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青海蒙古族传统与政治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韩官却加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32,共5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交往范围的扩大,人们的价值观正在突破传统向现代、开放的方向进行重构,这无疑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总趋势。文章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交往范围的扩大,人们的价值观正在突破传统向现代、开放的方向进行重构,这无疑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总趋势。文章通过对社会转型期青海蒙古族传统价值观与政治价值观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使人们了解蒙古族价值观变化的轨迹及影响价值观变化的一些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青海蒙古族 价值观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语境下的青海蒙古族长调音乐传承与变异 被引量:2
2
作者 崔玲玲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1-153,共3页
青海蒙古族从蒙古草原迁徙至青藏高原,与当地周边民族杂居。在远离故土,与多民族杂居又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中,他们保留了蒙古族古老的文化风俗的同时与周边民族出现文化融合现象。青海蒙古族长调分为普通蒙古语长调歌曲和固定蒙古语长... 青海蒙古族从蒙古草原迁徙至青藏高原,与当地周边民族杂居。在远离故土,与多民族杂居又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中,他们保留了蒙古族古老的文化风俗的同时与周边民族出现文化融合现象。青海蒙古族长调分为普通蒙古语长调歌曲和固定蒙古语长调歌曲(带"副歌"的长调仪式歌)。青海蒙古族长调音乐,在多民族杂居的多语境下在保留了古老的蒙古族长调民歌音乐元素同时,也发生了变异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长调音乐风格。青海蒙古族长调音乐既保留了蒙古族草原牧歌的音乐结构与形态,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融入进了当地藏族山歌的音乐特征。这些音乐特征具体体现在青海蒙古族长调音乐装饰音称谓的不同(其意义不同)、长调旋律进行中的密集的同度音反复、下滑音、二三度回环音的使用等。我们对其旋律进行分析后可以说青海蒙古族长调音乐是集传承性、融合性、地域性与变异性于一体音乐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蒙古族长调 固定蒙古语长调仪式歌 传承 变异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蒙古族的继承习惯析论 被引量:2
3
作者 羊措 羊中太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3-168,共6页
本文主要以生活在青海的蒙古族为调查对象,结合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对蒙古族的继承习惯的沿袭、发展及其特点等作一番解析,以使人们对蒙古族传统的继承行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关键词 青海蒙古族 继承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蒙古族食俗琐谈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官却加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0年第4期62-65,共4页
青海蒙古族的一部分是明末清初由来源于新疆的卫拉特蒙古和硕特等部组成的。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的卫拉特蒙古族“不习耕作,以畜牧为业。饥食其肉,渴饮其酪,寒衣其皮,驰驱资其用,无一不取于牲。”“夏食酪浆酸乳,冬食牛羊肉,”“乳茶”为... 青海蒙古族的一部分是明末清初由来源于新疆的卫拉特蒙古和硕特等部组成的。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的卫拉特蒙古族“不习耕作,以畜牧为业。饥食其肉,渴饮其酪,寒衣其皮,驰驱资其用,无一不取于牲。”“夏食酪浆酸乳,冬食牛羊肉,”“乳茶”为日常必不可少之饮料。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蒙古族 食俗 酥油 琐谈 奶皮 花椒 羊羔 马奶酒 卫拉特蒙古 鲜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蒙古族教育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尕宝英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2年第4期33-40,共8页
青海蒙古族有71515人,占我国蒙古族总人口的1.49%左右,占我省总人口的1.60%(1990年)。主要分布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部分散居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刚察县以及东部农业区的部分地区。 蒙古族... 青海蒙古族有71515人,占我国蒙古族总人口的1.49%左右,占我省总人口的1.60%(1990年)。主要分布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部分散居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刚察县以及东部农业区的部分地区。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从全省蒙古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看,只有海西通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其他地区的蒙古族基本失掉了自己的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蒙古族 蒙古族教育 海西蒙古族 蒙语文 回顾与思考 汉语文 蒙文 职业技术教育 民院 蒙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蒙古族婚俗文化 被引量:1
6
作者 乐天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6年第2期85-86,共2页
青海蒙古族婚俗文化青海蒙古族的婚配形式为一夫一妻制。在同姓、姑表及姨表兄妹之间均不通婚。在婚姻的缔结上虽有听凭“父母之命,媒的之言”的包办婚姻,但青年男女自主其婚的机会也是很多的。过去讲究“门当户对”,头人等上层之“... 青海蒙古族婚俗文化青海蒙古族的婚配形式为一夫一妻制。在同姓、姑表及姨表兄妹之间均不通婚。在婚姻的缔结上虽有听凭“父母之命,媒的之言”的包办婚姻,但青年男女自主其婚的机会也是很多的。过去讲究“门当户对”,头人等上层之“大家阎秀”一般不嫁平民百姓,但小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蒙古族 蒙古 婚俗文化 种类和数量 新娘 骆驼等 送礼者 姑娘 一夫一妻制 宗教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蒙古族人的风情与民歌谚语 被引量:1
7
