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放层下深部复杂构造区震动波CT及时序预警技术研究
1
作者 唐晓明 李后杰 +4 位作者 崔新峰 周长峰 李万山 马健 张宁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4年第1期164-167,共4页
针对徐庄煤矿保护层开采下复杂地质构造区8331工作面回采时存在的高应力危险,通过震动波波速CT成像技术和冲击变形能时空短临监测技术,分析了保护层开采下复杂地质构造区工作面开采的矿震活动规律,建立了震动波CT成像探测的保护层开采... 针对徐庄煤矿保护层开采下复杂地质构造区8331工作面回采时存在的高应力危险,通过震动波波速CT成像技术和冲击变形能时空短临监测技术,分析了保护层开采下复杂地质构造区工作面开采的矿震活动规律,建立了震动波CT成像探测的保护层开采下复杂地质构造区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技术和冲击变形能监测预警指标,并指导完成现场实践。研究表明,上方保护层的开采降低了8331工作面的应力水平,但回采至断层构造区时,矿震活动仍然频繁,动压显现强烈。震动波CT成像探测技术和冲击变形能时空短临监测技术组合使用,能对8331工作面回采期间的高应力冲击危险区域及其冲击危险程度做出实时、定量评价和体现震源的时序变化趋势,对于大能量事件和能量事件密集区的监测预警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复杂构造区 解放层开采 震动波CT成像 冲击变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性特征对冲击地压震动波光栅监测影响机理研究
2
作者 王一帆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8期113-120,共8页
为了得出冲击地压震动波在岩石中传播时岩性特征的影响机理,借助光纤光栅对不同岩石载体中的震动波进行了监测,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以Housner的随机震动模型为基础,对震动波与光纤光栅之间的耦合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 为了得出冲击地压震动波在岩石中传播时岩性特征的影响机理,借助光纤光栅对不同岩石载体中的震动波进行了监测,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以Housner的随机震动模型为基础,对震动波与光纤光栅之间的耦合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震动波可以改变光栅的周期Λ和有效折射率n eff,进而影响其初始波长,震动波幅值、相位及频率等参数与波长变化直接相关;震动波在岩石中传播的波速受岩性特征参数的影响,岩石的弹性模量、密度和泊松比以特定的形式影响光纤光栅的初始波长,且与波长变化呈余弦相关;对砂岩、石灰岩及大理石板分别进行了震动波传感监测实验,结果表明,3种岩石的岩性参数I与光纤光栅的初始波长值具有余弦函数对应关系,与理论分析的结果相一致。研究为煤岩冲击地压光纤光栅传感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践应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光纤光栅 震动波 岩性特征 光栅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危险性动态预测的震动波CT技术研究 被引量:101
3
作者 窦林名 蔡武 +2 位作者 巩思园 韩荣军 刘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8-244,共7页
针对煤矿冲击灾害日益频繁的现状,在应力与纵波波速的试验关系模型基础上,分析了采用纵波波速确定冲击危险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冲击危险性动态预测评价的震动波CT探测的技术,构建了震动波CT探测评价冲击危险性技术指标波速异常系数A n和... 针对煤矿冲击灾害日益频繁的现状,在应力与纵波波速的试验关系模型基础上,分析了采用纵波波速确定冲击危险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冲击危险性动态预测评价的震动波CT探测的技术,构建了震动波CT探测评价冲击危险性技术指标波速异常系数A n和波速梯度变化系数VG,并给出了各指标的判别准则,最后开展了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性质的岩体,纵波波速反映了冲击矿压发生的强度条件、能量条件和动载诱冲条件;震动波CT探测技术能够对现场冲击危险性做出动态评价和预测,并能对卸压解危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进行指导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危险性 震动波CT 速异常系数 速梯度变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动波在煤岩介质中传播特性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彪 陆菜平 +2 位作者 窦林名 刘辉 杜斌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47-253,共7页
