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党史电影《1921》:青年主体、故事群像与历史影像的“年轻化”
1
作者 詹玉姝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31,共4页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1921》(黄建新,2021)在上映后立刻以对青年主体的凸显,以及创新“年轻化”历史叙事等特征引起了观众的观影热潮。导...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1921》(黄建新,2021)在上映后立刻以对青年主体的凸显,以及创新“年轻化”历史叙事等特征引起了观众的观影热潮。导演黄建新在《1921》中成功将恢弘大气的工人运动史诗与动人心弦的青年情感故事相结合,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共一大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一、青年主体地位的多重凸显《1921》的导演黄建新在拍摄《1921》前,还曾拍摄过《建国大业》(韩三平、黄建新,2009)、《建党伟业》(韩三平、黄建新,2011)、《建军大业》(刘伟强执导、黄建新监制,2017)三部曲。这三部电影抓住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建国、建党、建军三次重大事件,邀请了众多明星加盟演出,同时在重大革命和历史叙述中为角色开辟了充分的塑造空间,首次将领导人与革命英雄还原为会犯错误、有个人爱好的“平凡人”,成为新世纪党史电影中的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影像 《建国大业》 韩三平 《建党伟业》 刘伟强 黄建新 青年主体 革命英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亚洲青春励志片的青年主体性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53-58,共6页
近年,亚洲地区产生了一批票房与口碑俱佳的青春励志片,这批影片既具有类型化的共性特征又带有民族区域性的文化差异,体现出亚洲新的历史语境下,成年文化与青年文化之间基本矛盾的想象性解决。以“亚洲作为方法”的理论视点考察这批影片... 近年,亚洲地区产生了一批票房与口碑俱佳的青春励志片,这批影片既具有类型化的共性特征又带有民族区域性的文化差异,体现出亚洲新的历史语境下,成年文化与青年文化之间基本矛盾的想象性解决。以“亚洲作为方法”的理论视点考察这批影片,得以在亚洲内部丰富的差异性中探讨青春励志片的类型特征与价值内涵。近年,亚洲青春励志片主要通过塑造革命青年、好孩子(学生)、颠覆及创造者三种身份角色进行青年主体性建构,通过对其叙事策略的分析,能够对中国青春片创作形成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青春励志片 青年主体 类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青年学科建构与“青年在场” 被引量:8
3
作者 胡献忠 陈卫东 +1 位作者 刘宏森 陈宁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8-43,共6页
作为青年学科建构中的重要支撑,"在场"理论通过研究范式的转换揭示出青年与社会的新型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青年群体既是经济社会物理空间中的生力军,又是网络虚拟空间中的主力军。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作为青年学科建构中的重要支撑,"在场"理论通过研究范式的转换揭示出青年与社会的新型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青年群体既是经济社会物理空间中的生力军,又是网络虚拟空间中的主力军。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现青年研究的"青年在场",已成为推动青年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事实上,在青年研究中青年"不在场"由来已久,个中原因在于对青年历史缺乏系统梳理研究,对青年现实缺乏准确把握,青年整体性研究的缺失以及学术批评长期被轻忽。从学科建设的规律来看,青年学科建构的关键是构建学术知识体系,达成"青年在场"理论研究范式的共识,坚持"沉浸青年现场"的研究方法论,倡导"青年立场"的青年学科构建理念。归根结底,青年研究本身就需要理论视角,应该将青年作为一个特定维度,融入哲学社会科学的每个学科之中开展研究,从而建构出新的学科意义上的更为广义的青年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构 青年维度 青年在场 青年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者的文学如何前行——论路内小说中的现实主义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海霞 《现代中文学刊》 2012年第6期94-99,共6页
路内的创作多取材于他青春时期的真实经历,主要讲述的是一群技校生和技术青工的生活与情感状态,在其作品中,青春叙事的核心发生了改变。本文尝试将路内的创作放在当代文学史的脉络中,理解路内笔下的人物形象的独特情感以及所透露的现实... 路内的创作多取材于他青春时期的真实经历,主要讲述的是一群技校生和技术青工的生活与情感状态,在其作品中,青春叙事的核心发生了改变。本文尝试将路内的创作放在当代文学史的脉络中,理解路内笔下的人物形象的独特情感以及所透露的现实问题,路内由描写当代社会的"剩余物"出发,刻画当代中国青年的情感结构,其作品不仅揭示了时代变迁中的新的青年问题,更提出了文学在今天的意义以及文学如何在今天产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内 青年主体 成长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环境育人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与吸引力 被引量:11
5
作者 蒋广学 王志杰 张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7-89,96,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网络社会的发展改变了当代青年的成长轨迹和教育时空环境、教育主客体关系,"三全育人"的时代局限性逐渐暴露,需以全环境育人理念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网络社会的发展改变了当代青年的成长轨迹和教育时空环境、教育主客体关系,"三全育人"的时代局限性逐渐暴露,需以全环境育人理念作为完善和补充。在实践中发展和应用全环境育人理念,要求坚持青年主体性原则,以四项基本能力的培养为着力点,以形成不同场域的育人合力为发力点,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特征、青年实际成长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 全环境育人 青年主体 时代感 吸引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