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6.4级地震及相关参数 被引量:21
1
作者 郭安宁 李鑫 +2 位作者 白雪见 任栋 郭志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0-158,共9页
2016年1月21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6.4级地震,这是甘青交界地区自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地震后发生的最大地震。本文介绍了此次地震的相关参数和基本情况。
关键词 青海门源MS6.4地震 情况介绍 基本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文邦 万玉杰 李玮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9-54,133,共7页
基于青海地震台网2009年1月至2016年4月产出的震相观测报告数据,利用多台和达法和单台法对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前后震源周边地区波速比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多台和达法计算得到震前一年波速比存在低值变化,但异常不显著;门源... 基于青海地震台网2009年1月至2016年4月产出的震相观测报告数据,利用多台和达法和单台法对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前后震源周边地区波速比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多台和达法计算得到震前一年波速比存在低值变化,但异常不显著;门源单台计算结果发现2014年初至2015年研究区波速比存在低值异常,之后返回平均值,其它台站异常不明显。分析认为:这可能和多台平均将异常减弱以及地震射线路径对震源区的覆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6.4地震 波速比 和达法 单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李霞 刘磊 冯丽丽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22-127,134,共7页
以青海、甘肃和四川交界处(30~41°N,90~107°E)为研究区域,对研究区2013~2015年数字地磁资料进行加卸载响应比和逐日比计算,分析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震前异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门源地震震前29天沿断裂带及其附近台站地... 以青海、甘肃和四川交界处(30~41°N,90~107°E)为研究区域,对研究区2013~2015年数字地磁资料进行加卸载响应比和逐日比计算,分析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震前异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门源地震震前29天沿断裂带及其附近台站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和逐日比均成组出现超限的高值,且异常高值的空间分布都相对集中于震中区附近,震中位于异常高、低值转换带或过渡带附近,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同步性。与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和逐日比特征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及相关计算方法在短期内具有一定预报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6.4地震 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 加卸载响应比 逐日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震情跟踪概述及震后总结 被引量:4
4
作者 屠泓为 王培玲 +2 位作者 张晓清 马震 黄浩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9-13,133,共6页
对2016年1月21日门源6.4级地震相关跟踪分析进行了回顾性总结,震前提取的背景性异常为自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后69个月的6级地震平静、祁连地震带的3级地震低频次异常、低b值、高GL值、震源机制解一致性、跨断层形变等,而震前确... 对2016年1月21日门源6.4级地震相关跟踪分析进行了回顾性总结,震前提取的背景性异常为自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后69个月的6级地震平静、祁连地震带的3级地震低频次异常、低b值、高GL值、震源机制解一致性、跨断层形变等,而震前确认的前兆异常仅为2015年12月19日距震中约140 km的乐都气氡观测值出现大幅度下降变化;震后总结时,通过资料收集,省内提取了平安静水位、湟源钻孔形变2项疑似异常,在甘肃省地震局收集到了7项中期前兆异常,但震中距都比较远。综合分析认为,在现今的观测过程中,仍很难做出短临预报,主要原因为台站分布还是过于稀少,数字化观测后,很多仪器是没有近距离经历过地震,而无典型的震例。建议在今后的震情跟踪过程中多与邻近省局进行异常资料沟通,必要时可以举行联合会商,争取更可靠的研判震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6.4地震 前兆异常 震情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6.4级地震强震动记录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徐钦 李佐唐 +1 位作者 何新社 王文才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7-332,共6页
