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东南部下奥陶统桐梓组白云岩储层特征与成因机制
1
作者 李文杰 施泽进 +6 位作者 胡东风 田亚铭 王勇 王沧 肖海龙 陈钰桦 谭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49,共16页
四川盆地东南部下奥陶统桐梓组白云岩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其储层特征、成因机制及发育规模尚不明晰。为此,基于野外露头调查,通过薄片观察、阴极发光、扫描电镜与物性分析,研究了四川盆地东南部桐梓组白云岩储集岩类型、储集空间... 四川盆地东南部下奥陶统桐梓组白云岩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其储层特征、成因机制及发育规模尚不明晰。为此,基于野外露头调查,通过薄片观察、阴极发光、扫描电镜与物性分析,研究了四川盆地东南部桐梓组白云岩储集岩类型、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并结合白云石有序度、碳/氧/锶同位素与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资料,探讨了白云岩储层成因机制与主控因素,最后建立了该套白云岩储层的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桐梓组白云岩储集岩类型多样,以鲕粒白云岩、似球粒白云岩和粉细晶白云岩的储集性能最优,其次为粉晶白云岩,而泥晶白云岩和砂屑白云岩较差。②晶间(溶)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与溶蚀孔洞是桐梓组白云岩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③局限台地浅滩和潮坪沉积是桐梓组白云岩储层形成的基础,同生—准同生期溶蚀作用是形成储集空间的关键机制,其对规模性储层的发育起到决定性作用;同生—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与埋藏期烃类充注是规模性储层得以保存的关键因素,埋藏胶结作用是储层被破坏的最主要原因。④在同生—准同生期溶蚀改造和白云石化的前提下,经历较弱的埋藏胶结作用之后随即发生烃类充注,是该区桐梓组白云岩储层发育的最有利模式。结论认为,四川盆地东南部桐梓组白云岩具备形成规模储层的条件,其中局限台地浅滩和潮坪亚相白云岩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首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南部 下奥陶统桐梓组 白云岩 储层特征 成因机制 同生—准同生期溶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庆探区震旦系—寒武系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与实践
2
作者 宫宝 陈欣 +4 位作者 张迪 马威奇 马新海 隋立伟 杨春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四川盆地大庆探区震旦系—寒武系发育多套含气层系,但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分布不明。通过分析各层系生、储、盖等成藏主控因素,应用地质分析和地球物理一体化综合评价技术,对重点层系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震旦系灯影组... 四川盆地大庆探区震旦系—寒武系发育多套含气层系,但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分布不明。通过分析各层系生、储、盖等成藏主控因素,应用地质分析和地球物理一体化综合评价技术,对重点层系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发育2个长期继承性局部构造高带,通源断裂叠加有效储层控制油气富集,部署的HS5井获百万方天然气;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发育次级台缘带,高能丘滩体经过桐湾期岩溶作用改造,形成优质富气储层;寒武系沧浪铺组、龙王庙组、洗象池组沉积时处于古地貌高部位,发育溶蚀孔洞型高能颗粒滩体,含气性好,部署GT1井进行立体揭示。研究成果确定了大庆探区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地质资源量超万亿方,为下一步提交规模效益探明储量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庆探区 震旦系—寒武系 深层天然气 探明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东西两侧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及其成因
3
作者 宋泽章 金世贵 +12 位作者 罗冰 罗情勇 田兴旺 杨岱林 张子羽 张文锦 武鲁亚 陶佳丽 何家欢 李文正 葛冰飞 王冠 高嘉玮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84,共11页
以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两侧(裂陷东侧高石梯—磨溪地区和川中古隆起北斜坡;裂陷西侧威远地区和大探1井区)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藏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对比不同地区灯影组天然气地球化学参数(组分、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明确裂陷槽两侧... 以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两侧(裂陷东侧高石梯—磨溪地区和川中古隆起北斜坡;裂陷西侧威远地区和大探1井区)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藏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对比不同地区灯影组天然气地球化学参数(组分、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明确裂陷槽两侧灯影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及其成因。