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7)Cs、HCHs测定岩溶洼地沉积物年代及流域产沙强度 被引量:5
1
作者 陈英 魏兴萍 +1 位作者 肖成芳 熊诗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37,45,共9页
以青木关岩溶槽谷区内代表性耕地型与林地型洼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从洼地沉积物入手,探明各洼地沉积物剖面^(137)Cs比活度、六六六(HCHs)、有机质、黏粒含量及容重的深度分布特征;运用^(137)Cs示踪法,辅以HCHs进行沉积物断代,追溯流域... 以青木关岩溶槽谷区内代表性耕地型与林地型洼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从洼地沉积物入手,探明各洼地沉积物剖面^(137)Cs比活度、六六六(HCHs)、有机质、黏粒含量及容重的深度分布特征;运用^(137)Cs示踪法,辅以HCHs进行沉积物断代,追溯流域近60年来的土壤侵蚀量演变特征及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炮台院子耕地型洼地沉积物剖面^(137)Cs、HCHs仅有个别层位检出,无法利用^(137)Cs、HCHs深度分布进行沉积物断代,反映了发育的落水洞对其沉积物剖面影响大。(2)龙洞槽耕地型和劳动村林地型洼地小流域1963—1983,1984—2019年产沙模数分别为231.78,82.04 t/(km^(2)·a)和68.79,39.46 t/(km^(2)·a),表明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与1963—1983年时段相比,该地区1984—2019年时段年平均降水量无明显变化,2个小流域产沙模数均显著减小,表明近60年流域产沙强度主要受土地利用方式、水土保持措施等人类活动控制。(3)龙洞槽洼地剖面^(137)Cs、HCHs峰值,表层泥沙^(137)Cs、HCHs数值和不同时期流域产沙模数均明显大于劳动村洼地,主要是由2个洼地分别控制的耕地型与林地型小流域在人类活动影响下产沙强度的差异所致。另外,^(137)Cs和HCHs相结合的示踪方法可较好地用于评估西南岩溶流域产沙量的时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HCHS 岩溶洼地 产沙模数 青木关岩溶槽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