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露天煤矿排土场混交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累积效应
1
作者 张小平 李明超 +1 位作者 毕银丽 李信 《煤炭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4-338,共15页
采矿活动导致土壤养分及碳库损失,针对露天矿长期植被重建后土壤养分状况尤其是有机质恢复情况的研究迫在眉睫。研究在黑岱沟露天煤矿北排土场上选择复垦近20 a的油松纯林和油松混交林,对复垦区团聚体稳定性及相关碳库恢复情况等进行了... 采矿活动导致土壤养分及碳库损失,针对露天矿长期植被重建后土壤养分状况尤其是有机质恢复情况的研究迫在眉睫。研究在黑岱沟露天煤矿北排土场上选择复垦近20 a的油松纯林和油松混交林,对复垦区团聚体稳定性及相关碳库恢复情况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混交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优于油松纯林,0~10 cm表层土壤中,油松山杏杨树混交林团聚体稳定性最佳,油松杨树混交林次之;0~20、20~30 cm亚表层土壤中,杨树油松混交林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较大,分形维数最小,整体看相对于其他3种植被组合表现出更好的土壤结构稳定性;油松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油松纯林,3种混交林中油松山杏杨树混交林提高效果最佳,比油松纯林高104.96%。混交林提高了惰性有机碳的占比,增强了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同一土层土壤团聚体各粒径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基本上表现为油松混交林样地高于油松样地,并且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各粒级团聚体易氧化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变化规律与团聚体有机碳变化规律相似,呈倒V型分布。0.25~2 mm粒级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粒级。对总有机碳影响较大的因子是土壤全氮含量和平均质量直径;对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影响较大的因子是全氮含量和pH,对颗粒有机碳含量影响较大的因子包括土壤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和平均质量直径。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炭含量与多样性指数、植被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体而言,研究结果表明黑岱沟露天矿排土场油松混交种植的修复效果优于油松纯林种植,且从土壤有机碳恢复效果看“油松+山杏+杨树”混交种植的修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露天排土场 油松混交林 壤有机碳 团聚体 活性炭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梅罗指数法的河曲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肥力恢复力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温晓东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为提出更为合理的土壤改良方案,利用内梅罗指数法对河曲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肥力情况进行评价。通过文献查阅以及专家打分确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效磷含量5项指标,结合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标准,将土壤... 为提出更为合理的土壤改良方案,利用内梅罗指数法对河曲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肥力情况进行评价。通过文献查阅以及专家打分确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效磷含量5项指标,结合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标准,将土壤质量评价分为4个等级定量分析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肥力的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一号、二号、三号排土场的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分别为1.107、1.054、0.705,四号排土场上部区域、中下部区域的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分别为0.630、1.086,表示不同区域的土壤肥力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复垦年限最短的四号排土场上部区域的土壤肥力指数最小,证明复垦年限与土壤肥力恢复息息相关。碱解氮变异系数最高,为28.9%;有机质变异系数次之,为22.2%,表示排土场土壤能力指标的变异性普遍较强,明确土壤肥力的主要障碍因子是有机质、碱解氮指标,为后期河曲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改良提供针对性治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壤恢复力 内梅罗指数法 壤肥力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排土场拦石坝设计及其稳定性验算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嘉 刘涛 《现代矿业》 CAS 2016年第3期195-196,199,共3页