研究表明:①裂陷槽两侧灯影组气藏以原油裂解气为主,成熟度高,为典型的干气;②受较强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改造,裂陷东侧灯影组气藏的H_(2)S、CO_(2)含量高,δ^(13)C_(2)偏重(平均值大于−29‰);威远地区灯影组气藏受TSR影响小,遵循水溶气析出成藏模式,δ^(13)C_(1)较裂陷东侧稍重,部分碳同位素组成发生倒转;大探1井灯影组气藏基本不受TSR影响;③裂陷西侧大探1井区及威远地区基底花岗岩广泛发育且断裂垂向输导高效,灯影组气藏He含量显著高于裂陷东侧;④受烃源岩沉积期的古水介质盐度控制,裂陷西侧灯影组气藏的δ^(2)H_(CH4)较东侧稍轻;⑤大探1井区灯影组天然气除了来自寒武系筇竹寺组烃源岩外,还有震旦系灯影组三段及陡山沱组烃源岩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 大探1井 富氦气藏 震旦系灯影组 德阳—安岳裂陷槽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部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台缘带天然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6
4
作者 孙自明 卞昌蓉 +3 位作者 张荣强 孙炜 武重阳 林娟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79-987,共9页
四川盆地绵阳-长宁拉张槽两侧震旦系灯影组台缘带是重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自川中古隆起核部拉张槽东侧灯影组台缘带发现安岳气田以来,处于古隆起南、北两侧深层-超深层斜坡和深洼陷区的灯影组台缘带日益受到关注,但对其发育特征尤其川... 四川盆地绵阳-长宁拉张槽两侧震旦系灯影组台缘带是重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自川中古隆起核部拉张槽东侧灯影组台缘带发现安岳气田以来,处于古隆起南、北两侧深层-超深层斜坡和深洼陷区的灯影组台缘带日益受到关注,但对其发育特征尤其川中古隆起南侧灯影组四段台缘带的发育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等缺乏清晰的认识。基于此,充分利用最新地震和钻井等资料,选择四川盆地东南部绵阳-长宁拉张槽东侧灯影组四段台缘带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灯影组四段台缘带平面展布方向自南向北从北东向转为北北西向,剖面上与川中古隆起及其北斜坡至深洼区的陡坡型台缘带差异显著,以缓坡型台缘带为特征;该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发育陡山沱组、灯三段和筇竹寺组3套烃源岩,储层品质良好,发育系列由台缘丘滩体构成的岩性圈闭,空间上存在“下生上储、旁生侧储和上生下储”等多种源储配置样式,具有近源优储的显著特点,且保存条件好,勘探前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坡型台缘带 勘探前景 灯影组四段 震旦系:四川盆地东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部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徐富贤 周兴兵 +5 位作者 张林 蒋鹏 刘茂 朱永川 郭晓艺 熊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1-613,共13页
为了探明四川盆地东南部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丰产技术对策。2015年和2016年,以2个杂交中稻品种II优602和旌优127为材料,在5个播种期和高氮低密与低氮高密2种栽培方式下,研究了四川盆地东南部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 为了探明四川盆地东南部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丰产技术对策。2015年和2016年,以2个杂交中稻品种II优602和旌优127为材料,在5个播种期和高氮低密与低氮高密2种栽培方式下,研究了四川盆地东南部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平均全生育期从148.13 d逐渐缩短到123.25 d,缩短了14.77%;气象因子对水稻全生育期的影响主要在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受其影响较小。年度间、栽培方式间、品种间稻谷产量差异均不显著;随着播种期推迟,稻谷产量呈下降趋势,从3月5日的8507.76 kg hm^(-2)下降到5月24日的6251.01 kg hm^(-2),降低了26.53%。播种–移栽、移栽–拔节、营养生长的日数和全生育期日数分别与穗粒数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品种间的表现不一致:优质稻旌优1272015年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与齐穗–成熟的日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分别与拔节–齐穗的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2016年的穗粒数、产量分别与播种—移栽日最高气温、移栽—拔节的日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高产品种II优602,2015年的有效穗、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与移栽—拔节的降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2016年的穗粒数和产量分别与移栽–拔节的日最高气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与拔节–齐穗的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生产上一季中稻模式的最佳播种期在3月5日至3月25日,而中稻-再生稻模式则在3月5日至3月25日期间尽可能早播,以利于提高再生稻安全齐穗保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南部 气象因子 杂交中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部茅口组古岩溶特征及识别 被引量:24
6
