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震旦系—二叠系古岩溶塌陷体成因、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27
1
作者 李文科 张研 +3 位作者 张宝民 李劲松 王君 马晓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3-522,共10页
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地震属性分析,结合成像测井和取心资料,研究川中震旦系—二叠系碳酸盐岩层系古岩溶塌陷体成因、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古岩溶塌陷体在垂向上广泛发育于震旦系—二叠系碳酸盐岩层系,平面上主要沿断裂末端、转... 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地震属性分析,结合成像测井和取心资料,研究川中震旦系—二叠系碳酸盐岩层系古岩溶塌陷体成因、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古岩溶塌陷体在垂向上广泛发育于震旦系—二叠系碳酸盐岩层系,平面上主要沿断裂末端、转折部位及多条断裂的交叉处分布,剖面上表现为地震同相轴的"下拉"现象。断裂活动是古岩溶塌陷体的主要成因,古岩溶塌陷体的形成演化主要经历了桐湾一幕、桐湾二+三幕以及早加里东期3个阶段,最终定型于二叠纪末期。古岩溶塌陷体储集层具有多层发育、分布广、储集物性好的特征,储集空间由先存孔隙、构造成因缝以及塌陷成因缝复合构成。按照地震尺度,可以将古岩溶塌陷体划分为多层系洞穴系统塌陷体、多层系洞穴通道塌陷体和层内洞穴塌陷体3种类型,上覆变形地层中裂缝分布范围广的多层系洞穴系统塌陷体和多层系洞穴通道塌陷体可能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塌陷体 塌陷机制 同心环形断层 震旦系一二叠系 川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