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导演电影的成长叙事与伦理价值取向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7-28,共2页
中国青年电影导演的成长叙事电影是中国导演第六代后时期新电影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人生和人与世界关系的超越时代主流话语的关照,展现了当代电影知识分子对当代人的破碎记忆、灵魂挣扎以及青年的伦理价值精神与父辈的伦理价值精神的... 中国青年电影导演的成长叙事电影是中国导演第六代后时期新电影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人生和人与世界关系的超越时代主流话语的关照,展现了当代电影知识分子对当代人的破碎记忆、灵魂挣扎以及青年的伦理价值精神与父辈的伦理价值精神的矛盾与交汇的关注。但是大量青年电影导演在其成长叙事文本中的苦痛展示被作为一种传达人生怀想的美感意蕴,彰显出导演个人对人生的认识并被转化为故事叙述中的抒情情绪和主题呈现的重要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电影导演 伦理价值 成长叙事 叙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籍青年导演“城市电影”的民俗文化建构(2014—2020)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穆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77,共5页
2014—2020年内蒙古籍较为活跃的青年导演张大磊、德格娜、周子阳、忻钰坤,他们的电影或是取景于内蒙古地域,或是敲定内蒙古演员用乡音表演,都倾注了自己对家乡的独特理解与思考。在成就个人创作的同时,在银幕上建构出当下内蒙古影像民... 2014—2020年内蒙古籍较为活跃的青年导演张大磊、德格娜、周子阳、忻钰坤,他们的电影或是取景于内蒙古地域,或是敲定内蒙古演员用乡音表演,都倾注了自己对家乡的独特理解与思考。在成就个人创作的同时,在银幕上建构出当下内蒙古影像民族意象与民俗映现。在弘扬“蒙古马精神”语境下,电影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沿袭、内蒙古城市文明与牧区民俗的交融,有利于书写内蒙古电影创作在银幕上进行民族化书写,建构深远的民俗文化样貌,有助于推动中国城市电影文化的时代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籍 青年电影导演 民族意象 民俗文化 电影民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的主角:论是枝裕和电影中女性形象的主体性
3
作者 江晖 王羽晴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10-115,共6页
是枝裕和是当代日本中青年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多以家庭日常为主题,影像风格细腻而克制。自1995年第一部长篇电影《幻之光》问世以来,是枝裕和的作品受到了业界和观众的广泛关注,而2018年《小偷家族》摘得第71届戛纳金棕榈奖... 是枝裕和是当代日本中青年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多以家庭日常为主题,影像风格细腻而克制。自1995年第一部长篇电影《幻之光》问世以来,是枝裕和的作品受到了业界和观众的广泛关注,而2018年《小偷家族》摘得第71届戛纳金棕榈奖,更是引起了海内外各界对其作品中高度的审美意识与现实意义的凝视和窥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枝裕和 影像风格 青年电影导演 当代日本 审美意识 主体性 女性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川 我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珂川 《绿色中国(公众版)》 2004年第11M期32-37,共6页
可可西里,中国境内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子之地.冰川起伏,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高原植物异彩纷呈,藏羚羊、野牦牛游走其间.但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空气稀薄,常年大风,气候严寒,是中国第一无人区.
关键词 《可可西里》 陆川 电影作品 青年电影导演 藏羚羊 人与环境 可持续发展 野生动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