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积极抑或焦虑:网络圈群社交如何影响青年社会心态
1
作者 杨江华 张梦竹 赵波 《中国青年研究》 2025年第10期4-17,共14页
网络圈群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兴社交形态,正深刻影响着青年社会心态的形成与发展。基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本文深入探讨了网络圈群社交对青年社会心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主要有三个发现:一是青年网络社交的圈群数量和参与程度对其社... 网络圈群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兴社交形态,正深刻影响着青年社会心态的形成与发展。基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本文深入探讨了网络圈群社交对青年社会心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主要有三个发现:一是青年网络社交的圈群数量和参与程度对其社会心态产生重要影响,较高的参与程度有助于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并缓解焦虑情绪,但过多的圈群数量则可能加剧焦虑感。二是社会支持和向上参照是网络圈群形塑青年社会心态的两个主要机制,但呈现出分化效应:在生活态度上,亲缘、业缘与趣缘圈群中的社会支持和向上参照均有助于塑造以奋斗为导向的生活态度;但在情绪表达上,上述两种机制在业缘与趣缘圈群中则可能引发情绪过载与社会比较,进而加剧青年焦虑。三是相较于业缘与趣缘圈群,亲缘圈群在焦虑情绪调节中发挥更为稳定的情感支持作用,表明圈群社交并未削弱强关系的社会功能,反而促成其在数字场域中的情感功能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圈群 青年社会心态 数字场域 路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中心化”:认知、行动与结构——基于“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2009—2021)”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郑雯 陈李伟 桂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9-207,共9页
依托“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2009—2021)”基于监督型机器学习(SVM)的大数据分析,探索青年亚文化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网络文化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网络亚文化在青年群体内部形成更加统一的认知框架;在外部行动中更加主动地冲击主流文... 依托“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2009—2021)”基于监督型机器学习(SVM)的大数据分析,探索青年亚文化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网络文化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网络亚文化在青年群体内部形成更加统一的认知框架;在外部行动中更加主动地冲击主流文化,论争性、对抗性增强;其参与者具有较为集中的身份指征、相对稳定的群体结构,构成了中国网络青年亚文化以教育程度聚类的独特景观。认知一致性、行动对抗性和结构聚集性推动网络青年亚文化不断“中心化”,推动网络文化结构整体转型,在“心灵港湾”和“赛博战场”的龃龉中与主流文化持续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网络亚文化 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 监督型机器学习(SVM) 大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网民消费行为及心理的深层逻辑 被引量:1
3
作者 郑雯 戚新源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1,共6页
作为中国消费的“主力军”,青年群体消费心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混合性。本文采用大数据驱动的混合式研究方法考察青年网民在微博、豆瓣、小红书、抖音等互联网平台中表现出的异质性的消费话语、多样化消费模式及转型中的消费理... 作为中国消费的“主力军”,青年群体消费心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混合性。本文采用大数据驱动的混合式研究方法考察青年网民在微博、豆瓣、小红书、抖音等互联网平台中表现出的异质性的消费话语、多样化消费模式及转型中的消费理念。研究发现,青年网民在不同平台形成了系统性的理性消费话语、表演性的高消费话语和调试性的矛盾消费话语三种异质性消费话语;青年网民主要推崇轻型物质消费、后物质精神消费和抵抗型低欲望消费三类消费模式;凸显了后物质时代从“物质富集”到“意义增殖”的消费价值转向,也展现出“液态社会”的青年网民,通过探索差异性、多样化的消费实践策略,重新掌控生活的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心理 青年网民社会心态 平台研究 后物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自我”:90后、00后的价值观念共性及其代际演进趋势 被引量:6
4
作者 郑雯 陈李伟 桂勇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75,共7页
公众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的嬗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面向,集中体现于青年世代。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中国青年世代在价值观念上既有较大共性,又呈现代际演进趋势。基于“全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 公众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的嬗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面向,集中体现于青年世代。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中国青年世代在价值观念上既有较大共性,又呈现代际演进趋势。基于“全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等线上线下调查研究发现,繁荣叙事孕育了他们具有中国底色的政治认同心态;个体主义推动他们更多以个人主观幸福、自我价值实现作为人生选择的价值基点;物质丰裕促使他们高度关注精神体验与个人情感需求。在上述价值观共性的基础上,00后展现出更加明显的自我主体性,即在政治上表达、参与更为活跃;在经济生活上主体性、叛逆性更强;在文化上更愿意与主流文化对话。“自我”愈加成为当代青年认知外部世界的价值基点,如何在相对平等的关系中加强与新生代青年的沟通对话,可能成为未来促进青年发展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后 00后 青年价值观 青年网民社会心态 价值观代际更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网络创作社群心态的三维结构研究——以同人创作者为例
5
作者 张扬 《中国青年研究》 2025年第10期18-26,共9页
网络是青年日常生活的延伸,研究青年在网络世界的亚文化生成规律是了解其社会心态的重要方式。其中同人创作者“为爱发电”行为是青年网络社群形成的缩影,对其自发性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与社会心理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有效了解青年... 网络是青年日常生活的延伸,研究青年在网络世界的亚文化生成规律是了解其社会心态的重要方式。其中同人创作者“为爱发电”行为是青年网络社群形成的缩影,对其自发性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与社会心理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有效了解青年在虚拟世界中呈现的社会心态。因此本文选取青年网络创作社群中的同人创作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网络民族志和深度访谈的方法,以心理共情理论为突破口,对群体社会心态从情感共振、认知共鸣、行为共享三个维度进行探索构建:同人创作者因在情感层面对原作产生沉浸、基于自身认知对原作产生理解并赋予新意义、在社群互动中获得价值认可与归属感而形成创作的自驱力闭环,使其即使缺乏物质回报,创作行为也能持续运转。其核心是在网络社群中的青年对工具理性的抵抗与对自我意义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社会心态 网络创作社群 心理共情模式 同人创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