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运动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丹 唐占英 +4 位作者 肖静 李薇薇 林婕 袁薇娜 胡志俊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着手探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病理机制,通过对患者与正常青少年脊柱两侧肌肉生物力学指标的分析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加强对AIS的病...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着手探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病理机制,通过对患者与正常青少年脊柱两侧肌肉生物力学指标的分析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加强对AIS的病理现象和机制的分析和认识,解释AIS的重要病理现象。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康复科就诊的青少年20例,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及无脊柱侧凸青少年各10例。以步态分析、表面肌电检测技术手段为检测途径,对患者与正常青少年运动学指数、平衡指数等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比较。针对运动学指标的实验研究共选取10例AIS患者为研究组与对照组10例患者进行对比。检测步频指数、各步态时相所占百分比等步态时空参数;步长、跨步长、步态周期及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三个关节的活动角度等运动特征。结果: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患者在单步时间、跨步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时空指标并未出现明显的异常。髋关节活动角度范围等平衡参数相明显大于正常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IS可能使患者双侧下肢运动学特征产生改变。同时也提示双侧下肢运动学特征的改变很有可能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的一个重要发病诱因;2)AIS患者支撑能力可能没有明显异常;3)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两侧肢体关节周围肌群动作的不协调或两侧肢体应力改变是导致这一步态特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 椎旁肌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平衡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魏晖 杜红根 +3 位作者 叶树良 徐金元 蒋忠 郁继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5期1070-1073,共4页
目的:评价脊柱平衡法综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优势。方法:收集2008年5月—2012年6月间确诊为AIS门诊病例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脊柱平衡法)55例和对照组(支具法)35例,两组性别、年龄、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所有... 目的:评价脊柱平衡法综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优势。方法:收集2008年5月—2012年6月间确诊为AIS门诊病例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脊柱平衡法)55例和对照组(支具法)35例,两组性别、年龄、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所有患者均对治疗知情同意。治疗组采用①脊柱平衡导引:2次/d,40 min/次,每天坚持,12个月;②平衡手法:2次/周,25 min/次,12个月;③针刀整体松解:1次/周,10次。对照组应用Milwaukee支具治疗,22h/天,12个月。观察指标为12个月治疗前后的Cobb角改善情况、sEMG的AEMG比值变化、对肺功能指标的影响及安全性,并进行两组的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Cobb角均有显著减小,矫正率分别为52%、47%,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AEMG比值明显减小(P<0.01),表明侧凸两侧的肌张力趋于平衡,对照组治疗后AEMG比值增大(P<0.05),表明侧凸两侧的肌张力不平衡加剧;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有下降(P<0.05)。治疗中未发现所采用治疗方法对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心律、呼吸频率等产生不良影响;也未出现骨折、脱位、晕针、出血、病情加重的病例。结论:基于中医理论的脊柱平衡综合疗法安全、有效,且能显著改善侧凸两侧肌力的不平衡,阻止侧凸进展,提高肺功能,并有较好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青少年 导引 手法 针刀 肌电图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诊疗专家共识
3
作者 白玉树 陈锴 +24 位作者 邵杰 翟骁 陈铭 李危石 许建中 钱邦平 朱泽章 朱锋 李淳德 仉建国 沈建雄 郝定均 朱晓东 杨军林 张学军 张雪松 张方迤 王其杰 张文智 海涌 赵建华 邱勇 王岩 邱贵兴 李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300,共10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涉及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的复杂三维畸形,其发病率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师开始探索AIS的规范化诊疗。对于AIS,从病因学、筛查与诊断、分型、评估与检查,到治疗...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涉及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的复杂三维畸形,其发病率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师开始探索AIS的规范化诊疗。对于AIS,从病因学、筛查与诊断、分型、评估与检查,到治疗方法的选择、热点问题的探讨及生活质量的评估,都需要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从而确保诊疗过程科学、规范、及时。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经多位脊柱外科专家多次讨论,达成了关于AIS诊疗的共识,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诊断 治疗 筛查 手术规划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胸腰背部浅层与深层椎旁肌超声形态特征
4
作者 张珊珊 王艳君 +4 位作者 练志伟 许轶 杨斌斌 梁秋丽 王楚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6-375,共10页
