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背斜构造解析及有利区带预测
被引量:
13
1
作者
郑超
刘宜文
+3 位作者
魏凌云
郑新梅
孙俏
李经辉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2-695,共4页
结合最新油气勘探资料,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基础,利用几何正演模拟技术,解析霍尔果斯背斜的构造特征以及成藏过程。研究认为,霍尔果斯背斜的形成与喜马拉雅运动三幕演化的过程对应,形成了深部为构造三角楔,浅层为逆冲推覆体的叠置组合...
结合最新油气勘探资料,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基础,利用几何正演模拟技术,解析霍尔果斯背斜的构造特征以及成藏过程。研究认为,霍尔果斯背斜的形成与喜马拉雅运动三幕演化的过程对应,形成了深部为构造三角楔,浅层为逆冲推覆体的叠置组合;油气存在2期充注,第1期由反冲断裂活动造成白垩系低熟原油充注,第2期由浅层逆冲断裂活动造成白垩系成熟原油和侏罗系天然气混源充注;从霍尔果斯背斜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油藏的控制来看,除了发现紫泥泉子组、沙湾组有油气显示外,东沟组下盘的圈闭也是霍尔果斯背斜的有利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成藏演化
霍尔果斯背斜
有利勘探目标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高密度地震反射和砂箱实验的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背斜深层构造解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马德龙
袁剑英
+7 位作者
张虎权
何登发
潘建国
潘树新
王宏斌
魏东涛
王彦君
崔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8,共10页
利用霍尔果斯背斜高密度三维地震反射资料和砂箱模拟实验,并根据构造几何学的分析方法,获得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背斜的深部地质结构及运动学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霍尔果斯背斜高密度三维地震反射揭示安集海河组(E2-3a)滑脱层冲出地表...
利用霍尔果斯背斜高密度三维地震反射资料和砂箱模拟实验,并根据构造几何学的分析方法,获得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背斜的深部地质结构及运动学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霍尔果斯背斜高密度三维地震反射揭示安集海河组(E2-3a)滑脱层冲出地表、上盘形成单斜构造;下侏罗统滑脱层与安集海河组(E2-3a)滑脱层构成深部构造楔,构造楔缩短量为2 306 m,平均缩短率为2 mm/a;下侏罗统深部下凹的地震反射特征揭示深层可能发育早期断陷。先存断陷和同构造沉积控制下的双层滑脱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与霍尔果斯背斜高密度三维地震反射形态相近,并且其运动学特征也一致。获得的霍尔果斯深层构造楔变形速率明显低于前人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相邻区域浅层变形速率,可能是由于北天山山前发育多套塑性滑脱层,并在挤压过程中塑性地层内部层间剪切作用造成的;另外,研究区下侏罗统及以下地层可能发育早期的断陷,并对晚期构造变形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霍尔果斯背斜
砂箱模型
深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霍尔果斯背斜紫泥泉子组油气藏气侵作用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
3
3
作者
唐雪颖
杨强
+2 位作者
袁波
阎桂华
魏凌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0-554,共5页
为确定霍尔果斯背斜紫泥泉子组油气藏气侵作用及其主控因素,利用油气地球化学性质分析、包裹体测试、地震等方法,对该区块发生气侵分馏作用的油气藏进行研究,分析了气侵分馏作用对油气藏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有机质丰度高,具有持续...
为确定霍尔果斯背斜紫泥泉子组油气藏气侵作用及其主控因素,利用油气地球化学性质分析、包裹体测试、地震等方法,对该区块发生气侵分馏作用的油气藏进行研究,分析了气侵分馏作用对油气藏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有机质丰度高,具有持续生气的能力;数量众多的断裂以及油气充注时间等地质条件匹配良好,使油气藏发生大规模气侵分馏作用;地层压力和垂向深度是控制气侵分馏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气侵分馏作用是导致该油气藏形成稠油、低蜡质凝析油和高蜡质油等复杂原油类型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霍尔果斯背斜
紫泥泉子组
气侵分馏作用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霍尔果斯背斜的构造分析与构造建模
被引量:
1
4
作者
崔丽君
陈伟
赵尧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9年第4期140-143,共4页
通过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的几何分析方法,对霍尔果斯的地震剖面及三维资料进行构造解析,认为霍尔果斯背斜由深、浅两组不同的构造组合叠加而成。深部构造是源于北天山的深部断层与反冲断层所构成的构造三角楔;中部为构造三角楔上盘褶...
