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片材在震后加固剪力墙裂缝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建国 陈晓丹 陆纯 《建筑技术开发》 2010年第11期20-21,55,共3页
受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间接影响,富丽东方1号楼13层2-Q~2-M、1-Q~1-M两道剪力墙表面出现水平裂缝,为保证1号楼顺利完成施工并如期交付使用,对裂缝采用灌注环氧树脂封闭和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的方法进行处理和施工,同时确保了结构的安全性... 受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间接影响,富丽东方1号楼13层2-Q~2-M、1-Q~1-M两道剪力墙表面出现水平裂缝,为保证1号楼顺利完成施工并如期交付使用,对裂缝采用灌注环氧树脂封闭和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的方法进行处理和施工,同时确保了结构的安全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片材 剪力墙裂缝 震后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钢带加固震后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勇 王婷 +3 位作者 陈伟 刘如月 伊波松 马晨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5,共7页
提出采用预应力钢带加固技术对处于"可修"性能水准状态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快速抢救加固,以有效提高历经大震的混凝土框架抵抗余震的能力,并为震后全面加固提供条件.首先对一榀三层单跨1:2比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低周反复... 提出采用预应力钢带加固技术对处于"可修"性能水准状态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快速抢救加固,以有效提高历经大震的混凝土框架抵抗余震的能力,并为震后全面加固提供条件.首先对一榀三层单跨1:2比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低周反复拟静力试验,并加载至试件承载能力下降至极限荷载的85%时停止试验.然后采用预应力钢带加固技术对该框架试件的柱端、梁端和节点核心区进行加固,并重新进行低周反复拟静力,以考察加固后框架试件的抗震性能,通过详细对比加固前试件和加固后试件的承载能力、刚度、延性、层间位移角、耗能能力等性能指标,发现采用预应力钢带加固的震后框架试件基本上能达到震前框架的抗震性能,初步表明,采用预应力钢带加固技术可以实现对震后混凝土框架的有效加固,非常适用于对震后混凝土的快速抢救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预应力钢带 震后加固方法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预应力加固对单层砌体结构性能影响及施工
3
作者 李文秀 赵根兄 谢文龙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4期84-87,67,共5页
目前常用的加固方法难以达到湿作业时间短、承载力提升高和加固费用少等效果,因而选用了一种砌体结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通过荷载循环试验及破坏性试验得到未施加预应力模型、山墙两侧预应力模型及山墙中侧预应力模型的应变-荷载循环... 目前常用的加固方法难以达到湿作业时间短、承载力提升高和加固费用少等效果,因而选用了一种砌体结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通过荷载循环试验及破坏性试验得到未施加预应力模型、山墙两侧预应力模型及山墙中侧预应力模型的应变-荷载循环曲线。结果表明:在山墙两侧施加预应力对单层砌体房屋的抗剪性能和整体承载能力提升有良好的效果。同时经对比不同防火防腐材料性能,预应力筋采用聚醚砜-环氧复合涂料更为经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震后加固 防火防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结构强震动监控平台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影 王飞 +1 位作者 阎婷 康现栋 《城市与减灾》 2022年第4期45-49,共5页
引言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记录是抗震设计、震害评估、健康诊断、震后加固与重建、地震报警、烈度速报等多项相关研究的基础资料。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朝着智能化、多功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例如,迪拜世贸... 引言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记录是抗震设计、震害评估、健康诊断、震后加固与重建、地震报警、烈度速报等多项相关研究的基础资料。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朝着智能化、多功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例如,迪拜世贸中心结构整体安全监测系统和快速评估系统可通过台阵的实时监控获取建筑物在遭遇破坏性地震后的实际损失情况、健康状况,并提供可视化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贸中心 抗震设计 破坏性地震 震后加固 监控平台 地震报警 强震动 观测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