2016年1月21日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4级地震,西北强震动台网中心共收集到70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在对强震记录进行常规处理后,给出了207条零基线校正后的三分向峰值加速度值(PGA);统计PGA随震中距衰减趋势,绘制了水平向PGA等值线分布... 2016年1月21日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4级地震,西北强震动台网中心共收集到70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在对强震记录进行常规处理后,给出了207条零基线校正后的三分向峰值加速度值(PGA);统计PGA随震中距衰减趋势,绘制了水平向PGA等值线分布图;选取近场典型台站的加速度记录进行分析,绘制出校正后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时程曲线以及加速度反应谱。这些地震动特征可为我国西部工程震害调查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门源 6.4地震 强震动记录 峰值加速度 加速度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前测震学异常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培玲 苏维刚 孙丽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4-19,133,共7页
对2016年1月21日门源6.4级地震前出现的测震学异常进行跟踪分析,发现震前主要以中长期异常为主,其中青海地区6级以上地震超长平静异常显著,祁连地震带3级以上地震频次和b值时间扫描存在异常,地震平静特征参数Wq值虽然在空间上有一定的... 对2016年1月21日门源6.4级地震前出现的测震学异常进行跟踪分析,发现震前主要以中长期异常为主,其中青海地区6级以上地震超长平静异常显著,祁连地震带3级以上地震频次和b值时间扫描存在异常,地震平静特征参数Wq值虽然在空间上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但在该震前无显著的短临异常。综上,在震情判定过程中采用阶段性渐进式地震预报思路也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6.4地震 测震学异常 震情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周边的地下流体同震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永刚 孙丽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83-88,134,共7页
通过对门源6.4级地震周边的地下流体同震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分析门源地震发生时有响应井孔的水(地)温或静水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门源6.4级地震震中周边600 km范围内有4个水温、1个静水位的井孔出现了同震响应,水温井孔同震响应变化形态... 通过对门源6.4级地震周边的地下流体同震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分析门源地震发生时有响应井孔的水(地)温或静水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门源6.4级地震震中周边600 km范围内有4个水温、1个静水位的井孔出现了同震响应,水温井孔同震响应变化形态为下降—回升,静水位井孔同震响应的变化形态为突升。同震变化的台站分布、变化形态与震中距、方位的关系不明显。通过同震变化机理的探讨,认为5个观测井的同震变化原因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6.4地震 地下流体 同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祁连山主动源资料研究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前后波速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邹锐 郭晓 +2 位作者 张元生 秦满忠 颜文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3-292,共10页
采用叠加、互相关、插值拟合等方法对祁连山气枪主动源台网数据进行处理,针对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6.4级地震前后气枪激发地震P波、S波震相的走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前约6个月时,震中附近3个台站的相对走时出现下降变化... 采用叠加、互相关、插值拟合等方法对祁连山气枪主动源台网数据进行处理,针对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6.4级地震前后气枪激发地震P波、S波震相的走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前约6个月时,震中附近3个台站的相对走时出现下降变化(走时减少),至震前约3个月时低值异常恢复正常,之后再次出现走时下降变化,地震即发生于走时变化恢复过程中。S波走时变化最大下降幅度达18ms,震后走时变化逐渐恢复正常,且3个台站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其中,距震中最近的台站的S波走时变化最明显(ZDY38台),较远台站的走时变化幅度较小,其变化特征与震源区位置有关。走时缩短意味着速度增加,可能与区域应力积累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门源6.4级地震 气枪主动源 走时变化 互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_S6.4地震甘肃灾区震害特点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柴少峰 帅向华 吴志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119-127,共9页
