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中地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时空分布与强震活动 被引量:24
1
作者 付虹 王绍晋 +1 位作者 李丽 林佳霓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地震直达波Pg、Sg振幅资料,采用层状介质中点源位错模型的广义透射系数的快速算法,计算理论地震图的Pg、Sg最大振幅比值,将其与观测值拟合,反演得到1999年至2009年11月14日滇中地区206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地震直达波Pg、Sg振幅资料,采用层状介质中点源位错模型的广义透射系数的快速算法,计算理论地震图的Pg、Sg最大振幅比值,将其与观测值拟合,反演得到1999年至2009年11月14日滇中地区206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计算震源机制解应力主轴与相应的区域构造应力场主轴之间的一致性参数,分析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时空分布与强震活动的关系。分析表明,强震发生前3年至数月,强震震源区附近出现多个震源释放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一致或接近的中小地震,强震就发生在中小震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低值分布区内或其边缘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区域应力场 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口—海城地区震群的震源机制一致性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曹凤娟 张博 +3 位作者 杨牧萍 袁超 邵媛媛 钱蕊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1,共8页
采用P波初动方法计算1999年以来营口—海城地区5次震群序列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并定义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θ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3个正交的应力主轴与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3个应力主轴在三维空间的夹角之和。计算结果显示:营口—海城... 采用P波初动方法计算1999年以来营口—海城地区5次震群序列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并定义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θ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3个正交的应力主轴与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3个应力主轴在三维空间的夹角之和。计算结果显示:营口—海城地区震群中较大地震发生前10天-2个月,θ都有一个持续低值的过程;1999年岫岩前震序列的θ变化幅度在20°-30°之间,且大部分小于65°。相比用震源机制P轴取向趋于一致来判定震源区应力状态,θ更有其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口—海城地区 P波 震群 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山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倪红玉 刘泽民 +3 位作者 洪德全 李玲利 郑先进 徐鑫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4-303,共10页
应用Snoke于2009年提出的利用P、SV和SH波的初动和振幅比联合计算震源机制解的方法,得到"霍山窗"地区1980年以来62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基于大量的震源机制解资料,根据应力张量平均法反演得到"霍山窗"地区的平... 应用Snoke于2009年提出的利用P、SV和SH波的初动和振幅比联合计算震源机制解的方法,得到"霍山窗"地区1980年以来62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基于大量的震源机制解资料,根据应力张量平均法反演得到"霍山窗"地区的平均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其与震源机制参数统计结果一致,表现为近EW向的水平挤压和近NS向的水平拉张作用。计算单个震源机制解力轴与平均应力场主应力轴的差异,即震源机制的一致性参数θ,进而分析θ随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华东地区中强震的关系;结果表明,"霍山窗"地区震源机制的一致性参数θ对华东地区相应中强震似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构造应力场 “霍山窗” 华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