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扬子地区震旦纪—寒武纪转折期大陆风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
付勇
夏鹏
龙珍
张恭境
谯文浪
郭川
杨镇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6
|
|
2
|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折期黑色岩系中硅质岩成因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
刘丽红
高永进
朱光有
杨有星
尹成明
孙相灿
李清瑶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3
|
塔里木北缘震旦纪——寒武纪转折期碳同位素漂移事件及成因机制 |
樊奇
樊太亮
李清平
张岩
谷雨
商雅欣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4
|
湘西地区前寒武纪-寒武纪转折期碳酸盐-硅泥质沉积体系的截然转换:地层-沉积样式,形成机理及意义 |
汪建国
陈代钊
严德天
韦恒叶
遇昊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5
|
震旦纪至寒武纪转折时期湘西北地区黑色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
龚刚
周航兵
韩善楚
潘家永
|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6
|
扬子陆块震旦纪—寒武纪之交的地壳伸展作用:来自沉积序列与沉积地球化学证据 |
汪正江
王剑
卓皆文
杨平
刘家洪
谢尚克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5
|
|
7
|
湘中震旦纪-寒武纪之交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环境研究 |
张亚冠
杜远生
徐亚军
余文超
黄虎
焦良轩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9
|
|
8
|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盆地类型及早期成盆构造背景 |
周肖贝
李江海
王洪浩
李文山
程雅琳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35
|
|
9
|
贵州清镇寒武系底部首次发现埃迪卡拉型盘状化石:生物学、埋藏学及其古地理意义 |
高磊
杨瑞东
高军波
倪莘然
李鑫正
彭柔
刘林林
高川黔
吴桐
|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湘西震旦—寒武纪交替时期古海洋环境的恢复 |
吴朝东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2000 |
35
|
|
11
|
扬子陆块震旦纪晚期—早寒武世蒸发岩沉积背景及其成钾潜力 |
王立成
刘成林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2
|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判识 |
魏国齐
谢增业
白贵林
李剑
王志宏
李爱国
李志生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46
|
|
13
|
四川盆地加里东古隆起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
李伟
易海永
胡望水
杨庚
熊璇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68
|
|
14
|
试论宏体植物的早期演化 |
陈孟莪
陈其英
萧宗正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18
|
|
15
|
四川峨眉麦地坪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的中子活化分析研究 |
徐道一
毛雪瑛
张勤文
赵东旭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5
|
|
16
|
塔里木东北地区盆山耦合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
吴国干
夏斌
王核
李华启
陈志勇
|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17
|
末前寒武系年代地层研究:问题,进展与建议 |
汪啸风
李华芹
陈孝红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5
|
|
18
|
加里东古隆起震旦—寒武系成藏条件 |
徐世琦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32
|
|
19
|
遗迹化石与梅树村剖面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及其与小壳化石的关系 |
李日辉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1 |
12
|
|
20
|
天门山震旦系/寒武系界线事件沉积序列的初步观察与对比分析 |
王道经
黄怀勇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
199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