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关系-健康”视角下的互联网使用与青年世代健康 被引量:9
1
作者 郭未 马炬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5-66,共12页
互联网技术赋能实现了社会关系的重组,“人媒互动”“人际互动”“偏好互动”的结构演化形成了个体间差异化的健康结果。围绕“技术-关系-健康”的逻辑主线探讨互联网使用对青年世代健康的影响契合了时代价值和学术关怀的基本内涵。基于... 互联网技术赋能实现了社会关系的重组,“人媒互动”“人际互动”“偏好互动”的结构演化形成了个体间差异化的健康结果。围绕“技术-关系-健康”的逻辑主线探讨互联网使用对青年世代健康的影响契合了时代价值和学术关怀的基本内涵。基于2017年CGSS数据的系列计量因果推断方法的结果显示高频度互联网使用影响青年健康存在“双刃剑效应”:在具备提高个体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客观生病住院次数的“健康溢价”功能的同时,却导致青年群体BMI指数增长的“健康惩罚”。在路径机制方面,高频度互联网使用通过社会网络、健康管理和网络诱导等途径影响青年世代健康,其中健康管理与网络诱导在部分路径中也起到遮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人口健康 健康惩罚 健康溢价 青年世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青年世代“两岸观”的内涵与特点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晓晓 李鹏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1-87,共17页
两岸关系发展的未来在青年一代身上,台湾青年世代拥有怎样的"两岸观",即台湾青年对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若干重大政治问题的政治态度与基本立场,攸关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台湾青年世代"两岸观"表现出:在两岸政治定位... 两岸关系发展的未来在青年一代身上,台湾青年世代拥有怎样的"两岸观",即台湾青年对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若干重大政治问题的政治态度与基本立场,攸关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台湾青年世代"两岸观"表现出:在两岸政治定位上,以"台湾"作为"国家符号"处理两岸关系;在政治认同上,两岸集体记忆的缺失导致政治认同的错位;在统"独"意识上,"天然独"政治标签被强加于台湾青年世代身上;在对和平与战争的认知上,认可两岸协商谈判与和平发展,对两岸军事互信抱有疑虑;在涉外因素上,亲美友日,欲绕过大陆,直接参与国际组织。台湾青年世代的"两岸观"表现出政治上趋于反对;两岸观、国际观逐渐丧失;价值观多元且矛盾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青年世代 “两岸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青年世代政治参与研究:2008-2018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文雅 李凌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8-133,共16页
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未来,其对政治关心与参与程度将影响社会发展的走向。台湾青年一代的发展关乎着两岸关系的未来。近十年来台湾青年世代从政热度不断增长,直接影响了两岸经贸与文化层面的交流,以及未来政治对话的社会基础,更成为两岸... 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未来,其对政治关心与参与程度将影响社会发展的走向。台湾青年一代的发展关乎着两岸关系的未来。近十年来台湾青年世代从政热度不断增长,直接影响了两岸经贸与文化层面的交流,以及未来政治对话的社会基础,更成为两岸关系的新变数。结合台湾当代社会发展现状,以近十年台湾"中央选举委员会"数据库数据为基础,整理分析2008-2018年以来所有大型选举中青年世代参选与当选的现状与缘由,展望台湾青年世代政治参与的未来与趋势,以期为认识台湾政治生态和两岸关系走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青年世代 政治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网络化建构中Z世代青年的角色和作用——以《国家宝藏》和《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宋辰婷 宋祎祎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83,共8页
传统文化网络化建构不仅需要融入互联网元素,更需要以互联网的思维进行建构与传播。本文运用网络民族志,以《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两个文化综艺类节目为例,探究文化框架的互动性建构逻辑和Z世代青年在其中的角色转变。对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网络化建构不仅需要融入互联网元素,更需要以互联网的思维进行建构与传播。本文运用网络民族志,以《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两个文化综艺类节目为例,探究文化框架的互动性建构逻辑和Z世代青年在其中的角色转变。对传统文化的网络化建构,是将传播的单向度工具式逻辑逐步转变为互动性的框架建构逻辑。在网络化建构过程中,根据Z世代群体特征和互动反馈确定和完善新框架;同时,Z世代也是框架的辅助建构者,其作为主体直接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传播过程中。经历了框架互构、框架调整和框架再创造的过程,传统文化成功实现网络化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世代青年 传统文化 框架分析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亚文化流行语的观察及审思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英华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8,共9页
躺平、摆烂等展现青年精神状态的亚文化流行语风格相似且接续流行多年,对这一现象进行历时性思考,有助于深入探寻社会变迁背景下青年心理的时代特征。立足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运用深度访谈法进行分析后发现:流行语接续流行之原因可提炼为... 躺平、摆烂等展现青年精神状态的亚文化流行语风格相似且接续流行多年,对这一现象进行历时性思考,有助于深入探寻社会变迁背景下青年心理的时代特征。立足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运用深度访谈法进行分析后发现:流行语接续流行之原因可提炼为三种“非常之势”,分别是非主流的话语生产、非自觉的自我和解、非传统的自我表达。整体而言,这是社会生态系统中“宏系统”与“历时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分别侧重空间与时间因素。宏系统主要产生文化方面的影响,包括精神文化(具有反常特质的亚文化接续实践)与制度文化(加速时代的结构性困境);历时系统的影响则指向社会变迁(中国式现代化之进程)。流行语之共性及其折射出的青年心理并非既有研究普遍认为的“颓丧”,而是具有戏谑夸张意味的“松弛感”,这源于当代青年自我建构的积极变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人格发展上的生动表达。文章主张以“时空双维”之视角观照亚文化、解析“真青年”,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亚文化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文化流行语 历时性视角 自我建构 现代人格 Z世代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青年的世代与第六代青年的诞生 被引量:11