作者 傲登 韩玉兰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8年第4期64-67,86,共5页
关键词 青海蒙古族 蒙古 民歌 谚语 青藏高原 道德准则 成吉思汗 习惯法 传统美德 民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蒙古族丧葬文化 被引量:1
8
作者 乐天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78-78,共1页
青海蒙古族丧葬文化青海蒙古族在丧葬方面有些习俗与青海藏族完全相同,或者相近。当病人垂危、弥留之际,有可能的亲人朋友都要尽快前来,与将要离世之人遇活面诀别,而聆听遗嘱;人亡后要及时将亡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属相及亡故时... 青海蒙古族丧葬文化青海蒙古族在丧葬方面有些习俗与青海藏族完全相同,或者相近。当病人垂危、弥留之际,有可能的亲人朋友都要尽快前来,与将要离世之人遇活面诀别,而聆听遗嘱;人亡后要及时将亡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属相及亡故时辰等报告给寺院,并请占卜滨葬时日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蒙古族 丧葬文化 送葬者 古代蒙古 尸体 半农半牧区 葬式 青海藏族 喇嘛 定的地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读第一部青海蒙古族历史作佳
9
作者 魏绛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3年第4期80-81,共2页
最近几年来接连读到芈一之教授的几本民族史佳作,例如:1987年出版的《青海民族史入门》,1990年底出版的《撒拉族政治社会史》,现在又读到由他主编的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青海蒙古族历史简编》一书。共约24万字,正文分五章十八节,前有... 最近几年来接连读到芈一之教授的几本民族史佳作,例如:1987年出版的《青海民族史入门》,1990年底出版的《撒拉族政治社会史》,现在又读到由他主编的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青海蒙古族历史简编》一书。共约24万字,正文分五章十八节,前有一篇引言,后有两篇附录,还有14帧历史文物照片。这本史著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实事求是的考述了自公元13世纪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活动在青海大地上的蒙古族的七百年历史,史料丰富,内容翔实,观点正确,论述精当,是当前民族史研究领域中又一个崭新硕果。它的出版面世,不仅填补了蒙古史研究的空白,促进和完善了蒙古史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而且也使青海地方民族史和蒙藏关系史的研究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蒙古族 史作 青海民族史 民族史研究 史料 固始汗 蒙古史研究 蒙古 七百年 蒙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蒙古族禁忌习俗中的环保意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额谷岚 《青海民族研究》 2000年第4期84-86,共3页
在青海蒙古族禁忌习俗中蕴含着维护生态平衡 ,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哲理 ,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
关键词 青海蒙古族 禁忌习俗 环保意识
全文增补中
谈谈青海蒙古歌谣的兴体构思及其特点 被引量:1
11
作者 傲东白力格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8年第1期75-79,共5页
关键词 青海蒙古族 构思方式 民间歌谣 体构 劳动歌 叙述式 控制自然 祝词 美的规律 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述蒙古族在多康地区的历史活动 被引量:7
12
作者 韩官却加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42-49,共8页
居住在青海以及整个青藏高原的蒙古族,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部落迁入的。青海蒙古族,据一九八二年普查,人口五万多,约占全国蒙古族总人口的1.4%。由于历史的原因,蒙古族小聚居、大散居于省内各州县,形成同其他... 居住在青海以及整个青藏高原的蒙古族,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部落迁入的。青海蒙古族,据一九八二年普查,人口五万多,约占全国蒙古族总人口的1.4%。由于历史的原因,蒙古族小聚居、大散居于省内各州县,形成同其他兄弟民族杂居相处的局面。目前主要聚居区有:海西州的都兰、乌兰、德令哈、格尔木以及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和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祁连等县的一些地方;散居区有西宁、果洛州、玉树州、海南州及东部农业区各县。大多数蒙古族居于牧区,从事畜牧业生产;少数居于半农半牧区或零散居于东部农业区,从事农牧兼营或纯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蒙古族 蒙古草原 青藏高原 格鲁派 蒙古 青海 藏传佛教 藏族人 青海地区 蒙古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饮食文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布音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5年第4期104-105,共2页
蒙古族饮食文化正如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离不开畜牧业一样,从事畜牧业的民族的食物构成亦离不开肉乳,青海蒙古族由于传统的生产方式,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周围藏汉等民族的影响,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饮食... 蒙古族饮食文化正如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离不开畜牧业一样,从事畜牧业的民族的食物构成亦离不开肉乳,青海蒙古族由于传统的生产方式,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周围藏汉等民族的影响,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饮食文化。《西唾要略》载:“不习耕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蒙古族 蒙古族饮食文化 青藏高原 蒙古 各种干果 畜牧业 马奶酒 酥油 日常生活 主要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方式──民族现代化的窗口──记乌兰县蒙古族社会主义新生活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新海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5年第4期58-64,79,共8页