目的:探讨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胸腰背部凸凹侧浅层与深层椎旁肌静息及收缩时的形态结构变化特征及其对侧凸角度影响,分析侧凸角度与椎旁肌形态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本院2020... 目的:探讨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胸腰背部凸凹侧浅层与深层椎旁肌静息及收缩时的形态结构变化特征及其对侧凸角度影响,分析侧凸角度与椎旁肌形态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本院2020年7月~2023年12月收治的21例Cobb角为20°~45°、胸段为主弯的S型AIS患者(男4例,女17例,年龄13.9±1.6岁)和21例健康对照组(男7例,女14例,年龄14.6±1.4岁),通过肌骨超声采集两组胸腰段椎旁肌形态学数据:AIS患者凸、凹侧(健康对照组为左、右侧)竖脊肌、多裂肌静息状态及最大随意等长收缩时肌肉厚度变化。分析两组间胸腰段浅层及深层椎旁肌的静息厚度、收缩厚度、收缩厚度变化率及椎旁肌总静息厚度与总收缩厚度(竖脊肌+多裂肌)等差异,并分析AIS凸侧、凹侧胸腰段椎旁肌结构特征差异。对胸腰段Cobb角与相应节段的竖脊肌、多裂肌的形态学指标(静息厚度、收缩厚度变化率)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分析侧凸严重程度对浅层与深层椎旁肌形态学的影响。结果:AIS患者主胸段Cobb角为31.62°±7.68°,腰段Cobb角为19.52°±6.48°。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IS患者胸段凸侧、凹侧椎旁肌的静息厚度、收缩厚度及厚度变化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患者胸段竖脊肌静息厚度凹侧小于凸侧,多裂肌静息厚度凸侧小于凹侧(P<0.01),S型AIS患者胸段多裂肌凸侧与凹侧的收缩厚度小于正常人(P<0.05),而胸段竖脊肌凸侧、凹侧的收缩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S患者胸段凸侧竖脊肌、凹侧多裂肌收缩厚度变化率明显变小(P<0.05)。AIS患者胸段(凸、凹侧)椎旁肌总静息厚度(竖脊肌+多裂肌)与对照组相应节段的数值(左、右侧)无明显差异(P>0.05),且AIS患者胸段椎旁肌总静息厚度凸侧与凹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S患者胸段(凸侧、凹侧)椎旁肌总收缩厚度(竖脊肌+多裂肌)小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IS患者腰段凸侧、凹侧多裂肌的静息厚度、收缩厚度及厚度变化率均显著减低(P<0.05),腰段凹侧竖脊肌收缩厚度变化率小于正常人(P<0.05)。AIS患者腰段凸侧与凹侧椎旁肌的静息厚度、收缩厚度变化率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AIS患者腰段(凸侧、凹侧)椎旁肌总静息厚度(竖脊肌+多裂肌)、总收缩厚度(竖脊肌+多裂肌)均小于对照组(P<0.05)。S型AIS患者主胸段Cobb角与胸段凹侧多裂肌静息厚度、胸段凸侧竖脊肌收缩厚度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3/-0.45,P<0.05),腰段Cobb角与腰段凸凹侧竖脊肌、多裂肌的静息厚度及收缩厚度变化率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中度S型AIS患者主胸弯凸侧与凹侧椎旁肌是存在不同的肌肉形态学改变,其中凹侧椎旁肌受侧凸畸形的影响更大;腰段双侧深层核心稳定肌收缩功能明显下降。浅层及深层椎旁肌萎缩及收缩力下降模式不同可能是AIS患者脊柱运动障碍和侧凸进展的关键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椎旁肌 竖脊肌 多裂肌 肌骨超声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置钉上棒矫形顺序的研究
5
作者 林徐苗 陈锴 +5 位作者 邵杰 杨明园 刘佳昊 张国友 石志才 白玉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置钉上棒矫形顺序对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Lenke 5C型AIS患者,其中采用双侧置钉后先凸侧上棒矫形再行凹侧上棒矫形的患者22例... 目的分析不同置钉上棒矫形顺序对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Lenke 5C型AIS患者,其中采用双侧置钉后先凸侧上棒矫形再行凹侧上棒矫形的患者22例(双侧组)、采用凸侧置钉上棒矫形后再行凹侧置钉上棒矫形的患者20例(凸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如手术时间等)、术前及术后2年时患者的影像学参数、生活质量评分,同时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双侧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凸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8±13.1)min vs(198.4±16.5)min,P<0.01]。术后2年末次随访时凸侧组主弯Cobb角及其矫正率均优于双侧组[(8.0±2.3)°vs(9.9±3.2)°,P=0.03;(81.9±5.4)%vs(77.8±5.8)%,P=0.02)];双侧组和凸侧组的椎弓根螺钉破壁率分别为5.4%(17/312)和1.4%(4/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年末次随访时双侧组生活质量评估的治疗满意度为(4.61±1.38)分,凸侧组为(4.50±1.44)分,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无电生理监测异常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Lenke 5C型AIS患者,采用凸侧置钉上棒矫形后再行凹侧置钉上棒矫形的手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Lenke 5C型 脊柱矫形术 矫形顺序 矫形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纽曼系统模式指导的护理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刘璇 白玉树 +3 位作者 李明 杨芳 陈锴 张文静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8-324,共7页
目的探究基于纽曼系统模式指导的护理对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择202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进行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12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 目的探究基于纽曼系统模式指导的护理对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择202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进行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12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试验组进行纽曼系统模式指导的护理。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试验组术后6个月主弯Cobb角[(14.33±0.78)°]小于对照组[(16.65±1.02)°,P<0.001],术后卧床时间[(4.78±1.32)d vs(6.13±1.26)d]、切口愈合时间[(13.43±3.29)d vs(15.32±5.23)d]和住院时间[(13.17±5.36)d vs(16.93±3.14)d]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3/60)vs 21.67%(13/60),P=0.01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6个月在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方面的评分更好(均P<0.05)。在患者自我管理方面,试验组术后6个月共性管理评分[(17.53±5.98)分vs(13.34±7.32)分]和症状管理评分[(30.95±8.12)分vs(27.32±7.87)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患者实施基于纽曼系统模式指导的护理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纽曼系统模式 手术后护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后住院时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黄邵康 陈锴 +2 位作者 邵杰 翟骁 白玉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7-312,共6页