通过对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_S6.4地震的发震构造、房屋震害的现场科学考察,系统的介绍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烈度分布、建筑物震害特征、地震地质灾害分布及特点、不同烈度区房屋震害特点,并对破坏机理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此次地震灾... 通过对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_S6.4地震的发震构造、房屋震害的现场科学考察,系统的介绍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烈度分布、建筑物震害特征、地震地质灾害分布及特点、不同烈度区房屋震害特点,并对破坏机理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此次地震灾害的特征及影响,对今后抗震设防和防震减灾工作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门源6.4级地震 震害特征 破坏机理 抗震设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门源M_S6.4地震震源机制解与震源深度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尹欣欣 赵林林 +3 位作者 杨立明 陈继锋 左可桢 蒲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4-628,638,共6页
选取甘肃、青海和宁夏区域测震台网19个宽频带数字台站的地震波形,采用CAP震源机制解方法,研究2016-01-21青海省门源县M_S6.4地震,得到其震源机制解和最佳震源深度。反演结果显示,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143°,倾角40°,滑... 选取甘肃、青海和宁夏区域测震台网19个宽频带数字台站的地震波形,采用CAP震源机制解方法,研究2016-01-21青海省门源县M_S6.4地震,得到其震源机制解和最佳震源深度。反演结果显示,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143°,倾角40°,滑动角71°,节面Ⅱ:走向347.2°,倾角52.6°,滑动角105.3°,地震矩震级为M_W5.9,最优深度解为7.7km,与其他结果(CENC、IGP-CEA、Harvard)基本一致。利用滑动时窗相关法提取Pn、sPn震相,再利用其到时差测定震源深度为8.5km,与CAP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6.4地震 震源机制解 互相关 震源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门源M_S6.4地震微震检测与目录完备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尹欣欣 杨立明 +2 位作者 赵林林 陈继锋 左可桢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60-764,770,共6页
利用模板匹配方法对2016-01-21青海省门源县M_S6.4地震进行遗漏地震检测以及补充单台震相到时研究。鉴于主震后短时间内目录遗漏较多,故对主震后3h的连续波形进行检测。主震后3h内青海测震台网记录到的余震事件共332个,其中单台57个。... 利用模板匹配方法对2016-01-21青海省门源县M_S6.4地震进行遗漏地震检测以及补充单台震相到时研究。鉴于主震后短时间内目录遗漏较多,故对主震后3h的连续波形进行检测。主震后3h内青海测震台网记录到的余震事件共332个,其中单台57个。选取主震后ML2.0以上余震112个作为模板事件,通过匹配滤波的方式扫描出遗漏地震123个,约为台网目录的40%。利用波形互相关提取震相到时的方法对单台事件补充其他台站震相到时,对单台事件重定位,最后得出41个单台事件的震中位置。基于包络差峰值振幅与震级的线性关系估测了检测事件的震级参数,最后将检测后的余震目录与台网余震目录在主震后3h内的最小完备震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检测后最小完备震级从ML1.1降到了ML0.6,得到青海测震台网在门源地区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L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录完备性 匹配滤波 遗漏地震 门源MS6.4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余震序列的地震烈度快速评估方法研究——以青海门源6.9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怀群 何少林 +3 位作者 陈文凯 司宏俊 尹欣欣 张灿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2-439,共8页
