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震级频度关系的一些讨论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时军 王丽凤 +1 位作者 马丽 张红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6-185,共10页
讨论了地震活动的复杂性特征与震级频度的关系 .认为一般情况下地震活动系统具有多重分形特征 .文中利用多重分形的观点讨论了震级频度关系的形式 ,分析了震级频度关系出现非线性的可能的原因 .作为示例 ,文中概要地讨论了新西兰近年来... 讨论了地震活动的复杂性特征与震级频度的关系 .认为一般情况下地震活动系统具有多重分形特征 .文中利用多重分形的观点讨论了震级频度关系的形式 ,分析了震级频度关系出现非线性的可能的原因 .作为示例 ,文中概要地讨论了新西兰近年来的地震活动b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频度关系 多重分形 非线性 地震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唐张地区震级频度关系的空间扫描 被引量:3
2
作者 马瑾 雷兴林 +1 位作者 焦文捷 刘力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29-236,共8页
对京津唐张地区地震震级频度关系进行空间扫描后,发现该区的震级频度关系有三种类型:第1类符合线性b值模型,第Ⅱ、第Ⅲ类符合特征震级模型。近22年来未发生大震的地区往往属第1类。大震区往往属第Ⅱ、Ⅲ类。岩石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岩... 对京津唐张地区地震震级频度关系进行空间扫描后,发现该区的震级频度关系有三种类型:第1类符合线性b值模型,第Ⅱ、第Ⅲ类符合特征震级模型。近22年来未发生大震的地区往往属第1类。大震区往往属第Ⅱ、Ⅲ类。岩石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岩石破裂及破裂连结过程中声发射事件的震级频度关系符合高b值线性模型。在岩石伴有粘滑的摩擦滑动过程中声发射事件的震级频度关系符合低b值线性模型。但是在一个完整岩石的破裂和失稳错动全过程中声发射事件震级频度关系符合特征震级模型。由此说明某一区域的震级频度关系可能反映了该区构造变形所处的阶段。一个地区震级频度关系上的多次转折可能包含了地区构造几何信息。一些未发生大震的地区,在中等震级段出现b值非线性现象,这可能意味着它更接近失稳前的临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频度关系 空间 扫描 B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级频度偏离G-R关系前兆含义的震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段玉石 路鹏 林玮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2-37,共6页
本文采用拟合优度参量方法,对华北地区部分中强以上地震震前区域中小地震震级频度偏离G-R关系开展了震例研究,得出华北地区部分地震前拟合优度参量时空变化特征,对探求地震前兆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部分中强以上地震震前... 本文采用拟合优度参量方法,对华北地区部分中强以上地震震前区域中小地震震级频度偏离G-R关系开展了震例研究,得出华北地区部分地震前拟合优度参量时空变化特征,对探求地震前兆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部分中强以上地震震前一定时期,地震活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震级频度偏离G-R关系的现象,震级越大,震前偏离G-R关系越明显,这种偏离与地震发生所处地块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合优度参数法 G-R关系 地震前兆 震级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中强震前震级频度分布与G—R关系式的偏离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金明培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8-234,共7页
本文利用 S. Okuda 等根据 Kullack Leibler 平均信息给出的表示实际地震震级- 频度分布与古登堡- 里克特 ( G- R) 关系式偏离的量度 C, 研究了滇西北自1985 年7 月有速报目录以来的中强震前 C... 本文利用 S. Okuda 等根据 Kullack Leibler 平均信息给出的表示实际地震震级- 频度分布与古登堡- 里克特 ( G- R) 关系式偏离的量度 C, 研究了滇西北自1985 年7 月有速报目录以来的中强震前 C 值偏离特征, 结果表明: C 值一般在0134 - 0157 之间, 中强震前 C值显著减小( C≤ Co , Co = 0135 为自组织临界点) , 对应率为6/7 = 086 , 概括率为6/8 =075 , 且首次临界点到发震的时间绝大部份在4 个月之内, 表明 C 值异常可作为一个较好的短临预报指标推广使用, 文章还根据 C 值的变化对1996 年2 月3 日丽江70 级大地震孕育过程提出了相应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震级频度分布 G-R关系式 偏离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级离散下的震级频度关系
5
作者 李忠华 秦嘉政 苏有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38-1042,共5页
运用最大熵原理,研究震级离散条件下震级频度关系,得到震级离散条件下震级概率分布函数,结果表明:(1)震级大于等于某一震级的地震次数应通过离散求和的方式得到,而不应通过积分的方式得到;(2)震级上限取为∞的情况下,古登堡意义和里克... 运用最大熵原理,研究震级离散条件下震级频度关系,得到震级离散条件下震级概率分布函数,结果表明:(1)震级大于等于某一震级的地震次数应通过离散求和的方式得到,而不应通过积分的方式得到;(2)震级上限取为∞的情况下,古登堡意义和里克特意义两种震级频度关系式的b值相等;震级上限有限的情况下,里克特意义震级频度关系式可能不是直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原理 震级频度关系 震级概率分布函数 震级离散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级-频度关系中b值的极大似然法估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吴果 周庆 冉洪流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43,共23页