作者 施泽进 夏文谦 +2 位作者 王勇 田雪松 王长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2-630,共9页
以野外观察结合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对四川盆地东南部茅口组的古岩溶进行较好的识别。该区茅口组主要发育四种类型的古岩溶,分别为沉积期岩溶、表生期岩溶、埋藏期岩溶和褶皱期岩溶,这四种类型的古岩溶在宏观特征、微观特征、包裹体均一温... 以野外观察结合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对四川盆地东南部茅口组的古岩溶进行较好的识别。该区茅口组主要发育四种类型的古岩溶,分别为沉积期岩溶、表生期岩溶、埋藏期岩溶和褶皱期岩溶,这四种类型的古岩溶在宏观特征、微观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阴极射线下及碳同位素和锶同位素上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综合起来可作为研究区茅口组不同类型古岩溶的识别标志。沉积期岩溶具有发育规模小,以选择性溶蚀为主及在阴极射线下不发光的特征;表生期岩溶发育规模大,且主要出现在茅口组的中上部,可见大量的方斑及溶塌角砾,溶蚀孔洞充填物以中-粗晶方解石为主,局部可见少量渗滤砂,阴极射线下发暗褐色光或暗橙红色光,或两者共有而具环带结构,胶结充填物的碳同位素介于0.26‰~3.43‰之间,锶同位素介于0.7044~0.7049之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57~65℃;埋藏期岩溶发育规模不大,溶蚀孔洞中的胶结充填物被有机质侵染严重,常与残存的沥青共存,胶结充填物多为细-中晶方解石,阴极射线下发暗褐色光,碳同位素介于-1.44‰~-0.92‰之间,锶同位素介于0.7037~0.7049之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8~135℃;褶皱期岩溶的发育具有普遍性,常以裂缝或与裂缝沟通的方斑或裂缝溶蚀扩大缝的形式出现,溶蚀孔洞充填物以细-中晶方解石为主,阴极射线下不发光或发暗褐色光,碳同位素介于1.58‰~4.07‰之间,锶同位素介于0.7050~0.7082之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58~110℃。正确判断不同区域的古岩溶类型,对理解储层的形成机制及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特征 古岩溶识别 茅口组 四川盆地东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特大型气田形成主控因素——以四川盆地安岳和蓬莱气田为例
7
作者 魏国齐 张本健 +6 位作者 谢增业 杨威 李剑 崔会英 国建英 王晓波 谢武仁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共15页
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领域震旦系—寒武系已发现安岳、蓬莱两个超万亿立方米规模的特大型气田,为寻找接替领域,亟须明确其富集主控因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对安岳、蓬莱气田天然气成因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 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领域震旦系—寒武系已发现安岳、蓬莱两个超万亿立方米规模的特大型气田,为寻找接替领域,亟须明确其富集主控因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对安岳、蓬莱气田天然气成因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认为,深层—超深层特大型气田形成主要受控于四大因素:(1)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发育德阳—安岳和万源—达州两个克拉通内裂陷,控制下寒武统优质主力烃源岩发育,裂陷内烃源岩厚度是邻区的3~4倍,生气强度是邻区的2~3倍;(2)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发育安岳—奉节陆架镶边台地,控制震旦系灯影组二段、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寒武系沧浪铺组下段和龙王庙组台缘丘滩体或颗粒滩4套优质储层形成,台缘带储层厚度大,储集性能好;(3)桐湾期形成的高石梯—磨溪巨型古隆起长期继承性发育,控制古隆起核部大型构造—岩性和斜坡区岩性圈闭群形成,古隆起核部和斜坡区灯影组圈闭群面积分别达7500km^(2)和5720km^(2);(4)大型古油藏原位裂解成藏,聚集效率高,不同宿主矿物中发现大量液态烃包裹体,丰度达10%~80%,天然气富集区储层沥青含量高,主要介于1%~8%。根据台地边缘丘滩体、台内滩、规模烃源岩、目的层构造与勘探程度,以及研究区具备立体成藏复式富集的地质条件等因素,评价提出3类形成大型—特大型气田的有利区,Ⅰ类区是已发现安岳、蓬莱气田的安岳—蓬莱台缘丘滩/台内滩发育区;Ⅱ类区是已有突破或具备规模勘探潜力的洪雅—乐山、仪陇—广元、荣昌—古蔺、巴中—达州、石柱—利川等台缘丘滩/台内滩发育区;Ⅲ类区是重庆—梁平、威远—泸州等台内滩发育区。研究成果对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 克拉通内裂陷 陆架镶边台地 主控因素 震旦系—寒武系 安岳气田 蓬莱气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区复杂构造带深层页岩气勘探进展与突破 被引量:20
8
作者 胡东风 魏志红 +3 位作者 李宇平 刘珠江 袁桃 刘晓晶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5-44,共10页
