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无人机载雷达和通信一体化波形设计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段求辉 白迪 崔勇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7-153,共7页
为了节省现有无人机编队利用数据链周期性地通告平台位置、速度等占用的时间资源,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无人机载雷达和通信一体化波形设计方法。利用一种基于分段帧结构的扩频通信波形信号,在无人机间数据通信的同时,利用帧结构分段设计,... 为了节省现有无人机编队利用数据链周期性地通告平台位置、速度等占用的时间资源,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无人机载雷达和通信一体化波形设计方法。利用一种基于分段帧结构的扩频通信波形信号,在无人机间数据通信的同时,利用帧结构分段设计,隔离出目标回波信号,然后进行雷达回波信号的处理,从而直接完成无人机编队位置感知,达到通信与雷达探测同时进行却又互不影响的目的。外场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一体化波形可以优于0. 4 m的探测精度有效测量目标距离,完成目标的位置感知,节省了无人机周期位置报告的时间资源,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电子技术 雷达和通信一体化波形 位置感知 无人机编队 无线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符号级预编码的单比特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发射波形设计
2
作者 何卓远 陈胜垚 +3 位作者 朱晗 席峰 李洪涛 刘中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4-866,共13页
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和雷达系统中,采用单比特数模转换器(DAC)是一种降低发射系统硬件成本和功耗的有效方法。该文研究单比特量化下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的发射波形设计,在给定通信服务质量约束下最小化雷达发射波束图的积分... 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和雷达系统中,采用单比特数模转换器(DAC)是一种降低发射系统硬件成本和功耗的有效方法。该文研究单比特量化下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的发射波形设计,在给定通信服务质量约束下最小化雷达发射波束图的积分旁瓣主瓣比,通过提升发射波束的功率集中程度以获得良好的发射波束赋形性能。针对单比特量化导致发射波形仅具有低自由度可行域的问题,该文采用符号级预编码技术,基于有益干扰(CI)原理充分利用空域和时域自由度来辅助波形设计。由于所提出的波形设计问题具有非凸分式二次目标函数和大量的非凸离散约束,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丁克尔巴赫(Dinkelbach)变换和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的算法来有效求解该NP-难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波形能够显著降低对DAC分辨率的需求,并在满足下行用户通信质量需求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雷达发射波束图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通信一体化 波形设计 单比特量化 符号级预编码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研究综述
3
作者 王先梅 刘向博 +2 位作者 任语铮 陆阳 张海君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091,共21页
雷达通信一体化通过资源共享机制,在提高系统频谱利用率的同时实现了轻量化设计,广泛应用于空中交通管制、医疗监测、自动驾驶等领域。传统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算法通常依赖于精确的数学建模和信道估计,无法适应难以刻画的动态复杂环境。... 雷达通信一体化通过资源共享机制,在提高系统频谱利用率的同时实现了轻量化设计,广泛应用于空中交通管制、医疗监测、自动驾驶等领域。传统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算法通常依赖于精确的数学建模和信道估计,无法适应难以刻画的动态复杂环境。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学习能力直接从大量数据中自动学习特征,无需对数据进行显式建模,促进了雷达通信的深度融合。该文围绕人工智能驱动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研究展开系统的综述。具体而言,首先阐述了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模型与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从雷达通信共存和双功能雷达通信一体化两个方面梳理了人工智能驱动的雷达通信一体化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全文并对该领域潜在的技术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雷达通信一体化 机器学习 干扰管控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下无人机通信感知一体化波形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博 刘博文 +3 位作者 杨洪娟 王改芳 张敬淳 赵楠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8-967,共10页
