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霍玛吐构造带中组合油气成藏演化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雷德文 张健 +3 位作者 白振华 方世虎 詹燕涛 魏凌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综合利用多种油气成熟度参数、包裹体显微观察、储集层沥青测试和颗粒荧光观察等,剖析了霍玛吐构造带的油气充注次序和充注史。研究认为,霍玛吐构造带原油来源于下白垩统吐谷鲁群烃源岩,天然气来源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霍玛吐构造带主... 综合利用多种油气成熟度参数、包裹体显微观察、储集层沥青测试和颗粒荧光观察等,剖析了霍玛吐构造带的油气充注次序和充注史。研究认为,霍玛吐构造带原油来源于下白垩统吐谷鲁群烃源岩,天然气来源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霍玛吐构造带主要存在2期成藏,第一期成藏大约距今10×106a,以低成熟度原油充注为主;第二期成藏大约距今3×106a,以天然气充注为主,伴随有较高成熟度原油充注;其油气藏经历2期充注,早油晚气,后期改造调整,并局部发生气侵分馏的成藏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霍玛吐构造带 成藏演化 分析技术 气侵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南霍玛吐构造带储层发育特征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白振华 姜振学 +3 位作者 宋岩 赵孟军 方世虎 张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51-1257,共7页
准南霍玛吐构造带主力产层古近系紫泥泉子组油气藏油气相态多样,油气水关系复杂,差异性明显。油气勘探与评价结果表明,储层发育的复杂性是霍玛吐构造带除复杂构造变形特征与构造样式之外控制油气成藏与分布的另一重要因素。通过研究霍... 准南霍玛吐构造带主力产层古近系紫泥泉子组油气藏油气相态多样,油气水关系复杂,差异性明显。油气勘探与评价结果表明,储层发育的复杂性是霍玛吐构造带除复杂构造变形特征与构造样式之外控制油气成藏与分布的另一重要因素。通过研究霍玛吐构造带紫泥泉子组储层形成与演化特征,结合其油水分布规律,从储层的几何形态和内部属性两方面出发,探讨了储层发育与油气差异性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紫泥泉子组的储层空间结构类型为迷宫状,侧向相变剧烈,单砂体厚度较小,连续性中等偏差;侧向上,储层砂体的横向尖灭和物性变差常常成为油气水边界,垂向上,大套泥岩隔层可以分割上下油气水关系,形成上下不同的油水系统,造成垂向上油气水分布的复杂性。此外,综合分析对比霍玛吐构造带3个背斜的储层孔渗特征与油气充注强度差异性,认为储层物性特征与油气充注强度耦合关系是影响油气藏的油气相态与油气丰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发育 油气水关系 控制因素 古近系 紫泥泉子组 霍玛吐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构造带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及时间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树新 何光玉 +8 位作者 何开泉 万里皋 刘登明 孙卫东 魏建强 吴磊 金伟峰 冯曦 林璐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0-463,474,共5页
通过地震剖面精细地质解释,对准南缘霍马吐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霍马吐构造带纵向上分三层,第一层为沿着古近系安集海河组底部泥岩层滑脱的单斜带,第二、三层在霍尔果斯为一断层转折-复合楔状叠加褶皱,在玛纳斯为一... 通过地震剖面精细地质解释,对准南缘霍马吐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霍马吐构造带纵向上分三层,第一层为沿着古近系安集海河组底部泥岩层滑脱的单斜带,第二、三层在霍尔果斯为一断层转折-复合楔状叠加褶皱,在玛纳斯为一断层转折-断层传播叠加褶皱,在吐谷鲁则为一断层传播-断层传播叠加褶皱,滑脱层分别为下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的煤系或泥岩.构造变形开始于塔西河组(N1t)沉积期,定型于西域组(Q1x)沉积期及之后,并大体具有"西早东晚"、"上早下晚"的构造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相关褶皱 构造变形 晚新生代 霍玛吐构造带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