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仪和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在DR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伊恩晖 张德秀 +2 位作者 李立婕 张雯 李妮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2114-2117,共4页
目的:观察Heidelberg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仪(HRF)和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OPs)OS2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各参数的变化特点,寻找反映早期DR的敏感指标。方法:采用前瞻性实验研究,对正常对照组21例42眼和糖尿病患者104例208... 目的:观察Heidelberg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仪(HRF)和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OPs)OS2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各参数的变化特点,寻找反映早期DR的敏感指标。方法:采用前瞻性实验研究,对正常对照组21例42眼和糖尿病患者104例208眼进行HRF和OPsOS2幅值检测,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NDR组)和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NPDR组),其中NPDR组又分为I,II,III期组。观察HRF检查鼻、颞侧视乳头旁视网膜,视网膜无可见血管区的血流量、血流速度、红细胞移动速率和OPsOS2幅值的变化,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DR组、NPDRI,II,III期组患者鼻、颞侧视盘旁视网膜,视网膜无可见血管区的血流参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II期组的鼻、颞侧视盘旁视网膜,视网膜无可见血管区的血流量、血流速度均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II期组的鼻、颞视盘旁视网膜,视网膜无可见血管区的红细胞移动速率高于NPDRI期组、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III期组的鼻、颞侧视盘旁视网膜,视网膜无可见血管区的血流速度、红细胞移动速率均高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NDR组和NPDR组视觉电生理OPs波OS2波幅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III期组和NPDRII期组与NPDRI期组、NDR组Ops波OS2波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F作为非侵入性的血流测量技术,联合OPs检测可作为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能较早、准确地反映视网膜微循环机能的变化,对于揭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机制、病变的程度及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仪 震荡电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震荡电位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银娟萍 彭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586-1588,共3页
视网膜震荡电位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眼科疾病的诊断、病情监视以及预后判断,它起源于视网膜内层,且能够反应视网膜内层的血液循环状态。现将视网膜震荡电位目前在临床的应用及前景做一个简要介绍,以促进这一技术的普及。
关键词 震荡电位 应用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
3
作者 李全忠 黄爱国 乔运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8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 2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早期 诊断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部缺血综合征患者视网膜电图明视负向反应和震荡电位的变化特点
4
作者 杨于力 刘勇 +1 位作者 阴正勤 王一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观察眼部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c syndrome,OIS)患者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明视负向反应(PhNR)和震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OIS患者12例15眼行常... 目的观察眼部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c syndrome,OIS)患者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明视负向反应(PhNR)和震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OIS患者12例15眼行常规闪光ERG检查,同时选取正常对照眼15人15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15例15眼行闪光ERG检查。比较OIS患眼与正常对照眼、CRVO患眼的PhNR和OPs,及其余各项ERG指标的振幅变化差异。采用Stata11统计学软件分析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OPs及PhNR区分正常眼及OIS眼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PhNR振幅在OIS组为(49.36±12.20)μV、CRVO组为(25.62±6.72)μV、正常组为(59.79±11.83)μV。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41.287,P<0.01)。OPs振幅在OIS组为(128.44±23.86)μV、CRVO组为(102.69±10.55)μV、正常组为(154.01±15.08)μV。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78.098,P<0.01)。PhNR指标的AUC为0.7240±0.0945,95%的可信区间为(0.53871,0.90925),其敏感度为73.3%,特异性为86.7%。OPs指标的AUC为0.8170±0.0810,95%的可信区间为(0.65814,0.97579),其敏感度为86.7%,特异性为80.0%。结论 OIS患者PhNR、OPs振幅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但较CRVO患者降低程度轻,表明OIS患者视网膜组织存在缺血的现象,但其缺血程度较CRVO患者轻。