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色彩在昆曲服饰中的运用——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
1
作者 王媛媛 李奕锦 胡斯羽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5年第1期158-161,共4页
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的传播力和吸引力持续增强,国民的民族文化自信达到了新的高度。这股文化热潮已深深渗透各种设计范畴,而在服装设计行业内尤为凸显,设计师越来越多地汲取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创作出富有东方神韵的作... 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的传播力和吸引力持续增强,国民的民族文化自信达到了新的高度。这股文化热潮已深深渗透各种设计范畴,而在服装设计行业内尤为凸显,设计师越来越多地汲取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创作出富有东方神韵的作品。由此,文章深入探讨昆曲服饰中传统色彩的运用及其文化内涵,通过分析昆曲的艺术特征,尤其是服饰美学,揭示色彩在昆曲表演中的独特作用。对经典剧目《牡丹亭》进行详尽剖析,并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对比古代与现代昆曲演出服饰的用色,旨在彰显色彩如何承载情感、塑造人物性格,并反映不同时期的文化审美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服饰 传统色彩 服饰美学 青春版《牡丹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青春版”《牡丹亭》看昆曲的现代改编
2
作者 金琳 《中国音乐剧》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然而20世纪上半叶,戏曲发展一度停滞不前,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似乎行将就木。为了让传统戏曲与现代剧场接轨,白先勇先生带领团队对《牡丹亭》这一昆曲经典剧目进行了精心...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然而20世纪上半叶,戏曲发展一度停滞不前,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似乎行将就木。为了让传统戏曲与现代剧场接轨,白先勇先生带领团队对《牡丹亭》这一昆曲经典剧目进行了精心改编,从而使其重获生机。本文通过对比新旧两版《牡丹亭》,分析“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的原因与影响,让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例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青春版 白先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生即盛”——谈青春版《牡丹亭》的时代价值
3
作者 周飞 《剧影月报》 2024年第5期21-23,共3页
1956年浙江国风昆苏剧团的昆剧《十五贯》自杭州演出后晋京演出,并获“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盛赞。新中国成立以来,可以与其相提并论、对当代昆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剧目,首推2004年在苏州大学首演的青春版《牡丹亭》--这部由白先... 1956年浙江国风昆苏剧团的昆剧《十五贯》自杭州演出后晋京演出,并获“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盛赞。新中国成立以来,可以与其相提并论、对当代昆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剧目,首推2004年在苏州大学首演的青春版《牡丹亭》--这部由白先勇先生统筹组织创作、制作、运作的“白《牡丹》”,可谓“一出戏传播了一个剧种”。2024年4月底,第九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在苏州开幕,同时举办的还有第十届昆曲学术座谈会。座谈会的两个议题之一便是“青春版《牡丹亭》首演20周年纪念”。在青春版《牡丹亭》首演20周年之际,再次审视这一让现代观众重新发现昆曲古典之美的经典传播学案例,重新回顾其创制历程、总结其成功传播经验、探讨其时代价值显得格外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十五贯》 现代观众 国风昆苏剧团 学术座谈会 一出戏 统筹组织 昆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被引量:21
4
作者 胡丽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71,共5页
青春版《牡丹亭》不仅在中国本土掀起了昆曲热潮,而且为昆曲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跨文化传播的经典个案。回顾20世纪以来《牡丹亭》跨文化传播的历程,青春版《牡丹亭》对昆曲的播扬可谓居功至伟。它将商... 青春版《牡丹亭》不仅在中国本土掀起了昆曲热潮,而且为昆曲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跨文化传播的经典个案。回顾20世纪以来《牡丹亭》跨文化传播的历程,青春版《牡丹亭》对昆曲的播扬可谓居功至伟。它将商业运作与社会运作相结合的战略、立足本土与辐射世界的双重定位、坚持传统与调和现代的审美准则,为当下中国传统戏曲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青春版 跨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美学与现代意识的交融——接受美学视域中的青春版《牡丹亭》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晓玥 李蓉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46,13,共4页
关键词 昆曲 青春版《牡丹亭》 传播新思路 古典美学 现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视角下的“青春版《牡丹亭》现象”解读 被引量:6
6
作者 胡友笋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08年第5期42-50,共9页
在青年学子观众群、海内外戏曲界及文化界引起较大反响的"青春版《牡丹亭》现象",可谓是传统文化对商品社会的一次成功穿透。立足于传播学视角,透视这一现象生成、发展的脉络及过程,可以看出,其深谙现代传播学理论,尤其是对... 在青年学子观众群、海内外戏曲界及文化界引起较大反响的"青春版《牡丹亭》现象",可谓是传统文化对商品社会的一次成功穿透。立足于传播学视角,透视这一现象生成、发展的脉络及过程,可以看出,其深谙现代传播学理论,尤其是对多方传播渠道的综合运用,无疑是使昆曲这一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遗产复又焕发生机的重要因素。对这一文化现象的传播学解读,对媒介时代的中国戏曲艺术走出当下传承困境的探索当有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版 牡丹亭 传播 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高未必和寡 源远还须流长——昆曲青春版《牡丹亭》高校巡演之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邹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59,共7页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在海内外高校巡演可谓近年来一道特殊的文化景观,也是一个值得思考、探究的文化现象。