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精度震波技术在矿井煤层厚度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志文 杨希瑞 +1 位作者 王友斌 卢云晓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16,共3页
利用地震波进行巷道煤层厚度的探测与解析技术,在煤矿井下测定煤层厚度,通过实际测定,证明利用震波技术单点探测和反射共偏移探测方法能够较好地探测煤层厚度。
关键词 震波技术 煤层厚度 单点探测 反射共偏移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波技术在高瓦斯突出矿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胜利 王振涛 +1 位作者 宣孝忠 沈海广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4-107,111,共5页
为了及时准确地探测工作面前方及四周的地质情况,利用震波技术对高瓦斯突出矿井采掘工作面进行超前探测。根据震波在煤、岩体中传播时遇到不同界面发生反射这一原理,通过接收反射波信息,解析得到反射界面的距离,进而确定煤、岩体的形态... 为了及时准确地探测工作面前方及四周的地质情况,利用震波技术对高瓦斯突出矿井采掘工作面进行超前探测。根据震波在煤、岩体中传播时遇到不同界面发生反射这一原理,通过接收反射波信息,解析得到反射界面的距离,进而确定煤、岩体的形态及地质构造相对大小,以预报前方地质特征。此探测技术在平顶山十三矿的应用结果证明,该技术能够解决高瓦斯突出矿井地质超前探测方面的问题,节约了钻探成本,取得良好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波技术 高瓦斯突出矿井 地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技术路线及针对性地震波成像处理方法技术
3
作者 王华忠 曾同生 +2 位作者 吴成梁 许荣伟 项健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432,共17页
以塔里木盆地塔河和顺北等探区为代表的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许多突破,在7000 m以深的深层和超深层层系钻遇高产油气藏。但关于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关键技术还有待开展系统的研究和总结。虽然中浅层和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目标本质... 以塔里木盆地塔河和顺北等探区为代表的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许多突破,在7000 m以深的深层和超深层层系钻遇高产油气藏。但关于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关键技术还有待开展系统的研究和总结。虽然中浅层和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目标本质上都是优质油气藏,但是在深层超深层油气藏勘探中,波与介质相互作用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因而,首先需要变革地震激发、接收及炮检排列方式。与此同时,关于深层超深层油气地震勘探的理念和方法都要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对来自地下介质中同一个反(散)射点不同炮检对的反(散)射地震子波的同相位叠加成为了深层超深层地震波成像的核心理念。首先,分析了深层超深层油气藏探测物理机制的变化,然后,分析这种物理机制的变化对地震数据采集技术提出的新挑战,并据此给出针对深层超深层油气藏探测的地震数据采集方法技术。针对地震数据预处理,提出了强噪声弱信号情形下的噪声压制方法技术;针对地震波成像处理,提出了关于中层、深层和超深层地质体成像所需的速度建模的方法技术体系。最后,以保真和高分辨率成像道集为中心,提出了叠前数据域与叠前成像域数据处理的等价性和针对深层超深层油气藏高精度地震波成像的合理方法技术组合,使成像结果尽可能满足深层超深层油气藏刻画与评价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油气地震勘探 波与介质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 保真和高分辨率成像道集 勘探地震介质系统的线性 同相位叠加 高精度速度建模技术路线 高精度地震波成像技术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地震波裂缝监测技术在油田裂缝研究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民河 廖健德 +1 位作者 赵增义 李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18,共3页
应用微地震波裂缝监测技术 ,研究了克拉玛依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裂缝分布特征及油藏油水宏观流动特征 ,总结了该油藏裂缝的分布规律 ,指出了裂缝发育的方位和平面展布形态 ,分析了裂缝研究成果在调整井设计、注采井网调整、压裂参数选取... 应用微地震波裂缝监测技术 ,研究了克拉玛依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裂缝分布特征及油藏油水宏观流动特征 ,总结了该油藏裂缝的分布规律 ,指出了裂缝发育的方位和平面展布形态 ,分析了裂缝研究成果在调整井设计、注采井网调整、压裂参数选取以及平面注水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 ,处理好注采井与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波裂缝监测技术 油田开发 地应力 储层 非均质性 注水开发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在冲击地压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孔寅 曹民远 +2 位作者 石海洋 马星 乔林柯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86,共4页