近年来,随着重庆涪陵、四川长宁—威远、云南昭通等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建成,中国页岩气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深层页岩气逐渐成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但随着页岩储层埋深增加,勘探理论与评价技术、工程工艺技术等方面仍然存... 近年来,随着重庆涪陵、四川长宁—威远、云南昭通等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建成,中国页岩气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深层页岩气逐渐成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但随着页岩储层埋深增加,勘探理论与评价技术、工程工艺技术等方面仍然存在着瓶颈问题和不适应性,需要不断攻关探索。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东南地区)复杂构造带五峰组—龙马溪组进行了近10年的勘探开发试验探索,为深层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此,系统梳理了该区域深层页岩气的勘探历程;总结了勘探过程中取得的理论认识进展、深层页岩气“甜点”地震预测及压裂监测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在近10年的勘探历程中,在储层埋深和关键技术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为深层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2)揭示了深层页岩气“超压富气”机理,建立了斜坡渐变型、断洼遮挡型、逆断层遮挡型3种页岩气富集模式;(3)形成了基于扰动体积模量的压力系数、区域应力背景约束的水平应力差、各向异性增强的裂缝五维地震预测3大技术系列;(4)形成了基于广域电磁法和“蜂窝”阵列微地震深层页岩气压裂监测关键技术。结论认为,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资源潜力大,川东南地区复杂构造带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的重大突破,坚定了向深层页岩气进军的信心,所形成的认识和关键技术将有力保障深层页岩气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南部 复杂构造带 深层页岩气 理论认识 关键技术 勘探突破 勘探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部页岩气同位素分馏特征及对产能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7
9
作者 高玉巧 高和群 +3 位作者 何希鹏 丁安徐 张培先 何贵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5-870,共6页
页岩气甲烷碳同位素是研究页岩气同位素分馏特征及产出过程的重要指标。选取四川盆地东南部及盆缘转换带内6大区块10口页岩气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通过现场含气量测试过程中页岩气甲烷碳同位素变化,研究不同压力系... 页岩气甲烷碳同位素是研究页岩气同位素分馏特征及产出过程的重要指标。选取四川盆地东南部及盆缘转换带内6大区块10口页岩气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通过现场含气量测试过程中页岩气甲烷碳同位素变化,研究不同压力系统、不同小层下甲烷碳同位素分馏特征,探讨页岩气同位素与物性、含气性关系,并结合实际排采数据,对典型页岩气井产出阶段进行划分。页岩气解吸过程中,逐渐升高,甲烷碳同位素逐渐变重;超压页岩气甲烷碳同位素整体较小,从盆缘外部向内部,甲烷碳同位素逐渐变轻。纵向上,随着深度的增加,甲烷同位素整体变轻;页岩孔隙度越大、游离气含量越高、页岩保存条件越好,甲烷碳同位素分馏作用就越不明显。最后,选取武隆向斜L井岩心现场解吸气样,通过甲烷同位素分馏,对页岩气解吸阶段进行划分,并将排采气同位素与现场解吸气同位素进行比对。该井排采气的δ13 C1值对应现场岩心连续解吸0.9 h释放气体的δ13C1值,其采收率约为24.8%,尚处于初期排采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含气量测试 压力系统 甲烷碳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页岩气 盆缘转换带 四川盆地东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水平井“增净压、促缝网、保充填”压裂改造模式——以四川盆地东南部丁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34
10
作者 段华 李荷婷 +2 位作者 代俊清 王勇军 陈思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6-70,共5页
由于埋藏深、地质特征复杂,致使针对中浅层页岩气藏的压裂工艺不能完全满足四川盆地东南部丁山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储层改造的需要。为此,将地质与工程研究紧密结合,优选页岩气"地质与工程双甜点"... 由于埋藏深、地质特征复杂,致使针对中浅层页岩气藏的压裂工艺不能完全满足四川盆地东南部丁山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储层改造的需要。为此,将地质与工程研究紧密结合,优选页岩气"地质与工程双甜点"区,开展深层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技术攻关研究,对以往仅适用于中浅层页岩气储层的压裂模式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后的压裂模式与工艺应用于丁山地区3口深层页岩气井。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西北部深层页岩气储层具备地质、工程"双甜点"特性,天然裂缝、层理缝发育为压裂后复杂缝网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②基于"双甜点"区域,研究形成了"前置酸+胶液+滑溜水+胶液"混合压裂模式,采用高黏滑溜水以提高液体携砂能力及造缝效果、"控近扩远"压裂工艺以提高远井地带有效改造体积、超高压装置以提高施工排量和缝内净压力;③3口深层页岩气井经过储层改造后,增产效果显著,测试页岩气产量介于10.50×10~4~20.56×10~4 m^3/d。结论认为,改进后的压裂模式与工艺可以为该区深层页岩气储层改造提供技术途径,为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南部 丁山地区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深层页岩气 水平井 水力压裂 控近扩远 超高压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岩石类型及沉积相划分方案 被引量:4
11