未来6G将实现万物智能互联、虚拟和现实结合的全新时代,这离不开通信与感知技术的发展。但由于频率资源的稀缺,二者在频率资源上的共享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允许通信与感知... 未来6G将实现万物智能互联、虚拟和现实结合的全新时代,这离不开通信与感知技术的发展。但由于频率资源的稀缺,二者在频率资源上的共享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允许通信与感知共用一套设备、共享频率资源,可以同时完成目标探测和信息通信,被认为是6G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资源丰富,海洋通信与海上目标感知需求急剧增加。该文对海洋环境下的ISAC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海洋环境下的加权波形优化设计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发现通信与感知的功率比值在[0.2,0.5]区间内时,一体化波形不仅具有良好的通信性能,也具有不错的感知性能。最后对未来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 海洋环境 加权波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测通信一体化波形研究进展和声呐应用展望
5
作者 门伟 张亮 +3 位作者 杜军 殷宏宇 任勇 殷敬伟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共19页
探测和通信设备是陆/海/空基平台进行环境感知与信息交互的重要保障,基于硬件和软件系统相似性设计探测通信一体化系统可有效减小平台体积,避免多系统相互干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信息获取效率,因此近年来受到了高度关注和广泛研究。本文... 探测和通信设备是陆/海/空基平台进行环境感知与信息交互的重要保障,基于硬件和软件系统相似性设计探测通信一体化系统可有效减小平台体积,避免多系统相互干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信息获取效率,因此近年来受到了高度关注和广泛研究。本文首先概述了探测通信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工作体制,并重点对全共享体制下一体化波形设计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别面向单输入多输出和多输入多输出的一体化系统进行波形设计方法及信号处理技术的归纳和总结,并给出不同方法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分析;其次,针对海洋信息领域对水声探测通信一体化技术的迫切需求,借鉴雷达通信一体化领域的研究思路,从理论基础、系统原理及系统组成等方面分析了探测和通信声呐系统集成的可行性,阐明了其相比于传统分立式声呐系统的优势。最后,对水声探测通信一体化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分析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本文可以为声呐系统的集成化、多功能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通信一体化 全共享体制 一体化波形设计 声呐系统集成 应用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FDM梳状谱的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研究
6
作者 代领军 王杰 +3 位作者 辛月 梁兴东 李焱磊 陈龙永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0,共10页
当前,移动通信快速发展,无线通信频段正积极扩张,逐步与雷达工作频段重合,致使雷达受到越来越多的通信干扰。为了使得通信既能高效利用雷达频段,又能避免与雷达形成冲突,雷达通信频谱共享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探索,其中,雷达通信一体... 当前,移动通信快速发展,无线通信频段正积极扩张,逐步与雷达工作频段重合,致使雷达受到越来越多的通信干扰。为了使得通信既能高效利用雷达频段,又能避免与雷达形成冲突,雷达通信频谱共享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探索,其中,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得到了重点关注。然而,传统的一体化信号自由度有限,无法兼顾雷达和通信的性能。为此,文中进一步拓展利用了时频域子载波自由度,提出了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梳状谱的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技术。所提方法针对OFDM梳状谱信号固有的距离模糊问题,通过时频捷变的方法,获得了多时频尺度下的视在距离,并采用筛选匹配算法恢复目标真实距离,在保证无线通信性能的同时,具备了优秀的雷达模糊函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兼顾了优良雷达探测性能和高速无线通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通信一体化 正交频分复用 梳状谱 距离模糊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息超表面天线的雷达通信一体化波束成形设计
7
作者 陈光毅 张若愚 +3 位作者 任红 马越 缪晨 吴文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973,共13页
