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及房角切开术适应证及禁忌证专家推荐意见(2025) 被引量:1
1
作者 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 张秀兰 +5 位作者 祁勇军 黄晶晶 黄楚开 赖铭莹 徐桂花 叶湘湘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0,共4页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PE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已被证实用于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目前,我国已广泛开展PEI+GSL+GT三联手术,然而对其适应证及禁忌证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因此...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PE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已被证实用于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目前,我国已广泛开展PEI+GSL+GT三联手术,然而对其适应证及禁忌证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因此,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专家针对此问题,就PEI+GSL+GT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选择制定了详细的专家推荐意见,以规范临床医师在临床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微创手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房角分离 房角切开 适应证 禁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压对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患者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鹏程 张婕 严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眼压对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患者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选择的影响,为临床上避免屈光误差(refractive error,RE)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原... 目的探讨眼压对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患者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选择的影响,为临床上避免屈光误差(refractive error,RE)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72例(80眼),依术前平均眼压将测试眼分为两组:正常眼压组(10~21 mm Hg,1 k Pa=7.5 mm Hg)和高眼压组(>21 mm Hg),分别为28眼和52眼。比较各组内术后3个月验光所得实际等效球镜度与术前人工晶状体Master中4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SRK/T、Holladay1、Hoffer Q及Haigis)相应预测等效球镜度的差异。定义实际等效球镜度减去预测等效球镜度即为RE,当RE<0时为屈光近视漂移,而RE>0则为屈光远视漂移,RE取绝对值为绝对屈光误差(absolute refractive error,ARE),评估眼压对各公式术后ARE及RE的影响。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全部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较术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6,P=0.000),且眼压降低幅度与术前平均眼压呈正相关(r=0.974,P=0.000)。正常眼压组SRK/T、Holladay1、Hoffer Q、Haigis公式ARE的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高眼压组各公式ARE的中位数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4)。正常眼压组和高眼压组远视漂移时SRK/T、Holladay1、Hoffer Q、Haigis公式RE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33、0.422)。正常眼压组近视漂移时各公式RE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LSD两两比较,SRK/T公式较其他公式的RE小(均为P<0.01),Haigis公式较其他公式的RE大(均为P<0.05),其他各公式R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高眼压组近视漂移时各公式RE总体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6.757,P=0.000),经LSD两两比较,Hoffer Q公式RE较其他公式的小(均为P<0.01),其他各公式R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可提高患者视力并改善眼压,术后眼压降低幅度与术前平均眼压呈明显正相关。计算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人工晶状体度数时,术前平均眼压正常者应选SRK/T公式较为准确,而术前平均眼压高时Hoffer Q公式更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 眼压 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 屈光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1
3
作者 冯希敏 祁颖 +2 位作者 张凤妍 赵庆新 秦云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67-769,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 目的回顾性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1例(76眼)。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A组35例37眼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B组36例39眼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度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前房深度分别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同时两组术后前房深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前房角度分别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前房角度比较,B组较A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88,P=0.000)。B组手术并发症与A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2,P=0.036)。结论对合并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疗效确切,且并发症相对较少。可作为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 小梁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或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55
4
作者 苟文军 杨旭 +3 位作者 方晏红 刘灵琳 龙波 刘思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84-886,共3页
目的 对比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100眼分为2组,A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 目的 对比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100眼分为2组,A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B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70±0.17和0.69±0.14,均较术前的0.27±0.02和0.26±0.04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4.93±2.97)mm Hg(1 k Pa=7.5 mm Hg)和(14.82±3.01)mm Hg,均较术前的(36.62±3.30)mm Hg和(37.18±2.96)mm Hg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但B组有27眼眼压高于21 mm Hg,需加用1-2种降眼压药物才能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前房深度分别为(4.56±0.04)mm和(4.60±0.07)mm,均较术前的(1.46±0.25)mm和(1.44±0.27)mm明显加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B组术后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术后13眼出现浅前房,1眼前房少许出血,3眼发生恶性青光眼;B组术后未见浅前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均能有效控制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 房角分离 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aco或ECCE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帕尔扎提·吐尔地 吕小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0-822,共3页
