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对青枯劳尔氏菌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苏婷 王桂跃 谢关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2,共4页
为建立快速检测壳聚糖抑菌效果的方法,研究其对青枯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探索其抑菌机理,利用酶标仪检测壳聚糖与菌悬液混合培养物的吸光值,计算抑菌率,同时利用结晶紫染色法对壳聚糖处理后青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评价,并进行透射电... 为建立快速检测壳聚糖抑菌效果的方法,研究其对青枯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探索其抑菌机理,利用酶标仪检测壳聚糖与菌悬液混合培养物的吸光值,计算抑菌率,同时利用结晶紫染色法对壳聚糖处理后青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评价,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壳聚糖浓度低于0.15mg/mL时,随浓度增加其抑菌效果亦显著增加,其浓度超过0.15mg/mL之后,其抑菌效果达到同一水平,最高抑菌率为74.3%;而壳聚糖浓度对青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未产生显著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壳聚糖通过破坏青枯菌细胞膜抑制细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劳尔氏菌 壳聚糖 生物膜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青霉和棘孢木霉对青枯劳尔氏菌的生防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方启航 颜顾浙 +5 位作者 方伟 高竞 赵凯 蒋仁强 赵梦丽 徐秋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2-859,共8页
【目的】探究自主筛选获得的2株生防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QZ2与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 QZ8对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简称青枯菌)的生防效果。【方法】以青枯菌作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培养法、生长曲线法... 【目的】探究自主筛选获得的2株生防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QZ2与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 QZ8对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简称青枯菌)的生防效果。【方法】以青枯菌作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培养法、生长曲线法测定2株生防菌及其发酵液对青枯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土培试验、基于稀释涂布法测定生防菌在土壤中对青枯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平板对峙培养试验发现:棘孢木霉QZ2和草酸青霉QZ8对青枯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分别达80.9%和45.9%;棘孢木霉QZ2与草酸青霉QZ8生防菌高温灭菌发酵液对平板培养青枯菌,同样呈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分别达33.3%和34.8%。无菌滤膜处理的未高温灭菌2株生防菌发酵液的青枯菌液培养结果表明:其D(600)显著小于未添加生防菌发酵液的对照D(600)(P<0.05),且棘孢青霉QZ8抑制效果好于草酸木霉QZ2。土壤培养结果显示:2株生防菌处理的土壤中青枯菌的活菌数量显著低于未添加生防菌的对照(P<0.05)。【结论】棘孢木霉QZ2和草酸青霉QZ8对青枯菌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可作为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青枯病的潜在生防菌。图5表2参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孢木霉 草酸青霉 青枯劳尔氏菌 发酵液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枯劳尔氏菌Ⅲ型效应子的致病和无毒机制
3
作者 戚培培 于晓 李博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1-661,707,共12页
青枯劳尔氏菌(简称“青枯菌”)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植物病原细菌,其引起的植物青枯病严重影响番茄和马铃薯等作物的健康生产。青枯菌寄主种类广泛,而且能够通过基因水平转移和基因重组获得新毒力,以扩展寄主范围。青枯菌的致病机制复杂... 青枯劳尔氏菌(简称“青枯菌”)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植物病原细菌,其引起的植物青枯病严重影响番茄和马铃薯等作物的健康生产。青枯菌寄主种类广泛,而且能够通过基因水平转移和基因重组获得新毒力,以扩展寄主范围。青枯菌的致病机制复杂,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T3SS)是关键的致病因子,其分泌的Ⅲ型效应子(typeⅢeffectors,T3Es)在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从不同层面抑制寄主先天免疫反应;此外,植物寄主也能识别青枯菌的效应子,激活效应子触发的免疫反应并产生抗病性。本文对青枯菌Ⅲ型效应子的毒性机制与无毒功能进行了讨论和总结,为深入了解青枯菌的致病机制和植物抗青枯病的机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劳尔氏菌 青枯 效应子 致病机制 先天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与青枯劳尔氏菌识别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
4
作者 肖志亮 杨爱国 张美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4-650,686,共8页
青枯劳尔氏菌(简称“青枯菌”)可在多种作物上引发细菌性青枯病,严重威胁全球作物的安全生产。青枯菌遗传多样性高、变异快,目前生产上缺乏有效的抗病品种,这给青枯病的防治带来了挑战。挖掘植物中识别青枯菌相关分子模式或效应子的受... 青枯劳尔氏菌(简称“青枯菌”)可在多种作物上引发细菌性青枯病,严重威胁全球作物的安全生产。青枯菌遗传多样性高、变异快,目前生产上缺乏有效的抗病品种,这给青枯病的防治带来了挑战。挖掘植物中识别青枯菌相关分子模式或效应子的受体蛋白,并解析其识别的分子机制,可为认识植物与青枯菌的互作机制提供线索,同时为植物广谱抗病性的创制奠定理论基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与青枯菌识别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植物中识别青枯菌的膜上受体和胞内受体的鉴定、功能解析,以及受体与青枯菌相关分子模式或效应子的识别机制,并对今后青枯病防控中抗病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劳尔氏菌 识别 效应子 抗病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管束木质化调控植物抗青枯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陈莹 王冉 梁岩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3-643,共11页
细菌性青枯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以下简称“青枯菌”)引起的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发病后严重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选育抗病品种是从根本上解决青枯病危害的最有效措施,而了解植物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是抗病育种... 细菌性青枯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以下简称“青枯菌”)引起的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发病后严重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选育抗病品种是从根本上解决青枯病危害的最有效措施,而了解植物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是抗病育种的基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管束免疫具有细胞类型特异性。植物识别青枯菌后,通过信号传导诱导维管束细胞壁木质化,形成植物抵御青枯菌扩散的主要屏障。木质素的合成受到精细的调控,其关键合成酶基因在转录、翻译、时空特异性表达等不同方面受到调控。本文综述了植物对青枯菌的识别和信号传导机制,以及诱导维管束木质化调控青枯病抗性的研究进展,包括诱导木质素合成基因表达、木质素单体转运和聚合、不同木质素类型产生等分子机制,以期为利用维管束木质化改性技术进行青枯病的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 青枯劳尔氏菌 木质化 细胞壁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生物酵素对病虫害的室内防治作用初探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丽丽 谌江华 +2 位作者 柴伟纲 孙梅梅 姚红燕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8期1209-1211,共3页
采用驱避、毒杀和平板对峙试验研究7种生物材料发酵液对朱砂叶螨和青枯劳尔氏菌的室内防治作用。结果表明,大蒜、生姜和洋葱发酵液对朱砂叶螨的驱避作用较好,处理后72 h的驱避率分别达到68.0%,52.3%和53.3%;大蒜、丁香和洋葱发酵液对朱... 采用驱避、毒杀和平板对峙试验研究7种生物材料发酵液对朱砂叶螨和青枯劳尔氏菌的室内防治作用。结果表明,大蒜、生姜和洋葱发酵液对朱砂叶螨的驱避作用较好,处理后72 h的驱避率分别达到68.0%,52.3%和53.3%;大蒜、丁香和洋葱发酵液对朱砂叶螨的毒杀作用较好,处理后72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7.1%,65.7%和67.0%;生姜、大蒜发酵液对青枯劳尔氏菌的拮抗作用较好,处理后48 h的抑菌圈直径大小为3.0和2.2 cm。综合防虫和抗病的能力,大蒜和生姜发酵液为较好的生物发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酵素 朱砂叶螨 青枯劳尔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