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青一段泥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振广 孙晶 +2 位作者 方伟 徐春龙 黄春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23,共5页
通过尿素络合去除饱和烃中正构烷烃、富集异构烷烃和环烷烃馏分,用色谱一同位素质谱(GC--IRMS)对松辽盆地青一段优质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进行测定,并用气相色谱一飞行时间质谱进行了化合物确认。松辽盆地青一段泥岩、油页... 通过尿素络合去除饱和烃中正构烷烃、富集异构烷烃和环烷烃馏分,用色谱一同位素质谱(GC--IRMS)对松辽盆地青一段优质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进行测定,并用气相色谱一飞行时间质谱进行了化合物确认。松辽盆地青一段泥岩、油页岩的藿烷化合物碳同位素分布在-40.18‰~-58.9‰,具有中层水细菌和嗜甲烷菌的特征;姥鲛烷分布在-31‰~-33.64‰,植烷碳同位素分布在-29.9‰~-34.6‰,应该为原始光合作用的生物体(如生活在湖中含氧层上部的蓝藻细菌)贡献;泥岩的C31甾烷的碳同位素为-25.81‰和-25.52‰,与来自藻类的化合物相似;甲藻甾烷的碳同位素为-27.48‰~-30.56‰,远重于藿烷类化合物碳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扶杨油层原油绝大多数来源于青一段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碳同位素 松辽盆地 青一段泥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东西两侧青一段泥岩超压形成与演化的差异性 被引量:8
2
作者 付广 孙克智 宋国微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共4页
在泥岩超压形成与演化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泥岩超压演化模式,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青一段泥岩超压形成与演化规律.通过对比大庆长垣东西两侧青一段泥岩超压形成与演化差异得到,虽然大庆长垣西部青一段超压值目前略大于大庆长垣东部超... 在泥岩超压形成与演化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泥岩超压演化模式,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青一段泥岩超压形成与演化规律.通过对比大庆长垣东西两侧青一段泥岩超压形成与演化差异得到,虽然大庆长垣西部青一段超压值目前略大于大庆长垣东部超压值,但大庆长垣东部青一段泥岩超压开始形成时期略早于大庆长垣西部形成时期,大庆长垣东部扶杨油层油气主要成藏时期—嫩江组沉积末期古超压值明显大于西部超压值,大庆长垣西部目前较高的超压值形成时期明显晚于东部形成时期,这3个差异造成了大庆长垣东部扶杨油层油气运移和保存条件明显好于西部油气运移和保存条件,大庆长垣东部油气藏分布明显多于西部的油气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东西部 青一段泥岩 超压值 超压演化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青一段泥岩超压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姜龙 张秀云 马晓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28,共4页
利用声波时差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青一段泥岩超压形成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其目前普遍存在超压,高值区分布在齐家一古龙和三肇凹陷中心处,最大值可达到12 MPa以上。主要形成于嫩四段沉积时期,之后超压值逐渐增大,在嫩江组沉积... 利用声波时差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青一段泥岩超压形成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其目前普遍存在超压,高值区分布在齐家一古龙和三肇凹陷中心处,最大值可达到12 MPa以上。主要形成于嫩四段沉积时期,之后超压值逐渐增大,在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系沉积末期曾因T_2断裂活动释放,超压值降低。通过青一段泥岩超压形成及演化过程研究可以得到4点石油地质意义:①确定出青一段源岩主要排烃期为明水组沉积末期;②青一段源岩排出的油气向下"倒灌"运移距离最大可达350 m以上,在大庆长垣、三肇凹陷和齐家一古龙凹陷等大部分地区可"倒灌"运移进入扶余油层,进入杨大城子油层的范围略小于进入扶余油层的范围;③超压形成时期早于大量排烃期,对于封闭其油气是有利的;④青一段泥岩超压自形成后,虽在嫩江组沉积末、明水组沉积末和古近系沉积末曾发生释放超压降低,但封闭能力逐渐增强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青一段泥岩 超压形成 超压释放 断裂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