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D-InSAR)提取同震形变场 被引量:48
1
作者 单新建 马瑾 +1 位作者 王长林 柳稼航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3-420,共8页
简要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并对干涉测量精度进行了简单讨论.以西藏玛尼地区为例,通过三通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玛尼地震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形变场长200 km、宽115 km.干涉条纹以北东东向发震断层—... 简要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并对干涉测量精度进行了简单讨论.以西藏玛尼地区为例,通过三通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玛尼地震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形变场长200 km、宽115 km.干涉条纹以北东东向发震断层——玛尔盖茶卡断层为中心分布,且基本与发震断层平行;通过对干涉形变图进行分析,发震断层可分为3段,其中西段长约23 km,中段长约60 km,东段长约26 km,整个发震断层共长110 km;震中附近最大隆起斜距向位移量为162.4 cm,断层西侧最大沉降斜距向位移量为103.6 cm,震中最大地面水平位错为7.9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 玛尼地震 同震形变场 发震断层 多普勒频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以1997年西藏玛尼7.9级地震区域形变测量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邵芸 谭衢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C00期205-213,T001,共10页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是一种最新的大地形变测量遥感技术方法,本文对差分干涉技术的原理及具体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讨论了差分干涉测量结果的误差。利用欧洲空间局1996年4月15日获取的ERS-1数据和4月16日获取的ERS-2数据,以及1997年12...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是一种最新的大地形变测量遥感技术方法,本文对差分干涉技术的原理及具体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讨论了差分干涉测量结果的误差。利用欧洲空间局1996年4月15日获取的ERS-1数据和4月16日获取的ERS-2数据,以及1997年12月2日获取的ERS-2数据,应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发生于1997年11月8日的西藏玛尼地震进行了提取区域形变场的应用研究,从得到的变化检测条纹图中可识别出地表破裂带,还可定量推算震中周围和两条断裂带附近的变形情况,差分干涉测量结果与地面调查符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7年 西藏 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测量 地表形变 玛尼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监测伊朗Bam地震同震形变场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志勇 刘磊 周兴东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0-316,共7页
介绍了差分干涉测量的原理、差分干涉数据对的选取方法,以及三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数据处理的流程。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测量技术和ENVISAT ASAR雷达数据对2003年12月26日伊朗Bam 6.5级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场进行了测量试... 介绍了差分干涉测量的原理、差分干涉数据对的选取方法,以及三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数据处理的流程。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测量技术和ENVISAT ASAR雷达数据对2003年12月26日伊朗Bam 6.5级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场进行了测量试验,成功地获取了Bam地震的蝴蝶状的同震形变场生成了地表形变的等值线图,并且根据相干图确定了地震造成破坏最严重的区域的位置、分布及面积。试验证明D-InSAR技术是地表形变测量和地震研究的一个强大和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测量 合成孔径雷达 地表形变 相干图 伊朗Bam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取汶川MS 8.0地震形变场
4
作者 董玉森 Ge Linlin +2 位作者 Hsing-Chung Chang Alex Hay-Man Ng 张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9-124,共6页
利用ENVISAT/ASAR和ALOS/PALSAR数据,结合两路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得了汶川地震的同震形变信息和震前、震后地面在卫星视线(light of sight,简称LOS)方向上的形变特征。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引起的地面形变范围广,程度大,地震形变沿断层向... 利用ENVISAT/ASAR和ALOS/PALSAR数据,结合两路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得了汶川地震的同震形变信息和震前、震后地面在卫星视线(light of sight,简称LOS)方向上的形变特征。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引起的地面形变范围广,程度大,地震形变沿断层向北北东向扩展,所形成的差分干涉条纹明显。地面的形变特征对于推断断层的性质,研究地震形变和地震发育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将同震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的结果与利用USGS发布的汶川地震有限元断层模型(finite fault model)反演的LOS方向的形变进行了对比验证,发现二者在断裂带的上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下盘却有较大的误差。通过不同传感器干涉结果的对比发现,L波段的雷达干涉结果更能够反映汶川大地震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的地面形变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汶川地震 地面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大气延迟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付春永 谭克龙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2,共3页