青春版《牡丹亭》在青年大学生中广受欢迎,可由制作者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寻求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得到解释;而其高校巡演之意义,则在...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在海内外高校巡演可谓近年来一道特殊的文化景观,也是一个值得思考、探究的文化现象。青春版《牡丹亭》在青年大学生中广受欢迎,可由制作者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寻求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得到解释;而其高校巡演之意义,则在于吸引、培养年轻观众以重振昆曲,同时还可为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大学生们萌发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青春版 高校 巡演 《牡丹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燃亮典雅——青春版《牡丹亭》在传统昆曲上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3
8
作者 黄丽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7-229,共3页
针对目前传统昆曲音乐低迷的现状,青春版的《牡丹亭》,可以说给处于困境中的昆曲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主要通过对青春版《牡丹亭》的音乐等诸方面因素分析,论述它在传统昆曲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继承和创新,最后对昆曲音乐的未来做了展望。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昆曲 剧本 曲牌 唱腔 青春版《牡丹亭》 继承 创新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版《牡丹亭》“花意象”的艺术功能 被引量:3
9
作者 邓斯博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1-715,共5页
青春版《牡丹亭》在原著的基础上成功地发掘和创新"花意象"群,在人物塑造上以"花"装点人物外形,更以"花"描摹人物内心;在剧情建构上,该剧将"花"渗透到情节主线,使重要关目之间形成勾连和呼应;... 青春版《牡丹亭》在原著的基础上成功地发掘和创新"花意象"群,在人物塑造上以"花"装点人物外形,更以"花"描摹人物内心;在剧情建构上,该剧将"花"渗透到情节主线,使重要关目之间形成勾连和呼应;在舞台上该剧以"花"表现语言的诗性美,并营造空灵、绚烂的舞台情境。总之,青春版《牡丹亭》通过"花意象"建构了一个丽花幽情的青春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青春版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性传统文化的自我超越与现代化转换——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万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6-228,共3页
全球化时代的消费主义文化是一种"去域化"和"去传统化"的意识形态,跨国资本及其消费文化的历史性扩张,逐渐解构了人类社会的地域传统和生活秩序,使地域性传统文化陷入衰落的困境之中。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成功... 全球化时代的消费主义文化是一种"去域化"和"去传统化"的意识形态,跨国资本及其消费文化的历史性扩张,逐渐解构了人类社会的地域传统和生活秩序,使地域性传统文化陷入衰落的困境之中。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成功演绎为地域性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传播提供了具有特殊审美意义的艺术经验。本文旨在通过对于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文化解读,对当代社会地域性传统文化的自我超越与现代化转换问题做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作 地域性 传统文化 全球化 青春版《牡丹亭》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版《牡丹亭》印象——兼与陈士争版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淑丽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49,共4页
全本《牡丹亭》的演出是近年来文化界的盛事,青春版与陈士争版在剧作内容、舞台造型艺术、音乐及表演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呈现出编导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关键词 青春版 《牡丹亭》 白先勇 陈士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青春版《牡丹亭》看昆曲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晓涛 《北方音乐》 2012年第1期126-127,共2页
以白先勇先生为总制作人的青春版《牡丹亭》在2004年首演之后,获得了广泛的赞誉。青春版《牡丹亭》在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革新,例如,戏曲的剧本方面,汲取原著精华但不失原著风采;在戏曲导演方面,既有古典风情,又有现代意... 以白先勇先生为总制作人的青春版《牡丹亭》在2004年首演之后,获得了广泛的赞誉。青春版《牡丹亭》在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革新,例如,戏曲的剧本方面,汲取原著精华但不失原著风采;在戏曲导演方面,既有古典风情,又有现代意识;在戏曲的舞台美术方面,现代化的舞台特点兼具典雅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白先勇先生在舞台美术方面的现代化和昆曲演员的年轻化方面所做的努力是非常必要的,它让昆曲这门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生机并获得广大年轻观众的认可和追捧(这句哪里不具体?)。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在昆曲的传承与发展的努力让古老的昆曲和现代理念进行了有效地融合,不仅使昆曲重获新生,还吸引了包括年轻人在内的众多观众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青春版《牡丹亭》 传承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教育与名剧进校——在南京大学青春版《牡丹亭》演出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健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2-134,共3页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人文素质教育 南京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青春版《牡丹亭》英译本比较看戏曲舞台英译标准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婧 《戏剧之家》 2019年第21期8-11,共4页