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的Dynamic模块,将井下实测的一次冲击矿压信号作为震源,模拟研究了冲击震动波在不同煤岩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取得了如下主要结论:①震动波在煤岩层中的衰减与传播距离呈乘幂关系,且垂直方向的衰减指数要大于水平方... 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的Dynamic模块,将井下实测的一次冲击矿压信号作为震源,模拟研究了冲击震动波在不同煤岩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取得了如下主要结论:①震动波在煤岩层中的衰减与传播距离呈乘幂关系,且垂直方向的衰减指数要大于水平方向的衰减指数。②弱岩层结构对震动波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能量衰减作用,岩性越弱,厚度越大,震动波的衰减越显著。③弱岩层结构距离巷道顶板越近,对震动波的衰减效果越明显。此外,通过现场工程实践验证了震动波在弱岩层结构中传播的衰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矿压 震动波 衰减 传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矿震类型及震动波传播规律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窦林名 曹晋荣 +3 位作者 曹安业 柴彦江 白金正 阚吉亮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31,共9页
针对煤矿矿震分类缺乏定量化指标、矿震传播规律不清楚、危险性矿震难以判别等问题,综合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现场实测的方法,对煤矿矿震进行了分类,通过UDEC数值模拟再现了震动波在节理岩体中的传播过程,结合微震监测数据,统计分... 针对煤矿矿震分类缺乏定量化指标、矿震传播规律不清楚、危险性矿震难以判别等问题,综合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现场实测的方法,对煤矿矿震进行了分类,通过UDEC数值模拟再现了震动波在节理岩体中的传播过程,结合微震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矿震震动波传播过程中质点峰值速度和震动波能量的衰减规律,初步探讨了危险性矿震判别方法。结果表明:煤矿矿震可分为采动破裂型、巨厚覆岩型和高能矿震型3种,其中高能矿震型又可细分为煤体内爆型、顶板失稳型和断层活化型。根据矿震是否对井下人员或设备造成危害,又可将矿震分为正常矿震和危险性矿震2大类。矿震震动波传播受多种因素影响,煤岩体中的不连续面对震动波传播作用明显。揭示了不连续面对震动波应力传递的阻断机制:当震动波传递的应力与原岩应力叠加超过不连续面强度时,不连续面发生破坏,出现一定位移,介质的不连续性阻断了震动波应力传播。矿震传播过程中,质点峰值速度与震动波能量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峰值速度、能量均与传播距离呈负指数型关系。实测表明:某矿区实体煤区域和采空区区域的质点震动速度吸收系数分别为0.00375和0.0076,震动波能量吸收系数分别为0.0075、0.0152,2种区域内震动波衰减差异明显,不连续面对震动波传播影响显著,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震类型 震动波 能量衰减 冲击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震动波CT反演的巷道掘进超前探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桂兵 李成海 +3 位作者 刘体军 王九红 郑有雷 巩思园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2-79,共8页
针对巷道掘进诱发冲击地压的难题,基于震动波CT反演原理和波速SIRT算法,研发出1种可实现井下主、被动震动波信号实时采集与CT反演的巷道掘进超前探测技术。该技术能实时监测掘进巷道超前位置以及工作面区域的震源分布,形成穿透煤岩层的... 针对巷道掘进诱发冲击地压的难题,基于震动波CT反演原理和波速SIRT算法,研发出1种可实现井下主、被动震动波信号实时采集与CT反演的巷道掘进超前探测技术。该技术能实时监测掘进巷道超前位置以及工作面区域的震源分布,形成穿透煤岩层的高密度射线覆盖,生成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波速反演云图,进而分析掘进巷道超前应力分布。以济三煤矿183下05掘进工作面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震动波CT反演云图能得出掘进巷道超前应力集中分布区域,经过钻屑法的检验证明该区域属于高应力危险集中区,从而验证该技术能实时探测巷道掘进工作面周边的应力分布,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波 CT反演 实时探测 掘进巷道 超前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震动波CT技术的冲击危险预测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金双林 马志强 +1 位作者 李静 何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7-69,共3页
