05)。【结论】青海高寒区4种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和C、N、P含量及储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垂直分布特征,秋季细根生物量最高,细根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并随土层加深呈指数型减少趋势;细根的C、N、P储量时空变化规律与细根生物量一致,在4种人工林中以青海云杉林最高。青海高寒区人工林经营应结合季节特征,在生长季初期通过合理经营措施促进细根生长发育,并注重保护表层细根资源以提高植被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细根 细根生物量 细根养分储量 青海高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寒区典型植被地表径流及氮磷流失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薇 王冬梅 +1 位作者 李平 刘若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92-100,共9页
研究自然降雨下青海高寒区典型植被地表径流与氮磷流失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可为青海高寒区植被建设及水土保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青海高寒区青杨林、祁连圆柏林、青海云杉林、荒草地、华北落叶松林典型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径流小... 研究自然降雨下青海高寒区典型植被地表径流与氮磷流失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可为青海高寒区植被建设及水土保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青海高寒区青杨林、祁连圆柏林、青海云杉林、荒草地、华北落叶松林典型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径流小区结合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地表产流及氮磷流失特征,并基于冗余分析探明影响氮磷流失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植被类型降雨截留效果不一致,且截留效果受降雨量大小影响。在雨量级0~50 mm中,各植被平均截留率表现为青杨林(49.37%)、祁连圆柏林(32.62%)、荒草地(21.21%)、青海云杉林(18.90%)、华北落叶松林(9.28%)。2)研究时段内穿透雨量与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地表产流受穿透雨量影响较大;不同种植被类型减流效果差异明显,华北落叶松林的减流效果最佳,青杨林减流效果最差。3)青海高寒区氮磷流失量相对较低,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量表现为硝态氮>氨氮>磷酸盐;不同植被类型氮磷流失总量表现为青杨林>荒草地>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华北落叶松林。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氮磷流失主要受地表径流量、饱和含水率、容重影响。5种典型植被均能有效的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氮磷流失,华北落叶松林的截流、控制养分效果最佳,青杨林的最差;减少地表径流、降低饱和含水率、增加容重能有效减少氮磷流失。该研究为今后区域植被建设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径流 氮磷流失 冗余分析 青海高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寒区不同密度白桦林枯落物水文效应 被引量:26
6
作者 刘凯 贺康宁 王先棒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9-97,共9页
【目的】定量研究青海高寒区不同密度白桦林枯落物的水文效应,为该区白桦林的营造、配置及水文功能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年7—8月对青海省大通县宝库林区进行了调查。每种密度白桦林选择3块样地,林龄均为22~24年,测定了5... 【目的】定量研究青海高寒区不同密度白桦林枯落物的水文效应,为该区白桦林的营造、配置及水文功能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年7—8月对青海省大通县宝库林区进行了调查。每种密度白桦林选择3块样地,林龄均为22~24年,测定了5种密度(225、500、688、900、1 220株/hm^2)白桦林的枯落物厚度、蓄积量、最大持水率等指标,并用浸泡法来研究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的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关系。【结果】5种林分密度的枯落物厚度、蓄积量、持水能力有明显差异:(1)5种密度林分(按225、500、688、900、1 220株/hm^2排序)枯落物厚度分别为4.51、4.64、5.30、6.10、5.35 cm,枯落物蓄积量分别为11.22、13.54、15.33、17.86、15.86 t/hm^2,最大持水率分别为227.91%、214.40%、215.44%、236.81%、221.70%。(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排序均为900株/hm^2>1 220株/hm^2>688株/hm^2>500株/hm^2>225株/hm^2。(3)枯落物持水量和浸泡时间的关系与对数函数拟合较好,回归系数R2达0.90以上,吸水速率和浸泡时间的关系与幂函数拟合较好,回归系数R2达0.99以上。【结论】林分密度在900株/hm^2时,枯落物蓄积量、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均达到最大,枯落物水源涵养作用达到最优。所以从枯落物的水文效应角度来考虑,密度为900株/hm^2时,枯落物的水文效应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寒区 白桦林 林分密度 枯落物 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黄土高寒区植被生态功能评价及优化措施 被引量:8
7
作者 刘若莎 王冬梅 +3 位作者 杨海龙 贺康宁 张雪 温文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5,共9页
为定量分析青海黄土高寒区退耕植被生态功能,探讨该区植被优化措施。采用频度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退耕植被进行生态功能综合评价,分析植被健康状况和退化原因,提出植被优化措施。结果表明:1)中位阴坡平缓坡的青海云杉、青... 为定量分析青海黄土高寒区退耕植被生态功能,探讨该区植被优化措施。采用频度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退耕植被进行生态功能综合评价,分析植被健康状况和退化原因,提出植被优化措施。结果表明:1)中位阴坡平缓坡的青海云杉、青杨和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生态功能综合得分最高,为0.637 2;低位阳坡平缓坡的青海云杉和青杨混交林综合得分最低,为0.189 8。2)研究区68种退耕植被中7种阴坡植被为健康等级,8种阳坡植被和18种阴坡植被为亚健康等级,13种阳坡植被和22种阴坡植被为不健康等级。3)阳坡植被生长缓慢、林分密度大、结构单一,主要优势种为祁连圆柏、油松、柠条、山杏;阴坡植被林分密度大、群落稳定性差、有病虫害,主要优势种为青海云杉、白桦、华北落叶松、青杨、沙棘。建议对林分密度过大的植被类型进行间伐,对有病虫害的植被类型间伐与补植结合实现逐步更替,对林分结构单一的植被类型进行补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植被 层次分析法 生态功能评价 植被优化 青海黄土高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三江源高寒区川西云杉不同坡位造林试验
8
作者 许存德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3期189-189,共1页
通过选择3个不同坡位植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坡位对苗木成活率有重要影响,下部成活率比上部平均高出30.7%,同时指出了作业设计应做到适地适树的重要性。
关键词 川西云杉 不同坡位 造林 成活率 青海三江源高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混交度青海云杉细根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霍雅娜 关晋宏 +3 位作者 刘学琴 赵万林 李生冲 邓磊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8-595,共8页
为探究青海高寒区青海云杉细根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关系,明确细根发育过程中微生物的贡献,以混交度为0、0.2、0.4、0.6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混交度对0~20、20~4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比根表面积、比... 为探究青海高寒区青海云杉细根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关系,明确细根发育过程中微生物的贡献,以混交度为0、0.2、0.4、0.6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混交度对0~20、20~4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比根表面积、比根长、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分析细根形态指标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混交度为0.4的青海云杉林在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比根表面积、比根长均达到最大。在门水平上,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真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土壤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细菌Gp4与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真菌蜡壳菌属(Sebacina)、丝盖伞属(Inocybe)为土壤优势菌属。细根形态与微生物群落相关性显示,比根表面积、比根长与细菌ACE、Chao1、Shannon指数呈负相关。鞘氨醇单胞菌属(Spingomonas)与蜡壳菌属(Sebacina)是影响青海云杉细根生物量密度的关键因子,Gaiella与Membranomyces是影响青海云杉细根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比根表面积、比根长的关键因子。混交度为0.4的青海云杉林可以促进建群种群落细根生长,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未来该地区天然林经营应充分考虑混交度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避免外界活动对表层土壤及细根生长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寒区 青海云杉 混交度 细根 土壤微生物 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