b值在地震活动性研究和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拟合b值的方法有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Method)和极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最小二乘法简单易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很多研究表明该方法存在... b值在地震活动性研究和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拟合b值的方法有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Method)和极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最小二乘法简单易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很多研究表明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极大似然法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作为最小二乘法的一种可行的替代或补充方法。前人对极大似然法的研究非常繁杂,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程式,每个方程式的隐含假设和求解方式各不相同。文中对主要方程式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按照是否考虑震级的归档效应、是否设定有限最大震级、是否对不同震级档数据取不同的观察时段和是否具有解析解这4个方面,对这些方程式进行了分类和总结。进而对震级的归档效应、震级的测量误差、样本量、震级跨度、最小完整震级和前余震共6个可能影响极大似然法估计b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正确使用这些方程式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文中的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不同的极大似然法估计b值的方程式,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频度关系 B值 最小二乘法 极大似然法 震级的归档效应 震级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GR模型修正我国大陆中强以上地震的震级-频度关系和确定震级极限值 被引量:4
7
作者 任雪梅 高孟潭 俞言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1-338,共8页
从理论上推导了修正的古登堡-里克特模型的震级上限的确定方法,应用常用的两种模型对我国分区域进行了震级-频度关系的修正和震级极限值的确定.结果表明,我国大陆存在非线性的震级-频度关系,传统的NGR模型不能反映非线性的震级-频度关系... 从理论上推导了修正的古登堡-里克特模型的震级上限的确定方法,应用常用的两种模型对我国分区域进行了震级-频度关系的修正和震级极限值的确定.结果表明,我国大陆存在非线性的震级-频度关系,传统的NGR模型不能反映非线性的震级-频度关系,而MGR模型能反映适合非线性和线性的震级-频度关系,因此MGR模型适合我国各研究区中强以上地震的震级-频度关系.当震级-频度关系为非线性时,用MGR模型确定的震级极限值较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频度关系 震级上限 震级极限值 非线性b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GR模型的我国大陆地区各地震带1970年以来震级-频度关系和震级上限 被引量:1
8
作者 任雪梅 高孟潭 张纳莉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0-327,共8页
本文利用两种常用的NGR和MGR模型,对我国大陆地区1970年以来各地震带的震级-频度关系和震级上限进行了修定。结果表明,MGR模型能很好地描述非线性的震级-频度关系,因此该模型更适合于我国大陆地区各地震带ML3.0以上地震的震级-频度关系,... 本文利用两种常用的NGR和MGR模型,对我国大陆地区1970年以来各地震带的震级-频度关系和震级上限进行了修定。结果表明,MGR模型能很好地描述非线性的震级-频度关系,因此该模型更适合于我国大陆地区各地震带ML3.0以上地震的震级-频度关系,用MGR方法拟合确定震级上限时,样本量越高拟合的结果越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带 震级-频度关系 震级上限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地震震级-频度关系式及其非线性项的讨论 被引量:2
9
作者 敖力布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94-98,共5页
研究了震级频度关系式中非线性项产生的原因,指出由于地震孕育过程是非线性的,很多地震现象都服从分形和混沌规律,因此传统的震级频度关系式中应含有非线性项,才能全面描述地震过程的非线性规律.得出了新的含有非线性项的震级... 研究了震级频度关系式中非线性项产生的原因,指出由于地震孕育过程是非线性的,很多地震现象都服从分形和混沌规律,因此传统的震级频度关系式中应含有非线性项,才能全面描述地震过程的非线性规律.得出了新的含有非线性项的震级频度关系式.讨论了该公式中非线性项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理论 震级-频度关系 非线性项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和台网科学布局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李志海 蒋长胜 +1 位作者 黄瑜 王宝柱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3-775,843,共13页