通过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的几何分析方法,对霍尔果斯的地震剖面及三维资料进行构造解析,认为霍尔果斯背斜由深、浅两组不同的构造组合叠加而成。深部构造是源于北天山的深部断层与反冲断层所构成的构造三角楔;中部为构造三角楔上盘褶皱诱导的褶皱调节断层;浅部地表所见的霍尔果斯断裂是深部基底滑脱面向上传递至安集海下部泥岩层内滑动,向上突破构造三角楔形成的褶皱南翼逆冲至地表的推覆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霍尔果斯背斜
构造三角楔
逆冲推覆断层
褶皱调节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霍尔果斯背斜井壁稳定性技术
被引量:
4
5
作者
杨晓儒
朱雪华
+4 位作者
吴双
辛小亮
朱斌
曹光福
严康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年第2期36-39,81,共5页
为了解决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霍尔果斯背斜山前构造带古近系井壁失稳、钻具阻卡、轨迹偏离等难题,进行了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Power-V垂钻系统及NDS井底数据实时监测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能有效抑制泥页...
为了解决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霍尔果斯背斜山前构造带古近系井壁失稳、钻具阻卡、轨迹偏离等难题,进行了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Power-V垂钻系统及NDS井底数据实时监测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能有效抑制泥页岩水化膨胀,提高井壁稳定性;②采用Power-V垂钻系统和NDS系统可对井底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及时调整钻井参数,有效控制钻井斜角;③H003井通过采用Power-V垂钻系统、NDS系统以及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系列配套技术将井斜角控制在2.0°范围内,机械钻速较同井段邻井提高90%,而H11井全井段使用Power-V系统控制井斜的同时选用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抑制了泥页岩水化膨胀,提高了井壁稳定性。结论认为,霍尔果斯背斜运用相关配套工艺技术能较好地实现山前构造带高效、优质、快速的钻井目标,值得在类似地层区块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霍尔果斯背斜
井壁稳定
油基钻井液
超高密度
提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背斜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应用探讨
被引量:
2
6
作者
廖新伟
戴勇
+2 位作者
安俊
熊旭东
徐小龙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9年第4期37-42,I0003,共7页
霍尔果斯背斜山前构造古近系地层具有构造高陡、地层破碎、水敏性强等难点,通过优化井身结构、采用油基钻井液及Power-V垂钻系统有效解决了上述难点,但针对紫泥泉子组地层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窄的难题,未有解决方法。针对紫泥泉子组地层...
霍尔果斯背斜山前构造古近系地层具有构造高陡、地层破碎、水敏性强等难点,通过优化井身结构、采用油基钻井液及Power-V垂钻系统有效解决了上述难点,但针对紫泥泉子组地层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窄的难题,未有解决方法。针对紫泥泉子组地层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分析,提出采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有效控制井底压力在安全钻井作业窗口范围,有效解决南缘霍尔果斯背斜紫泥泉子组地层"漏涌"窄密度窗口的难题,并初步提出了相应的控压钻井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控压钻井
南缘
霍尔果斯背斜
窄密度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霍尔果斯背斜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技术研究
被引量:
4
7
作者
谢建安
廖新伟
+2 位作者
曹光福
徐小龙
赵林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8年第1期53-55,共3页
霍尔果斯背斜古近系由于受到构造运动的挤压,地应力高、地层破碎,特别是高陡地层层理发育、地层岩石水敏性强且存在多个压力层系,钻井过程中井下垮塌、漏失等复杂事故频繁发生。霍尔果斯井壁失稳多种失稳机理共存、互相作用,以高陡层理...