以三河尖煤矿南二采区9煤辅运上山掘进巷道为例,掘进前采用震动波CT技术反演分析了区域波速分布,得出了高应力及高应力梯度对应的冲击危险区域,通过掘进期间矿压显现验证了预测的准确性。采取针对性卸压治理措施后,进一步采用震动波CT... 以三河尖煤矿南二采区9煤辅运上山掘进巷道为例,掘进前采用震动波CT技术反演分析了区域波速分布,得出了高应力及高应力梯度对应的冲击危险区域,通过掘进期间矿压显现验证了预测的准确性。采取针对性卸压治理措施后,进一步采用震动波CT反演技术对卸压区域波速分布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经卸压治理,该区域波速降低,高应力及高应力梯度区得到消除,区域冲击危险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该巷道的安全掘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波 冲击矿压 高应力 CT反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凸形地貌对爆破震动波传播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8
作者 唐海 李俊如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89-1294,共6页
应用UDEC程序模拟了爆破震动波在两种凸形地貌中的传播特征,并与广东岭澳核电站2期基础爆破开挖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凸形地貌对爆破震动波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其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吻合得比较好。研究结果还揭示... 应用UDEC程序模拟了爆破震动波在两种凸形地貌中的传播特征,并与广东岭澳核电站2期基础爆破开挖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凸形地貌对爆破震动波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其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吻合得比较好。研究结果还揭示,在一定爆破能量下,爆破震动波速度放大系数并不随台阶型凸形地貌的增高而单调增加,而是先随凸形地貌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凸形地貌高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放大系数达到最大值,当凸形地貌高度超过这一临界值时,放大系数随凸形地貌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另外,在孤立凸形地貌下爆破振动波速度放大系数还与凸形地貌的高宽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形地貌 爆破震动波 放大系数 临界值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体中震动波传播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杜斌斌 王少波 +1 位作者 王德建 杜航航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7-9,12,共4页
以某矿实际地质条件为依托,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及其中的Dynamic模块,采用输入微震监测系统实际拾取的震动波,分别模拟了震动波在相同及不同震源离条件下的衰减特性;直接顶力学参数的大小、震动波频率、幅值及由于断层的存在对震动... 以某矿实际地质条件为依托,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及其中的Dynamic模块,采用输入微震监测系统实际拾取的震动波,分别模拟了震动波在相同及不同震源离条件下的衰减特性;直接顶力学参数的大小、震动波频率、幅值及由于断层的存在对震动波传播特性的影响。得出结论有:震动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水平方向的衰减速度小于垂直方向的衰减速度,且随着震动距离的增大,所对应的的震动参数逐渐减小;弱岩层对震动波的传播有一定衰减作用;某一频率或频率范围的震动波波动能够激发模型的最大响应,随着震动幅值的增大,无论是顶板还是底板其所对应的各项参数都将相应的增大;在采掘作用影响下,断层的活化将大幅提高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震动波 衰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动波在岩质边坡中的传播特性研究
10
作者 张飞 孟祥甜 +2 位作者 李铸峰 陈永勤 李茂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66,共3页