无线通信设备在新兴场景(例如,如车联网、低轨卫星等)的大量应用使得通信用频逐渐向更高频段扩展,进而导致其与雷达用频的重叠现象日益突出。雷达通信一体化凭借其联合信号处理能力和低功耗特性,被视为一种解决频谱拥挤问题的有效途径... 无线通信设备在新兴场景(例如,如车联网、低轨卫星等)的大量应用使得通信用频逐渐向更高频段扩展,进而导致其与雷达用频的重叠现象日益突出。雷达通信一体化凭借其联合信号处理能力和低功耗特性,被视为一种解决频谱拥挤问题的有效途径。相比于传统的天线阵列架构,全息超表面天线(HMA)通过嵌入紧密排列的超材料单元,可以灵活配置各单元的状态以调控频率响应,从而实现可控且高能效的波束成形,为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提供了潜在可行选择。考虑一个基于全息超表面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在杂波环境下进行目标感知的同时能够为多个单天线用户提供通信服务。接下来,该文在满足发射功率和HMA频率响应约束的前提下,构建了最大化通信频谱效率和雷达互信息加权和的问题,通过联合优化数字预编码器、HMA权重矩阵和接收滤波器,实现基于HMA的雷达通信一体化波束成形设计。为求解这一非凸优化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分式规划的交替优化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分式规划技术将原始问题转化为更易于处理的子问题,然后通过拉格朗日对偶分解和流形优化等方法对子问题进行交替优化求解。仿真结果表明,HMA阵列架构的波束成形设计在通信频谱效率与雷达互信息性能间取得了灵活的平衡,并且其性能接近全数字阵列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通信一体化 全息超表面天线 波束成形设计 雷达互信息 通信频谱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无扰的多载波互补码分多址通信雷达一体化方案
8
作者 沈炳声 周正春 +1 位作者 杨洋 范平志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随着新兴应用的不断涌现,频谱拥堵问题日益严重。通信雷达一体化(DFRC)是解决频谱拥堵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如何解决通信与雷达之间的相互干扰并实现高通信速率是通信雷达一体化亟待解决的基础难题。该文以多载波互补码分多址技术... 随着新兴应用的不断涌现,频谱拥堵问题日益严重。通信雷达一体化(DFRC)是解决频谱拥堵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如何解决通信与雷达之间的相互干扰并实现高通信速率是通信雷达一体化亟待解决的基础难题。该文以多载波互补码分多址技术为基础,设计一种适用于多用户场景的新型通信雷达一体化信号。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典型的扩频方案相比,所提方案可以实现通信雷达的无扰传输,并具有低的误码率与高的通信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雷达一体化 多载波码分多址 互补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OMA-OFDM的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风从 王子墨 +2 位作者 仝方遒 冯翔 赵宜楠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1,共8页
针对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设计中,通信信息的随机性会影响雷达性能以及过高峰均包络比(PAPR)可能导致信号在射频端出现严重失真的问题,文中提出了利用非正交多址将雷达信号与通信信号在功率域中分开,以降低通信信息随... 针对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设计中,通信信息的随机性会影响雷达性能以及过高峰均包络比(PAPR)可能导致信号在射频端出现严重失真的问题,文中提出了利用非正交多址将雷达信号与通信信号在功率域中分开,以降低通信信息随机性对雷达性能的影响,并利用主动星座图扩展(ACE)对叠加信号进行PAPR抑制的波形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传统功率分配原则导致叠加星座出现混叠的原因,并给出在不同调制阶数的最佳功率分配;其次,从理论上分析了ACE技术对叠加信号进行PAPR抑制的可行性;最后,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调制方式和不同信噪比下,当功率分配最佳时能同时达成雷达信号高检测率和通信符号最低误码率。ACE技术的使用同时保证了优良的雷达性能和通信端的低误码率,对叠加信号的PAPR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通信一体化 非正交多址 功率分配 峰均包络比 主动星座图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射频隐身的FDA-MIMO雷达通信一体化发射接收波束联合设计方法
10
作者 武浩正 时晨光 周建江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7-895,共29页
雷达通信一体化(DFRC)系统的射频隐身性能是雷达隐身探测和通信隐蔽传输的关键。然而,传统基于相控阵和MIMO体制的波束形成方案不具备距离维辐射能量控制能力,导致一体化发射信号容易被敌方无源探测系统截获。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 雷达通信一体化(DFRC)系统的射频隐身性能是雷达隐身探测和通信隐蔽传输的关键。然而,传统基于相控阵和MIMO体制的波束形成方案不具备距离维辐射能量控制能力,导致一体化发射信号容易被敌方无源探测系统截获。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面向射频隐身的频控阵-多输入多输出(FDA-MIMO)雷达通信一体化发射接收波束联合设计方法。首先,构建基于正交波形生成、频率分集调制和发射波束形成加权的FDA-MIMO一体化发射信号模型,通过匹配滤波和接收波束形成获得雷达等效发射波束图与通信传输信道的距离角度二维表达式。其次,以通信信息嵌入和通信可达速率为约束条件,以雷达目标处的等效发射波束图功率最小化和输出信干噪比最大化为双优化目标函数,建立面向射频隐身的FDA-MIMO雷达通信一体化发射接收波束联合优化模型。最后,提出基于加权均方误差最小化(WMMSE)和共享交替方向乘子法(C-ADMM)的联合优化算法,推导各变量的闭式表达式并结合凸优化算法,实现低复杂度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的雷达探测与通信传输在距离角度二维平面上均为“点对点”模式,具备良好的射频隐身能力,同时能够提供较高的杂波和干扰抑制性能以及较低的通信误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隐身 雷达通信一体化 频率分集阵列 多输入多输出 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O雷达通信一体化:波束图增益最大化波束成形设计