目的探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基本情况、手术策略、术后情况对住院时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脊柱后路矫形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且随访至少2年的145例... 目的探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基本情况、手术策略、术后情况对住院时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脊柱后路矫形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且随访至少2年的145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策略,将患者分为选择性融合组(n=50)和非选择性融合组(n=95)。根据是否入住ICU,将患者分为入住ICU组(n=81)和未入住ICU组(n=64)。统计分析各分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情况等相关参数,以及住院时长和术后住院时长。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住院时长及术后住院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选择性融合组的手术节段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3天引流量、住院时长和术后住院时长均小于非选择性融合组(均P<0.05)。入住ICU的患者相较于未入住ICU的患者年龄更小,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更多,住院时长和术后住院时长更长(均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住院时长和术后住院时长均与入住ICU呈正相关(r=0.179、0.240,均P<0.05),均与选择性融合方式呈负相关(r=-0.187、-0.242,均P<0.05)。结论脊柱后路矫形融合内固定术中采用非选择性融合方式的AIS患者住院时长和术后住院时长长于采用选择性融合方式的患者。采用非选择性融合方式、入住ICU可能是导致AIS患者住院时长及术后住院时长延长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选择性融合 住院时长 手术后并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与骨量减少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培鑫 赵军 +5 位作者 徐世红 姜朝阳 王小强 杨红娟 张辰 朱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9,共8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复杂的三维脊柱畸形,伴随许多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骨密度检测所得T值在-1.0SD至-2.5SD之间可诊断为骨量减少。骨量减少作为AIS患者脊柱侧凸曲线...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复杂的三维脊柱畸形,伴随许多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骨密度检测所得T值在-1.0SD至-2.5SD之间可诊断为骨量减少。骨量减少作为AIS患者脊柱侧凸曲线进展及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贯穿AIS患者的整个病程。通过对AIS患者骨量减少的相关研究,探索AIS患者骨量减少的原因及特点,从而寻找一种防治AIS患者骨量减少的可行方法。本文从AIS患者骨量减少的特点、造成AIS患者骨量减少的可能原因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AIS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骨量减少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邓子翔 倪松智 +2 位作者 刘璇 李明 白玉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1-306,共6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发生于10~18岁青少年的脊柱畸形,在女性青少年中尤为常见。尽管已有许多AIS相关的研究报道,但其病理机制仍不清楚。因AIS患者存在骨骼生长异常和骨密度降低的病理变化,间充质干细胞(MSC)在骨代谢异常中...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发生于10~18岁青少年的脊柱畸形,在女性青少年中尤为常见。尽管已有许多AIS相关的研究报道,但其病理机制仍不清楚。因AIS患者存在骨骼生长异常和骨密度降低的病理变化,间充质干细胞(MSC)在骨代谢异常中的作用被认为是AIS的一种可能致病机制。本文总结了MSC在AI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对MSC的未来临床应用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发病机制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矫形治疗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例报道
10
作者 马宇龙 汪东 +5 位作者 田天 沙鑫 刘涛 崔凯 郑润龙 谭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5-330,共6页
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目前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金标准~([1])。该技术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但存在以下不足:(1)融合后手术节段运动永久丧失,脊柱僵硬,导致日常活动不便~([2]);(2)融合... 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目前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金标准~([1])。该技术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但存在以下不足:(1)融合后手术节段运动永久丧失,脊柱僵硬,导致日常活动不便~([2]);(2)融合节段的近端或远端应力增加,受力不平衡,可出现adding-on现象~([3]),严重时需翻修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LenkeⅠ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照顾者心理痛苦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莉 王慧文 晏蓉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99,共4页