生活方式──民族现代化的窗口──记乌兰县蒙古族社会主义新生活陈新海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娱乐、礼义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一种习惯和喜好,是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 生活方式──民族现代化的窗口──记乌兰县蒙古族社会主义新生活陈新海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娱乐、礼义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一种习惯和喜好,是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蒙古族 社会主义 民族现代化 乌兰县 蒙古 蒙古族牧民 生活方式变迁 交通工具 蒙古 民族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青海蒙古方言词 被引量:1
15
作者 乌云才其格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3年第1期41-47,共7页
青海和硕特蒙古是三百多年前,从新疆迁徙而来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三百多年来,他们与其他蒙古族地区几乎断绝了往来,而与藏族及其他兄弟民族相毗邻、相杂居,交往甚为密切。在他们的相互交往中,语言相互影响,使青海蒙古语在语音、词汇等... 青海和硕特蒙古是三百多年前,从新疆迁徙而来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三百多年来,他们与其他蒙古族地区几乎断绝了往来,而与藏族及其他兄弟民族相毗邻、相杂居,交往甚为密切。在他们的相互交往中,语言相互影响,使青海蒙古语在语音、词汇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使之与本民族书面语和其他方言有了一定的差异,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蒙古 方言词 青海蒙古族 书面语词 现代蒙古 合成词 附加成分 名词 秘史 卫拉特方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蒙古族“唯天体系”的演进
16
作者 林春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96-105,共10页
论蒙古族“唯天体系”的演进林春峰蒙古族崇天自古有之,其风俗不仅被历代史料所证实,且时至今日仍遗存。我们认为蒙古族的崇天习俗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一个不停运转的体系当中。为叙述方便,我们将蒙古族以“崇天”为核心而构建的“... 论蒙古族“唯天体系”的演进林春峰蒙古族崇天自古有之,其风俗不仅被历代史料所证实,且时至今日仍遗存。我们认为蒙古族的崇天习俗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一个不停运转的体系当中。为叙述方便,我们将蒙古族以“崇天”为核心而构建的“原始信仰”,即以自然崇信为主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满教 青海蒙古族 蒙古人民 “天” 腾格里 “五行” 成吉思汗 蒙古秘史》 图书馆 民族文化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海南地区蒙藏部落的由来及变迁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玮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14-121,共8页
在青海蒙古族藏族聚居区,直至解放初期,部落一直是蒙藏人民社会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部落都在发展变化,其数目每有增减,驻地时有变迁,发展也不平衡。我们根据手头现有资料仅就海南地区蒙藏诸部落的由来及其变迁的... 在青海蒙古族藏族聚居区,直至解放初期,部落一直是蒙藏人民社会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部落都在发展变化,其数目每有增减,驻地时有变迁,发展也不平衡。我们根据手头现有资料仅就海南地区蒙藏诸部落的由来及其变迁的历史作一概述,恳请识者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地区 蒙古部落 青海蒙古族 藏族部落 青海 解放初期 变迁 蒙藏 青藏高原 藏族聚居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前期蒙古南左末旗(群科扎萨旗)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2
18
作者 南文渊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20,共6页
文章依据作者对群科扎萨旗的调查和历史资料,从“文化主位”的立场,引述群科扎萨旗蒙古人对青海蒙古历史文化变迁过程的不同看法,考证群科旗的地域分布,分析了近代青海蒙古衰败及其文化变异的原因。
关键词 青海蒙古族 群科扎萨旗 历史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管理青海牧区的方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建宁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6年第3期13-18,共6页
清代管理青海牧区的方略李建宁清朝是一个以满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封建王朝,十分重视民族问题,立国之初,就在中央设置了一个专门处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理藩院,下设六个司,掌管民族地区的封爵、朝觐、驿站、兵事等事宜。清代的青... 清代管理青海牧区的方略李建宁清朝是一个以满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封建王朝,十分重视民族问题,立国之初,就在中央设置了一个专门处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理藩院,下设六个司,掌管民族地区的封爵、朝觐、驿站、兵事等事宜。清代的青海不仅地处“‘西陲”、“边疆”,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牧区 青海蒙古族 西宁办事大臣 罗卜藏丹津 喇嘛教 清政府 藏族部落 茶马贸易 和硕特蒙古 《理藩院则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简介
20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以蒙古语族、藏缅语族、突厥语族等各民族文学研究为重点,古藏文、托忒文、回鹘文、察合台文的研究优势明显,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研究特色突出,占有多种语言与古代民族文献,承担国家社科...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以蒙古语族、藏缅语族、突厥语族等各民族文学研究为重点,古藏文、托忒文、回鹘文、察合台文的研究优势明显,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研究特色突出,占有多种语言与古代民族文献,承担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青海蒙古族藏蒙口述史:阿旺却太口述》荣获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体现了较高的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学 西北民族大学 学科简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国 民族文学研究 青海蒙古族 蒙古语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