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通市青少年竞技体育管理的特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浦义俊
刘昌亚
邰崇禧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0-124,共5页
以南通为例,探讨地级市竞技体育管理的特征。其主要特征表现在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手段灵活多样、项目布局统筹兼顾,跟踪管理和服务制度以及科学的目标管理模式等。
关键词
体育
管理学
青少年竞技体育
南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共同体视域下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历史演进、逻辑理路与展望
2
作者
张祥府
孙晋海
代刚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8-142,共5页
本研究以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与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思想,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1)依托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历史,其蕴含的共同体是从业...
本研究以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与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思想,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1)依托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历史,其蕴含的共同体是从业余体校间有机联合到中小学与业余体校有机联合,再到多元办学主体有机联合,到现在以校园为载体的中小学、俱乐部与体校有机联合这一历史发展脉络中形成与发展的(2)在实践逻辑上表现为以业余训练为纽带联结将体育与教育有机融合,促成体教结合和体教融合共同体培养,以青训为基础将体育、教育与社会有机融合,促成体育、教育与社会共同体培养,以校园足球为试点将体育、教育与社会深度融合,全面塑成体育、教育与社会共同体培养(3)未来共同体视域下新时期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应继续坚持以业余训练为主体,深化体教融合,深化体校改革,促进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共同体的科学发展与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竞技体育
后备人才
历史演进
逻辑理路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体教分离”到“体教融合”再到“体回归教”的中国逻辑
被引量:
69
3
作者
毛振明
查萍
+3 位作者
洪浩
孙思哲
钱娅艳
何宜川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共8页
从“体教分离”到“体教结合”,再到“体教融合”“体回归教”,其背后是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实事求是并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竞技体育的现实逻辑,是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和现实条件,在不断改革中最有效率地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中国智慧。当下的...
从“体教分离”到“体教结合”,再到“体教融合”“体回归教”,其背后是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实事求是并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竞技体育的现实逻辑,是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和现实条件,在不断改革中最有效率地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中国智慧。当下的“体教融合”,指明了未来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特别是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但其内容和力度依然是在体育体系、教育体系“双轨制”下的“有限度地融合”,且“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到达指征还不明确。研究认为:“体教融合”的改革应是有方向、有目标、有结果预测的“体教合二为一”的过程,其到达点应是“体融于教”,或者说是“体回归教”,即中国青少年竞技体育的训练与竞赛逐渐回归国民教育系统,青少年运动员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体育特长得到超常发展,从而建立以国民教育系统为主轴,以体育社会市场体系为辅助的竞技体育“新举国体制”,促使中国竞技体育得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教分离
体教结合
体教融合
举国体制
青少年竞技体育
国民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通市青少年竞技体育管理的特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浦义俊
刘昌亚
邰崇禧
机构
常熟理工学院体育部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出处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0-124,共5页
基金
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316SS09005)
文摘
以南通为例,探讨地级市竞技体育管理的特征。其主要特征表现在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手段灵活多样、项目布局统筹兼顾,跟踪管理和服务制度以及科学的目标管理模式等。
关键词
体育
管理学
青少年竞技体育
南通
Keywords
science of sport management
teenage competitive sports
Nantong
分类号
G812.45 [文化科学—体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共同体视域下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历史演进、逻辑理路与展望
2
作者
张祥府
孙晋海
代刚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基金
山东省体育局委托课题“一小时交通圈青少年体育竞赛研究”(鲁体青[2019]-12号)。
文摘
本研究以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与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思想,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1)依托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历史,其蕴含的共同体是从业余体校间有机联合到中小学与业余体校有机联合,再到多元办学主体有机联合,到现在以校园为载体的中小学、俱乐部与体校有机联合这一历史发展脉络中形成与发展的(2)在实践逻辑上表现为以业余训练为纽带联结将体育与教育有机融合,促成体教结合和体教融合共同体培养,以青训为基础将体育、教育与社会有机融合,促成体育、教育与社会共同体培养,以校园足球为试点将体育、教育与社会深度融合,全面塑成体育、教育与社会共同体培养(3)未来共同体视域下新时期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应继续坚持以业余训练为主体,深化体教融合,深化体校改革,促进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共同体的科学发展与共同发展。
关键词
青少年竞技体育
后备人才
历史演进
逻辑理路
共同体
Keywords
young athletic sports reserve talents
development History
logical clue
community
分类号
G80-051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体教分离”到“体教融合”再到“体回归教”的中国逻辑
被引量:
69
3
作者
毛振明
查萍
洪浩
孙思哲
钱娅艳
何宜川
机构
河南大学武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部
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
出处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ATY009)。
文摘
从“体教分离”到“体教结合”,再到“体教融合”“体回归教”,其背后是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实事求是并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竞技体育的现实逻辑,是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和现实条件,在不断改革中最有效率地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中国智慧。当下的“体教融合”,指明了未来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特别是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但其内容和力度依然是在体育体系、教育体系“双轨制”下的“有限度地融合”,且“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到达指征还不明确。研究认为:“体教融合”的改革应是有方向、有目标、有结果预测的“体教合二为一”的过程,其到达点应是“体融于教”,或者说是“体回归教”,即中国青少年竞技体育的训练与竞赛逐渐回归国民教育系统,青少年运动员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体育特长得到超常发展,从而建立以国民教育系统为主轴,以体育社会市场体系为辅助的竞技体育“新举国体制”,促使中国竞技体育得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词
体教分离
体教结合
体教融合
举国体制
青少年竞技体育
国民教育体系
Keywords
sepa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national sports system
youth competitive sports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分类号
G80-05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G812 [文化科学—体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通市青少年竞技体育管理的特征
浦义俊
刘昌亚
邰崇禧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共同体视域下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历史演进、逻辑理路与展望
张祥府
孙晋海
代刚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体教分离”到“体教融合”再到“体回归教”的中国逻辑
毛振明
查萍
洪浩
孙思哲
钱娅艳
何宜川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6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