霍尔果斯背斜古近系由于受到构造运动的挤压,地应力高、地层破碎,特别是高陡地层层理发育、地层岩石水敏性强且存在多个压力层系,钻井过程中井下垮塌、漏失等复杂事故频繁发生。霍尔果斯井壁失稳多种失稳机理共存、互相作用,以高陡层理性泥页岩地层的井壁失稳为主。因此,解决井壁稳定性差的难点,优化钻井液体系,提高对复杂地层的抑制能力成为霍尔果斯背斜古近系安全快速钻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果斯背斜
超高密度
油基钻井液
井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霍玛吐背斜带构造演化特征及对油气藏的控制
被引量:
5
8
作者
魏凌云
肖立新
+1 位作者
夏雨
冀冬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7-520,共4页
霍玛吐背斜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中段,由于中深层地震资料品质差,长期以来,对这一背斜构造带的演化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一直未能查清。结合该区2011—2013年地震攻关宽线成果,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基础,利用生长地层分析...
霍玛吐背斜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中段,由于中深层地震资料品质差,长期以来,对这一背斜构造带的演化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一直未能查清。结合该区2011—2013年地震攻关宽线成果,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基础,利用生长地层分析及构造几何正演模拟等技术,对背斜的构造样式、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认为,霍玛吐构造带(霍尔果斯背斜、玛纳斯背斜和吐谷鲁背斜)纵向上为深部断层转折褶皱与浅部断层传播褶皱组成的复合型背斜,平面上,深、浅层构造都呈"品"字形排列,横向上呈现此消彼长的渐变构造过渡关系;霍玛吐背斜带在喜马拉雅运动期经历了早期深部断层转折褶皱发育期、中部反向断裂发育期和晚期浅层霍玛吐断裂冲断改造期三个演化阶段;其油气主要存在两期充注,先油后油气,喜马拉雅运动期三期构造演化与两期油气充注匹配,且构造演化特征控制了各构造的油气成藏过程。综合分析认为,霍玛吐构造带反向断裂下盘中深层构造高部位的白垩系和中上侏罗统优质储集层是准噶尔盆地南缘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果斯背斜
玛纳斯
背
斜
吐谷鲁
背
斜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背斜构造解析及有利区带预测
被引量:
13
1
作者
郑超
刘宜文
魏凌云
郑新梅
孙俏
李经辉
机构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2-695,共4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新疆大庆"重大科技专项(2012E-34-01)
文摘
结合最新油气勘探资料,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基础,利用几何正演模拟技术,解析霍尔果斯背斜的构造特征以及成藏过程。研究认为,霍尔果斯背斜的形成与喜马拉雅运动三幕演化的过程对应,形成了深部为构造三角楔,浅层为逆冲推覆体的叠置组合;油气存在2期充注,第1期由反冲断裂活动造成白垩系低熟原油充注,第2期由浅层逆冲断裂活动造成白垩系成熟原油和侏罗系天然气混源充注;从霍尔果斯背斜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油藏的控制来看,除了发现紫泥泉子组、沙湾组有油气显示外,东沟组下盘的圈闭也是霍尔果斯背斜的有利油气勘探区。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成藏演化
霍尔果斯背斜
有利勘探目标
准噶尔盆地
Keywords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reservoir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Horgos anticline
favorable exploration target
Junggar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高密度地震反射和砂箱实验的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背斜深层构造解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马德龙
袁剑英
张虎权
何登发
潘建国
潘树新
王宏斌
魏东涛
王彦君
崔键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中国石油油藏描述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8,共10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3-002)
文摘
利用霍尔果斯背斜高密度三维地震反射资料和砂箱模拟实验,并根据构造几何学的分析方法,获得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背斜的深部地质结构及运动学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霍尔果斯背斜高密度三维地震反射揭示安集海河组(E2-3a)滑脱层冲出地表、上盘形成单斜构造;下侏罗统滑脱层与安集海河组(E2-3a)滑脱层构成深部构造楔,构造楔缩短量为2 306 m,平均缩短率为2 mm/a;下侏罗统深部下凹的地震反射特征揭示深层可能发育早期断陷。先存断陷和同构造沉积控制下的双层滑脱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与霍尔果斯背斜高密度三维地震反射形态相近,并且其运动学特征也一致。获得的霍尔果斯深层构造楔变形速率明显低于前人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相邻区域浅层变形速率,可能是由于北天山山前发育多套塑性滑脱层,并在挤压过程中塑性地层内部层间剪切作用造成的;另外,研究区下侏罗统及以下地层可能发育早期的断陷,并对晚期构造变形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霍尔果斯背斜