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是地震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也是地震观测台网效能评估的关键.本文对构造活动剧烈、地震活动水平高、台站地理分布复杂的新疆地区开展Mc研究,试图为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台站科学布局等研... 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是地震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也是地震观测台网效能评估的关键.本文对构造活动剧烈、地震活动水平高、台站地理分布复杂的新疆地区开展Mc研究,试图为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台站科学布局等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基于新疆地震台网发展的5个阶段划分,采用基于G-R关系的交互式分析方法,研究了Mc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多参数方法研究了分区的Mc时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地区Mc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非均匀性,天山地区监测能力较好,西昆仑地震带等地区相对较低.对于地震台网的不同发展阶段,尤其是"十五"数字地震台网运行以来,天山地震带、阿尔泰地震带Mc可达ML1.5—2.0,台站相对稀疏的西昆仑地震带北段可控制在ML2.0左右.此外,利用新疆地区1988年以来的经过数字化整理的地震观测报告,考察了Mc与震中距和台站张角的关系,讨论了台网科学布局和提升地震监测能力的科学途径.结果表明,通过增加近台数量和台站-事件张角上的密度,仍是提升新疆地区地震监测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完整性震级 地震监测效能 震级-频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丽芳 李志海 蒋长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1-499,共9页
通过对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动频度高、台站分布极不均匀的云南地区开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研究,试图为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台站科学布局等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基于云南区域地震台网发展阶段,利用基于G-R关系的交互式分析方法,研究了MC的空间... 通过对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动频度高、台站分布极不均匀的云南地区开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研究,试图为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台站科学布局等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基于云南区域地震台网发展阶段,利用基于G-R关系的交互式分析方法,研究了MC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多参数方法研究了云南8个地震区(带)的MC时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区域台网不同发展时段MC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非均匀性,大理—丽江—盐源区、元谋区、小江带等区(带)监测能力较好,澜沧—耿马区、思普区等区(带)监测能力较低。但云南"十五"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运行以来,云南省MC可达ML1.5左右,其中大理—丽江—盐源区MC可控制在ML1.0~1.5,小江带MC约为ML1.5,腾冲—龙陵区MC可控制在ML1.0~2.0,澜沧—耿马区MC可控制在ML1.5~2.5,思普区MC约为ML1.0~2.0。云南地区8个地震区(带)MC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台站数量,优化台网布局,是提升云南地区地震监测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目录 最小完整性震级 地震监测效能 震级-频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邻区活断层潜在地震最大震级及其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明剑 袁道阳 +1 位作者 刘百篪 雷中生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7-324,共8页
兰州附近的庄浪河断裂和白银白杨树沟断裂是对兰州市地震安全有一定影响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但沿断裂发生的中强破坏性地震较为复杂甚至不明确。如何评价西部地区此类断裂的最大潜在地震震级及其危险性是地震中长期预测和地震区划研究... 兰州附近的庄浪河断裂和白银白杨树沟断裂是对兰州市地震安全有一定影响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但沿断裂发生的中强破坏性地震较为复杂甚至不明确。如何评价西部地区此类断裂的最大潜在地震震级及其危险性是地震中长期预测和地震区划研究中较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借鉴闻学泽等(2007)对中国大陆东部中-弱活断层潜在地震最大震级评估的思路,建立了兰州地区最大地震震级Mmax与断层小区震级-频度关系参数at/b值之间的经验公式;并采用经验公式外推得到庄浪河断裂和白杨树沟断裂的震级上限Mu分别为MS6.9、6.3,进而评估了这两条断裂的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和发震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地震最大震级 震级-频度关系 地震危险性 兰州市近区活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最大余震的强度估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忠华 苏有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442-444,550,共4页
