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酵母种类及营养剂用量对霞多丽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根杰 李德美 +2 位作者 张亚东 辛闻 王宗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3-117,共5页
为研究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类和不同酵母营养剂用量对霞多丽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的影响,选择了3种酵母(X5、X16、RMS2)和3个不同质量浓度梯度酵母营养剂(THIAZOTE)(0、0.3 g/L、0.6 g/L)进行发酵试验。研究表明,土壤和葡萄汁中的... 为研究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类和不同酵母营养剂用量对霞多丽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的影响,选择了3种酵母(X5、X16、RMS2)和3个不同质量浓度梯度酵母营养剂(THIAZOTE)(0、0.3 g/L、0.6 g/L)进行发酵试验。研究表明,土壤和葡萄汁中的氮含量与葡萄酒中的EC含量密切相关;不同酵母酿造的霞多丽葡萄酒中EC产量不同,在发酵末期阶段,与酵母X16、RMS2相比,酵母X5酿造的葡萄酒中EC产量分别增长了53.8%和17.6%;葡萄酒中的EC产量随着酵母营养剂的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在发酵末期阶段,与不加酵母营养剂的对照组相比,酵母营养剂添加量为0.3 g/L和0.6 g/L酿造的葡萄酒中EC产量分别增长了12.8%和69.2%。不同发酵处理霞多丽葡萄酒EC产量范围在2.1~3.8μg/L,均未超过美国或者欧盟规定的EC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种类 酵母营养剂 用量 氨基甲酸乙酯 霞多丽葡萄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GSH对霞多丽葡萄酒代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梁红敏 高德艳 +3 位作者 全巧玲 王聪 郭亚芸 史红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86-293,共8页
为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对霞多丽葡萄酒酒精发酵结束后贮藏5个月期间理化指标、非挥发性代谢物和挥发性代谢物的影响,本研究将5个不同质量浓度的GSH添加到发酵结束后的葡萄酒中,连续测定贮藏5个月过程中基本理... 为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对霞多丽葡萄酒酒精发酵结束后贮藏5个月期间理化指标、非挥发性代谢物和挥发性代谢物的影响,本研究将5个不同质量浓度的GSH添加到发酵结束后的葡萄酒中,连续测定贮藏5个月过程中基本理化指标、总酚与颜色指数的变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添加20 mg/L GSH的酒样(T)和无添加酒样(CK)贮藏5个月后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与挥发性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在5个月的贮藏过程中,不同GSH添加量对白葡萄酒的挥发酸、总酸、pH值无显著影响(P>0.05);对总酚含量、总类黄酮含量、颜色指数以及游离SO_(2)含量这4个指标有影响。在贮藏第5个月时,添加30 mg/L GSH的酒样总酚含量最高,20 mg/L GSH的酒样颜色指数最低,GSH的添加能延缓游离SO2含量的减少;共鉴定出非挥发性代谢物693种,挥发性代谢物816种,以变量重要性投影大于1.0和差异倍数值不小于1.4筛选差异代谢物,共筛选出33种重要的非挥发性差异代谢物和22种挥发性差异代谢物。非挥发性代谢物中,有17种物质下调,16种物质上调,挥发性代谢物中有3种物质下调,19种物质上调。一些酚酸类、脂肪酸以及氨基酸类物质与挥发性代谢物的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霞多丽葡萄酒 还原型谷胱甘肽 广泛靶向代谢组学 挥发性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酵母菌株对霞多丽冰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蒋丽 车振明 +2 位作者 邢亚阁 徐青莲 罗建峰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5年第1期36-39,共4页
通过从霞多丽葡萄渣中分离筛选出5株不同的酵母菌株,1号菌、12号菌、X7号菌、V10号菌和15号菌,分别进行冰葡萄酒发酵实验,并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色谱的方法对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计算机谱图库检索定性的方法... 通过从霞多丽葡萄渣中分离筛选出5株不同的酵母菌株,1号菌、12号菌、X7号菌、V10号菌和15号菌,分别进行冰葡萄酒发酵实验,并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色谱的方法对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计算机谱图库检索定性的方法共检测出40种化合物,主要为酯类、醇类、醛类;5种酵母发酵的霞多丽冰葡萄酒样中分别检测到20种、21种、19种、23种、20种香气成分,其种类和含量均具有明显差异,说明这些菌株具有不同的发酵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霞多丽葡萄酒 香气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与特征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郑明朋 李亚军 +4 位作者 张众 何曦 陈方圆 陈建胜 张军翔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88-195,共8页