目的 了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照顾者心理痛苦的心理体验,为临床制订针对性心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对31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照顾者进行深度半结构式访谈,通过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 目的 了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照顾者心理痛苦的心理体验,为临床制订针对性心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对31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照顾者进行深度半结构式访谈,通过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6个主题:疾病不确定感、对患者身体外观的过度关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担忧、对患者心理健康的担忧、家庭生活方式调整的压力、焦虑抑郁与希望交织。结论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照顾者存在多种心理痛苦,医护人员需制订可行的心理干预计划,以降低其心理痛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 照顾者 心理痛苦 疾病不确定感 生活质量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脊柱X线正侧位片所测参数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2
作者 刘金龙 苏丹阳 +4 位作者 白臻 耿文豪 李菲 苗秋菊 杨晓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782,共5页
目的观察人工智能(AI)基于脊柱正侧位片X线所测参数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86例AIS,以uAI DR脊柱侧弯分析系统测量脊柱正侧位片参数,包括Cobb角(CA)、冠状面平衡距离(CBD)、T1倾斜角(T1S)、骨... 目的观察人工智能(AI)基于脊柱正侧位片X线所测参数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86例AIS,以uAI DR脊柱侧弯分析系统测量脊柱正侧位片参数,包括Cobb角(CA)、冠状面平衡距离(CBD)、T1倾斜角(T1S)、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顶椎偏距(AVT)、胸廓躯干偏移(TTS)、胸椎后凸角(TK)及矢状位垂直距离(SVA);根据CA评估AIS严重程度,观察后者与其余参数的相关性;比较上述参数在不同严重程度及冠状位/矢状位平衡状态下的差异;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IS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除SVA外,不同严重程度AIS之间上述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随AIS程度加重,CA、CBD、AVT及TTS依次增大(P均<0.001),重度AIS的T1S高于轻、中度AIS(P均<0.001),中、重度AIS的PT及SS均大于、而TK小于轻度AIS(P均<0.001)。冠状位平衡与失衡AIS之间CA、T1S、PT、SS、AVT、TTS及TK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矢状位平衡与失衡AIS间T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CBD、T1S、PT、SS、AVT及TTS均与AI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_(s)=0.136~0.606,P均<0.001),而TK与之呈负相关(r_(s)=-0.404,P<0.001)。T1S、AVT及TTS均为影响AIS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01)。结论AI基于脊柱X线正侧位片所测参数中,CBD、T1S、PT、SS、AVT及TTS均与AI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TK与之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青少年 X线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围麻醉期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
13
作者 郭晓睿 李蕾 +4 位作者 张蓉 郭丹 王坤 向庆梅 周寒梅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6,共8页
目的:构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围麻醉期临床护理路径,为该病种的麻醉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证据总结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依据围术期麻醉时间序列和工作程序,初步构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围麻醉期临床护理路径,于2023年9月10日... 目的:构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围麻醉期临床护理路径,为该病种的麻醉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证据总结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依据围术期麻醉时间序列和工作程序,初步构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围麻醉期临床护理路径,于2023年9月10日—10月7日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形成正式的护理路径。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8和0.87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8和0.120。最终形成的临床护理路径包含3项一级指标(时间节点)、13项二级指标(护理项目)和87项三级指标(护理内容)。结论:基于证据总结与专家函询构建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围麻醉期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及临床实用性,可为临床护理人员麻醉护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围麻醉期 临床护理路径 循证护理 DELPHI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航引导下横突轨迹技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顶椎区置钉中的应用
14
作者 马昂然 文王强 +7 位作者 李国军 何贤波 汤三泉 王文博 林有才 林素羽 潘松利 陈焕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1,共9页
目的比较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手术中,采用徒手技术(free hand technique,FH)结合横突轨迹技术(transverse process trajectory technique,TPT)和术中导航技术(intraoperative navigation techn... 目的比较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手术中,采用徒手技术(free hand technique,FH)结合横突轨迹技术(transverse process trajectory technique,TPT)和术中导航技术(intraoperative navigation technology,INT)结合TPT技术,在顶椎区置入椎弓根螺钉时偏出程度及方向上的差异,探讨AIS患者顶椎区椎弓根解剖形态以及TPT技术、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在AIS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与TPT技术相结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于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后路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手术的33例AIS患儿临床资料,其中采用FH结合TPT技术16例,为FH组;采用INT结合TPT技术17例,为INT组。