以新疆索尔库都克铜矿露天排土场滚石防治工程为研究背景,结合该排土场四周地形特征,为拦截排土场危险落石,在排土场四周修筑了干砌拦石坝,以高空落石滑落的运动特征为基础,分析了落石滑落的速度计算方法和拦石坝的设计计算方法,首先计... 以新疆索尔库都克铜矿露天排土场滚石防治工程为研究背景,结合该排土场四周地形特征,为拦截排土场危险落石,在排土场四周修筑了干砌拦石坝,以高空落石滑落的运动特征为基础,分析了落石滑落的速度计算方法和拦石坝的设计计算方法,首先计算滑落滚石的极限爬坡高度以确定拦石坝的高度,然后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计算拦石坝的平均宽度,从而确定拦石坝的结构参数。为避免滚石冲击力对拦石坝形成冲击破坏,在拦石坝的前部设计了一定厚度的缓冲层,用于吸收部分落石的冲击力,其稳定性验算结果表明,滚石的冲击力经过缓冲土层被大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排土场 拦石坝 滚石 运动特征 结构参数 冲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顺西露天矿西排土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晶 魏忠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4-79,共6页
研究目的:定量估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抚顺西露天矿西排土场土地复垦的生态环境效益,明确土地利用发展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及生态经济学方法。研究结果:以西排土场土地复垦后的林地、耕地、牧草地为研究对... 研究目的:定量估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抚顺西露天矿西排土场土地复垦的生态环境效益,明确土地利用发展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及生态经济学方法。研究结果:以西排土场土地复垦后的林地、耕地、牧草地为研究对象,针对排土场复垦土壤的特殊性,选取涵养水源、保持土壤、气体调节、营养物质循环及净化地表水体效益等与土壤联系密切的效益指标,对其生态环境效益分别进行定量估算,得出西排土场土地复垦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生态总效益为1586.5×104元/a;单位面积复垦后耕地、林地、牧草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分别为2.47×104元(/hm2.a)、1.76×104元(/hm2.a)、1.58×104元(/hm2.a);气体调节效益方面,林地>耕地>牧草地;涵养水源及净化地表水体效益方面:耕地>牧草地>林地;营养物质循环效益方面:耕地>林地>牧草地;保持土壤效益方面:耕地>牧草地≈林地。研究结论:加强复垦区的水土保持措施、排土场复垦土壤肥力以及营养物质循环能力研究是提高研究区生态环境效益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生态 生态效益 地利用方式 价值估算 抚顺西露天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技术 被引量:48
5
作者 李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7-40,5,共5页
为了掌握阴湾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规律,基于边坡地质资料和现场地表GPS位移监测结果,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阴湾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结合工程实践,分析了在滑坡区域继续排土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2种排土压脚方案下边... 为了掌握阴湾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规律,基于边坡地质资料和现场地表GPS位移监测结果,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阴湾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结合工程实践,分析了在滑坡区域继续排土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2种排土压脚方案下边坡稳定性进行极限平衡分析,提出阴湾排土场滑坡治理措施及后续排土方案,治理后的阴湾排土场2个典型剖面的稳定性系数分别达到1.24、1.38,满足稳定性储备要求。结果表明:结合稳定性分析及工程实际综合考虑后的排土压脚方案对边坡的治理效果较好,对于指导后期排土工作和同类型矿山排土场边坡稳定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边坡稳定性 滑坡治理 压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排土场散体岩土抗剪强度指标试验方案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正宇 赵惜墨 李爱兵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6年第2期59-63,共5页
通过现场对露天矿排土场散体岩土容重、块度组成、自然安息角的原位测试,在实验室制备细粒级试样进行大型直剪试验,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及现场测试成果,计算混合粒级散体岩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为排土场稳定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该试验方案为... 通过现场对露天矿排土场散体岩土容重、块度组成、自然安息角的原位测试,在实验室制备细粒级试样进行大型直剪试验,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及现场测试成果,计算混合粒级散体岩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为排土场稳定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该试验方案为获取露天矿排土场散体岩土抗剪强度指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 散体岩 抗剪强度 试验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曲露天矿排土场不同复垦区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洪宝 蒋冬梅 +2 位作者 李岳 程辉 吴桐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3年第3期419-427,共9页