OPs在评估OIS患者内层视网膜的血液循环功能方面比PhNR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电图 明视负向反应 震荡电位 眼部缺血综合征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眼病体外反搏前后视网膜振荡电位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文清 杨冠 杨建国 《临床眼科杂志》 1998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眼病体外反搏前后视网膜振荡电位的变化。方法14例15只眼缺血性视网膜视神经病变患者,体外反搏前及后检测了视网膜振荡电位的变化。结果反持前视网膜振荡电位15只眼中6只眼(占40%)为熄灭型;4只眼(占26.7%)为低... 目的观察缺血性眼病体外反搏前后视网膜振荡电位的变化。方法14例15只眼缺血性视网膜视神经病变患者,体外反搏前及后检测了视网膜振荡电位的变化。结果反持前视网膜振荡电位15只眼中6只眼(占40%)为熄灭型;4只眼(占26.7%)为低下型;3只眼(占20%)属正常范围,但低于对测健眼;2只眼(占13.3%)正常波形。体外反持后13只眼(占86刀%)视网膜振荡电位恢复正常,同时随视网膜振荡电位恢复好转,视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平均增加1~2行以上,少数增加4~5行以上。结论体外反搏对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萎缩等缺血性眼病是一种无创伤、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视网膜振荡电位可作为该类眼病的疗效分析、预后判断等一种比较客观的视觉电生理学方面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眼病 体外反搏 视网膜震荡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明颗粒对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曾果 刘刚 +1 位作者 刘晖 钟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芪明颗粒对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5/2014-05在我院就诊的80例单纯型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 目的:探讨芪明颗粒对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5/2014-05在我院就诊的80例单纯型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芪明颗粒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野平均敏感度高于对照组患者视野平均敏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O1,O3潜伏期与对照组患者O1,O3潜伏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O1,O3,O4振幅与对照组患者O1,O3,O4振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指标低于对照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芪明颗粒可延缓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对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能改善患者视网膜功能。组患者总胆固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明颗粒 复方血栓通胶囊 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功能 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RG信号滤波及参数差异分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方晏红 王琼华 +3 位作者 苟文军 沈强 李颖媛 冉瑞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2031-2033,共3页
目的:通过滤波技术,排除震荡电位干扰,准确测量闪光视网膜电图a波、b波的隐含期及振幅。方法:对15例30眼门诊健康体检者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通频带为0.6~300Hz和0.6~70Hz时,分别测量a波、b波的隐含期及振幅,并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通过滤波技术,排除震荡电位干扰,准确测量闪光视网膜电图a波、b波的隐含期及振幅。方法:对15例30眼门诊健康体检者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通频带为0.6~300Hz和0.6~70Hz时,分别测量a波、b波的隐含期及振幅,并进行对比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将通频带设置为0.6~70Hz时,a波、b波表现为单峰,对比通频带为0.6~300Hz时,a波、b波的隐含期延长,振幅下降(P〈0.01)。结论:将通频带设置为0.6~70Hz时能获得光滑的a波、b波波形,能准确测量a波、b波的隐含期及振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 震荡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电图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宏伟 唐朝珍 唐罗生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目的 分析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闪光视网膜电图 (F- ERG)和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 (OPs)各参数的变化特点 ,寻找反映早期 DR的敏感指标。方法 对 16例 (32只眼 )正常人进行 OPs和 F- ERG检测 ,对2 7例 (5 3只眼 )糖尿病病人进行... 目的 分析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闪光视网膜电图 (F- ERG)和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 (OPs)各参数的变化特点 ,寻找反映早期 DR的敏感指标。方法 对 16例 (32只眼 )正常人进行 OPs和 F- ERG检测 ,对2 7例 (5 3只眼 )糖尿病病人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 )、OPs和 F- ERG检测。结果  OPs中 O3 波幅、O4波幅、OPs总波幅及 F- ERG中 b波峰潜时较其他指标敏感 ,其中 O4波幅和 b波峰潜时为最敏感指标 ,但均不能反映早期 DR的严重程度。结论  OPs的 O4波幅和 F- ERG的 b波峰潜时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电图 闪光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