背景 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联合小梁切除术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联合小梁切除术均为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主要方法,二者的疗效比较研究对治疗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目的 比较Phaco联合小梁切除术与ECCE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 背景 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联合小梁切除术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联合小梁切除术均为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主要方法,二者的疗效比较研究对治疗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目的 比较Phaco联合小梁切除术与ECCE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自治区中医医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63例63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个组,组间基线资料均匹配.ECCE三联术组患者33例33眼接受ECCE+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Phaco三联术组患者30例30眼接受Phaco+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2个组间术眼术后视力、眼压、术后散光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2个组术眼的视力均明显改善,2个组间在不同等级视力范围的眼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0.125,P=0.032).术后6个月Phaco三联术组和ECCE三联术组的眼压分别为(14.13±5.19) mmHg和(15.18±6.04) mmHg,2个组间眼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3.762,P>0.05)但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F时间=14.991,P<0.05).术后Phaco三联术组术眼散光度为(1.02±0.44)D,明显低于ECCE三联术组的(3.76±1.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9,P=0.034).Phaco三联术组和ECCE三联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和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12,P<0.05). 结论 与ECCE三联术比较,Phaco三联术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进行治疗的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散光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 青光眼/手 白内障超声乳化 白内障囊外摘出 小梁切除 联合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摘出联合睫状体光凝或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及对眼表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源 陈海英 +3 位作者 项晓丽 陈可 俞晶晶 黄正如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0-663,共4页
目的比较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睫状体光凝术(CPC)或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CPT)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效果及对眼表的影响。方法纳入合并白内障行手术治疗的PACG患者101例(101眼),并根据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CP... 目的比较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睫状体光凝术(CPC)或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CPT)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效果及对眼表的影响。方法纳入合并白内障行手术治疗的PACG患者101例(101眼),并根据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CPC组患者接受CPC,共46例(46眼);CPT组接受CPT,共55例(55眼)。两组均以术眼的对侧眼为组内自身对照。收集入院时及术后1 d、4周时术眼眼压,并对入院时及术后4周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术眼及其对侧眼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估和泪河高度(TMH)、首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f)、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BUTav)检测,组内对术眼与其对侧眼进行比较,组间对术眼与对侧眼的差值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 d,CPC、CPT两组患者术眼眼压分别为(21.6±3.2)mmHg(1 kPa=7.5 mmHg)和(13.8±4.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术后4周,CPC、CPT两组术眼眼压分别为(14.0±2.8)mmHg和(14.4±3.2)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术后4周CPC组和CPT组患者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术后4周,CPC组术眼与对侧眼OSDI评分为(35.52±11.54)分和(24.70±9.09)分,TMH为(0.28±0.11)mm和(0.37±0.14)mm,NIBUTf为(7.54±3.32)s和(13.77±4.05)s,NITBUTav为(10.77±3.10)s和(16.75±3.77)s,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CPT组术眼与对侧眼OSDI评分为(42.02±10.55)分和22(18,27)分,TMH为(0.17±0.08)mm和(0.32±0.12)mm,NIBUTf为(5.13±2.00)s和(13.96±4.39)s,NITBUTav为(8.41±2.39)s和(16.33±4.83)s,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CPC组和CPT组术眼与对侧眼差值的组间比较,OSDI、TMH、NIBUTf、NITBUTa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CPC与CPT对PACG控制眼压效果相近,但CPC对眼表的损伤更轻,患者术后眼部自觉症状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白内障 小梁切除 睫状体光凝 眼压 眼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10
7
作者 梅海峰 邢怡桥 +1 位作者 杨安怀 蔡明高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6 5例 6 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 :30眼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术并植入折叠型硅胶人工晶状体 ,另... 目的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6 5例 6 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 :30眼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术并植入折叠型硅胶人工晶状体 ,另 35眼经巩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术 ,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 ,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视力变化。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术后 3月眼压 11.4 4~ 19.5 0mmHg( 1kPa =7.5mmHg) ,平均 ( 14 .2 1± 2 .13)mmHg ;术中并发症 :前房出血 ;术后并发症 :早期角膜水肿 ,前房炎性反应 ,晚期后发性白内障。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快 ,眼压控制良好 ,手术并发症轻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8
8
作者 周晓芳 付汛安 李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4-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选取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试验组入选20例(20眼),行超...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选取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试验组入选20例(2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对照组入选20例(2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小梁切除术,共观察12周。观察的指标包括眼压、视力、滤过泡、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12周,试验组眼压从(28.7±6.9)mmHg(1 kPa=7.5 mmHg)降至(11.3±2.5)mmHg,对照组从(29.1±7.1)mmHg降至(12.0±2.5)mmHg,两组病例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均为P<0.01),但在术后1 d、1周、4周时,试验组眼压较对照组更低(均为P<0.05)。至术后12周时,试验组手术完全成功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眼出现引流器管口阻塞;对照组术后低眼压3眼、前房出血3眼、非功能性滤过泡2眼、恶性青光眼1眼。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安全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引流器 小梁切除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胡馨 王永毅 赵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2-383,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12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均接受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 目的观察分析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12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均接受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术前视力<0.1者30眼,0.1~0.3者18眼,0.3~0.5者12眼;术后视力均有提高,其中<0.1者9眼,0.1~0.3者16眼,0.3~0.5者20眼,0.5及以上者15眼;术前、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为(14.58±2.32)mmHg(1kPa=7.5mmHg),与术前(29.08±7.59)mmHg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例患者术中对其进行周边虹膜切除时发生出血,术后5例患者出现少量前房积血,2例患者出现前房纤维素性渗出,3例患者出现角膜上皮轻度水肿。