作者 文华国 文龙 +11 位作者 丁一 周刚 钟怡江 严威 马奎 钟原 王文之 张亚 武鲁亚 何宇 邹浩文 许亚鑫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41,共15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但其储层白云岩岩石类型划分和沉积环境解析方面尚存较大争议,不利于沉积相及有利储集相带展布的精确刻画,制约了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进程。为此,针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大量的露头和钻井开...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但其储层白云岩岩石类型划分和沉积环境解析方面尚存较大争议,不利于沉积相及有利储集相带展布的精确刻画,制约了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进程。为此,针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大量的露头和钻井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和沉积环境分析,在明确白云岩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岩性组合方式进一步识别了沉积相,并与前人提出的岩性和沉积相划分方案进行了对比与总结,建立了一套既适用于油气勘探又满足沉积学研究的白云岩岩石类型和沉积相划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①按结构成因可将灯影组白云岩划分为2大类6种类型16种亚类,即保留原始沉积结构的白云岩大类,包括颗粒白云岩、泥晶白云岩、微生物(藻)黏结白云岩,并进一步细分了9种亚类;原岩经过成岩改造形成的白云岩大类包括葡萄状白云岩、角砾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并可进一步细分7种亚类。②研究区白云岩可识别出台地边缘和局限台地2个相带,共包含8种亚相和17种微相,其中台地边缘相可以划分为微生物(藻)丘、丘滩间洼地、浅滩3个亚相8种微相;局限台地相可划分为微生物(藻)丘、丘滩间海、浅滩、台内洼地、潟湖5种亚相9种微相。③台地边缘相比局限台地相具有丘滩占比大,单层厚度大和叠覆式产出的特征。④丘基—丘核—丘坪—丘盖生长序列反映了微生物丘完整生长—淹没过程,丘基—丘核—丘坪序列可以与潮下—潮间—潮上米级向上变浅旋回相匹配。结论认为,研究提出的丘滩微相划分方案丰富和完善了该区沉积环境解释的理论基础,并具有较强的油气勘探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系 灯影组 白云岩 岩石类型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裂解气资源评价的理论技术创新与评价应用——以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泽清 赵文智 +4 位作者 谢增业 王志宏 姜华 李剑 朱光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9-329,共21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和北部斜坡区先后获得了两个万亿级大气区的重大发现。为了明确该领域天然气的资源规模以及未来的勘探方向和创建一套切实可行的原油裂解气资源量的评估方法,本次研...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和北部斜坡区先后获得了两个万亿级大气区的重大发现。为了明确该领域天然气的资源规模以及未来的勘探方向和创建一套切实可行的原油裂解气资源量的评估方法,本次研究基于该区天然气为古油藏原油裂解的基本认识,按照干酪根生油,再到古油藏裂解生气的技术路线对原油裂解气的资源量进行计算。应用成因法,采用PetroMod 3D盆地模拟软件,输入地层等厚图、岩相古地理图、烃源岩综合评价图、剥蚀量展布图以及生油动力学参数图版,建立整个盆地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切分为5个区块分别计算生油量,然后探讨了石油运聚系数、石油裂解率、天然气散失率以及寒武系石油运移的分配系数,并创建了天然气散失系数计算公式。在以上基础上,恢复了盆地及5个构造单元的生油史,并明确了古油藏形成的关键时刻,最终得到全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为13.43×10^(12)m^(3),其中寒武系为5.43×10^(12)m^(3),震旦系为8.0×10^(12)m^(3)。并指出除了川中地区以外,川南和川东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尤其是位于川南地区德阳—安岳裂陷槽两侧的台缘带和台内颗粒滩是下一步勘探的现实领域。本次研究在理论创新和勘探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系—寒武系 原油裂解气 资源量 原油裂解率 天然气散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部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藏类型、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2
13
作者 边瑞康 孙川翔 +4 位作者 聂海宽 刘珠江 杜伟 李沛 王濡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15-1529,共15页
四川盆地东南部是中国石化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勘探的主战场,钻井受工程技术约束目前深度主要集中在小于4500 m的深层,大于4500 m的超深层尚未取得实质性勘探突破。构造类型是该地区页岩气藏局部深度差异的主控因素,同时也是保存... 四川盆地东南部是中国石化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勘探的主战场,钻井受工程技术约束目前深度主要集中在小于4500 m的深层,大于4500 m的超深层尚未取得实质性勘探突破。构造类型是该地区页岩气藏局部深度差异的主控因素,同时也是保存条件和工程技术条件的重要控制因素,开展页岩气藏构造类型划分和特征研究,查明该地区页岩气藏深度分布的整体特征对后续勘探评价与部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通过将研究区深层页岩气藏划分为盆缘背斜型、盆缘斜坡型、盆内高陡型和盆内向斜型4种主要类型,明确了不同类型深层页岩气藏的特征和主要勘探目标。