为研究贺兰山东麓‘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与特征的变化规律,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感官定量描述... 为研究贺兰山东麓‘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与特征的变化规律,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对发酵过程中酒样的挥发性成分和嗅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香气成分总量、高级醇、脂肪酸以及类异戊二烯类物质含量均呈递增趋势,并在发酵结束时达到最大值;酯类物质总量在第10天达到最大值,在发酵结束时略有降低;醛酮类物质总量在第6天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葡萄汁的香气特征以甜香为主,随着发酵的进行,出现了梨、苹果、桃子、甜瓜、菠萝、香蕉、柑橘、柠檬、蜂蜜、坚果和洋槐花的香气特征并逐渐增强;桃子、甜瓜、蜂蜜、坚果、柑橘的香气特征评分在第8天到达最大值,梨、苹果、菠萝、香蕉、柠檬的香气特征评分在第10天到达最大值,洋槐花的香气特征评分在发酵结束时到达最大值。该研究为‘霞多丽’干白葡萄酒香气成分与特征的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霞多’干白葡萄酒 香气成分 香气特征 发酵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霞多丽干白葡萄酒两种澄清工艺的对比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郜成军 王焕香 +6 位作者 商华 傅晓方 赵晓宁 朱亚楠 郑紫淼 冯振亮 武文强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7年第4期54-57,共4页
澄清度是衡量葡萄酒外观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以霞多丽葡萄作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传统低温澄清工艺和悬浮澄清工艺获得葡萄汁,并对其理化指标、发酵进程、出酒率、原酒的理化指标以及感官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索悬浮澄清工艺的具体操作... 澄清度是衡量葡萄酒外观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以霞多丽葡萄作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传统低温澄清工艺和悬浮澄清工艺获得葡萄汁,并对其理化指标、发酵进程、出酒率、原酒的理化指标以及感官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索悬浮澄清工艺的具体操作参数。结果表明,悬浮澄清工艺耗时短、出酒率高,可以节约能耗,感官品质与传统低温澄清工艺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霞多干白葡萄酒 悬浮澄清 低温澄清 出酒率 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热克鲁维酵母与酿酒酵母顺序接种发酵对霞多丽干白葡萄酒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婕 王玉华 +2 位作者 米兰 李爱霞 王婧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44-154,共11页
为研究耐热克鲁维酵母(Lachancea thermotolerans)在干白葡萄酒中的增酸及增香作用,以霞多丽葡萄为原料,将3株不同的L.thermotolerans菌株分别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间隔4 d顺序接种发酵为处理组,S.cerevisiae纯种发酵... 为研究耐热克鲁维酵母(Lachancea thermotolerans)在干白葡萄酒中的增酸及增香作用,以霞多丽葡萄为原料,将3株不同的L.thermotolerans菌株分别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间隔4 d顺序接种发酵为处理组,S.cerevisiae纯种发酵为对照组,对发酵过程中酵母生长动态、酒样主要理化指标、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处理组11 d完成乙醇发酵,3株L.thermotolerans菌株在接种第4天生物量均达到10 7 CFU/mL,并于第8~9天完全消亡;处理组pH值和挥发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L-乳酸的生成量比对照显著增加1.41~2.42 g/L;顺序发酵酒样中香气成分种类及含量差异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中醛酮萜烯类化合物和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月桂酸乙酯等脂肪酸乙酯的含量显著增加;感官分析表明处理组较对照酸度增高,果香味和复杂性香气浓郁。该试验结果可为干白葡萄酒的增酸工艺及品质的提升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克鲁维酵母 顺序接种 霞多干白葡萄酒 挥发性香气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葡萄皮渣对葡萄酒澄清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宁波 路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23-128,共6页
该研究以未经澄清处理的赤霞珠红葡萄酒和霞多丽白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酿酒葡萄皮渣,研究酿酒葡萄皮渣对葡萄酒的澄清效果。3种皮渣分别是:70%乙醇浸提的赤霞珠葡萄皮(皮渣1),70%乙醇浸提的赤霞珠葡萄果梗(皮渣2)和未... 该研究以未经澄清处理的赤霞珠红葡萄酒和霞多丽白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酿酒葡萄皮渣,研究酿酒葡萄皮渣对葡萄酒的澄清效果。3种皮渣分别是:70%乙醇浸提的赤霞珠葡萄皮(皮渣1),70%乙醇浸提的赤霞珠葡萄果梗(皮渣2)和未经乙醇浸提的赤霞珠葡萄果梗(皮渣3)。通过测定不同处理下葡萄酒澄清相关指标,得出葡萄皮渣的澄清能力。皮渣对赤霞珠红葡萄酒的澄清结果表明:皮渣1、皮渣2、皮渣3对赤霞珠红葡萄酒澄清效果最佳的质量浓度均为4 g/L,在该浓度处理后皮渣1酒样的浊度值为2.60 NTU,透光率为86.50%;该浓度处理后皮渣2葡萄酒浊度和透光率分别为2.01 NTU和84.85%,总酚含量较未澄清酒样下降量最少;皮渣3在该浓度下葡萄酒浊度和透光率分别为3.17 NTU和82.92%;3种皮渣对赤霞珠葡萄酒澄清效果均较好,但对霞多丽葡萄酒澄清效果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皮渣 葡萄酒 霞多丽葡萄酒 澄清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