基于对古登堡—里克特震级频度关系的理解,提出估计地震序列最大余震强度的思路:(1)根据主震发生后数天的地震序列目录,得到该序列的衰减系数P值和震级频度关系b值;(2)估计该序列结束时可能的余震总次数;(3)依据该序列的b值和估计的余... 基于对古登堡—里克特震级频度关系的理解,提出估计地震序列最大余震强度的思路:(1)根据主震发生后数天的地震序列目录,得到该序列的衰减系数P值和震级频度关系b值;(2)估计该序列结束时可能的余震总次数;(3)依据该序列的b值和估计的余震总次数,按古登堡—里克特震级频度关系估计最大余震的强度。将该思路应用于汶川8.0级地震最大余震的震级估计,结果显示:按该思路估计的最大强余震的震级可能比仅根据已发生地震得到的震级更接近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地震 地震序列 震级频度 震级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性的Bootstrap估计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汉尧 胡聿贤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引入了一种新的估计不确定性的数值方法——Bootstrap方法,它具有从实际观察数据出发、不需对观察数据作任何分布假定的特点,因而与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相比更为优越,用它能够解决许多按传统统计分析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实际... 本文引入了一种新的估计不确定性的数值方法——Bootstrap方法,它具有从实际观察数据出发、不需对观察数据作任何分布假定的特点,因而与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相比更为优越,用它能够解决许多按传统统计分析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实际应用,文中还利用它估计了震级频度关系中参数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震级 确定性 数值法 震级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测震台网监测能力及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 被引量:68
15
作者 冯建刚 蒋长胜 +1 位作者 韩立波 陈继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6-658,727,共13页
区域地震台网监测能力的科学评估,是进行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最小完整性震级Mc是表征台网监测能力的关键.本文以甘肃测震台网的地震观测报告和区域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分析了甘肃及邻区地震监测能力在时、空上的... 区域地震台网监测能力的科学评估,是进行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最小完整性震级Mc是表征台网监测能力的关键.本文以甘肃测震台网的地震观测报告和区域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分析了甘肃及邻区地震监测能力在时、空上的分布特征,利用"震级-序号"法、"最大曲率"法(MAXC)、拟合度分别为90%和95%的拟合优度检验法(GFT)及"完整性震级范围"法(EMR)等,研究了甘肃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甘肃测震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模拟记录时期和"九五"期间甘东南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明显高于祁连山地震带中西段,"十五"测震台网运行后,甘肃及邻区的地震监测能力的空间差异明显缩小.最小完整性震级Mc和监测能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随着台网的改造,Mc逐步降低,"十五"台网运行后,甘肃及邻区的ML1.8以上地震基本完整.此外,还讨论了相关技术规范对区域台网地震目录的影响,并且提出了消除该影响的科学途径和有效方法.该研究结果可为甘肃及邻区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性震级Mc 震级-频度分布 甘肃测震台网 完整性震级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隐伏断裂地震危险性定量评价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宇坤 刘芳 +3 位作者 袁盾 李文栋 杨绪连 高武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8-149,共12页
以天津市活断裂探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天津断裂的地质构造、第四纪活动性,深部构造、构造应力场与形变场及地震活动性等的研究,综合判定了天津北、天津南断裂的活动性与构造特征;利用地震地质、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性资料,建立了按500a... 以天津市活断裂探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天津断裂的地质构造、第四纪活动性,深部构造、构造应力场与形变场及地震活动性等的研究,综合判定了天津北、天津南断裂的活动性与构造特征;利用地震地质、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性资料,建立了按500a归算的震级-频度关系模型,拟合了天津地区的最大震级上限Mmu与at/b的关系,用于对区内各断层小区中-弱隐伏活动断层潜在地震最大震级的评估。采用泊松概率模型,估算出天津南断裂未来50~200a发生地震的最大震级、发生概率及复发周期等定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 定量评价 断层小区 震级-频度关系 最大震级 发震概率 复发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及邻区b值与中强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江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29-38,共10页