文章首先介绍了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的应用原理和使用方法,以PASAT-M探测系统为平台,在现场实测数据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反演得到探测区域冲击危险性指数分布图,进而分析冲击危险所处区域,以及煤岩体内应力分布情况,据此可以评价冲击地压... 文章首先介绍了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的应用原理和使用方法,以PASAT-M探测系统为平台,在现场实测数据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反演得到探测区域冲击危险性指数分布图,进而分析冲击危险所处区域,以及煤岩体内应力分布情况,据此可以评价冲击地压防治措施实施效果。基于以上原理,探测乌东南采区+475水平B_(1+2)煤层处于弱冲击等级,其中边界线两侧局部位置由于煤柱的存在,冲击危险性指数K值较高,达到0.5-0.75。因此,采用大孔径钻孔和煤层注水卸压,同样采用PASAT-M探测系统进行卸压措施评价,结果表明K值基本均在0.3以下,整体上冲击危险性明显降低。这表明地震波CT技术可满足现场对冲击危险性评价的需要,其结果实用可靠,为类似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波CT技术 冲击危险性 冲击地压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被引量:249
6
作者 张永刚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4期385-390,共6页
地球物理反演是利用观测数据恢复地下地质结构和岩石性质的方法。介绍了地震反演技术从直接反演到模型反演 ,从线性反演到非线性反演 ,以及从叠后反演到叠前反演的发展过程。弹性波阻抗反演的出现将成为反演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之一 ,地震... 地球物理反演是利用观测数据恢复地下地质结构和岩石性质的方法。介绍了地震反演技术从直接反演到模型反演 ,从线性反演到非线性反演 ,以及从叠后反演到叠前反演的发展过程。弹性波阻抗反演的出现将成为反演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之一 ,地震反演正走向声波波阻抗与弹性波阻抗相结合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波阻抗反演技术 现状 发展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模拟退火 声波波阻抗 弹性波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地下工程中应用地震波CT技术探测孤石的参数选择
7
作者 胡晓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1-185,193,共6页
目的:地震波CT(计算机辅助层析成像)技术中,采用的不同探测参数(钻孔间距、检波点距、激发点距),对地铁工程中地下孤石探测结果的精确度有直接的影响,需要合理选择探测参数。方法:阐述了地震波CT技术的基本原理,以福州地铁1号线某车站... 目的:地震波CT(计算机辅助层析成像)技术中,采用的不同探测参数(钻孔间距、检波点距、激发点距),对地铁工程中地下孤石探测结果的精确度有直接的影响,需要合理选择探测参数。方法:阐述了地震波CT技术的基本原理,以福州地铁1号线某车站的工程实际为例,在相同的探测条件下采用3种钻孔间距(4.6 m、10.4 m及15.0 m)进行地震波CT探测,并对比分析探测结果。在此基础上,在钻孔间距分别为14.5 m和10.5 m两种工况下,选取了4种检波点距和检波点距的组合方式,对探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及结论:选用较小钻孔间距(取值为4.6 m及10.4 m)时更能精确地反映地下孤石的分布形态及具体分布位置。选用较大钻孔间距(取值为15.0 m)时探测得到的地下孤石分布范围与实际分布情况相比偏大,且形态特征较模糊。与激发点距与检波点距取值较大(二者均取2.0 m)相比,取值较小时(二者均取0.5 m或1.0 m)地下孤石的探测分辨率更高。地震波CT合理的参数取值为:钻孔间距取10.0 m,激发点距和检波点距均取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地下工程 孤石探测 震波层析成像技术 探测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共偏移探测技术在提高煤炭采出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希瑞 刘志文 +1 位作者 王萍 包玉霞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36,共3页
利用矿井物探技术的方法对工作面顶、底煤层厚度实时监测、监控,给生产部门提供准确数据,进而提高矿井煤炭的采出率。
关键词 震波技术 煤层厚度 采出率 反射共偏移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构造在矿井工作面震波CT反演中的特征显现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平松 刘盛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39,共5页
为获得不同断层构造的CT反演特征,通过实际地质模型探测实验,对断层构造与工作面巷道不同夹角的波速重建图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两者之间夹角大于30°时断层构造重建效果显著,构造迹线及其特征明显.同时断层构造反演时受到... 为获得不同断层构造的CT反演特征,通过实际地质模型探测实验,对断层构造与工作面巷道不同夹角的波速重建图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两者之间夹角大于30°时断层构造重建效果显著,构造迹线及其特征明显.同时断层构造反演时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断层本身的性质、观测系统、正反演方法及射线覆盖次数等都是震波CT图像重建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构造 震波CT技术 反演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37
10
作者 吴志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1-430,413,共10页