收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Risser征等基本资料及影像学检查数据,利用手术后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记录椎弓根螺钉穿透骨皮质的具体位置,并精确测量穿透部分的长度。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Risser征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组的主弯矫形率为(88.82±1.97)%,优于FH组的(85.36±3.16)%;顶椎区置钉时间为(2.65±1.28)min,较FH组的(4.24±2.10)min缩短;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H组顶椎区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13枚,INT组156枚;FH组可接受椎弓根螺钉数为90枚(占总数的79.7%),少于INT组的139枚(占总数的89.1%)。两组0级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在凸侧;1级钉凹、凸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钉仅在两组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NT组中,穿透椎弓根内、外侧皮质的数量占该组置钉总数的8.3%和7.05%,低于FH组的19.5%和2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与FH结合TPT技术相比,INT结合TPT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和有效提升整体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度,降低椎弓根内、外侧骨皮质穿透发生率,是一种提高AIS矫形内固定手术精确性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矫形外科手术 术中导航技术 横突轨迹技术 治疗结果 置钉精确性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倩倩 王秀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2-876,共5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行后路矫形融合术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可促进呼吸、胃肠、肌肉骨骼等多系统功能恢复,有利于预防肺部感染、压力性损伤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文章综述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时机、内容、...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行后路矫形融合术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可促进呼吸、胃肠、肌肉骨骼等多系统功能恢复,有利于预防肺部感染、压力性损伤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文章综述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时机、内容、效果、影响因素、存在问题等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地指导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下床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锻炼装置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直腿抬高训练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高洋 佟冰渡 陈亚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2-376,共5页
目的:分析应用团队自主研发的下肢锻炼装置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直腿抬高训练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青少... 目的:分析应用团队自主研发的下肢锻炼装置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直腿抬高训练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1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62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宣教方法,责任护士指导并督促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责任护士使用下肢锻炼装置对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训练的指导和督促,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直腿抬高训练的完成情况及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直腿抬高训练完成率及准确率更高,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更短,患者功能锻炼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锻炼装置能够明显提高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直腿抬高训练的完成率及准确性,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锻炼 直腿抬高训练 依从性 准确性 脊柱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干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红梅 王帅兵 +2 位作者 张茵 袁近玉 张茂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95-1200,共6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青少年脊柱侧凸及旋转畸形,而无先天脊柱畸形或合并神经-肌肉、骨骼等疾病,属脊柱结构三维平面畸形,典型特征是Cobb角>10°,约占青少年人群脊柱异常的80%~90%[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青少年脊柱侧凸及旋转畸形,而无先天脊柱畸形或合并神经-肌肉、骨骼等疾病,属脊柱结构三维平面畸形,典型特征是Cobb角>10°,约占青少年人群脊柱异常的80%~90%[1、2]。全球范围内AIS患病率约为2%~3%,10~16岁为高危人群,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常伴有躯体平衡异常导致的椎体和躯干代偿,引起顽固性疼痛,严重者可因胸廓畸形造成心肺功能障碍和脊髓损伤等[2]。AIS发病原因极其复杂,是多因素复合协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3、4]、激素[5]、神经-肌肉因素[6、7]、骨骼和软骨异常[8]、结缔组织异常[1、8]、生物力学因素[8、9]、环境因素[9]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功能障碍 女性发病率 顽固性疼痛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胸廓畸形 运动干预 生物力学因素 旋转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脊柱融合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畸形相关并发症
18
