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图像识别的震损结构残余变形检测 被引量:7
1
作者 霍林生 张耀文 +1 位作者 王胜法 李宏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7-133,共7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残余变形检测方法。该方法运用图像识别技术,通过分析震损结构的图片,得到构件间的夹角,从而确定残余变形。首先,针对实际获得的图片与被测平面之间通常都会存在一定角度、以至无法从斜拍图像直接测量变形的...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残余变形检测方法。该方法运用图像识别技术,通过分析震损结构的图片,得到构件间的夹角,从而确定残余变形。首先,针对实际获得的图片与被测平面之间通常都会存在一定角度、以至无法从斜拍图像直接测量变形的问题,提出基于射影几何原理的直线矫正方法;然后,结合变形检测的需要,在人工参与选取特征点的前提下,运用canny边缘检测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检测目标直线,进而应用直线矫正方法对目标直线进行矫正和角度计算;最后,通过测试图像和实际震损构件图像对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变形检测的精度较高,能够适用于震损结构残余变形的快速检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损结构 安全评价 图像识别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钢筋锈蚀的震损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宇 李宏男 李钢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97-105,共9页
提出了考虑钢筋锈蚀的震损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考虑钢筋锈蚀因素及地震作用后结构抗震性能的变化;通过数值算例获得了考虑钢筋锈蚀的震损结构的能力谱曲线,并与完好结构的能力谱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 提出了考虑钢筋锈蚀的震损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考虑钢筋锈蚀因素及地震作用后结构抗震性能的变化;通过数值算例获得了考虑钢筋锈蚀的震损结构的能力谱曲线,并与完好结构的能力谱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结果表明:钢筋锈蚀及地震损伤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对震损结构进行考虑钢筋锈蚀因素的抗震性能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锈蚀 震损结构 性能评估 时程 静力弹塑性分析 能力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层框架震损结构断柱装垫加固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云 吴从晓 吴从永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对汶川地震中底层框架震损或倒塌而其它层破坏较轻的框架结构和底框结构房屋的破坏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了避免该类结构需推倒重建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出了将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应用于该类震损结构中的加固新方法——断柱装垫法,给出了基底... 对汶川地震中底层框架震损或倒塌而其它层破坏较轻的框架结构和底框结构房屋的破坏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了避免该类结构需推倒重建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出了将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应用于该类震损结构中的加固新方法——断柱装垫法,给出了基底断柱装垫、层间断柱装垫和层间断柱装垫加消能减震三种方案。结合某工程算例,对底层破坏的框架结构采用上述3种方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断柱装垫方法加固底层框架震损而其它层破坏较轻的框架结构是可行的,并且加固后的结构抗震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能达到新的抗震设防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柱装垫加固 震损结构 消能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压缩的震损结构三维模型快速重建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霍林生 王忆泽 白晓煜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1-248,共8页
针对基于数字图像的大尺度三维结构模型建模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图像压缩算法对震损结构三维模型快速重建的方法。首先,拍摄得到结构的原始图像;其次,利用主成分分析算法压缩图像;最后,基于处理后的图像对结构三维模型进行重建。... 针对基于数字图像的大尺度三维结构模型建模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图像压缩算法对震损结构三维模型快速重建的方法。首先,拍摄得到结构的原始图像;其次,利用主成分分析算法压缩图像;最后,基于处理后的图像对结构三维模型进行重建。为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对一个混凝土试块,受损的剪力墙试验模型和实际单体建筑进行图像采集,利用论文提出的方法进行图像压缩和三维建模。结果表明:将主成分分析算法引入到三维重建技术中,可以在不影响结构模型精确性的基础上极大地减少模型重建时间,与传统的三维模型建模时间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结构三维建模所需的时间至少可降低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压缩 主成分分析 三维模型重建 震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动力响应推演及耗能差率的震损结构损伤演变快速评估
5
作者 程时涛 何浩祥 陈易飞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1,共12页
准确且切实可行的损伤评估方法可对震损结构的损伤程度进行量化,并为结构修复加固提供有效指导。针对实际工程条件以及已有损伤评估或识别方法在精度和可行性方面的不足,在传统弹塑性耗能差损伤评估方法上提出通过剪力比值消除质量影响... 准确且切实可行的损伤评估方法可对震损结构的损伤程度进行量化,并为结构修复加固提供有效指导。针对实际工程条件以及已有损伤评估或识别方法在精度和可行性方面的不足,在传统弹塑性耗能差损伤评估方法上提出通过剪力比值消除质量影响的广义损伤评估方法,仅以地震信号和结构动力响应即可实现对结构损伤的动态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用前震信号和Kalman滤波识别技术推演结构理想弹性响应,并利用主震信号实现结构整体和楼层损伤快速评估的方法。以钢混框架结构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震损结构整体及层间损伤评估方法能够准确反映结构损伤的动态演变过程以及薄弱层的分布。与传统弹塑性耗能差方法以及基于频率变化率的损伤评估方法对比,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性,可为实际震损结构损伤快速评定提供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评估 震损结构 KALMAN滤波 整体 层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TM的震损RC框架抗震性能快速评估及FRP加固方案比选