6
作者 袁贵礼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15,共7页
自现代意义上的中国青年诞生以后,其世代传承至今已经是第六代。第六代青年在世纪之交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是"被计划出生的一代"、"现代化门槛上的一代"。市场经济的强劲发轫、互联网的迅速普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 自现代意义上的中国青年诞生以后,其世代传承至今已经是第六代。第六代青年在世纪之交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是"被计划出生的一代"、"现代化门槛上的一代"。市场经济的强劲发轫、互联网的迅速普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中国加入WTO、计划生育政策、高等教育急速实现大众化,使这一代青年的人生面临着十分独特的矛盾,并由此获得了诸多新的明显不同于第五代青年的社会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青年 青年世代 80后青年 90后青年 社会环境 公共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出圈”到“破圈”:Z世代青年群体的圈层文化消费研究 被引量:87
7
作者 张琳 杨毅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5-112,共8页
身处“液态社会”中的Z世代青年群体是文化消费增长过程中的主流群体。我国的文化消费模式经历了从无偿消费到专业俱乐部的转变,同时也出现了突破固有圈层边界的“出圈”现象。文化消费的“出圈”类型主要有新奇文化消费、情感文化消费... 身处“液态社会”中的Z世代青年群体是文化消费增长过程中的主流群体。我国的文化消费模式经历了从无偿消费到专业俱乐部的转变,同时也出现了突破固有圈层边界的“出圈”现象。文化消费的“出圈”类型主要有新奇文化消费、情感文化消费和泛化的审美文化消费。Z世代青年圈层文化消费中的成瘾性消费、价值观偏移等问题不容小觑。需从文化产品供给端“破圈”,通过优化产业生态位,借助消费场景赋能,多产业融合等途径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突破桎梏,世代相传、源远流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世代青年 圈层 文化消费 出圈 破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 被引量:1
8
作者 韦红 王翕哲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57,158,159,共23页
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是指该人群基于自身观念形成的对华认知的总和。在文化层面,该群体欣赏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的优秀品质,对两国宗教文化差异更趋包容;在经济层面,该群体高度认可中国经济、科技实力对印尼国家及个人的重要意义;... 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是指该人群基于自身观念形成的对华认知的总和。在文化层面,该群体欣赏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的优秀品质,对两国宗教文化差异更趋包容;在经济层面,该群体高度认可中国经济、科技实力对印尼国家及个人的重要意义;在政治层面,该群体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大多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持肯定态度。中国与印尼经济合作的深化对印尼青年带来实质利好,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则促进了印尼青年对中国文化的接近。但是西方媒体的不实宣传、印尼国内一些政治团体的故意误导也使部分青年存在对华误解。随着政治参与程度的加深,该人群的中国观在印尼对华政策上的影响愈益明显,逐渐成为影响中国与印尼政治互信、合作进程与民心相通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中国应对该人群的利益诉求、政治态度予以密切关注,在政治、经济、舆论宣传、人文交流等方面予以有效应对,完善该群体对华客观认知,最大限度释放其促进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世代青年 中国观 印尼大选 人文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世代”青年心理透视:语言亚文化的视角 被引量:7
9
作者 李英华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3年第3期83-91,共9页
对语言亚文化进行深入解析,有助于探寻“Z世代”青年心理样态的独特性。通过网络民族志与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发现,青年语言亚文化整体呈现夸张戏谑、突破常规的面貌,折射出青年立体多元、虚实交互的心理样态,主要包括:求异与求同心理的加... 对语言亚文化进行深入解析,有助于探寻“Z世代”青年心理样态的独特性。通过网络民族志与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发现,青年语言亚文化整体呈现夸张戏谑、突破常规的面貌,折射出青年立体多元、虚实交互的心理样态,主要包括:求异与求同心理的加速更迭;满足阈限的持续抬升;“独立我”成分增强、面子心理减弱。互联网时代对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赋能以及青年特殊的人生发展阶段与时代变迁的交互是青年心理样态形成的主要原因。对此,应警惕语言亚文化狂欢背后的危机,并在尊重的基础上对青年施以引导。研究结果印证了文化心理学“文化参与并模塑人类心理的历程”之观点,并给出了青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时代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亚文化 脸面心理 自我建构 满足阈限 “Z世代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世代接替 被引量:9
10
作者 沈杰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7-42,28,共7页
在特定的理论视角中,一个社会的具体演进是通过一些世代与世代之间的相互接替而实现的。而在这种代际接替过程中,青年世代的角色地位一直受到理论家们的高度关注,因为接替是必然规律,而青年世代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接替的顺利程度。在1949... 在特定的理论视角中,一个社会的具体演进是通过一些世代与世代之间的相互接替而实现的。而在这种代际接替过程中,青年世代的角色地位一直受到理论家们的高度关注,因为接替是必然规律,而青年世代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接替的顺利程度。在1949—2049年一个世纪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很多世代承担了或正承担或将承担时代和社会所赋予的使命。它们之间在相互接替的过程中承载着中国社会发展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征程。而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胜阶段则需要强国世代的高度认同与通力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纪中国 世代 世代接替 青年世代 世代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