利用FLAC3D数值模拟动态软件中的仿真模块,对实测地震波信号在不同岩质边坡中的传播特性进行模拟,通过控制变量研究,得到震动波在岩质边坡传播中的阻尼效应及反射规律等结论。此外,通过监测露天矿采场实际爆破情况,验证了震动波在预裂... 利用FLAC3D数值模拟动态软件中的仿真模块,对实测地震波信号在不同岩质边坡中的传播特性进行模拟,通过控制变量研究,得到震动波在岩质边坡传播中的阻尼效应及反射规律等结论。此外,通过监测露天矿采场实际爆破情况,验证了震动波在预裂爆破形成的预裂缝中传播的衰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波 高程放大 阻尼衰减 传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积土高铁路基震动波的人工合成
11
作者 兰常玉 刘家顺 党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S1期75-78,共4页
地震荷载作用形成的震动波具有非平稳性、随机性等特点。在室内动三轴试验中不能准确将实际的震动波施加给土体试样,也就无法准确研究风积土土体在地震荷载作用时的动力特性。文中首先基于对风积土路基周边地震资料的分析,以与抗震规范... 地震荷载作用形成的震动波具有非平稳性、随机性等特点。在室内动三轴试验中不能准确将实际的震动波施加给土体试样,也就无法准确研究风积土土体在地震荷载作用时的动力特性。文中首先基于对风积土路基周边地震资料的分析,以与抗震规范相容的功率谱为目标谱,确定需要控制的反应谱的坐标点和反应谱的容许误差,利用三角级数法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法合成了人工地震波;然后利用M ATLAB和震动持时、频率和幅值等实测数据合成了具有一定频谱特性的人工波,从而极大地方便和简化了对震动荷载作用下风积土的动力特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土 高铁路基 地震荷载 震动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高应力区沿空掘巷震动波层析成像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跃文 董敬源 +3 位作者 崔新峰 周长峰 樊存栋 李万山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2年第5期180-182,共3页
针对徐庄煤矿7313工作面复杂构造沿空掘巷存在的高应力危险性,分析了复杂地质构造区沿空掘巷的矿震活动规律。通过超声波测试实验,创建了震动波层析成像探测的复杂地质构造高应力沿空掘巷期间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技术,并基于震动波层析成... 针对徐庄煤矿7313工作面复杂构造沿空掘巷存在的高应力危险性,分析了复杂地质构造区沿空掘巷的矿震活动规律。通过超声波测试实验,创建了震动波层析成像探测的复杂地质构造高应力沿空掘巷期间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技术,并基于震动波层析成像探测冲击危险指标与判识标准,指导完成现场实践。研究表明,7313工作面溜子道在复杂地质构造高应力区沿空掘进,矿震活动频繁,动压显现强烈。在7313工作面复杂地质构造高应力区沿空掘巷全过程应用震动波层析成像探测技术,能对高应力冲击危险区域及其冲击危险程度做出实时、定量评价,强矿压显现的预警预报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 高应力区 沿空掘巷 震动波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面基层中冲击震动波传播特性的微震试验研究
13
作者 佘艳华 苏华友 黄今 《公路交通技术》 2008年第4期19-21,25,共4页
在试验路段,通过试验模拟车辆对路面的行车作用,利用HZ-MS48型微地震监测系统采集微地震波,并对微地震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阐述微震数据采集试验的方案及过程,对几种微地震波形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冲击震动波在路面基层中的传播特性。同... 在试验路段,通过试验模拟车辆对路面的行车作用,利用HZ-MS48型微地震监测系统采集微地震波,并对微地震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阐述微震数据采集试验的方案及过程,对几种微地震波形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冲击震动波在路面基层中的传播特性。同时,以其中一个典型微地震事件定位为例,验证微地震监测的定位精度,为交通车辆监测提出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试验 路面基层 冲击震动波 传播特性 微震事件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震动波传播光纤光栅监测机理及实验分析
14
作者 魏世明 任曙光 +2 位作者 王富莹 张泽升 靳梦帆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102,共5页