露天矿开采效率高、成本低、生产安全、经济效益好,但也使得排土场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受到了影响,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对土地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以河曲露天矿不同排土场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非线性隶属度函数方法和改进的内梅罗指... 露天矿开采效率高、成本低、生产安全、经济效益好,但也使得排土场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受到了影响,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对土地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以河曲露天矿不同排土场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非线性隶属度函数方法和改进的内梅罗指数评价法,选取了5项养分指标对其土壤肥力质量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河曲露天矿不同复垦区土壤肥力质量指数排序为4_(下)(0.453)>1号(0.447)>2号(0.402)>3号(0.213)>4_(上)(0.139),即已复垦区的土壤质量水平要高于未复垦区的土壤质量水平;整体来看,土壤质量水平均处于中等偏下和较差水平,主要限制因子是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以及土壤酸碱度。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后续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 隶属度函数 内梅罗指数 壤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排土场综合治理方案研究--以云南省文山州普阳煤矿1号排土场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高志轩 陈涛 +1 位作者 舒继森 韩流 《中国煤炭》 2022年第7期88-95,共8页
南方露天煤矿排土场多处于沟谷之中,其稳定性受降雨影响较大,有效治理其滑坡失稳问题对保障露天煤矿安全生产非常重要。以云南省文山州普阳煤矿1号排土场为例,阐述了排土场边坡综合治理方案,分析了该排土场边坡位移监测情况,提出了不同... 南方露天煤矿排土场多处于沟谷之中,其稳定性受降雨影响较大,有效治理其滑坡失稳问题对保障露天煤矿安全生产非常重要。以云南省文山州普阳煤矿1号排土场为例,阐述了排土场边坡综合治理方案,分析了该排土场边坡位移监测情况,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方案并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及论证,得到了适合1号排土场边坡治理的综合方案--即全基岩内疏水隧洞方案。结果表明:边坡监测点位移变化的原因是排土物料的自然沉降,位移方向受原始地形控制,边坡稳定并不存在滑坡,1号排土场深部目前总体处于稳定状态,传感器变形的原因可能是排土物料不均匀沉降、工程机械扰动等因素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边坡综合治理 位移监测 自然沉降 疏水隧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土场GNSS监测数据变形特征与预警等级研究
9
作者 钟声 张军 +1 位作者 闫杰 吾木提江·许库尔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为研究排土场边坡变形规律与灾害预警等级,以宜化露天煤矿首采区倾斜内排土场边坡为工程背景,划分了堆积松散体的变形阶段,并研究各个阶段的变形特征;结合排土场3个监测点数据分析了排土场变形特征,并设置了排土场的预警阈值。研究结果... 为研究排土场边坡变形规律与灾害预警等级,以宜化露天煤矿首采区倾斜内排土场边坡为工程背景,划分了堆积松散体的变形阶段,并研究各个阶段的变形特征;结合排土场3个监测点数据分析了排土场变形特征,并设置了排土场的预警阈值。研究结果表明:排土场分为瞬时变形、主固结变形和次固结变形3个变形阶段;排土场在主固结变形阶段表现为先期快速变形,后期缓慢变形;排土场主要为沉降变形,水平变形受到临空面与地层倾角影响;快速变形阶段位移量约为整体监测量的1/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 GNSS 边坡变形特征 预警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顺西露天矿内排土场生态修复区地质灾害防治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兴德 冯萍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2年第4期98-100,共3页
为改善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维护矿坑综合治理期间边坡安全,达到矿山环境与地质灾害并治目的,抚顺西露天矿开展了内排土场生态修复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采取了一系列坡面整形、挡土墙支护、截排水、削坡减载等措施。结果表明:内排土场生态... 为改善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维护矿坑综合治理期间边坡安全,达到矿山环境与地质灾害并治目的,抚顺西露天矿开展了内排土场生态修复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采取了一系列坡面整形、挡土墙支护、截排水、削坡减载等措施。结果表明:内排土场生态修复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可有效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促使矿山生态地质得到环境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内 生态修复 削坡减载 地质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排土场合理台阶高度的确定 被引量:20
11
作者 汪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26,共3页
从安全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 ,建立起了确定露天矿排土场合理台阶高度的数学、稳定性分析模型 ,进行了应用软件的开发 ,应用该软件进行了凤凰山铜矿金牛露天采场排土场合理台阶高度的确定 ,与设计相比 ,优化后 ,节约排土成本 2 .76元 /m3 。