结论双切口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有效控制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 双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朱思泉 王宁利 +2 位作者 张红言 余秋容 李奇根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已诊断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161例患者的226只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房角关闭区域用辅助钩和灌注头进行钝性分...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已诊断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161例患者的226只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房角关闭区域用辅助钩和灌注头进行钝性分离。超声生物显微镜及房角镜观察手术前后的房角及前房变化,对视野及眼压进行追踪,随访时间≤3年者186眼,>3年者40眼。结果有1只眼再发作眼压升高,施行小梁切除术后又出现眼压升高,前房硅管植入后眼压得到控制。全部患者术后房角开放,中央前房平均加深1.1mm,周边前房平均加深0.2mm。除再发眼压升高的1只眼的视野继续损害外,215只眼均无视野缩小。结论除炎症引起的青光眼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但具体适应证尚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 粘连分离 临床研究 眼合 治疗 人工晶体植入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 超声生物显微镜 眼压升高 小梁切除 闭角型青光眼 房角分离 临床效果 钝性分离 房角关闭 前后 随访时间 房角开放 有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贾桂芹 谢天钧 +2 位作者 孙蔚 张金华 冯金玲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小梁切除后角膜内皮细胞改变。方法使用美国BioopticsLSM2000CS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15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术前和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面积等进行观察。结果... 目的观察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小梁切除后角膜内皮细胞改变。方法使用美国BioopticsLSM2000CS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15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术前和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面积等进行观察。结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计数减少31.70%。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临界值(<1000个/mm2)者术后发生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结论术前检查角膜内皮细胞有助于预测手术后情况,减少手术盲目性。对上述患者联合手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联合 角膜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廖文江 刘贤升 +1 位作者 闫亚红 欧阳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84-1186,共3页
目的评估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4例(56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 目的评估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4例(56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B组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两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2组术后视力较术前均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患者术后视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P=0.716)。2组术前眼压分别为(23.15±2.47)mm Hg(1 k Pa=7.5 mm Hg)、(23.94±3.07)mm Hg,术后眼压分别为(14.95±1.86)mm Hg、(13.72±2.41)mm Hg,2组术前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1,P=0.294);2组术后眼压较术前均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患者术后眼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0,P=0.062)。2组术后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宽度较术前均不同程度增加,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2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00、0.924,P=0.199、0.35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3,P=0.036)。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白内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人工晶状体 小梁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玲 郑振优 邢健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70-873,共4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8例(138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其中70例患者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8例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24个月,每3个月...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8例(138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其中70例患者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8例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24个月,每3个月做一次记录,比较各组术前术后及两组之间术后眼压、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患者眼压为(10.81±0.31)mmHg(1kPa=7.5mm-Hg),小梁切除术后的患者眼压为(10.49±0.44)mmHg,两组患者术后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8,P=0.28);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矫正视力明显优于小梁切除术后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4,P=0.01);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中央前房深度较小梁切除术后加深[前者为(3.37±0.02)mm,后者为(1.76±0.02)mm],两组患者术后的中央前房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房角开放程度比小梁切除术后开放程度大,两组患者术后的房角开放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0,P=0.01);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前房反应,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有浅前房、前房积血、睫状体脱离、术后早期高眼压。随访3~24个月,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有5例患者需再次行小梁切除术控制眼压,小梁切除术后也有2例患者需再次行小梁切除术控制眼压。结论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显著,相比小梁切除术手术操作简单,术后视力改善明显,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Meta分析 被引量:53
14
作者 张洪洋 余敏斌 顿中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0-274,共5页
背景初期白内障晶状体增厚是引起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有大量文献报道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PACG,但哪种手术方式更安全、有效尚缺少循证医学的证... 背景初期白内障晶状体增厚是引起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有大量文献报道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PACG,但哪种手术方式更安全、有效尚缺少循证医学的证据。目的系统评价和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ACG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预定的检索策略用计算机检索1966年1月至2011年6月PubMed和EMBReviews收录期刊发表的关于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的文献、CochraneLibrary数据库(2011年第1期)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1979年1月至2011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并采用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会议文献,纳入所有相关研究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RCT设计的标准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级,评价指标包括眼压降低水平、术后抗青光眼药物用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情况和青光眼视野损害进展,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篇关于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的RCT,总样本量为164例164眼。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相比,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手术后患者眼压降低的幅度较大(WMD=1.17,95%CI:0.06~2.27,P=0.040);术后抗青光眼药物用量减少(WMD=0.50,95%CI:0.24~0.77,P=0.000);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RR=0.08,95%CI:0.02~0.33,P=0.000)。两者手术后BCVA(WMD=0,95%CI:一0.13~0.13,P=1.000)以及青光眼视野损害进展(WMD=1.01,95%CI:0.56~1.82,P=0.98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相比,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降眼压效果好,但安全性下降,两种术式术后对BCVA及青光眼视野损害进展的影响接近。因病例数较少,上述结论有待更多大样本RCT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超声乳化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前房注射抑制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后前葡萄膜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5