为探索煤岩动力灾害新的监测方法,开展了震动波传播光纤光栅监测机理及监测过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针对光纤光栅悬臂梁式加速度传感器,通过理论传感模型得出了震动波作用下的传感方程;以石灰岩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震动波传播光纤光栅传... 为探索煤岩动力灾害新的监测方法,开展了震动波传播光纤光栅监测机理及监测过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针对光纤光栅悬臂梁式加速度传感器,通过理论传感模型得出了震动波作用下的传感方程;以石灰岩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震动波传播光纤光栅传感监测的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波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可以较为精确地监测震动波的输入频率,波长变化量与震动波的输入频率、传感器的布设角度等参量有关;当输入频率越靠近传感器的固有频率、传感器与震源连线之间的夹角越小,以及测点距震源越近时,光纤光栅的波长变化量越大,光信号响应特征越明显。以上研究表明,通过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实现岩体内部不同参数震动波传播的精确测量。研究为探索岩体震动波传播提供了新的监测方法与手段,这对于形成一种更为有效的矿井动力灾害预报预警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震动波 光纤光栅 传感器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力场-震动波场”的深部工作面合理终采线位置确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广安 蒋启鹏 +4 位作者 伍永平 窦林名 解嘉豪 王超 刘海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571-580,共10页
大量的现场实践表明,深部工作面终采线和下(上)山煤柱区冲击显现频发。受巷道布局影响,此段煤体容易形成"准煤柱",在高静载作用下易于诱发冲击地压,其与回采速度关系不大,主要与高位覆岩结构及支撑围岩的状态有关。以山东曲... 大量的现场实践表明,深部工作面终采线和下(上)山煤柱区冲击显现频发。受巷道布局影响,此段煤体容易形成"准煤柱",在高静载作用下易于诱发冲击地压,其与回采速度关系不大,主要与高位覆岩结构及支撑围岩的状态有关。以山东曲阜星村煤矿3302工作面"7·26"冲击地压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测数据,构建了基于"应力场-震动波场"联合评价的合理终采线位置确定的方法。首先,基于掘进期间揭露的静态地质资料计算分析工作面超前应力场分布规律,对工作面终采线附近的冲击危险性进行静态评价。根据工作面采空区上覆主关键层破断与否,将其顶板结构划分为全空间OX结构和半空间OX结构。通过理论分析2种顶板结构的应力传递机制,建立了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估算模型,提出了超前支承压力估算方法。其次,根据微震和应力在线监测系统对工作面回采期间的矿震和应力动态信息进行监测,基于震动场监测识别应力异常区域,进而动态的确定工作面终采线位置。钻孔应力监测通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应力的变化,推断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微震监测对于终采线位置的确定,主要考虑回采时引起的各能量级震动的超前范围;震动波CT反演技术建立以波速异常系数An和波速梯度异常系数VG为主要因子的冲击地压危险评估模型,根据波速分区特征确定工作面的超前支承压力带。采用本文提出的静态估算模型及动态评估方法,对3302工作面终采线位置进行了优化。结合理论分析(255 m)、应力在线监测(200 m)、微震监测(262 m)和震动波CT反演(220~250 m)结果,最终可确定3302工作面终采线保护煤柱宽度应不小于26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应力场-震动波 微震监测 合理终采线 顶板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震群震动波能量衰减特性的冲击地压危险预测方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耀琪 曹安业 +5 位作者 王崧玮 杨耀 郭文豪 薛成春 白贤栖 李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23-1533,共11页
煤岩体应力调整和破裂伴随弹性能的聚散并向外辐射震动波,通过震动波的能量特性可描述煤岩体的累积损伤以及弹性能集聚,综合两者可用于冲击地压危险的预测。研究了微震震动波的能量衰减规律,特别讨论了大尺度破裂下震动波能量对震源能... 煤岩体应力调整和破裂伴随弹性能的聚散并向外辐射震动波,通过震动波的能量特性可描述煤岩体的累积损伤以及弹性能集聚,综合两者可用于冲击地压危险的预测。