《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浪漫文学的一座高峰,四百多年来有许多学者、编剧和导演对其进行改编和扮演。在中国传统戏曲逐渐回温的浪潮中,由白先勇等人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国内外获得了巨大成功,其中海外演出尤为引人注目。本文以李林... 《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浪漫文学的一座高峰,四百多年来有许多学者、编剧和导演对其进行改编和扮演。在中国传统戏曲逐渐回温的浪潮中,由白先勇等人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国内外获得了巨大成功,其中海外演出尤为引人注目。本文以李林德教授翻译的青春版《牡丹亭》英文剧本为例,就剧本核心词、特色词、效果词与白之及汪榕培教授的全译本做了对比,探讨了戏曲典籍英译的标准,得出戏曲典籍英译,需要做到句子简短;语言简单、通俗、直接,便于海外观众理解,同时又要保留传统戏曲的趣味与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翻译 青春版牡丹亭 牡丹亭英译 戏剧翻译 译本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翻译视角下青春版《牡丹亭》字幕译本浅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尤赟蕾 《海外英语》 2019年第5期157-158,共2页
《牡丹亭》在西方的译介是成功的,它已在英美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目前的《牡丹亭》译介研究只重视案头读本,演出本的译介研究寥若晨星,不利于昆曲对外传播。文化翻译理论分析字幕翻译在昆曲翻译中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文章以青春版... 《牡丹亭》在西方的译介是成功的,它已在英美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目前的《牡丹亭》译介研究只重视案头读本,演出本的译介研究寥若晨星,不利于昆曲对外传播。文化翻译理论分析字幕翻译在昆曲翻译中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文章以青春版《牡丹亭》英译字幕为研究范本,从人物称呼、文化词、典故、唱词等方面探讨文化翻译视角下的英译问题。以此说明文化翻译理论在昆曲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文化翻译 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版”《虎符》多人谈
16
作者 李晓虹 《郭沫若学刊》 2012年第1期47-49,共3页
在郭沫若诞辰119周年之际,2011年11月16日至25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08级2班同学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演出郭沫若历史剧《虎符》。此剧演员全部是在读的大四学生,最小的年仅19岁,可谓真正的"青春版"。
关键词 《虎符》 青春版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大四学生 郭沫若 历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古典与现代之间——青春版《牡丹亭》对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17
作者 邹红 《福建艺术》 2011年第6期15-18,共4页
自上世纪初以来.中国传统戏曲如何适应发展变化了的时代并葆有其艺术生命力,始终是国人在不断思考、一直尝试的历史性课题.百年时光的流逝并未削弱人们对此问题的兴趣.而无法回避且日甚一日的文化撞击更凸显了此问题的重要性及解决... 自上世纪初以来.中国传统戏曲如何适应发展变化了的时代并葆有其艺术生命力,始终是国人在不断思考、一直尝试的历史性课题.百年时光的流逝并未削弱人们对此问题的兴趣.而无法回避且日甚一日的文化撞击更凸显了此问题的重要性及解决的迫切性。以白版昆曲《牡丹亭》的成功为契机,我们应该可以从中得到不少饶有意味的启迪.从而深化我们对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昆曲艺术 传承 现代 古典 中国传统戏曲 艺术生命力 历史性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视野下“新”昆曲创作方面美学研究——以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为例
18
作者 王晶 《黄河之声》 2019年第12期21-21,共1页
昆曲《牡丹亭》问世之后,从明代至今为止,出现了诸多不同的版本.本人主要以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为例,先探究青春版与"旧"版相较之下,在创作(剧情、音乐)方面的创新,进而阐述出青春版《牡丹亭》中所蕴含的"美&qu... 昆曲《牡丹亭》问世之后,从明代至今为止,出现了诸多不同的版本.本人主要以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为例,先探究青春版与"旧"版相较之下,在创作(剧情、音乐)方面的创新,进而阐述出青春版《牡丹亭》中所蕴含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青春版 比较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版《党的女儿》:主旋律下,人的主体性回归
19
作者 苏凤 《影剧新作》 2017年第2期126-130,共5页
2016年,杨小青执导,李莉编剧,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担纲主演,由阎肃同名歌剧改编创排的现代京剧《党的女儿》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此前,北京京剧院和上海京剧院等剧团都曾表现过这一题材。国京版《党的女儿》从编剧、导演到音乐、舞美,再... 2016年,杨小青执导,李莉编剧,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担纲主演,由阎肃同名歌剧改编创排的现代京剧《党的女儿》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此前,北京京剧院和上海京剧院等剧团都曾表现过这一题材。国京版《党的女儿》从编剧、导演到音乐、舞美,再到演员阵容、人物塑造都可谓是一次全新尝试,可称作青春版《党的女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女儿》 歌剧 板腔体 剧种 板式变化体 青春版 戏曲 人的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表演性视角下青春版《桃花扇》字幕译本浅析
20
作者 尤赟蕾 《海外英语》 2019年第8期54-55,共2页
《桃花扇》演出本的译介寥若晨星,其翻译研究更是极为罕见。可表演性理论有助于分析剧场演出成分在昆曲翻译中的重要性及字幕翻译在昆曲翻译中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文章以青春版《桃花扇》英译字幕为研究范本,从地点名称、文化词、典故、... 《桃花扇》演出本的译介寥若晨星,其翻译研究更是极为罕见。可表演性理论有助于分析剧场演出成分在昆曲翻译中的重要性及字幕翻译在昆曲翻译中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文章以青春版《桃花扇》英译字幕为研究范本,从地点名称、文化词、典故、唱词等方面探讨可表演性视角下的英译问题。以此说明可表演性在戏曲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版《桃花扇》 可表演性 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