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共同到共通:青年流动人才的数字生活及多元归属感 被引量:5
1
作者 郭扬 马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2,共8页
尽快培育青年流动人才对迁入城市的归属感,是实现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既往新媒介为流动人口建构线上社区的研究承袭滕尼斯的“共同体”概念,却较少关注其对一致性、接近性的强调是否适用于智能手机形塑的“线上—线下”混杂... 尽快培育青年流动人才对迁入城市的归属感,是实现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既往新媒介为流动人口建构线上社区的研究承袭滕尼斯的“共同体”概念,却较少关注其对一致性、接近性的强调是否适用于智能手机形塑的“线上—线下”混杂的数字城市新经验。通过深入青年流动人才的数字生活实践,思考智能手机中介化实践过程建构归属感的独特性所在,以此审视旧概念的新嬗变。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重构了归属感内涵,将“属于某地”的共同体认同改写为“差异中共在”的共通体归属。具体来说,智能手机混杂了“去空间化”的人际交往与“差异中共在”的城市感知,使亲密关系与人地关系交织共置却彼此分离,建构出一种具有松散性、差异化、不稳定性的多元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流动人才 数字生活 智能手机 中介化实践 归属感 共同体 共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流动人才城市选择的影响因素——基于不同规模城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原新 刘旭阳 赵玮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8-60,共13页
本文通过条件Logit模型探究影响青年流动人才城市选择的因素并依据城市规模与受教育水平探讨影响的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提高工资水平、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与固定资产投资能显著提高人才流入概率;城市学校数量比医院数量对人才更具有吸引... 本文通过条件Logit模型探究影响青年流动人才城市选择的因素并依据城市规模与受教育水平探讨影响的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提高工资水平、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与固定资产投资能显著提高人才流入概率;城市学校数量比医院数量对人才更具有吸引力,而人口集聚、城市环境污染则会排挤人才;不同规模城市影响人才流入的因素存在差异,其中Ⅱ型大城市重点应放在改善产业结构、控制人口数量、治理环境污染,而Ⅰ型大城市和超大特大城市则应提高工资水平,增加学校数量;区分不同教育水平青年流动人才进行分析,学历水平越高越注重经济收益,偏好工资水平高、中学数量多的城市,学历水平相对低的流动人才则看重生活品质和就业机会,倾向人口适度、环境良好的城市。基于以上分析,城市应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经济发展理念,从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向完善经济结构过渡,充分发挥利用城市经济发展吸引人才效用;优化城市布局,完善交通网络,改善社会生活与工作环境,控制人口数量,提升空气质量,降低污染程度,充分发挥利用城市环境优化吸引人才效用;优化基础教育环境,加强基础教育建设,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增建中学,取消就学壁垒,充分发挥利用城市公共资源吸引人才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流动人才 流动决策 城市特征 条件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流动人才的城市选择及影响机制——基于人才特征视角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旭阳 原新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4,共11页
文章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构建多值Logit模型,从个体特征、流动特征、经济特征三个维度,探究青年流动人才选择流入Ⅱ型大城市、Ⅰ型大城市、特大超大城市影响因素差异。回归结果显示,女性、非农户籍青年流动人才大城市偏好明... 文章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构建多值Logit模型,从个体特征、流动特征、经济特征三个维度,探究青年流动人才选择流入Ⅱ型大城市、Ⅰ型大城市、特大超大城市影响因素差异。回归结果显示,女性、非农户籍青年流动人才大城市偏好明显,小家庭模式增加特大超大城市选择概率;流动年限越长、流动距离越远,流入城市规模越大,基于经济原因流动,特大超大城市选择概率下降;雇员倾向规模更大城市,雇主倾向规模更小城市,职业、单位正规性越好,社会声望越高,越倾向特大超大城市,就业收入、居住支出随城市规模扩大,影响由负转正。为提高城市人才引进效率,规范城市人才引进秩序,建议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扩大社会资源覆盖范围;减少公共服务使用限制,保障随迁人员福利;充分发挥城市比较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多维体系;突出城市行业特色,完善城市行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流动人才 高学历 城市选择 个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抢人大战”政策再定位——聚焦青年流动人才的分析 被引量:50
4
作者 刘旭阳 金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7-53,共7页
城市“抢人大战”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新现象,催生了参差不齐的人才吸引政策。本文使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青年流动人才(45岁及以下、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回顾研究文献,从收入、住房、子女教育、落户意... 城市“抢人大战”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新现象,催生了参差不齐的人才吸引政策。本文使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青年流动人才(45岁及以下、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回顾研究文献,从收入、住房、子女教育、落户意愿与产业结构等五方面,结合“抢人大战”的诸多人才引进政策,总结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剖析其背后问题,提出政策再定位的建议:结合城市定位给予人才合宜的承诺条件;保障人才差异化的住房福利需求;相机破除教育资源壁垒;增强户籍的公共资源附着力实现多渠道留人;提高所引人才与当地产业的契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人大战 人才政策 青年流动人才 城市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高学历流动人才的居留、落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差异 被引量:1
5
作者 谢东虹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5-144,155,共11页
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讨青年高学历流动人才的居留、落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差异。研究发现:①青年高学历流动人才的落户意愿呈下降趋势,居留意愿则表现出上升趋势,落户意愿和居留意愿的差异日益扩大;②青年高学历流动人... 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讨青年高学历流动人才的居留、落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差异。研究发现:①青年高学历流动人才的落户意愿呈下降趋势,居留意愿则表现出上升趋势,落户意愿和居留意愿的差异日益扩大;②青年高学历流动人才的落户意愿同时受到城乡两栖生活能力及其对流入地经济预期和福利预期的影响,而青年高学历流动人才的居留意愿与个体特征、流动经历和主观感受的关系更加紧密;③尽管放开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对青年高学历流动人才的落户意愿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受到经济预期和福利预期的驱使,青年高学历流动人才更愿意在特大城市以及超大城市等落户门槛高的城市落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高学历流动人才 居留意愿 落户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