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及房角切开术操作规范专家推荐意见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秀兰 宋云河 +6 位作者 范肃洁 唐莉 卢岚 谢琳 唐广贤 原慧萍 周民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0,共4页
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在中国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眼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既往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PACG的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小梁切除... 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在中国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眼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既往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PACG的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较多。近年来PE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PACG被证实是安全和有效的,目前受到关注并且在我国已广泛开展,然而,PEI+GSL+GT手术治疗方案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国内部分青光眼专家根据PEI+GSL+GT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PACG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详细、完整的手术操作规范,对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麻醉方法、手术操作技术和围手术期用药方法提出推荐意见,使临床医生对该治疗方法的应用过程进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微创青光眼手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房角分离术 房角切开术 青光眼/手术疗法 推荐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I联合房角分离术及房角切开术治疗中晚期PACG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20
2
作者 宋云河 张英哲 +8 位作者 林凤彬 聂昕 施继光 陈太峰 梁小红 王贞玉 魏孟欢 陈姝宇 张秀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4-339,共6页
目的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房角分离术(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性研究方法,于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连续纳... 目的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房角分离术(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性研究方法,于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连续纳入中晚期PACG患者50例50眼,所有患眼均接受PEI+GSL+GT,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平均随访7.5(6,10)个月。采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定患者手术前后眼压;采用ETDRS视力表测定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转换为LogMAR视力分析;收集抗青光眼用药种类及数量信息和手术并发症资料。计算患眼手术成功率,完全成功定义为术后不使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眼压为5~18 mmHg(1 mmHg=0.133 kPa)且眼压较基线下降20%,无威胁视力的并发症,无需接受额外的抗青光眼手术,无光感丢失;条件成功定义为使用或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达到上述条件。结果术眼术前平均眼压为(28.81±7.81)mmHg,末次随访平均眼压为(13.41±4.10)mmHg,术后眼压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60,P<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眼压平均降低13.80(9.10,19.40)mmHg,降幅为51.1%(38.6%,67.1%)。术前平均BCVA为(0.92±0.11)LogMAR,术后末次随访时为(0.88±0.10)LogMAR,手术前后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0,P=0.580)。术前平均使用降眼压药物2(1,3)种,术后为0(0,0)种。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0%(40/50),条件成功率为94%(47/50)。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7眼,一过性眼压升高7眼,角膜水肿3眼,未出现威胁视力的并发症。结论PEI+GSL+GT治疗中晚期PACG能够有效降低眼压、减少降眼压药物的使用种类和数量,手术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手术疗法 疗效 安全性 闭角型青光眼 微创青光眼手术 房角切开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