盆缘背斜型的阳春沟、新场西部、丁山、林滩场、桂花,以及盆缘斜坡型的新场东部、东溪东部、良村北、永乐-古蔺等目标最为有利。构造类型对储层含气性及产量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控制作用具有盆缘背斜型>盆缘斜坡型>盆内高陡型的特征。同时构造类型还控制着深层页岩气的深度分布特征以及工程改造的效果和资源分布特征,其中改造效果较好的3500~4500 m深层主要分布在盆缘背斜型和盆缘斜坡型,但其资源量占比相对较小,深度大于4500 m的超深层在4种构造类型中都有分布,其资源量占主体地位。综合考虑构造类型、深度分段、资源规模和工程技术条件,认为研究区深层页岩气的勘探应分3个层次逐步开展:①效益攻关盆缘背斜型和盆缘斜坡型3500~4500 m深度段;②突破攻关盆缘背斜型、盆缘斜坡型和盆内高陡型4500~5000 m深度段;③跟踪评价盆内向斜型大于5000 m深度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分布 勘探方向 构造类型 深层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东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克拉通内裂陷成因及其与原特提斯洋的联系
14
作者 张帅 罗冰 +1 位作者 汪泽成 谢武仁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0,共14页
德阳—安岳克拉通内裂陷及其周缘震旦系—寒武系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层系,裂陷对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的沉积、成储与成藏有显著的控制作用,但业界对裂陷的成因认识存在较大的分歧,存在早震旦世灯影期和早震旦世灯影期后2种启... 德阳—安岳克拉通内裂陷及其周缘震旦系—寒武系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层系,裂陷对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的沉积、成储与成藏有显著的控制作用,但业界对裂陷的成因认识存在较大的分歧,存在早震旦世灯影期和早震旦世灯影期后2种启动时间认识以及继承性发育的裂谷盆地、侵蚀槽以及拉张侵蚀槽等3种成因观点,此外还有裂陷内上震旦统灯影组缺失与否、硅质岩成因等问题悬而未决,制约了对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成藏规律与地质条件的认识。为此,在综合分析前人关于裂陷成因观点、总结目前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震旦纪—寒武纪重大转折期(ECT)超大陆和全球性冰期旋回、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和扬子板块古纬度变化等重大地质事件,探讨了德阳—安岳克拉通内裂陷成因及其与原特提斯洋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德阳—安岳克拉通内裂陷的形成受控于ECT期间不同规模的地质作用,全球及区域构造域规模的地质作用是形成内裂陷的主控因素;②德阳—安岳克拉通内裂陷是具有弧后伸展性质的构造单元,早寒武世发生了由伸展向挤压的构造转换并于早寒武世沧浪铺期消亡;③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含油气系统的形成受控于ECT期间扬子板块向低纬度地区的快速漂移,低纬度地区温度、大气降水以及大量输入的营养物质等条件有利于烃源岩与储层的发育。结论认为,区域构造域及盆地规模的地质事件对于小克拉通构造分异及含油气系统的形成至关重要,是有利生—储—盖组合的主控因素,明确了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德阳—安岳克拉通内裂陷 震旦系—下寒武统 成因机制 原特提斯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蓬莱气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岩溶古地貌与控储模式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自力 乔艳萍 +8 位作者 豆霜 李堃宇 钟原 武鲁亚 张宝收 戴鑫 金鑫 王斌 宋金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14,共15页
基于钻井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测井资料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四川盆地蓬莱气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灯二段)表生岩溶古地貌与储层发育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蓬莱气区灯二段垂向上可划分为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流带、叠合带、水平潜... 基于钻井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测井资料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四川盆地蓬莱气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灯二段)表生岩溶古地貌与储层发育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蓬莱气区灯二段垂向上可划分为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流带、叠合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带,其中水平潜流带发育储层厚度最大。(2)采用双界面法恢复了蓬莱气区灯二段岩溶古地貌,划分为4个一级古地貌单元: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岩溶洼地和岩溶盆地,整体表现为“一高、一斜、两洼”的古地貌特征。(3)东部高石梯—磨溪地区为岩溶高地,中部发育岩溶斜坡,西北侧及西南侧为岩溶洼地。岩溶高地主要发育垂直渗流带,岩溶斜坡主要发育水平潜流带。蓬莱气区灯二段储层的发育由岩溶古地貌与沉积相联合控制。(4)表生岩溶储层是四川盆地蓬莱气区灯二段的主要储层类型,岩溶斜坡叠合丘滩体微相形成了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生岩溶 岩溶分带 岩溶古地貌 灯二段 震旦系 蓬莱气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恢复及应用——以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震旦系-寒武系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亦做 汪泽成 +9 位作者 徐秋晨 胡圣标 黄士鹏 姜华 江青春 付小东 李文正 刘人和 刘静江 翟秀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43,共15页