关键词 露天 安全 经济 台阶高度 应用软件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新新邱露天矿排土场自然恢复植被种群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洪玥 吴祥云 邹德军 《防护林科技》 2012年第1期28-30,共3页
研究了阜新新邱露天矿排土场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域内,猪毛菜(Artemisia scoparia)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最强,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是最强的,与伴生物种的重叠值也是很高的,但并没有出现... 研究了阜新新邱露天矿排土场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域内,猪毛菜(Artemisia scoparia)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最强,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是最强的,与伴生物种的重叠值也是很高的,但并没有出现明确的关系;(2)黄花蒿(Artemisia annua)与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e),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a)与早熟禾(Poa annua)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最高,说明它们对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高,能充分利用资源;(3)猪毛菜、黄花蒿、蒙古蒿同属于菊科草本植物,对环境的生存条件比较相似,所以它们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这些结论有助于了解生态恢复中的种群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 生态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预测 被引量:12
13
作者 秦驰越 张文兴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4-169,共6页
针对露天矿排土场剖面初期设计中的边坡稳定性评估问题,提出了2种用于预测排土场边坡安全系数的机器学习模型。首先,采用有限元方法对209个排土场边坡模型进行了模拟,获得了模型训练和验证所需的数据集。其次,选取煤墙高度、排土场坡高... 针对露天矿排土场剖面初期设计中的边坡稳定性评估问题,提出了2种用于预测排土场边坡安全系数的机器学习模型。首先,采用有限元方法对209个排土场边坡模型进行了模拟,获得了模型训练和验证所需的数据集。其次,选取煤墙高度、排土场坡高和排土场坡角3个几何参数为输入,安全系数为输出构建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最后,为了比较2种模型的有效性,计算了方差比、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和残差等各项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与排土场边坡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相比,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的确定系数分别为0.999 6和0.976 9;在3个输入几何参数中,排土场坡角参数的重要性最高;上述4项性能指标分析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表现出比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更高的预测精度,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 边坡稳定性 有限元方法 机器学习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参数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明 侯星野 周杰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93-296,共4页
针对露天煤矿排土场的特点,考虑排土场边坡稳定、排土工艺及土地利用率等方面的因素,提出了适合排土场边坡参数的优化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极限平衡计算、数值模拟分析对边坡的稳定状态进行分析,不断调整单台阶排土段高、平盘宽度,得出... 针对露天煤矿排土场的特点,考虑排土场边坡稳定、排土工艺及土地利用率等方面的因素,提出了适合排土场边坡参数的优化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极限平衡计算、数值模拟分析对边坡的稳定状态进行分析,不断调整单台阶排土段高、平盘宽度,得出最优排土参数,并对边坡的极限堆高进行分析,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增加排土场的收容能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 参数优化 边坡稳定分析 增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排土场不同复垦模式下的土壤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宝勇 甄博珺 +1 位作者 潘琪 何志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53-57,共5页
以阜新市海州露天矿排土场刺槐林地、白榆林地、刺槐白榆混交林地、农田、草地、裸地6种复垦模式为研究对象,其中以裸地为对照,分析不同复垦模式土壤因子的显著性差异,以揭示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白榆林地土壤温度... 以阜新市海州露天矿排土场刺槐林地、白榆林地、刺槐白榆混交林地、农田、草地、裸地6种复垦模式为研究对象,其中以裸地为对照,分析不同复垦模式土壤因子的显著性差异,以揭示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白榆林地土壤温度显著低于裸地,降低土壤温度效果明显;刺槐白榆混交林地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余复垦模式,保持土壤水分效果明显;刺槐白榆混交林地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效果最显著;白榆林地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效果最显著;农田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效果最显著;各种复垦模式均有降低土壤pH效果。总的来说,刺槐白榆混交林复垦模式对露天矿排土场的土壤修复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 壤因子 复垦模式 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荷载作用下露天煤矿内排土场动力响应特征