6
作者 马高 姜雪灿 贾立哲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2-610,共9页
近年来,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结构损伤事件时有报道,开展震损结构抗震性能评价与加固研究工作已成为地震灾区的紧迫需求。本研究旨在考虑地震动持时影响,运用耐震时程法,对震损结构、FRP加固震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并快速确定最优... 近年来,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结构损伤事件时有报道,开展震损结构抗震性能评价与加固研究工作已成为地震灾区的紧迫需求。本研究旨在考虑地震动持时影响,运用耐震时程法,对震损结构、FRP加固震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并快速确定最优FRP加固震损结构方案。首先,建立震损框架的OpenSees数值模型,随后生成多种不同持时的耐震加速度时程曲线(ETA),运用耐震时程法(ETM)和增量动力分析法(IDA)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对比ETM与IDA法得到的易损性曲线,可验证耐震时程法分析震损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FRP加固震损框架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综合考虑经济性、效率性等因素,选出最优加固方案。本研究表明,ETM能够高效分析和评估结构抗震性能,显著降低IDA法的计算成本,可为震损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与加固设计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程法 震损结构 持时 性能 FRP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损伤分析模型确定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周小龙 李英民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80-285,共6页
为合理确定地震受损钢筋混凝土结构数值分析模型,根据47个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在低周往复加载损伤试验条件下获得的滞回曲线数据结果,采用Park-Ang损伤指数计算公式,计算损伤构件不同损伤状态点对应的损伤指数值,并通过数据回归分析建立... 为合理确定地震受损钢筋混凝土结构数值分析模型,根据47个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在低周往复加载损伤试验条件下获得的滞回曲线数据结果,采用Park-Ang损伤指数计算公式,计算损伤构件不同损伤状态点对应的损伤指数值,并通过数据回归分析建立损伤构件刚度退化系数和强度退化系数与构件损伤指数值之间的拟合关系式;给出考虑地震损伤的损伤构件恢复力模型确定方法;通过数值算例对比分析结构地震损伤前后抗震性能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震害表现能够快速确定构件基于表观损伤状态的地震损伤分析模型,为震损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损结构 恢复力模型 伤指数 退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损钢筋混凝土结构减震加固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超 翁大根 彭林海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2-120,107,共10页
震损钢筋混凝土结构如何考虑损伤影响以进行减震加固设计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相关建筑加固与减震设计的系列标准规范,基于震损结构的各种加固工况探讨了减震加固技术的适用范围,概括了国内外有关消能减震加固技术的发展... 震损钢筋混凝土结构如何考虑损伤影响以进行减震加固设计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相关建筑加固与减震设计的系列标准规范,基于震损结构的各种加固工况探讨了减震加固技术的适用范围,概括了国内外有关消能减震加固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于震损结构加固的研究现状,简述了灾后震损结构进行减震加固的几种设计方法,并列出了部分典型的减震加固工程实例。最后,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现阶段震损结构减震加固研究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损结构 可修范围 加固 消能减技术 加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残余变形的震损框架结构性能评估及维修优化策略 被引量:3
9
作者 何浩祥 程时涛 廖李灿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33,共11页
针对实际震损结构可测信息有限、修复加固过程难以模拟以及修复加固后结构性能不易评估的现状,建立梁柱构件端部曲率与顶部位移的关系,厘清残余位移、位移、曲率、损伤指数之间的关联,提出在有限元中模拟构件修复加固的方法和流程以及... 针对实际震损结构可测信息有限、修复加固过程难以模拟以及修复加固后结构性能不易评估的现状,建立梁柱构件端部曲率与顶部位移的关系,厘清残余位移、位移、曲率、损伤指数之间的关联,提出在有限元中模拟构件修复加固的方法和流程以及根据不同损伤物理量对构件损伤进行量化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损伤物理量以及修复策略对钢筋混凝土震损结构进行快速修复,对修复后的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并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对震损结构进行快速修复能够有效降低结构再遇地震时发生严重破坏和倒塌的风险;在不同的损伤物理量中根据残余位移角量化构件损伤,并指导震损结构快速修复能够最大限度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相对于择件修复策略,择层修复具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损结构 伤评估 修复加固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损RC框架结构抗震冗余度加固及振动台试验研究
10
