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达山水利枢纽坝基砂层震动液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宋宝玉 司富安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75-279,共5页
砂层震动液化问题是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首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根据工程勘察取得的大量试验资料 ,通过标贯、GJS原状取砂、OYO— 30 0 0系列密度测井及瑞利波测试等综合方法 ,对砂层震动液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为坝基加固处理提供了... 砂层震动液化问题是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首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根据工程勘察取得的大量试验资料 ,通过标贯、GJS原状取砂、OYO— 30 0 0系列密度测井及瑞利波测试等综合方法 ,对砂层震动液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为坝基加固处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瑞利波测试技术用于砂土震动液化是一个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枢纽 坝基 砂层 震动液化 工程地质 坝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振碎石桩处理高速铁路震动液化地基施工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广庆 《铁道工程学报》 EI 2004年第2期31-34,共4页
结合秦沈客运专线工程实际进行了干振碎石桩处理震动液化地基技术研究。分析了干振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机理,探讨了干振碎石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对桩身、桩间土及复合地基的检测,验证了干振碎石桩处理震动液化地基的可行性。
关键词 干振碎石桩 高速铁路 震动液化地基 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的动力特性试验及震动液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永乐 陈宇 +1 位作者 李敏芝 彭成山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64-67,共4页
根据粉煤灰的特性 ,分别对原状粉煤灰和击实粉煤灰进行了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提出了可靠的动强度参数和动剪切模量及阻尼比参数 .在此基础上 。
关键词 粉煤灰 云强度 动剪切模量 阻尼比 震动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网络在砂土震动液化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奎 刘兴昌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46-47,共2页
在简要分析BP算法的基础上 ,应用BP网络的理论与方法 ,选取地下水位、临界深度、平均标准贯入击数、地面最大加速度、震动持续时间作为指标 ,评价砂土震动液化 ,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砂土震动液化 评价 砂土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下BP网络在砂土液化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朱宝龙 夏玉成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0-33,共4页
介绍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训练BP网络的方法及其在砂土震动液化评价中的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MATLAB软件 BP神经网络 砂土震动液化 评价 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喷桩在治理砂土液化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万有 陈立龙 《林业科技情报》 2016年第2期129-131,共3页
震动液化是机器动力基础常见的病害。在饱和,松散或稍密状态的粉细砂地层上,机器动力基础经常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沉降,并影响周边厂房基础,使厂房基础按照由远到近产生逐渐加大的不均匀沉降,导致厂房墙体开裂,最终影响使用。通过高压旋... 震动液化是机器动力基础常见的病害。在饱和,松散或稍密状态的粉细砂地层上,机器动力基础经常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沉降,并影响周边厂房基础,使厂房基础按照由远到近产生逐渐加大的不均匀沉降,导致厂房墙体开裂,最终影响使用。通过高压旋喷和注浆法联合使用,可使饱和,松散或稍密状态的粉细砂地层中的砂粒粘结为整体,消除震动产生的液化影响,以确保易产生震动液化地层上的厂房及动力机器基础的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喷桩 注浆 震动液化 沉降 砂土液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枣庄—临沂地区新元古界震碛岩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宪依 王炳山 +1 位作者 李元仲 杨蕊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9-499,i0001,i0002,共13页
鲁西枣庄—临沂地区新元古界碳酸盐岩系中,发育有由地震造成的同沉积构造现象,如微晶方解石脉、层内变形褶曲、层内微断层和内碎屑碳酸盐岩堆积等。野外实地观察、地质剖面测量和室内分析研究认为它们是由地震产生的强震动,使距震中一... 鲁西枣庄—临沂地区新元古界碳酸盐岩系中,发育有由地震造成的同沉积构造现象,如微晶方解石脉、层内变形褶曲、层内微断层和内碎屑碳酸盐岩堆积等。野外实地观察、地质剖面测量和室内分析研究认为它们是由地震产生的强震动,使距震中一定范围的未固结沉积物经震动液化,震动变形形成的震积岩组合。根据其发育规律与组合特征,该地区震碛岩的形成应与古郯庐断裂在新元古代的活动密切相关。可初步确定为含有A、B和C3个震积岩单元的震动液化地震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液化 内碎屑碳酸盐岩 古郯庐断裂 枣庄-临沂地区 新元古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州海峡跨海工程新Ⅶ线区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因素评价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莉 李文成 沙志彬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3,共7页
通过对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固定式)新Ⅶ线调查区浅层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揭示了研究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地质条件,并对区内主要地质灾害因素进行了评价研究,认为新Ⅶ线区内海底表面无障碍物,区内也无任何断层,目前在潮流的作用下仍... 通过对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固定式)新Ⅶ线调查区浅层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揭示了研究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地质条件,并对区内主要地质灾害因素进行了评价研究,认为新Ⅶ线区内海底表面无障碍物,区内也无任何断层,目前在潮流的作用下仍在移动的沙波和沙垄是其主要的潜在地质灾害因素,而斜坡稳定性和砂土震动液化(海底以下20m范围内砂土层)在120年一遇的极端波浪荷载作用下或在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的情况下均不会构成该跨海工程的潜在地质灾害因素。同时还指出,虽然区内地质条件均属于不具活动能力的限制性地质条件,但其对工程设施仍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危险性,应给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州海峡跨海工程 灾害因素 地质条件 评价 地球物理特征 砂土震动液化 斜坡稳定性 潜在危险性 地貌特征 基本烈度 活动能力 工程设施 固定式 研究区 障碍物 砂土层 限制性 海底 地形 断层 沙垄 沙波 潮流 地震 波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nsity measures for seismic liquefaction hazard evaluation of sloping site
9
作者 陈志雄 程印 +2 位作者 肖杨 卢谅 阳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3999-4018,共20页
This work investigat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 large number of widely used ground motion intensity measures(I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liquefaction potential of a soil deposit during earthquake loading. In order to ... This work investigat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 large number of widely used ground motion intensity measures(I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liquefaction potential of a soil deposit during earthquake loading. In order to accomplish this purpose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32 sloping liquefiable site models consisting of layered cohesionless soil were subjected to 139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Two sets of ground motions, consisting of 80 ordinary records and 59 pulse-like near-fault records are used in the dynamic analyses. The liquefaction potential of the site is expressed in terms of the the mean pore pressure ratio, the maximum ground settlement, the maximum groun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nd the maximum ground horizontal acceleration. For each individual accelerogram, the values of the aforementioned liquefaction potential measures are determined. The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iquefaction potential measures and the IMs is evaluate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velocity spectrum intensity(VSI) shows the strongest correlation with the liquefaction potential of sloping site. VSI is also proven to be a sufficient intensity measure with respect to earthquake magnitude and source-to-site distance, and has a good predictability, thus making it a prime candidate for the seismic liquefaction hazard eval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liquefaction liquefaction potential index intensity measure(IM) pore pressure generation seismic response pred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