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同震位移场和震源滑动模型反演 被引量:5
1
作者 黎朕灵 金明培 缪素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0-337,共8页
基于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震中周围40 km范围内仅有的2个强震台近场强震记录进行基线校正并给出同震位移。同时分析强震和GPS资料呈现的永久位移场特征,利用快速获取的GPS同震位移场和InSAR升、降轨资料分别独立和联合反演该地震... 基于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震中周围40 km范围内仅有的2个强震台近场强震记录进行基线校正并给出同震位移。同时分析强震和GPS资料呈现的永久位移场特征,利用快速获取的GPS同震位移场和InSAR升、降轨资料分别独立和联合反演该地震的震源滑动模型,并进一步展现全空间预测位移场分布。结果表明:(1)漾濞地震水平同震位移场呈现以右旋走滑为主的错动。(2)GPS和InSAR独立和联合反演所得的震源静态滑动范围基本一致,均呈现单侧破裂的总体特征,即主要滑动均发生在震中东南部。6种模型的最大滑动量分别为0.74 m、0.66 m、0.44 m、0.45 m、0.47 m和0.47 m,反演的矩震级为MW5.9~6.3。(3)根据震源滑动模型正演所得的漾濞地震全空间预测水平同震位移场与实际观测位移场一致性较好,震中南、北两侧向内挤压,东、西两侧向外拉张,符合走滑型地震所产生的四象限位移场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强震记录 基线校正 GPS 同震位移场 InSAR 震源滑动模型 漾濞M_(S)6.4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震源破裂机理及邻区应力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建文 金明培 +2 位作者 叶泵 黎朕灵 李庆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8,共13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_(S)6.8地震。文中基于升、降轨Sentinel-1A卫星影像数据,采用D-InSAR技术获取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以升、降轨同震形变数据为约束,联合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滑动模型,并进一步计算了同震位错引起...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_(S)6.8地震。文中基于升、降轨Sentinel-1A卫星影像数据,采用D-InSAR技术获取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以升、降轨同震形变数据为约束,联合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滑动模型,并进一步计算了同震位错引起的周边地区的库仑应力变化,对定日地震的形变特征、震源破裂机理及其对邻区应力调整作用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InSAR升、降轨同震形变场长轴均呈近SN向展布,同震形变均表现为拥有东、西2个明显形变区域且呈现蝴蝶状的条纹样式,升、降轨LOS向形变量分别在-0.58~0.33m和-0.80~0.66m之间。2)联合升、降轨同震形变数据反演得到的定日地震的矩震级为MW7.06,地震破裂过程呈现出从初始破裂点开始沿断层面向N拓展的单侧破裂特征,断层错动为兼具少许走滑分量的正断机制。发震断层主要破裂区长约55km,滑动分布集中在地下0~15km深度范围内,最大滑动量为4.25m,出现在地下8.6km深度处。此次地震的主要破裂区已经到达地表,位于震中以北沿走向约35~53km处,潜在地表破裂长约18km。3)定日地震导致发震断层东、西两侧的同震库仑应力降低;断层破裂段南、北两端及其周围区域的库仑应力显著增加,加载量远大于地震触发阈值0.01MPa,这些区域未来有进一步发生有感余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M_(S)6.8地震 同震形变场 震源滑动模型 同震库仑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Mw 9.0级地震的库仑应力变化及对余震的触发 被引量:1
3
作者 雷东宁 乔岳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2-19,共8页
采用已公布的1个前震和3个主震震源可变滑动模型,计算了日本Mw7.3级前震、M_w9.0级主震产生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并采用哈佛Global CMT和日本F-net余震目录,在不同有效摩擦系数取值下计算了主震对余震的触发效应,分析了应力空间分布与余... 采用已公布的1个前震和3个主震震源可变滑动模型,计算了日本Mw7.3级前震、M_w9.0级主震产生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并采用哈佛Global CMT和日本F-net余震目录,在不同有效摩擦系数取值下计算了主震对余震的触发效应,分析了应力空间分布与余震活动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日本地震前震对主震有触发作用,前震在主震处产生的正应力变化为0.404 bar,剪应力变化0.282 bar,同震库仑应力变化为0.517 bar,应力变化超过了应力触发阈值0.1 bar,达5倍之多,属于典型的地震应力触发,而非诱发事件。主震对后续余震有触发效应,最小触发率为57%,最大达到75%。余震多分布在主震产生的同震库仑应力红色加载区。同时,分析了可变滑动模型、有效摩擦系数、余震目录、震级及节面选取等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可变滑动模型、有效摩擦系数变化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余震目录、震级及节面选取对结果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当余震目录足够多、震级足够大时,计算结果更加可靠。为了深入讨论节面选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余震两个节面上库仑应力、剪切应力及正应力变化差值进行了频次统计。分析显示节面选取对正应力有一定影响,而对库仑应力及剪应力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Mw9.0级地震 同震库仑应力变化 震源可变滑动模型 余震触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