作者 马骁 王玲 +2 位作者 吴锦辉 叶添文 周许辉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0-687,共8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发生于青春期累及脊柱3个平面的脊柱畸形,发病机制未明。后路脊柱融合术(PSF)是目前治疗AIS应用最广泛的术式,但其术后并发症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中畸形相关并发症如叠加现象、近端交界性后凸、远...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发生于青春期累及脊柱3个平面的脊柱畸形,发病机制未明。后路脊柱融合术(PSF)是目前治疗AIS应用最广泛的术式,但其术后并发症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中畸形相关并发症如叠加现象、近端交界性后凸、远端交界处后凸、冠状面失衡和术后双肩不平衡是AIS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了解这些并发症的定义、诊断标准、发生率、自然史、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对于制定AIS的手术策略至关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关于AIS患者PSF治疗后出现畸形相关并发症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后路脊柱融合 并发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应用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昊阳 季庆辉 +2 位作者 乔晓峰 石磊 孙国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0-619,共10页
目的:系统分析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矫形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目的:系统分析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矫形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关于TXA在AIS患者矫形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回顾性对照研究(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RCS)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从建库至2023年12月,语种不限。由研究者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RCT文献使用Cochrane评价表进行评估,RCS文献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进行评估,然后提取各研究中的结局指标,包括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值、手术时间、深静脉血栓及相关并发症,将所提取的数据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评价,评估TXA在AIS患者矫形术中应用的效果。结果:共纳入8篇RCT文献和5篇RCS文献,均为高质量文献,共计855例患者,其中TXA组439例,对照组4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TXA组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310.8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331.91,-289.72),P<0.01];总失血量低于对照组[MD=-431.92,95%CI为(-568.72,-295.13),P<0.01];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MD=-59.87,95%CI为(-63.98,-55.75),P<0.01];输血率低于对照组[比值比(odds ratio,OR)=0.17,95%CI为(0.05,0.53),P=0.003];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MD=-5.94,95%CI为(-10.73,-1.14),P=0.02];术后Hb值高于对照组[MD=-0.40,95%CI为(-0.26,0.54),P<0.01];均无深静脉血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TXA可有效减少AIS患者矫形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手术时间,维持术后Hb水平,且不会增加血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特发性脊柱 失血量 脊柱手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主胸弯悬吊位和矫形术后Cobb角分布差异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延 刘青山 +4 位作者 王梦真 韩良丽 杨长伟 侯藏龙 张秋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8-692,共5页
目的分析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主胸弯Cobb角分布特征,以及不同节段间悬吊牵引法测得的柔韧性、矫正率、矫正指数的差异。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一期脊柱侧凸后路... 目的分析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主胸弯Cobb角分布特征,以及不同节段间悬吊牵引法测得的柔韧性、矫正率、矫正指数的差异。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一期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融合内固定术的48例Lenke 1型AIS患者。将主胸弯分为近段(T_(5)~T_(7)或T_(6)~T_(8))、中段(T_(7)~T_(9)或T_(8)~T_(10))、远段(T_(9)~T_(11)或T_(10)~T_(12)),并测量各段的Cobb角。计算不同节段的侧弯柔韧性、矫正率和矫正指数(术后矫正率/术前侧弯柔韧性)。采用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前平均年龄为(14.31±2.24)岁,总Cobb角为(51.25±11.86)°,平均Risser分级为2.88±1.93;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8.75±8.82)个月。术前近段Cobb角与远段Cobb角相似[(13.31±5.10)°vs(13.94±5.67)°,P=0.757],中段Cobb角[(24.00±5.61)°]大于近段及远段Cobb角(均P<0.001)。术前近段、中段、远段Cobb角占总Cobb角的比例分别为(25.72±7.97)%、(47.08±5.22)%、(27.20±8.00)%。术前远段侧弯柔韧性高于近段和中段[(64.01±24.18)%vs(35.00±18.02)%、(41.49±17.65)%,均P<0.001]。术后1周,近段、中段、远段矫正率分别为(74.61±15.80)%、(65.66±16.36)%和(73.76±1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0);矫正指数分别为2.41±1.20、2.03±1.45和1.49±1.31,近段矫正指数高于远段(P=0.040)。末次随访时,近段、中段、远段矫正率分别为(71.10±14.07)%、(62.39±13.47)%和(69.75±17.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矫正指数分别为2.24±1.10、1.92±1.30和1.39±1.10,近段的矫正指数高于远段(P=0.026)。结论在Lenke 1型AIS患者中,近段、中段和远段Cobb角分别占主胸弯的25.72%、47.08%、27.20%。悬吊牵引法对远段柔韧性的评估能力最强,即悬吊位下远端节段最灵活,而各节段术后矫正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柔韧性 悬吊牵引法 COBB角 矫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