砂箱模型
深层结构
Keywords
south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Huoerguosi Anticline
sandbox modeling
deep structure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霍尔果斯背斜紫泥泉子组油气藏气侵作用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
3
3
作者
唐雪颖
杨强
袁波
阎桂华
魏凌云
机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公司新疆输油气分公司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0-554,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3-005)
中国石油科技重大专项(2017E-0403)
文摘
为确定霍尔果斯背斜紫泥泉子组油气藏气侵作用及其主控因素,利用油气地球化学性质分析、包裹体测试、地震等方法,对该区块发生气侵分馏作用的油气藏进行研究,分析了气侵分馏作用对油气藏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有机质丰度高,具有持续生气的能力;数量众多的断裂以及油气充注时间等地质条件匹配良好,使油气藏发生大规模气侵分馏作用;地层压力和垂向深度是控制气侵分馏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气侵分馏作用是导致该油气藏形成稠油、低蜡质凝析油和高蜡质油等复杂原油类型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霍尔果斯背斜
紫泥泉子组
气侵分馏作用
主控因素
Keywords
Junggar basin
Horgos anticline
Ziniquanzi formation
gas invasion fractionation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霍尔果斯背斜的构造分析与构造建模
被引量:
1
4
作者
崔丽君
陈伟
赵尧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
出处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9年第4期140-143,共4页
文摘
通过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的几何分析方法,对霍尔果斯的地震剖面及三维资料进行构造解析,认为霍尔果斯背斜由深、浅两组不同的构造组合叠加而成。深部构造是源于北天山的深部断层与反冲断层所构成的构造三角楔;中部为构造三角楔上盘褶皱诱导的褶皱调节断层;浅部地表所见的霍尔果斯断裂是深部基底滑脱面向上传递至安集海下部泥岩层内滑动,向上突破构造三角楔形成的褶皱南翼逆冲至地表的推覆构造。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霍尔果斯背斜
构造三角楔
逆冲推覆断层
褶皱调节断层
Keywords
The Zhunge'er Basin southern fringe
Huoerguosi anticline
Triangle zone
Thrust fault
Fold accommodation faults
分类号
P5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霍尔果斯背斜井壁稳定性技术
被引量:
4
5
作者
杨晓儒
朱雪华
吴双
辛小亮
朱斌
曹光福
严康
机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页岩气前线指挥部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年第2期36-39,81,共5页
文摘
为了解决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霍尔果斯背斜山前构造带古近系井壁失稳、钻具阻卡、轨迹偏离等难题,进行了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Power-V垂钻系统及NDS井底数据实时监测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能有效抑制泥页岩水化膨胀,提高井壁稳定性;②采用Power-V垂钻系统和NDS系统可对井底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及时调整钻井参数,有效控制钻井斜角;③H003井通过采用Power-V垂钻系统、NDS系统以及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系列配套技术将井斜角控制在2.0°范围内,机械钻速较同井段邻井提高90%,而H11井全井段使用Power-V系统控制井斜的同时选用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抑制了泥页岩水化膨胀,提高了井壁稳定性。结论认为,霍尔果斯背斜运用相关配套工艺技术能较好地实现山前构造带高效、优质、快速的钻井目标,值得在类似地层区块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霍尔果斯背斜
井壁稳定
油基钻井液
超高密度
提速
Keywords
Junggar Basin
Huoerguosi anticline
Wellbore stability
Oil based drilling fluid
Ultrahigh density
ROP improvement
分类号
TE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背斜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应用探讨
被引量:
2
6
作者
廖新伟
戴勇
安俊
熊旭东
徐小龙
机构
西部钻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
