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地区M≥5.0地震前中等地震集中活动的震兆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曹凤娟 焦明若 +2 位作者 王亮 王岩 李彤霞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5-393,共9页
定义了描述东北地区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的3个参量E、T和R,并对东北地区11次M≥5.0地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辽宁地区和嫩江断裂以西地区M≥5.0地震前均存在4级地震集中活动的现象,且预期的5级... 定义了描述东北地区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的3个参量E、T和R,并对东北地区11次M≥5.0地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辽宁地区和嫩江断裂以西地区M≥5.0地震前均存在4级地震集中活动的现象,且预期的5级以上地震大部分发生在最近1次4级地震后的半年内;嫩江断裂以东地区5级地震前没有中等地震集中活动的特征。ETR方法在中等地震活跃后判定未来5级地震的震中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震兆 嫩江断裂 中等地震 集中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强震活动特征及短期震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翔 吴国华 +1 位作者 付虹 单连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3,共7页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研究了滇西北强震活动韵律特征及最近10多年来6.0级以上强震前震中附近中小地震活动空间演化图像。对1986年以来滇西北5.0级以上中强震前该地区M≥3.0和M≥4.0地震的活跃和平静异常以及3级以上震群进行了清理和配套性研...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研究了滇西北强震活动韵律特征及最近10多年来6.0级以上强震前震中附近中小地震活动空间演化图像。对1986年以来滇西北5.0级以上中强震前该地区M≥3.0和M≥4.0地震的活跃和平静异常以及3级以上震群进行了清理和配套性研究,定量地给出了滇西北强震短期震兆指标。得到以下主要结果:滇西北6.0级以上强震前,在全省4.0级以上地震平静异常阶段或3.0级以上地震活跃阶段,震中附近3级地震比较活跃,并形成明显的条带、围空、密集等地震活动有序分布异常图像;滇西北6.0级以上地震短期异常综合预报量Y≥0.56。短期震兆模型可分为两种:①滇西北3.0级以上地震活跃异常和3~4级震群活动同时出现;②滇西北4级以上地震出现平静异常后又出现3.0级以上地震平静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震兆 短期 配套性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兆共迁法对金县水准异常与海城和唐山地震的关联性讨论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安宁 郭增建 +2 位作者 张向红 白雪见 任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5-396,共2页
0引言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前发生在金县水准异常是可靠的,但是否可联系预测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唐山地震有争议。争议的焦点之一是金县距两个震中的距离较远。本文用"震兆共迁法"讨论了可用于海城和唐山地震的预测的相关联系问题。
关键词 震兆共迁法 金县水准异常 海城大震 唐山大震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震兆共迁法以平凉远台地电前兆异常回顾性讨论2017年九寨沟大震的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增建 郭安宁 +2 位作者 白雪见 孙昱 段博儒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57-961,共5页
2017年九寨沟7级大震前平凉台上的短临地电阻率异常甚为明显,平凉距九寨沟震中360km。如此远的震中距离只能用“震兆共迁法”预测九寨沟大震震中。
关键词 远前兆 震兆共迁法 九寨沟大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台倾斜潮汐形变干扰异常与震兆异常的识别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敏 郭欣 郑许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06期79-83,共5页
在系统清理重庆台十多年来的水平摆倾斜仪的记录图纸、观测数据与原始手簿后,分析总结了温度、降雨、抽水、载荷改变等强干扰的形态特征、干扰机理、影响量级等,确定了其识别方法和轨迹运行规律及排除方法;并对发生于距台站北67 km的统... 在系统清理重庆台十多年来的水平摆倾斜仪的记录图纸、观测数据与原始手簿后,分析总结了温度、降雨、抽水、载荷改变等强干扰的形态特征、干扰机理、影响量级等,确定了其识别方法和轨迹运行规律及排除方法;并对发生于距台站北67 km的统景5.4级地震(1989-11-20)前4天台站水平摆倾斜潮汐形变记录出现的异常现象作出了确属震兆异常图像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潮汐形变 干扰与震兆识别 异常形态与量级 时空特征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江苏省几次中强地震地下流体震兆特征
6
作者 毛纪英 郭一新 《地震学刊》 CSCD 1991年第3期65-71,共7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江苏省内中强地震显示了较高的活动水平(Ms>5.0级地震约3-5年发生一次).本文通过对1979年始建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网以来,江苏省发生的几次中强地震震例资料剖析,讨论了中强地震前地下流体动态异常场和震兆信息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江苏省内中强地震显示了较高的活动水平(Ms>5.0级地震约3-5年发生一次).本文通过对1979年始建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网以来,江苏省发生的几次中强地震震例资料剖析,讨论了中强地震前地下流体动态异常场和震兆信息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中强震 地下水 流体 震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方法对四川九寨沟7级地震的初步回顾预测 被引量:5
7
作者 郭增建 郭安宁 赵乘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43-45,共3页