在分析大气延迟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差分干涉像对组成闭合环,通过查看闭合环相位直方图分布来判断大气延迟的存在与否,并用差分干涉相位相加减的方法消除大气延迟的影响,利用该方法对原来不能产生干涉条纹的干涉像对进行处理,取得良好的... 在分析大气延迟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差分干涉像对组成闭合环,通过查看闭合环相位直方图分布来判断大气延迟的存在与否,并用差分干涉相位相加减的方法消除大气延迟的影响,利用该方法对原来不能产生干涉条纹的干涉像对进行处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 大气延迟 闭合环 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地表沉降监测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学敏 路林海 +2 位作者 韩林 夏磊凯 杨小凤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35,39,共5页
针对传统水准测量点观测的工作量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观测结果不直观等问题,利用20景Sentinel-1A卫星数据,依托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空中遥感、形变敏感度高、微波穿透力强、几乎不受气象制约等特点,对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 针对传统水准测量点观测的工作量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观测结果不直观等问题,利用20景Sentinel-1A卫星数据,依托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空中遥感、形变敏感度高、微波穿透力强、几乎不受气象制约等特点,对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地表沉降进行监测探究,并与传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可直观显示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周围地表沉降情况,且监测结果与传统精密水准测量监测结果间的一致性很高,对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安全预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表沉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超 张红 +1 位作者 于勇 刘智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17,共5页
合成孔径雷达 (SAR)差分干涉测量 (D -InSAR)是利用SAR图像的相位信息提取地表沿雷达视线向的形变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该文阐述D -InSAR的基本原理 ,分析该技术在地震监测、火山研究和细微的地表形变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并分析未来D... 合成孔径雷达 (SAR)差分干涉测量 (D -InSAR)是利用SAR图像的相位信息提取地表沿雷达视线向的形变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该文阐述D -InSAR的基本原理 ,分析该技术在地震监测、火山研究和细微的地表形变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并分析未来D -InSAR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差分干涉测量 相位 地表形变 地震 火山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8
8
作者 刘斌 葛大庆 +4 位作者 李曼 张玲 王艳 郭小方 张晓博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在简要讨论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 InSAR)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归纳了常规地基InSAR形变测量的主要处理流程。全面总结了地基干涉测量雷达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趋势,地基In... 在简要讨论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 InSAR)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归纳了常规地基InSAR形变测量的主要处理流程。全面总结了地基干涉测量雷达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趋势,地基InSAR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了地基和星载InSAR在形变测量上的优势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步进频率连续波 调频连续波 噪声雷达 多入多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开采沉陷监测——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侯建国 杨成生 +1 位作者 王亚男 王宏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75,共5页
采矿引起地面沉陷是矿区经常发生的一种破坏性灾害。作为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大范围的矿区开采沉陷监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采用"两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矿区... 采矿引起地面沉陷是矿区经常发生的一种破坏性灾害。作为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大范围的矿区开采沉陷监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采用"两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矿区开采沉陷监测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取了垂直形变图,分析了试验区开采沉陷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对沉陷区作了剖线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煤矿 开采沉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滑坡灾后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0
作者 刘斌 葛大庆 +8 位作者 张玲 李曼 王艳 王毅 张晓博 江利明 柳林 孙亚飞 高斌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4-677,693,共5页