16
作者 朱永东 刘光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1-157,共7页
为了研究车辆诱发的振动波对岩土质边坡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以内蒙古元宝山露天煤矿内排土场为原型,借助MatDEM软件构建内排土场边坡动力响应模型,模拟了车辆激振边坡的过程,并从不同坡面、不同垂直距、不同水平距和同距不同角度等多方... 为了研究车辆诱发的振动波对岩土质边坡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以内蒙古元宝山露天煤矿内排土场为原型,借助MatDEM软件构建内排土场边坡动力响应模型,模拟了车辆激振边坡的过程,并从不同坡面、不同垂直距、不同水平距和同距不同角度等多方面分析了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震源激发的速度波呈圆弧传播,因波的多次反射和散射导致波场的无序;振动波传播越远,波扩散面越大,波动能量越分散,土体振动的起始时间越晚,振幅和频率越小,表现为土体振动越简单,距震源3~6 m范围内的动力响应较大;途中遇到的土密实度越大,波损程度则越大;振动波在狭窄界面具有聚波的放大效应,在开阔界面具有散波的缩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 边坡稳定性 振动波特征 衰减规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排土场暗涵工程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景辉 王建华 +1 位作者 毛永祥 何以剑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9-21,共3页
南方露天煤矿地下水丰富、降雨量大,应用排土场暗涵工程的煤矿较多,文章详细介绍了露天煤矿排土场常用的暗涵形式并分析了各种暗涵形式的适用条件,确定了暗涵的外力计算、暗涵结构、断面选取的过程,并给出了暗涵反滤层和泄水孔的做法。
关键词 露天 暗涵结构 暗涵形式 暗涵反滤层 暗涵泄水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排土场带式输送机初始平台建设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剑毅 杨建明 +1 位作者 晋鹏庆 邱春富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16年第11期32-34,共3页
结合小龙潭矿务局露天矿排土工艺创新方案实施成果,在1 415 m平台升段至1 440 m平台时,利用912带式输送机在1 440 m平台上建设带式输送机初始平台,充分利用排土机不断往前移动,使带式输送机延长至最大限度长度,实现了一个完整的带式输... 结合小龙潭矿务局露天矿排土工艺创新方案实施成果,在1 415 m平台升段至1 440 m平台时,利用912带式输送机在1 440 m平台上建设带式输送机初始平台,充分利用排土机不断往前移动,使带式输送机延长至最大限度长度,实现了一个完整的带式输送机初始平台。为企业节约了运输成本的同时,还实现了上下2个平台交替排土,有效缓解排土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 升段 带式输送机 初始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排土场不同恢复措施土壤种子库优势物种生态位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宏昌 张爱平 董欣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第19期32-32,共1页
通过定期到海州露天矿排土场五种恢复措施的土壤种子库研究样地进行现场调查,统计植被种类、数量和高度,计算出样地植被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测度,可以度量植物种群对环境资源利用状况的尺度。通过对五种恢复措施的土壤种子库植被生... 通过定期到海州露天矿排土场五种恢复措施的土壤种子库研究样地进行现场调查,统计植被种类、数量和高度,计算出样地植被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测度,可以度量植物种群对环境资源利用状况的尺度。通过对五种恢复措施的土壤种子库植被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有利于揭示露天矿排土场植物种群之间的关系,为分析植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壤种子库 恢复措施 生态位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排土场生态修复与植被重建技术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传鹏 杨健 +2 位作者 姚俊伟 常永 郑祖静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第7期224-225,共2页
基于长时间对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工程的分析和研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了解排土场植被的真实情况的基础上,选择适应能力较强、生命力旺盛的植被类型,找到合适的露天排土场生态修复和植被重建技术,对露天排土场所在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身... 基于长时间对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工程的分析和研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了解排土场植被的真实情况的基础上,选择适应能力较强、生命力旺盛的植被类型,找到合适的露天排土场生态修复和植被重建技术,对露天排土场所在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身边太修复和加强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 生态修复 植被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