由于古温标样品稀缺、热史复杂、方法单一且难以进行有效表征等原因,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恢复一直是沉积盆地热史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为此,以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震旦系灯影组与寒武系沧浪铺组为例,探索了可指示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 由于古温标样品稀缺、热史复杂、方法单一且难以进行有效表征等原因,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恢复一直是沉积盆地热史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为此,以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震旦系灯影组与寒武系沧浪铺组为例,探索了可指示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的有效古温标组合与方法体系,将传统古温标与具有不同封闭温度的低温热年代学古温标相结合,恢复了川中古隆起震旦系—寒武系重点层系热史,分析了在不同构造阶段的地层热演化特征、主要构造—热事件的热效应以及古地温对油气成藏关键过程的控制作用,并探讨了不同古温标在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恢复中的适用性与应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古隆起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与沧浪铺组主要经历了2期升温和2期冷却过程,在2期升温过程中,川中古隆起高磨地区灯影组达到的最高古地温接近240℃,沧浪铺组约200℃,在该区域峨眉山地幔柱事件未产生决定性影响;②古地温控制下,德阳—安岳裂陷区下寒武统烃源岩的热演化进程、高磨地区灯影组储集层的埋藏溶蚀高峰及油气充注成藏过程三者可相关联,而裂陷东翼下寒武统烃源岩热演化与之相比呈现出“滞后性”;③前陆盆地演化期的深埋藏升温是有机质向高—过成熟转化、原油裂解成气的主要阶段,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抬升可能为后2期的天然气充注提供了驱动力。结论认为,不同类型古温标可对叠合盆地古老地层所经历的不同阶段的热演化过程与构造—热事件起到指示作用,对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进行恢复,可采用多古温标—多地层联合的方法,并基于古温标数据分析,结合地层埋藏史与盆地古热流数值模拟等结果,可对关键时期的热史路径进行多手段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古隆起 高石梯—磨溪地区 震旦系—寒武系 叠合盆地 热史反演 古温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南部震旦系白云岩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 被引量:63
17
作者 王兴志 穆曙光 +2 位作者 方少仙 黄继祥 侯方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49-554,共6页
我国南方 ,特别是西南地区震旦系白云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潜力。四川盆地西南部震旦系白云岩储层多集中分布在灯影组的中、上部 ,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孔、洞、缝为主。这些孔隙的形成与演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成岩作用的控制明显 ... 我国南方 ,特别是西南地区震旦系白云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潜力。四川盆地西南部震旦系白云岩储层多集中分布在灯影组的中、上部 ,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孔、洞、缝为主。这些孔隙的形成与演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成岩作用的控制明显 ,压实作用和多期白云岩的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基本消失 ,而重结晶作用和溶解作用促进了次生孔隙的形成 ,但多期白云石和硅质的充填作用又导致次生孔隙缩小 ,局部消失。总之 ,震旦系白云岩储层内的孔隙是在长达六亿年左右的地质历史中 ,由各种成岩作用及其它因素相互影响下的最终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系 白云岩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储层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缘震旦系—古生界古油藏特征 被引量:17
18
作者 黄文明 刘树根 +4 位作者 徐国盛 王国芝 马文辛 张长俊 宋光永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5-299,共15页