作者 保海娥 刘培 +1 位作者 左琼 罗开海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78,12,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基于冗余度理论的抗震设计方法在既有建筑和震损建筑抗震加固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文献[1]中基于冗余度理论的抗震设计方法对文献[2]中试验后的RC框架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并对加固后的RC框架结构进行振动台试验研究... 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基于冗余度理论的抗震设计方法在既有建筑和震损建筑抗震加固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文献[1]中基于冗余度理论的抗震设计方法对文献[2]中试验后的RC框架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并对加固后的RC框架结构进行振动台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历经各级激励后模型1的损伤程度远小于模型2,模型1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和更大的抗倒塌储备能力,同时也表明采用增大结构抗震冗余度的加固方案是合适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度 震损结构 加固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加固震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整体性倒塌能力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韩建平 何梁华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6,共9页
首先介绍了CFRP加固受损钢筋混凝土柱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OpenSees软件进行了建模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其次,对一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以受极罕遇地震影响进行预损,采用损伤指数和折减系数的方法建... 首先介绍了CFRP加固受损钢筋混凝土柱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OpenSees软件进行了建模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其次,对一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以受极罕遇地震影响进行预损,采用损伤指数和折减系数的方法建立震损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分析模型,并选择5种不同的CFRP加固方案对其进行加固;最后,对CFRP加固的震损RC框架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定量的评价了CFRP加固震损RC框架的抗整体性倒塌能力和抗倒塌安全储备。结果表明:CFRP加固能有效提高震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加固部位的选择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很大,在所选用的5种CFRP加固方案中,对底层及第2层的梁柱进行加固的方案对提高震损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整体性倒塌能力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 RC框架结构 加固 增量动力分析 抗整体性倒塌能力 抗倒塌安全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的主余震作用下RC框架损伤与震后性能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涛 马高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1-170,共10页
地震发生后,震损结构能否承受强余震是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中的重要问题。因此,准确评估主余震造成的结构损伤以及评估主震后震损结构的剩余倒塌能力至关重要。采用基于能量的地震损伤指标对结构损伤进行评估,以能量谱作为工程需求参数,... 地震发生后,震损结构能否承受强余震是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中的重要问题。因此,准确评估主余震造成的结构损伤以及评估主震后震损结构的剩余倒塌能力至关重要。采用基于能量的地震损伤指标对结构损伤进行评估,以能量谱作为工程需求参数,再通过引入震损结构模型对结构在主余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进行评估,建立主余震作用下结构整体损伤评估理论框架。然后,基于I V损伤指数对主余震下的结构损伤进行量化,得到震损结构的倒塌能力曲线,并确定结构剩余承受强余震的能力。以6层3跨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能量损伤指标法物理意义明确,可以从能量角度快速评价主余震下结构损伤;震损结构的剩余倒塌能力随着主震强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对于案例结构而言,主震下结构损伤小于0.32时可以认为震损结构是安全的可以承受强余震,介于0.32~0.52之间时,需要对震损结构加固修复,以保障余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损结构 能量伤指标法 主余序列 结构伤评估 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定地震诱发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建辉 韦晓 +1 位作者 戴仕贵 邓辉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海螺沟景区发生6.8级地震,震中烈度Ⅸ度。相较于2008年汶川8级地震和2013年芦山7级地震,此次地震震级要小,但是地震区为山区,地质灾害发育,造成交通中断、118人死亡或失踪。为探究泸定地震损失情况,作者对泸...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海螺沟景区发生6.8级地震,震中烈度Ⅸ度。相较于2008年汶川8级地震和2013年芦山7级地震,此次地震震级要小,但是地震区为山区,地质灾害发育,造成交通中断、118人死亡或失踪。为探究泸定地震损失情况,作者对泸定县和石棉县的主要地震影响区进行了为期5 d的考察。基于考察成果和区域地质资料,对地质灾害孕育、建筑结构震损和人员伤亡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灾后重建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地质灾害的上盘效应不突出,灾害主要分布于烈度Ⅶ度及其以上地区,规模小,以崩塌或落石和浅层滑坡为主,偶见基岩平面滑动和土体圆弧形滑动。2)地质灾害形式受地质条件控制。泸定县得妥镇以上为干热河谷,山坡卸荷较强,风化程度低,主要灾害形式为落石;得妥镇以下降雨量相对较大,山坡卸荷、风化严重,主要灾害形式为浅层滑坡。3)地质灾害主要出现在山脊、陡缓坡交接部位、侵蚀沟槽两壁,以及公路沿线。工程扰动是地质灾害密集分布和人员伤亡的促发因素。4)建筑结构震损主要出现在Ⅸ度烈度区,以磨西镇的震损最为严重。农村自建房屋和老旧建筑施工质量是影响结构抗震能力的主要问题,灾后重建房屋选址需要考虑场地效应影响。5)在高山峡谷地区,公路边坡加固和建筑结构避开落石影响区是降低地震伤亡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 地质灾害 结构 地质条件 场地效应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