针对2014-09-01大树场镇大面积山体滑坡灾后稳定性,从IBIS-L地基雷达形变测量原理和关键技术(步进频率连续波和合成孔径雷达)入手,给出地基InSAR数据处理流程,获得了滑坡灾后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形变演化特征,测量精度达到亚mm级。地... 针对2014-09-01大树场镇大面积山体滑坡灾后稳定性,从IBIS-L地基雷达形变测量原理和关键技术(步进频率连续波和合成孔径雷达)入手,给出地基InSAR数据处理流程,获得了滑坡灾后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形变演化特征,测量精度达到亚mm级。地基InSAR结果表明,滑坡体滑动幅度较大的区域位于滑坡体左侧中上部(120mm)和右侧中上部(75mm)。滑动主要由堆积松散土在裂隙水、雨水等作用下造成,产生较大次生灾害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 步进频率连续波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滑坡形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的城市地面沉降研究——以上海地面沉降监测为例 被引量:25
11
作者 罗小军 黄丁发 刘国祥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共5页
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提出探测永久散射体的振幅信息双阚值方法,研究上海陆家嘴地区在1992~2002年的地面沉降,获得该地区的线性和非线性沉降量以及区域沉降场,证实了地表形变在1km范围内具有强相关性。结果显示陆... 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提出探测永久散射体的振幅信息双阚值方法,研究上海陆家嘴地区在1992~2002年的地面沉降,获得该地区的线性和非线性沉降量以及区域沉降场,证实了地表形变在1km范围内具有强相关性。结果显示陆家嘴地区在1992~2002年间的线性沉降速率为13.2mm/a,总体平均沉降速率为16.8mm/a,与实测结果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研究表明,PS—DInSAR技术不仅可有效探测地表离散目标的线性形变,还可探测其非线性形变以及获取地表区域形变场,并且可监测地表形变的时序变化过程。除了可用于城市沉降监测外,PS—DInSAR技术还可用于地震、火山、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永久散射体 振幅信息双闽值方法 PS探测 地面沉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地面沉降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洁 胡光道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4-108,共5页
综述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监测地面沉降方面的优势和缺陷。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方面主要具有全天候、大范围、高分辨率、高精度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则会产生去相关问题。探讨了... 综述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监测地面沉降方面的优势和缺陷。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方面主要具有全天候、大范围、高分辨率、高精度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则会产生去相关问题。探讨了利用该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的发展方向,认为应将InSAR与GPS及传统的水准测量等方法结合使用,合理利用各技术之间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差分雷达干涉测量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建民 何秀凤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3-465,共3页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是一种新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它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相位信息提取地表的三维信息和高程变化信息,可以监测地球表面和冰雪表面的微小变化,且探测地球表面位移变化的精度可达到cm量级.因此,介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是一种新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它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相位信息提取地表的三维信息和高程变化信息,可以监测地球表面和冰雪表面的微小变化,且探测地球表面位移变化的精度可达到cm量级.因此,介绍了D-InSAR的基本原理和发展概况,综述了D-InSAR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D-InSAR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差分干涉 地表形变 遥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干涉雷达测量在地面沉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程三友 刘少峰 申旭辉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55-360,共6页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是当前雷达遥感的热点研究领域 ,利用遥感卫星多时相的复雷达图像相干信息进行地表的垂直形变量的提取 ,其精度已达到了毫米级。对差分干涉雷达遥感的原理及具体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分析了差分干涉测量结果的误差 ,...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是当前雷达遥感的热点研究领域 ,利用遥感卫星多时相的复雷达图像相干信息进行地表的垂直形变量的提取 ,其精度已达到了毫米级。对差分干涉雷达遥感的原理及具体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分析了差分干涉测量结果的误差 ,着重阐述了差分干涉雷达遥感在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差分 垂直形变 干涉测量 雷达测量 地表 雷达图像 雷达遥感 多时相 遥感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探测的低相干外差干涉间隙测量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靖 张伟 +3 位作者 邵斌 樊星 章鹏 陈伟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8-106,共9页
针对低相干外差干涉间隙测量技术应用于发动机、燃气轮机等设备内部高温、高压、强振等恶劣环境时,面临信号弱、信噪比差导致测量范围受限的问题,提出利用差分探测技术来提升拍频信号信噪比的方法。围绕所提出的方法,建立了严格的间隙... 针对低相干外差干涉间隙测量技术应用于发动机、燃气轮机等设备内部高温、高压、强振等恶劣环境时,面临信号弱、信噪比差导致测量范围受限的问题,提出利用差分探测技术来提升拍频信号信噪比的方法。围绕所提出的方法,建立了严格的间隙测量模型,并从理论上说明了其具有提升信号信噪比、扩大测量范围的优势。为证明方法的可行性,搭建了全光纤低相干外差干涉间隙测量实验验证系统,进行单端探测与差分探测的间隙测量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测量条件下,差分探测方式将信噪比提高了4.22倍,测量范围由10 mm增加到了20 mm。进一步,对系统的测量不确定进行了分析,理论和实验均表明,由于光纤延迟器件扫描速度的不稳定性,系统测量不确定度整体上具有随测量间隙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但在20 mm测量范围内,测量不确定不超过1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技术与仪器 间隙测量 低相干干涉 外差干涉 差分探测 光纤 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大坝边坡形变监测及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翔宇 雷添杰 +1 位作者 陈文晋 赵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9期221-225,242,共6页