本文研究了甘肃及邻区8个小区域的背景b值和计算b值的最小震级下限,对计算b值的两种常用方法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同时,研究了甘肃及邻区b值与中强地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肃及邻区,中强震前震中区及邻区的b值往往呈现低b值,与中强... 本文研究了甘肃及邻区8个小区域的背景b值和计算b值的最小震级下限,对计算b值的两种常用方法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同时,研究了甘肃及邻区b值与中强地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肃及邻区,中强震前震中区及邻区的b值往往呈现低b值,与中强地震的对应率约为50%。作者认为,在日常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b值可作为一种较有效的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频度关系 地震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近海海域隐伏断裂地震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红艳 陈宇坤 +1 位作者 闫成国 杨菲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3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以天津市近海海域断裂探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海河断裂海域段和海一断裂的地质构造、第四纪活动性、深部构造、构造应力场与形变场以及地震活动性等的研究,综合判定了海河断裂海域段和海一断裂的活动性与构造特征。利用地震地质、历史与... 以天津市近海海域断裂探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海河断裂海域段和海一断裂的地质构造、第四纪活动性、深部构造、构造应力场与形变场以及地震活动性等的研究,综合判定了海河断裂海域段和海一断裂的活动性与构造特征。利用地震地质、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性资料,建立了按500a归算的震级-频度关系模型,根据天津地区的最大震级上限Mu与at/b的关系,计算出了海河断裂海域段和海一断裂的最大震级。采用泊松概率模型,估算出了海河断裂海域段和海一断裂未来50-200a发生地震的最大震级、发生概率以及复发周期等定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 定量评价 断层小区 震级-频度关系 最大震级 发震概率 复发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震区弱活动断裂的地震危险性评价——以丹江断裂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廖武林 张丽芬 +3 位作者 李井冈 廉超 孔宇阳 吴建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31-1135,共5页
如何评价弱震区弱活动断裂的最大潜在地震震级及其危险性是地震中长期预测和地震区划研究中较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借鉴闻学泽等[1]对中国大陆东部中-弱活断层潜在地震最大震级评估的思路,对丹江口核心水源区已发最大地震震级M_(max)与断... 如何评价弱震区弱活动断裂的最大潜在地震震级及其危险性是地震中长期预测和地震区划研究中较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借鉴闻学泽等[1]对中国大陆东部中-弱活断层潜在地震最大震级评估的思路,对丹江口核心水源区已发最大地震震级M_(max)与断层小区震级-频度参数at/b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综合at/b值与最大地震震级上限Mu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老河口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以及断裂活动性判断,丹江断裂的震级上限为MS6.0,并利用泊松模型方法评估了该断裂的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和发震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地震最大震级 震级-频度关系 地震危险性 丹江口核心水源区 丹江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霍次克微板块东部俯冲带区域地震b值及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少坡 罗纲 +2 位作者 史亚男 解孟雨 魏东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44-1458,共15页
古登堡-里克特震级-频度关系式中的b值与剪切应力(或偏应力)大小被认为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因此b值常被用作估算区域应力大小的指标.本文利用1970-2018年鄂霍次克微板块东部俯冲带区域的地震目录,使用最大似然法对该区域的b值进行空间扫... 古登堡-里克特震级-频度关系式中的b值与剪切应力(或偏应力)大小被认为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因此b值常被用作估算区域应力大小的指标.本文利用1970-2018年鄂霍次克微板块东部俯冲带区域的地震目录,使用最大似然法对该区域的b值进行空间扫描,得到了该区域沿海沟走向不同区域及不同深度的b值分布,进而调查与分析其应力状态及地球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不同俯冲区域的b值分布具有4个共同特征:1)地壳范围内的高b值特征,表明其剪切应力较低;2)俯冲板片与上覆板块耦合强烈的区域b值较低,表明该位置剪切应力较高;3)弧前区域b值较高,表明其剪切应力较低;4)海沟东侧的太平洋板块与软流层接触的区域b值较高,表明该位置剪切应力较低.上述这些b值分布结果及其剪切应力分布,是能够与俯冲带的地球动力学结构与特征相关联的.我们也发现在水平方向上,在浅部区域(0~40km深度范围),勘察加地区的剪切应力相对于北日本地区和千岛地区更低;在更深的区域(40~80km深度范围),千岛地区弧前区域的剪切应力较低.由本文俯冲带区域力平衡估算得到的俯冲接触面上的剪应力大小能够解释鄂霍次克微板块东部俯冲带不同接触界面上的b值大小及其分布差异.本文得到的日本海沟附近区域平均b值在大地震前后的时间变化揭示了该区域震间、震前和震后的应力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频度 B值 鄂霍次克微板块 俯冲带 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