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达-雨量计-粒子激光探测仪联合估测辽宁试验区降水量业务系统
1
作者 房彬 班显秀 杨文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5306-15307,15334,共3页
利用雷达-雨量计-粒子激光探测仪联合校准法,设计了雷达-雨量计-粒子激光探测仪联合估测辽宁试验区降水量业务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提高缺乏雨量计或雨量计网密度较小地区降水量的观测精度,更好地预测洪涝、风暴等灾害的范围和强度。
关键词 业务系统 Z-I 关系 雷达-雨量计-粒子激光探测仪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同雨团样本概念雷达和雨量计的实时同步结合方法 被引量:26
2
作者 万玉发 吴翠红 金鸿祥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2-273,共12页
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准同雨团样本概念雷达与雨量计(R&G)的实时同步结合技术。由于存在探测时空和分辨率的两种差异,雷达与雨量计(R&G)的同样本对应历来被视为一道难题。但观测表明,雨量计与其垂直上空雷达的小时累积量(ZOH,QG)存... 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准同雨团样本概念雷达与雨量计(R&G)的实时同步结合技术。由于存在探测时空和分辨率的两种差异,雷达与雨量计(R&G)的同样本对应历来被视为一道难题。但观测表明,雨量计与其垂直上空雷达的小时累积量(ZOH,QG)存在符合幂律的相关性。以此为基础,提出旨在基本消除时空差异的准同雨团样本概念和5个R&G直接对应关系,着重研究一种简便实用的"时间积分垂直同步采样"TIVS,以及具有幂律形式的ZOH-QG关系。有意义的是在固定指数条件下系数AB或AM,具有Z-R转换和雨量计调整(订正)同步结合于一式的功能,两种设备在探测分辨率上巨大差异而引起的降水估算误差由此得到明显缓解。这种利用ZOH-QG关系估算地面小时降水累积量的方法称为RASIM。经过两个降水个例的试验初步表明,雷达估算半径为230km内地面区域小时累积降水量的正确率在90%以上,而全过程以站为计的点评估相对误差率平均为20%左右。本文还对时间积分垂直同步采样在具有风漂移效应各种环境风场中的可利用性作了详细分析,揭示了时间积分垂直同步采样方法的物理本质,明确指出这是一种近似的准同雨团样本采样;同时通过分析R&G数据对的分布规律,研究提出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明显改善了ZOH-QG关系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雨量计 准同雨团样本 同步结合 小时等效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与雨量计联合估测降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8
3
作者 东高红 刘黎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9,共10页
在对比分析质量控制前后雷达估测降水量与自动雨量计降水量之间相关性的基础上,采用雷达-雨量计联合校准方法,对14种不同密度雨量计校准雷达估测降水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使用雷达资料和雨量计资料前有必要对资料的质量进行分析... 在对比分析质量控制前后雷达估测降水量与自动雨量计降水量之间相关性的基础上,采用雷达-雨量计联合校准方法,对14种不同密度雨量计校准雷达估测降水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使用雷达资料和雨量计资料前有必要对资料的质量进行分析与控制。联合雨量计校准雷达能明显提高雷达对降水的估测能力;采用不同密度雨量计校准雷达,随着校准雨量计密度的加大,雷达估测降水的精度不断提高并趋于稳定。校准雷达的效果及所需雨量计密度与降水类型有关,当校准效果相同时,积云强降水过程需要的雨量计密度最大,积混对流性降水过程次之,层云稳定性降水过程需要的雨量计密度最小。不同方法的校准效果不同,卡尔曼滤波方法适合于对稳定性降水的校准,或在雨量计密度低的地区对雷达进行校准;变分校准法和最优插值法的校准效果相当,适合对积混对流性降水的校准,或在雨量计密度高的地区对雷达进行校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相关性分析 雷达-雨量计联合校准 雨量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与雨量计同步结合区域型估算降水方程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万玉发 王珏 金鸿祥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2-343,共12页
在明确提出云雨转换的概念和建立4个区域型雷达降水估算方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A_(BS)区域型降水估算方程误差估算的表示方法和评估判据,并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由此建立一种可通过设定μ_i合理区间来判别雷达和雨量计错误数据对的质... 在明确提出云雨转换的概念和建立4个区域型雷达降水估算方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A_(BS)区域型降水估算方程误差估算的表示方法和评估判据,并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由此建立一种可通过设定μ_i合理区间来判别雷达和雨量计错误数据对的质量控制新方法。单站云雨转换系数A_(Bi)是时-空的函数,带有强烈的天气系统和地理属性。A_(Bi)与区域云雨转换公共系数A_(BS)以b_f^(-1)为指数幂值的相对离差就等于单站降水误差估算因子μ_i,从而揭示了引起降水估算误差的根本原因。在μ_i的基础上扩展衍生出表示区域降水估算误差的4个量值,即区域平均绝对误差估算因子μ_A、区域降水误差估算率μ_S、区域降水绝对误差估算率μ_(|S|)及区域平均绝对误差估算量E_N,指明了各自的物理意义并分析其间的相互关系。理论和实践表明,在"基于准同雨团样本概念雷达和雨量计的实时同步结合方法"(RASIM)中,A_(BS)型区域降水估算方程对于区域各站降水总量的估算具有μ_S=0的特点。μ_A是区域内各单站|μ_i|的平均值,可诠释为多个单站的A_(Bi)相对于A_(BS)的聚合与离散程度的整体表示,与天气系统的结构及演变过程特征的复杂性密切相关,但μ_A与雨量大小无关,无力判定降水估算的误差量。而μ_(|S|)和E_N既联系着μ_A,又与雨量有关,是较为合理而实用的降水估算误差判据。经过武汉雷达探测4次降水过程的试验评估,总体绝对误差率μ_(T|S|)小于30%,比未经过质量控制的误差减少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雨量计 同步结合 区域估算方程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量计密度对校准雷达估测降水的影响及单点对校准的贡献 被引量:7
5
作者 东高红 刘黎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42-1052,共11页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资料和天津三次不同类型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量资料,采用变分校准方法,以校准区域内所有雨量计校准雷达得到的估测降水场作为"真值场",对比分析14种不同密度雨量计网校准雷达估测降水的效果,并对雨量...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资料和天津三次不同类型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量资料,采用变分校准方法,以校准区域内所有雨量计校准雷达得到的估测降水场作为"真值场",对比分析14种不同密度雨量计网校准雷达估测降水的效果,并对雨量计网中单个雨量计站点对校准雷达的贡献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1)参加校准的雨量计密度较小时,雷达估测降水的误差较大,估测效果不好;随校准雨量计密度的不断加大,雷达估测降水的偏差明显减小、估测精度不断提高并逐渐趋于稳定。(2)校准不同类型降水需要的雨量计密度不同,这与降水的性质有关;当校准雷达估测降水的效果与"真值场"的相当时,所需的雨量计密度为121 km^2·部^(-1)。(3)在雨量计校准网中任意增加降水量不为零的站点,会在增加的站点周围出现估测偏差(高估或低估),偏差的大小与站点降水量相对于其周围雨量计平均值的大小有关、偏差的影响范围则与站点周围雨量计的分布密度有关。(4)任意增大(减小)雨量计校准网中单个站点的降水量会使雷达对站点周围降水的估计偏高(偏低),高(低)估的程度及影响范围与站点降水量增大(减小)的多少及站点周围雨量计分布密度有关,而与降水类型及降水随时间的演变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雨量计联合校准 雨量计密度 降水类型 单个站点的影响 估测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