新疆油田公司
出处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9年第4期37-42,I0003,共7页
文摘
霍尔果斯背斜山前构造古近系地层具有构造高陡、地层破碎、水敏性强等难点,通过优化井身结构、采用油基钻井液及Power-V垂钻系统有效解决了上述难点,但针对紫泥泉子组地层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窄的难题,未有解决方法。针对紫泥泉子组地层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分析,提出采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有效控制井底压力在安全钻井作业窗口范围,有效解决南缘霍尔果斯背斜紫泥泉子组地层"漏涌"窄密度窗口的难题,并初步提出了相应的控压钻井技术方案。
关键词
精细控压钻井
南缘
霍尔果斯背斜
窄密度窗口
Keywords
MPD
southern margin
Horgos anticline
Narrow density window
分类号
TE24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霍尔果斯背斜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技术研究
被引量:
4
7
作者
谢建安
廖新伟
曹光福
徐小龙
赵林
机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8年第1期53-55,共3页
文摘
霍尔果斯背斜古近系由于受到构造运动的挤压,地应力高、地层破碎,特别是高陡地层层理发育、地层岩石水敏性强且存在多个压力层系,钻井过程中井下垮塌、漏失等复杂事故频繁发生。霍尔果斯井壁失稳多种失稳机理共存、互相作用,以高陡层理性泥页岩地层的井壁失稳为主。因此,解决井壁稳定性差的难点,优化钻井液体系,提高对复杂地层的抑制能力成为霍尔果斯背斜古近系安全快速钻井的关键。
关键词
霍尔果斯背斜
超高密度
油基钻井液
井壁稳定
Keywords
Huoerguosi anticline
ultra-high density
oil-based drilling fluid
wellbore stability
分类号
TE25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霍玛吐背斜带构造演化特征及对油气藏的控制
被引量:
5
8
作者
魏凌云
肖立新
夏雨
冀冬生
机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7-520,共4页
文摘
霍玛吐背斜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中段,由于中深层地震资料品质差,长期以来,对这一背斜构造带的演化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一直未能查清。结合该区2011—2013年地震攻关宽线成果,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基础,利用生长地层分析及构造几何正演模拟等技术,对背斜的构造样式、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认为,霍玛吐构造带(霍尔果斯背斜、玛纳斯背斜和吐谷鲁背斜)纵向上为深部断层转折褶皱与浅部断层传播褶皱组成的复合型背斜,平面上,深、浅层构造都呈"品"字形排列,横向上呈现此消彼长的渐变构造过渡关系;霍玛吐背斜带在喜马拉雅运动期经历了早期深部断层转折褶皱发育期、中部反向断裂发育期和晚期浅层霍玛吐断裂冲断改造期三个演化阶段;其油气主要存在两期充注,先油后油气,喜马拉雅运动期三期构造演化与两期油气充注匹配,且构造演化特征控制了各构造的油气成藏过程。综合分析认为,霍玛吐构造带反向断裂下盘中深层构造高部位的白垩系和中上侏罗统优质储集层是准噶尔盆地南缘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
关键词
霍尔果斯背斜
玛纳斯
背
斜
吐谷鲁
背
斜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Keywords
Huoerguosi anticline
Manasi anticline
Tugulu anticline
tectonic evoluti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分类号
TE112.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背斜构造解析及有利区带预测
郑超
刘宜文
魏凌云
郑新梅
孙俏
李经辉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高密度地震反射和砂箱实验的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背斜深层构造解析
马德龙
袁剑英
张虎权
何登发
潘建国
潘树新
王宏斌
魏东涛
王彦君
崔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霍尔果斯背斜紫泥泉子组油气藏气侵作用及主控因素
唐雪颖
杨强
袁波
阎桂华
魏凌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霍尔果斯背斜的构造分析与构造建模
崔丽君
陈伟
赵尧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霍尔果斯背斜井壁稳定性技术
杨晓儒
朱雪华
吴双
辛小亮
朱斌
曹光福
严康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背斜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应用探讨
廖新伟
戴勇
安俊
熊旭东
徐小龙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霍尔果斯背斜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技术研究
谢建安
廖新伟
曹光福
徐小龙
赵林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霍玛吐背斜带构造演化特征及对油气藏的控制
魏凌云
肖立新
夏雨
冀冬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