海洋宽频带地震采集和处理技术在近年取得了长足进展。在激发和接收阶段,为了有效降低鬼波对地震波中低频和高频段有效波的影响,拓宽地震数据频带,人们开发出上下源或多层震源延迟激发技术和上下缆、变深度拖缆、双检电缆等采集技术,这... 海洋宽频带地震采集和处理技术在近年取得了长足进展。在激发和接收阶段,为了有效降低鬼波对地震波中低频和高频段有效波的影响,拓宽地震数据频带,人们开发出上下源或多层震源延迟激发技术和上下缆、变深度拖缆、双检电缆等采集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地震原始数据的分辨率和信噪比,为提高地震数据的成像与反演处理精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震勘探 宽频带 震波激发技术 接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场数值模拟技术 被引量:34
11
作者 佘德平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4年第1期16-21,共6页
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技术是认识地震波传播规律和检验各种方法技术应用效果的工具,是联结地震、地质、钻井、测井和油藏工程的纽带,贯穿于地震波理论研究、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和油藏工程的各个环节。首先介绍了数值模拟技术的作用,其次... 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技术是认识地震波传播规律和检验各种方法技术应用效果的工具,是联结地震、地质、钻井、测井和油藏工程的纽带,贯穿于地震波理论研究、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和油藏工程的各个环节。首先介绍了数值模拟技术的作用,其次介绍了发展现状,最后展望了未来几年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地震勘探 震波场数值模拟技术 波动方程 强波阻抗面 偏移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陷落柱综合探测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安晋松 孙庆先 +1 位作者 邱浩 杨新亮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4-147,共4页
为了提高预报各种小型地质构造的准确度,在沁水煤田南部煤矿井下开展多种电法、震波法和两种方法组合的地球物理勘探试验研究,以某矿的一次成功实践为例,介绍了综合物探的实施过程和解释方法。大量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对物探信息的合理解... 为了提高预报各种小型地质构造的准确度,在沁水煤田南部煤矿井下开展多种电法、震波法和两种方法组合的地球物理勘探试验研究,以某矿的一次成功实践为例,介绍了综合物探的实施过程和解释方法。大量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对物探信息的合理解释需建立在对地质采矿资料和地层物性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单一电法或震波法预报的准确度偏低。井下探测隐伏小型陷落柱,采用瞬变电磁法和矿井震波超前探测组合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对物探资料的多解性,提高准确度;无水陷落柱在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拟断面图中一般表现为近似环形,阻值高于周围正常岩体而陷落柱在矿井震波超前探测深度偏移剖面中有较明显的反映,位置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瞬变电磁法 矿井震波超前探测技术 小型陷落柱 沁水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流变历程与模量演变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宏超 王健 +1 位作者 郭仪南 吴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4-127,共4页
为了解沥青混合料的流变特性,采用MMLS3进行沥青混合料的足尺(Full scale)加速加载试验,并利用便携式路面分析仪对沥青混合料流变后的隆起和下陷部分的地震波模量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下陷量与隆起量的变化值... 为了解沥青混合料的流变特性,采用MMLS3进行沥青混合料的足尺(Full scale)加速加载试验,并利用便携式路面分析仪对沥青混合料流变后的隆起和下陷部分的地震波模量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下陷量与隆起量的变化值不等;并且下陷处的地震波模量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而隆起处的地震波模量在逐渐减小.试验证明沥青混合料呈现非匀质流变,流变后的隆起处与下陷处的力学特性变化规律相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流变特性 震波技术 便携式路面分析仪 行车荷载模拟设备 震波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与井下物探联合精细探测小型断层构造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庆先 安晋松 +1 位作者 牟义 孙志强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28,共4页
多年实践经验总结表明,地面物探成果对于了解煤层赋存状态、矿井主要构造等宏观内容十分有益,但对于规模较小的地质异常体的判断存在较大误差。在地面物探成果的指导下,开展井下物探,可以达到对小型地质异常体的精细探测,提高准确率,降... 多年实践经验总结表明,地面物探成果对于了解煤层赋存状态、矿井主要构造等宏观内容十分有益,但对于规模较小的地质异常体的判断存在较大误差。在地面物探成果的指导下,开展井下物探,可以达到对小型地质异常体的精细探测,提高准确率,降低误报率和漏报率,减少盲目性,对于保证安全生产起到重要作用。根据矿井环境条件,采用不同原理的物探技术组合开展井下综合物探,有利于分析判断物探成果。以实例说明地面三维地震与井下瞬变电磁法、地震波法联合物探对于探测隐伏小型构造十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三维地震 矿井瞬变电磁法 矿井震波超前探测技术 小型断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