为了解决传统大坝边坡形变监测方法仅能获取点变形信息,且监测周期长、监测精度低、无法进行实时监测等问题,以云南牛栏江红石岩边坡为例,提出了基于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GB-InSAR)的大坝边坡形变监测。为了有效监测边坡形变情况,在详... 为了解决传统大坝边坡形变监测方法仅能获取点变形信息,且监测周期长、监测精度低、无法进行实时监测等问题,以云南牛栏江红石岩边坡为例,提出了基于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GB-InSAR)的大坝边坡形变监测。为了有效监测边坡形变情况,在详细分析地基干涉雷达测量技术的原理及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该边坡稳定性的实时监测中。结果表明,采用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对该边坡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可以有效监测边坡形变情况,达到边坡灾害预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边坡 形变监测 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灾害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差分干涉雷达发展现状及应用实例 被引量:35
17
作者 曾涛 邓云开 +1 位作者 胡程 田卫明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4-170,共17页
地基差分干涉雷达在形变监测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首先概述了地基差分干涉雷达的主要类型,分为地基实孔径雷达和地基合成孔径雷达两类,并选择代表性系统介绍了工作原理及重要参数。然后以地基合成孔径雷达为例,介绍了现阶段... 地基差分干涉雷达在形变监测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首先概述了地基差分干涉雷达的主要类型,分为地基实孔径雷达和地基合成孔径雷达两类,并选择代表性系统介绍了工作原理及重要参数。然后以地基合成孔径雷达为例,介绍了现阶段差分干涉处理中的重要技术,包括差分干涉、PS点选择、大气相位补偿等。最后以3个应用实例,展现了地基差分干涉雷达,在露天开采边坡监测、山体滑坡监测和桥梁振动测量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雷达 差分干涉 形变测量 发展现状 应用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S SAR干涉测量技术用于区域尺度森林制图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增元 庞勇 陈尔学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6-70,共5页
光学遥感数据由于受云雾的影响,很难在区域尺度上获得时间一致的图像,而微波遥感数据又一直无法提供足够的类型信息。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瓶颈问题,雷达干涉相关值影像已经成功地用于土地利用分类。该文论述了干涉土地利... 光学遥感数据由于受云雾的影响,很难在区域尺度上获得时间一致的图像,而微波遥感数据又一直无法提供足够的类型信息。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瓶颈问题,雷达干涉相关值影像已经成功地用于土地利用分类。该文论述了干涉土地利用影像(ILU)的生成、基于ILU影像的森林分类方法、大区域ILU影像的几何纠正及镶嵌技术,并利用ERSSAR串行轨道数据生成的ILU影像成功地对我国东北三省进行了森林制图,其分类平均精度在8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U影像 干涉测量土地利用影像 区域尺度森林制图 SAR 干涉测量技术 ERS 合成孔径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通差分干涉测量探测城市地面形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小军 刘国祥 黄丁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20,共5页
利用ERS-1/2于1996年和1998年获取的C波段SAR影像进行三通差分干涉处理,提取了上海陆家嘴地区在近两年时间内的地面形变场,并分析了影响差分干涉测量的因素。实验表明:利用差分干涉测量可有效探测城市地面形变,但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消... 利用ERS-1/2于1996年和1998年获取的C波段SAR影像进行三通差分干涉处理,提取了上海陆家嘴地区在近两年时间内的地面形变场,并分析了影响差分干涉测量的因素。实验表明:利用差分干涉测量可有效探测城市地面形变,但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消除或降低大气延迟的影响。这是因为城市建设会引起失相关,而大气延迟是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三通差分干涉测量 城市地面形变 大气延迟 上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遥感卫星雷达干涉测量进行城市地面沉降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基炜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3-15,共3页
综述了利用遥感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及差分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针对近年来国外雷达干涉测量在地面沉降方面的研究成果 ,重点讨论了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在国内大中城市进行地面沉降监测应用的可能性 ,对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获取方法进... 综述了利用遥感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及差分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针对近年来国外雷达干涉测量在地面沉降方面的研究成果 ,重点讨论了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在国内大中城市进行地面沉降监测应用的可能性 ,对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获取方法进行了阐述 ,并对这种方法目前的进展及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合成孔径雷达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地面沉降监测 沿轨道法 重复轨道法 垂直轨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