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汶川县震后潜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韩用顺
王晶
+3 位作者
吴淼
李乐林
张东水
张金平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8-168,共11页
对震后潜在泥石流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是灾害预测预报与防治规划的重要内容和技术基础,也是目前泥石流领域研究的薄弱环节。以汶川县为典型研究区,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和遥感调查,遴选出震后泥石流频次、流量和地貌信息熵3个关键指标...
对震后潜在泥石流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是灾害预测预报与防治规划的重要内容和技术基础,也是目前泥石流领域研究的薄弱环节。以汶川县为典型研究区,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和遥感调查,遴选出震后泥石流频次、流量和地貌信息熵3个关键指标,改进震后泥石流流量计算方法,建立DNWT模型动态监测并快速提取震后泥石流物源信息;基于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采用GIS技术和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建立评价模型,进行研究区震后潜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与区划。结果表明:1)提出DNWT震后泥石流物源提取模型,能实现震后泥石流判识和崩塌滑坡及其松散堆积体等泥石流物源信息动态监测与自动提取;2)结合野外调查和泥石流物质量计算数据,采用配方法,修正了震后泥石流流量计算公式,与震前相比,堵塞系数增加1.72~3.46倍,流量呈指数增大;3)基于对研究进行小流域划分,引入地貌信息熵,简化震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参数,实现了对子流域地貌发育阶段和沟谷危险程度的判断;4)研究区大部分泥石流沟处于中度及以上危险区,具有极大的潜在危险性,其中高、极高危险性泥石流沟89条,占泥石流总数的39.2%,主要沿岷江干流和渔子溪河谷两岸分布,为防灾减灾的重点区,且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不宜进行规模以上开发建设,需加强灾害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研究结果可为震后泥石流遥感动态监测、定量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管理提供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后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物源信息提取
流量计算
汶川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泸定M_(S) 6.8级地震区湾东河流域泥石流活动性预测
被引量:
8
2
作者
张宪政
铁永波
+3 位作者
李光辉
杨昶
卢佳燕
鲁拓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35-1045,共11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发生M_(S) 6.8级地震,地震诱发大量同震崩滑体,并导致湾东河断流。基于现场调查、影像解译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采用空间统计和水文计算的方法,对湾东河流域同震崩滑体分布特征和潜在泥石流危险性进行了研究。结...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发生M_(S) 6.8级地震,地震诱发大量同震崩滑体,并导致湾东河断流。基于现场调查、影像解译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采用空间统计和水文计算的方法,对湾东河流域同震崩滑体分布特征和潜在泥石流危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湾东河流域内同震崩滑体主要分布在地震烈度Ⅸ度区,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主要沿沟道两侧展布,尤其是单薄山脊两侧临空面发育密度较大,距断层距离和坡度对其分布具有明显的控灾效应;未来湾东河流域暴发溃决型泥石流的冲出量可能为同等触发条件下震前泥石流的约两倍。依此提出了加强流域内溃决型泥石流风险防范,尽快通过综合监测预警获取泥石流发生的临界雨量值,在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泥石流规模放大系数等防灾减灾建议,为泸定地震后泥石流灾害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震后泥石流
同震崩滑体
溃决放大
危险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汶川地震驱动的隆升、剥蚀作用与龙门山地貌生长——以映秀红椿沟为例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勇
周荣军
+7 位作者
赵国华
李海兵
苏德辰
丁海容
颜照坤
闫亮
云锟
马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7,共13页
汶川(Ms 8.0)地震驱动的构造抬升作用和滑坡、泥石流剥蚀作用如何影响龙门山的地貌生长是目前争论的焦点。作者以位于汶川地震震中位置的映秀红椿沟泥石流为例,利用野外实测资料、航片和数字高程资料,开展了红椿沟流域汶川地震驱动的构...
汶川(Ms 8.0)地震驱动的构造抬升作用和滑坡、泥石流剥蚀作用如何影响龙门山的地貌生长是目前争论的焦点。作者以位于汶川地震震中位置的映秀红椿沟泥石流为例,利用野外实测资料、航片和数字高程资料,开展了红椿沟流域汶川地震驱动的构造抬升与滑坡、泥石流的表面侵蚀过程及其对龙门山地貌生长约束方面的定量研究,获得以下初步认识:(1)红椿沟位于汶川地震震中区的高山峡谷,发震断裂——北川断裂从该沟切过。(2)汶川地震触发的同震滑坡体积达3.800 1×106 m3,是震前滑坡量的3倍。(3)2010-08-13和2010-08-18强降雨形成的震后泥石流体积为0.705×106 m3,表明震后强降雨使同震滑坡量的20%转化为泥石流。(4)红椿沟泥石流将0.485×106 m3固体物质输入岷江河道(主河),导致河道变窄、河床升高、河床比降增大。(5)冲入河道量与同震滑坡量之间的转化率约为13%,冲入河道量与泥石流量之间的转化率为70%。(6)在红椿沟流域同震的滑坡体积(3.800 1×106 m3)小于同震的构造抬升体积(6.67×106 m3),仅有约57%的构造抬升量转化为滑坡量,表明以逆冲-走滑作用为特征的汶川地震所导致的构造抬升量大于滑坡量,将使龙门山地貌产生新的抬升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构造抬升
同震滑坡
震后泥石流
沉积通量
山脉生长
红椿沟
岷江
龙门山
青藏高原东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汶川县震后潜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韩用顺
王晶
吴淼
李乐林
张东水
张金平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出处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8-168,共11页
基金
交通运输部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53161T906)
岩土力学与工程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16GES06)
文摘