震旦系古油藏具有两期储层沥青,古生界仅见有一期储层沥青。震旦系储层沥青丰富,其丰度受到构造岩溶不整合面控制,古油藏为岩性—构造古油藏;古生界储层沥青含量较少,分布明显受到岩性控制,古生界古油藏为小型的岩性古油藏。丁山—林滩... 震旦系古油藏具有两期储层沥青,古生界仅见有一期储层沥青。震旦系储层沥青丰富,其丰度受到构造岩溶不整合面控制,古油藏为岩性—构造古油藏;古生界储层沥青含量较少,分布明显受到岩性控制,古生界古油藏为小型的岩性古油藏。丁山—林滩场构造带震旦系古油藏恢复规模为8.63×108t,裂解生气量为5348.698×108m3;良村志留系古油藏规模为2.62×104t,裂解气量为1.62×107m3。震旦系—古生界储层沥青为高温热演化产物。各种指标综合分析表明,震旦系和寒武系储层沥青来自于寒武系烃源岩,志留系储层沥青则为震旦系古油藏原油跨层运移、逸散充注,二叠系储层沥青则与下志留统烃源岩相关。总体上,震旦系—古生界储层沥青的形成与烃源岩生烃和构造演化密切相关,震旦系第一期储层沥青形成时期为加里东期,震旦系第二期沥青和寒武系—二叠系储层沥青则为印支期—燕山期原油高温裂解形成。原油裂解气是震旦系—下古生界(包括二叠系)十分重要的气源之一,油气的跨层运移导致奥陶系和志留系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特别是在川东—渝东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 古生界 古油藏 原油裂解 储层沥青 跨层运移 四川盆地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蓬莱—中江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成藏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岑永静 梁锋 +3 位作者 王立恩 刘倩虞 张鑫哲 丁熊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8,共10页
通过钻井、岩心、测录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蓬莱—中江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气藏的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灯影组沉积期,随着海水侵入,古陆多被淹没或侵蚀夷平,盆地逐渐演变为碳酸盐岩台地。灯二上亚... 通过钻井、岩心、测录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蓬莱—中江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气藏的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灯影组沉积期,随着海水侵入,古陆多被淹没或侵蚀夷平,盆地逐渐演变为碳酸盐岩台地。灯二上亚段沉积期,川中北斜坡蓬莱—中江地区以发育台地边缘滩相和台地边缘丘相为特色,并可细分为滩核、滩缘、滩间海、丘核、丘缘、丘间海6种亚相,是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2)研究区灯二上亚段储层以藻云岩、藻砂屑云岩为主要储集岩,发育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型、粒内溶孔+藻格架孔型、裂缝型与孔洞型4种类型的储层,储层厚度分布特征与沉积相分布特征较吻合,位于台地边缘丘滩核的储层累积厚度大。(3)研究区灯二上亚段气藏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筇竹寺组烃源岩,烃源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及热演化程度高,气藏具备较好的烃源条件和封盖条件,具有“上生下储上盖”和“旁生侧储上盖”2种较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4)研究区油气充注主要发生于三叠纪—白垩纪,为多期“准连续”型,灯二上亚段气藏主要经历了奥陶纪—志留纪古油气藏聚集阶段、志留纪—石炭纪古油藏破坏阶段、二叠纪—三叠纪再次生烃成油藏阶段和三叠纪—侏罗纪原油裂解生气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地边缘相 藻云岩 藻砂屑云岩 旁生侧储 上生下储 原油裂解生气 筇竹寺组烃源岩 灯影组二段 震旦系 蓬莱—中江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凹槽形成机理及灯影组沉积新格局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刚 罗冰 +9 位作者 张新 徐少立 张本健 马奎 梁艺苇 严威 钟原 张自力 兰才俊 李堃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8,共16页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凹槽两侧陡坎带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突破,是盆地内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为了明确该凹槽的形成机理、形成期次及沉积新格局,进一步指导灯影组气藏的深化勘探,采用最新大连片三维地震成果、结合钻...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凹槽两侧陡坎带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突破,是盆地内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为了明确该凹槽的形成机理、形成期次及沉积新格局,进一步指导灯影组气藏的深化勘探,采用最新大连片三维地震成果、结合钻井等资料,分析了各期陡坎之间、陡坎与台缘带之间的空间展布关系,探索了陡坎的演化规律,进一步明确了天然气的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德阳—安岳凹槽陡坎总体表现为侵蚀谷特征,同沉积小断层的作用不明显;②灯影组二段(以下简称灯二段)发育Ⅰ、Ⅱ两个陡坎,灯影组四段(以下简称灯四段)发育一个陡坎,分别在桐湾Ⅰ和Ⅱ、Ⅲ幕侵蚀作用形成,这些陡坎与灯二段、灯四段台缘带无关;③灯二段沉积时期,受控于基底垒堑格局,发育由南向北进积的4~5排台缘带,呈北东向展布,其中蓬莱地区发育两个大型台缘带,台缘带丘滩体被陡坎Ⅱ截断,叠加岩溶作用形成优质储层。结论认为:①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与灯二段的陡坎叠合区发育灯四段陡坎型台缘带,而在灯四段槽上带,丘滩体仍呈北东向发育,表明该地区受陡坎Ⅱ与北东向古地貌双重因素控制;②蓬莱地区陡坎Ⅱ坡度变小,对灯四段台缘带控制作用减弱直至消失,主要发育2排北东向展布的缓坡型台缘带,即蓬莱①、②台缘带,蓬莱地区可作为今后天然气勘探重点关注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德阳—安岳凹槽 震旦系灯影组 台缘带 侵蚀谷 阶地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