研究了微震震动波的能量衰减规律,特别讨论了大尺度破裂下震动波能量对震源能量、半径、能量衰减系数以及受载点距震源距离的衰减响应规律,以甘肃某矿250106-1工作面微震实测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不同震源能级的能量衰减系数分布规律;提出了基于震动波损伤效应的静载强度指标φ_(s)以及描述弹性能集聚程度的动载强度指标φ_(d),基于动静载叠加原理构建了冲击危险的综合预测指标φ_(sd),并进行了预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250106-1工作面24起冲击事件统计结果说明其工作面超前300 m临空回采巷道为冲击发生的高风险区域;震源能量、半径、受载点距震源的距离对能量衰减的影响较大,而能量衰减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预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φ_(s)对冲击显现区域的预测效果较好,而对大能量事件的预测效能较低;φ_(d)仅可对部分大能量事件进行预测,同时预测的冲击危险区域较广,侧面降低了φ_(d)对冲击显现区域的预测效能;对于综合预测指标φ_(sd),大能量事件位于中等冲击危险区域的概率超过70%,并且冲击明显显现区域全部位于中等冲击危险区内,说明φ_(sd)可有效预测大能量事件和冲击显现区域,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震动波 能量衰减 冲击显现 大能量事件 微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动波在无限大岩体中传播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国峰 杨全枝 +1 位作者 张晓斌 于小龙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5-88,共4页
介绍了岩体介质中震动波的研究情况,根据弹性力学相关理论得到震动波在岩体介质中传播的波动方程,分析了影响其在岩体介质中传播的衰减因素,并选取浅层均质、无限大岩体(砂岩、花岗岩)作为试验研究对象,从幅值、频率两方面分析了震动波... 介绍了岩体介质中震动波的研究情况,根据弹性力学相关理论得到震动波在岩体介质中传播的波动方程,分析了影响其在岩体介质中传播的衰减因素,并选取浅层均质、无限大岩体(砂岩、花岗岩)作为试验研究对象,从幅值、频率两方面分析了震动波在无限大岩体中的传播规律。结果表明,震动波在单一岩性岩体中传播,信号幅值与其传播距离呈负指数关系衰减,衰减系数的大小与岩性有关,岩性越致密,衰减程度越低;频率是影响震动波衰减的主要因素,高频信号段衰减快,低频信号段衰减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波 无限大岩体 传播规律 信号衰减 频率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动波作用下尾矿坝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旬 卞宁东 曾霄祥 《现代矿业》 CAS 2014年第4期65-68,共4页
针对某尾矿坝特定工况条件,通过现场测震实验,采用溃坝风险分析、渗流模拟、稳定性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在爆破震动波作用下的尾矿坝稳定性问题,确定影响尾矿坝安全的主要因素,判明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尾矿坝稳定性的安全边界条件。结果表明... 针对某尾矿坝特定工况条件,通过现场测震实验,采用溃坝风险分析、渗流模拟、稳定性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在爆破震动波作用下的尾矿坝稳定性问题,确定影响尾矿坝安全的主要因素,判明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尾矿坝稳定性的安全边界条件。结果表明:在拟定震动条件下的尾矿坝振动速度为12.0 cm/s时已没有安全储备,安全允许爆破振动速度应控制在6.0 cm/s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波 尾矿坝 渗流场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的动力特性及震动波在岩体中的传播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桂桐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3-38,共6页
本文论述了岩体在动力作用下所具有的动态特性及震动波的传播规律。通过现场实测资料的分析,闸述了影响震动效应的各种因素,从而得出震动波在岩体内和地表的传播规律有着本质差别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岩体(露天矿边坡或地下峒室)动力效... 本文论述了岩体在动力作用下所具有的动态特性及震动波的传播规律。通过现场实测资料的分析,闸述了影响震动效应的各种因素,从而得出震动波在岩体内和地表的传播规律有着本质差别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岩体(露天矿边坡或地下峒室)动力效应提供更为符合工程实际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动力特性 震动波 岩体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面掘进强矿震异常区震动波CT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克程 阚竹祥 朱广安 《山东煤炭科技》 2017年第5期115-116,119,共3页
针对山东滕州朝阳煤矿3112孤岛工作面掘进期间面临的强矿震威胁,建立了基于震动波CT的矿震异常区评价方法,并给出了判别标准。研究表明:3112孤岛工作面切眼附近出现波速异常显现,为后期的高能量矿震多发区,冲击危险程度较高。
关键词 冲击矿压 孤岛工作面 矿震异常 震动波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