对震后潜在泥石流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是灾害预测预报与防治规划的重要内容和技术基础,也是目前泥石流领域研究的薄弱环节。以汶川县为典型研究区,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和遥感调查,遴选出震后泥石流频次、流量和地貌信息熵3个关键指标,改进震后泥石流流量计算方法,建立DNWT模型动态监测并快速提取震后泥石流物源信息;基于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采用GIS技术和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建立评价模型,进行研究区震后潜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与区划。结果表明:1)提出DNWT震后泥石流物源提取模型,能实现震后泥石流判识和崩塌滑坡及其松散堆积体等泥石流物源信息动态监测与自动提取;2)结合野外调查和泥石流物质量计算数据,采用配方法,修正了震后泥石流流量计算公式,与震前相比,堵塞系数增加1.72~3.46倍,流量呈指数增大;3)基于对研究进行小流域划分,引入地貌信息熵,简化震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参数,实现了对子流域地貌发育阶段和沟谷危险程度的判断;4)研究区大部分泥石流沟处于中度及以上危险区,具有极大的潜在危险性,其中高、极高危险性泥石流沟89条,占泥石流总数的39.2%,主要沿岷江干流和渔子溪河谷两岸分布,为防灾减灾的重点区,且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不宜进行规模以上开发建设,需加强灾害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研究结果可为震后泥石流遥感动态监测、定量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管理提供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
震后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物源信息提取
流量计算
汶川县
Keywords
post-earthquake debris flow
hazard assessment
source information extraction model
corrected discharge calculation method
Wen-chuan county
分类号
P642.23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泸定M_(S) 6.8级地震区湾东河流域泥石流活动性预测
被引量:
8
2
作者
张宪政
铁永波
李光辉
杨昶
卢佳燕
鲁拓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风险防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自然资源部成都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35-1045,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0A20110-01)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221746)。
文摘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发生M_(S) 6.8级地震,地震诱发大量同震崩滑体,并导致湾东河断流。基于现场调查、影像解译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采用空间统计和水文计算的方法,对湾东河流域同震崩滑体分布特征和潜在泥石流危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湾东河流域内同震崩滑体主要分布在地震烈度Ⅸ度区,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主要沿沟道两侧展布,尤其是单薄山脊两侧临空面发育密度较大,距断层距离和坡度对其分布具有明显的控灾效应;未来湾东河流域暴发溃决型泥石流的冲出量可能为同等触发条件下震前泥石流的约两倍。依此提出了加强流域内溃决型泥石流风险防范,尽快通过综合监测预警获取泥石流发生的临界雨量值,在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泥石流规模放大系数等防灾减灾建议,为泸定地震后泥石流灾害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泸定地震
震后泥石流
同震崩滑体
溃决放大
危险性预测
Keywords
Luding earthquake
post-earthquake debris flow
co-seismic landslides
outburst amplification
risk prediction
分类号
P642.23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汶川地震驱动的隆升、剥蚀作用与龙门山地貌生长——以映秀红椿沟为例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勇
周荣军
赵国华
李海兵
苏德辰
丁海容
颜照坤
闫亮
云锟
马超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7,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41010
40972083
+4 种基金
41172162
41372114
41340005)
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1121268)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SK-0801)
文摘
汶川(Ms 8.0)地震驱动的构造抬升作用和滑坡、泥石流剥蚀作用如何影响龙门山的地貌生长是目前争论的焦点。作者以位于汶川地震震中位置的映秀红椿沟泥石流为例,利用野外实测资料、航片和数字高程资料,开展了红椿沟流域汶川地震驱动的构造抬升与滑坡、泥石流的表面侵蚀过程及其对龙门山地貌生长约束方面的定量研究,获得以下初步认识:(1)红椿沟位于汶川地震震中区的高山峡谷,发震断裂——北川断裂从该沟切过。(2)汶川地震触发的同震滑坡体积达3.800 1×106 m3,是震前滑坡量的3倍。(3)2010-08-13和2010-08-18强降雨形成的震后泥石流体积为0.705×106 m3,表明震后强降雨使同震滑坡量的20%转化为泥石流。(4)红椿沟泥石流将0.485×106 m3固体物质输入岷江河道(主河),导致河道变窄、河床升高、河床比降增大。(5)冲入河道量与同震滑坡量之间的转化率约为13%,冲入河道量与泥石流量之间的转化率为70%。(6)在红椿沟流域同震的滑坡体积(3.800 1×106 m3)小于同震的构造抬升体积(6.67×106 m3),仅有约57%的构造抬升量转化为滑坡量,表明以逆冲-走滑作用为特征的汶川地震所导致的构造抬升量大于滑坡量,将使龙门山地貌产生新的抬升和生长。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构造抬升
同震滑坡
震后泥石流
沉积通量
山脉生长
红椿沟
岷江
龙门山
青藏高原东缘
Key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landslide
debris flow
erosion
sediment flux
mountain growth
Hongchun gully
Minjiang River
Longmen Mountains
eastern margin
Tibetan Plateau
分类号
P534.63 [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汶川县震后潜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
韩用顺
王晶
吴淼
李乐林
张东水
张金平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川泸定M_(S) 6.8级地震区湾东河流域泥石流活动性预测
张宪政
铁永波
李光辉
杨昶
卢佳燕
鲁拓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汶川地震驱动的隆升、剥蚀作用与龙门山地貌生长——以映秀红椿沟为例
李勇
周荣军
赵国华
李海兵
苏德辰
丁海容
颜照坤
闫亮
云锟
马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