地震烈度快速评估产品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急工作“黑箱期”内研判灾情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青海门源6.9级地震震后2 h内的余震序列,采用最短断层距地震动衰减模型快速评估地震烈度。研究结果显示:利用震后30分钟内的余震序列得到的烈... 地震烈度快速评估产品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急工作“黑箱期”内研判灾情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青海门源6.9级地震震后2 h内的余震序列,采用最短断层距地震动衰减模型快速评估地震烈度。研究结果显示:利用震后30分钟内的余震序列得到的烈度分布可以初步判定重灾区及灾区范围,但灾区范围略小于实际调查结果;利用1.5 h内的余震序列得到的烈度分布与现场调查结果比较吻合,2 h内余震序列计算结果未发生明显改变。利用精定位的余震序列得到的地震烈度比常规余震序列得到的结果更精确,但需要选择合适的精定位方法。在此次地震中,使用余震序列评估的烈度范围表现出烈度越大准确度越高的特点,使用该结果确定的重灾区范围是比较准确的。该方法丰富了现有的烈度快速评估体系,但还需深入研究其适用范围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 余震 最短断层距 地震动衰减模型 地震应急 青海门源6.9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6.4地震发震构造模式 被引量:9
13
作者 雷东宁 刘杰 +2 位作者 刘姝妹 何玉林 乔岳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7-120,共14页
2016年1月21日门源M6.4地震发生在祁连山—河西走廊构造带内,该构造带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强震,其中较为重要的2次地震为1927年古浪8级地震及1986年门源M6.4地震。这次地震的发震断面及发震构造模式研究较少,前人的研究仅基于地震地质、遥... 2016年1月21日门源M6.4地震发生在祁连山—河西走廊构造带内,该构造带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强震,其中较为重要的2次地震为1927年古浪8级地震及1986年门源M6.4地震。这次地震的发震断面及发震构造模式研究较少,前人的研究仅基于地震地质、遥感及震源机制解结果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仍有待深入分析。文中基于这次地震的等烈度线、余震空间分布、震中区地震地质等资料,对地震的发震构造环境及发震构造进行了解析。同时,利用已有资料计算了1986年M6.4地震及1927年古浪8级地震在2016年门源M6.4地震2个节面上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2次地震在2016年门源M6.4地震2个节面上产生的库仑应力存在差异,节面Ⅱ上产生了应力加载,节面I上产生应力卸载或延迟,个别节面应力触发值接近或达到0.01MPa的阈值。结合等震线、余震空间分布、震中区地震构造资料及2次地震在2016年门源M6.4地震节面I、节面Ⅱ上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存在的差异,综合确定了这次地震的发震断面可能为节面Ⅱ。通过分析前人的区域浅层及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初步建立了2016年门源M6.4地震的发震构造模式,认为这次地震为发生在走滑断裂系上的逆冲破裂,剖面上表现为上缓下陡的正花状构造,是走滑断裂系发生逆冲型破裂地震的可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6.4地震 发震构造 冷龙岭断裂 古浪8地震 应力触发 正花状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门源M_S6.4地震前垂直形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四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3-567,613,共6页
利用甘肃民乐至青海门源的多期跨断裂水准资料,对比分析了1986年、2016年两次门源6.4级地震前的垂直形变。结果表明:1)两次地震前的孕震背景不同。1986年门源地震前祁连山相对民乐盆地大幅上升,区域压应力呈增强状态;2016年门源地震前... 利用甘肃民乐至青海门源的多期跨断裂水准资料,对比分析了1986年、2016年两次门源6.4级地震前的垂直形变。结果表明:1)两次地震前的孕震背景不同。1986年门源地震前祁连山相对民乐盆地大幅上升,区域压应力呈增强状态;2016年门源地震前祁连山相对民乐盆地上升不明显,区域压应力相对松弛。2)两次地震前垂直形变表现形式不同。1986年门源地震前冷龙岭断裂附近出现加速上升,2016年门源地震前冷龙岭断裂附近出现上升和下降相间的不稳定变化。3)两次门源地震前在发震断裂附近都观测到地表隆起区,与地震孕育的膨胀模式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次门源6.4地震 跨断裂水准 垂直形变 祁连山北缘断裂 冷龙岭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算法用于青海地区中强震危险性预测的回溯性检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袁伏全 孙世瑞 王小玲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76-82,133,共8页
利用PI算法对青海地区M≥5.0'目标震级'的地震进行显著危险区分析。采用10年尺度的地震'变化学习'时间段和3年尺度'预测'时间段分别统计1970~2015年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青海省地震台网目录,计算显著地震事件的... 利用PI算法对青海地区M≥5.0'目标震级'的地震进行显著危险区分析。采用10年尺度的地震'变化学习'时间段和3年尺度'预测'时间段分别统计1970~2015年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青海省地震台网目录,计算显著地震事件的发生概率,检测高概率发震区域(地震热点)。回溯性检验结果表明,2016年门源M_S6.4地震震中附近存在PI图像'热点';未来3年(2016~2018年),门源—祁连、德令哈、兴海、玉树和唐古拉地区的热点值lg(△P/△Pmax)偏高;PI算法适用于青海地区中强地震的中长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6.4地震 PI算法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