对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的7级地震,基于四种非传统预测地震的方法进行回顾分析。这四种方法分别为:准静中动地震法,三性法预测,异年倍九法,震兆共迁法。在进行回顾性预测之后,发现其结果都有一定程度的符合性。
关键词 九寨沟7级地震 回顾预测 准静中动地震法 三性法预测 异年倍九法 震兆共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肇东痕量氢野外定点观测实验与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继业 张彦吉 +4 位作者 高研 孙强 周晨 任建辉 马龙辰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6-133,共8页
利用ATG-300H便携式测氢仪,对黑龙江省高寒地区肇东痕量氢进行野外定点连续观测,并对泰来3.3级地震震兆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肇东痕量氢表现为高值突跳,异常幅度大,持续时间短;氢气浓度4组高值异常,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q... 利用ATG-300H便携式测氢仪,对黑龙江省高寒地区肇东痕量氢进行野外定点连续观测,并对泰来3.3级地震震兆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肇东痕量氢表现为高值突跳,异常幅度大,持续时间短;氢气浓度4组高值异常,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通过对高寒地区肇东痕量氢异常特征及异常机理分析,为痕量氢资料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观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氢 高寒地区 定点观测 震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卫星云图预测地震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斌 王丽丽 《遥感信息》 CSCD 2006年第5期52-55,I0006,共5页
本文作者利用卫星云图经多年观察分析,发现地震区卫星云图上的云异常,对异常云现象总结归纳,提出了“震兆云”的概念及其发生规律、形态特征、与预测地震的关系。结合MDCB地震前兆监测仪、地表热红外遥感方法等三种方法联合预测实践,将... 本文作者利用卫星云图经多年观察分析,发现地震区卫星云图上的云异常,对异常云现象总结归纳,提出了“震兆云”的概念及其发生规律、形态特征、与预测地震的关系。结合MDCB地震前兆监测仪、地表热红外遥感方法等三种方法联合预测实践,将预测地震的准确率提高到了6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云图 地震预测 震兆 热红外 电磁波MDCB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iodic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as potential precursor for seismic activity 被引量:1
10
作者 YONG Shan-shan WANG Xin-an +4 位作者 ZHANG Xing GUO Qin-meng WANG Jing YANG Chao JIANG Bing-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8期2463-2471,共9页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may be a promising precursor to seismic activity which has been observed in many case studies in past decades.However,the correlation and causation between the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and the s...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may be a promising precursor to seismic activity which has been observed in many case studies in past decades.However,the correlation and causation between the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and the seismic activity are still unclear without intensive observation network.In order to find seismoelectromagnetic phenomenon,we deployed AETA(acoustic and electromagnetic testing all-in-one system),a high-density multi-component seismic monitoring system in the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 Experiment site(CESE,in Sichuan Province and Yunnan Province,China)and the capital circle(areas with a distance which is≤200 km from Beijing),to record electromagnetic and geo-acoustic data across 0.1 Hz−10 kHz.In the course of data collection,we discovered an electromagnetic waveform that occurs on a daily basis.Because the signal generally coincides with sunrise and sunset,we named this phenomenon the SRSS(Sunrise-Sunset)waveform.After conducting three statistical tests based on seismicity and SRSS,we determined that the SRSS waveform is rou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onset of seismic activity.It generally occurs at the regions where seismicity occurs.This discovery might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future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precursor periodic electromagnetic signal Sunrise-Sunset(SRSS)wavefo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