作者 帖红艳 陈彬川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TA)前房注射抑制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后前葡萄膜炎症反应的临床效果,探讨TA在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2例(42眼)患者由同一医师完成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摘出术。对照组21例(21眼)行抗青光眼联...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TA)前房注射抑制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后前葡萄膜炎症反应的临床效果,探讨TA在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2例(42眼)患者由同一医师完成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摘出术。对照组21例(21眼)行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摘出术,术毕给予地塞米松2.5mg结膜下注射;实验组21例(21眼)行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摘出术,术毕前房内注射2mgTA。观察术后第1、3、7天视力、前房炎症反应及眼压情况。结果术后第1、3、7天前房反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7,P=0.028;χ2=8.467,P=0.037;χ2=11.286,P=0.004)。实验组术后第1、3、7天眼压分别为(19.12±3.27)、(17.06±2.90)、(13.05±1.66)mmHg,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分别为(19.49±3.23)、(17.91±1.95)、(13.67±1.68)mmHg,2组相应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69,P=0.644;t=1.257,P=0.223;t=1.201,P=0.237)。术后早期2组均有轻度角膜水肿,4d左右恢复正常。结论TA可以抑制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后早期前葡萄膜炎症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联合白内障 曲安奈德 葡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毕前房注射地塞米松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璐 丁剑锋 杨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57-860,共4页
目的评价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毕前房注射地塞米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98例(120眼),由同一医师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60... 目的评价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毕前房注射地塞米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98例(120眼),由同一医师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60眼)术毕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0.5 m L(2.5 mg)球结膜下注射;试验组50例(60眼)术毕前房内注射0.1m L(0.5 mg)地塞米松注射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前房反应、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六角形细胞比率的差异。结果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 d、3 d最佳矫正视力试验组比对照组效果更好,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前,术后1 d、3 d、1周、1个月、3个月眼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后1 d、3 d、1周前房炎症反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眼前房炎症反应较轻;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后3 d、1周、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及变异系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较试验组术后细胞密度明显降低,六角形细胞百分比下降,变异系数增高。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毕前房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是安全有效的,对术后短期内获得最佳矫正视力、减轻前房反应、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滤过 白内障超声乳化 前房 地塞米松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7
作者 吴文洁 张凤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82-784,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2例(32眼),均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1d、1周、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2例(32眼),均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1d、1周、1个月及6个月的眼压、视力情况,另外记录视野、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1d、1周、1个月及6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9.2±1.6)mmHg(1kPa=7.5mmHg)、(18.4±1.4)mmHg、(15.6±0.8)mmHg、(15.0±0.7)mm-Hg,与术前(23.2±1.1)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平均视力为0.12±0.08,术后1d、1周、1个月及6个月分别为0.26±0.09、0.28±0.09、0.32±0.12、0.45±0.18;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术后平均视野缺损值与平均模式标准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形成功能型滤过泡22眼,非功能型10眼。术中出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2眼,均未出现玻璃体脱出等其他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既可降低眼压、改善视力,又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且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 小梁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青光眼与白内障联合手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静琪 杨国华 +2 位作者 庄小平 蓝桂英 王翔 《眼科研究》 CSCD 1991年第3期170-172,共3页
自1985年1月~1989年9月对绝对期及近绝对期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9例30眼行联合手术,视力提高率为80%,眼压全部控制,复明率达50%。并讨论联合手术的适应症。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风益损汤对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合并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云霞 刘志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986-1987,共2页
目的:观察除风益损汤对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合并症的疗效。方法:设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除风益损汤煎服,观察术后合并症的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合并症疗效优于单... 目的:观察除风益损汤对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合并症的疗效。方法:设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除风益损汤煎服,观察术后合并症的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合并症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实验组患眼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风益损汤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 后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内外双通道引流与白内障联合手术44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新英 潘明英 宫妍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2期141-141,共1页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双通道引流 联合 人工晶状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