11
作者 张若愚 任红 +2 位作者 陈光毅 林志 吴文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695,共9页
无线通信设备数量的骤增造成频谱资源日益稀缺,通信用频逐渐向更高频段扩展,从而导致通信与雷达频段出现越来越多的重叠,雷达通信一体化被视为解决频谱拥挤实现高效共生的潜在技术。该文考虑一个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 无线通信设备数量的骤增造成频谱资源日益稀缺,通信用频逐渐向更高频段扩展,从而导致通信与雷达频段出现越来越多的重叠,雷达通信一体化被视为解决频谱拥挤实现高效共生的潜在技术。该文考虑一个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在实现目标探测的同时进行多用户通信。首先,在满足多用户信干噪比和总功率约束的条件下,最大化目标方向的波束图增益。然后,针对一体化发射波束成形设计问题,提出基于半正定松弛(SDR)和优化最小化(MM)的两种波束成形设计方案,求解得到发射波束成形矢量。最后,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M的方案复杂度更低,并且能够实现与基于SDR的方案几乎相同的波束图增益。此外,随着发射天线数量的增加,基于MM的方案相比于基于SDR的方案复杂度的降低程度变得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通信一体化 多输入多输出 波束成形 波束图增益 优化最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断概率约束下的鲁棒雷达通信一体化混合波束形成设计
12
作者 廖斌 梁浩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5,共10页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通信一体化(dual-function radarcommunication,DFRC)系统性能对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精度敏感的问题,构建了非完美CSI条件下的模数混合波束形成设...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通信一体化(dual-function radarcommunication,DFRC)系统性能对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精度敏感的问题,构建了非完美CSI条件下的模数混合波束形成设计模型,提出了一种鲁棒的混合波束形成器优化方法。利用CSI误差的先验统计信息,在满足通信中断概率约束的同时最小化雷达方向图加权均方误差,以得到期望的发射数字和模拟波束形成矩阵。所提出的非凸优化问题首先利用坎泰利(Cantelli)不等式进行近似处理,再利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求解。仿真实验对比了多种算法之间的性能差异,验证了所提出的MIMO-DFRC混合波束形成设计方法具有高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波束形成 雷达通信一体化(DFRC) 信道状态信息(CSI) 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频偏低误码雷达通信一体化关键技术
13
作者 陈华 李勇 +4 位作者 雷涛 杨宝平 赵勇 李杰 左源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9,共8页
研究了大频偏低误码雷达通信一体化关键技术,并提出其技术原理及实现方法。采用将相位编码脉冲压缩和调相数据结合,设计了探测通信一体的波形;采用四象限基带选拼处理,相位全象限覆盖等新的处理方法,快速检测收发信号的频率偏差值,提取... 研究了大频偏低误码雷达通信一体化关键技术,并提出其技术原理及实现方法。采用将相位编码脉冲压缩和调相数据结合,设计了探测通信一体的波形;采用四象限基带选拼处理,相位全象限覆盖等新的处理方法,快速检测收发信号的频率偏差值,提取基带信号用于脉冲压缩及数据解调。然后,进行了雷达通信一体化的仿真、恢复基带信号的仿真、脉冲压缩的仿真、数据误码率的仿真,还进行了能力边界分析。最后,仿真结果表明该技术探测与通信多地址共享,对于收发信号频率高动态大偏差自适应,数据通信误码率低,信号处理延时低,硬件资源省,满足了提高频谱效率、大容量信息传输、高速大动态目标探测及通信一体化的用户需求。该技术是对国内外现有相关电子信息技术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通信一体化 收发信号频偏 误码率 相位编码 脉冲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OFDM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研究
14
作者 张晓东 李凯 霍朝晖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1,共7页
为解决引入循环前缀(CP)影响雷达目标检测的问题,在脉冲体制下设计了一种基于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的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处理方法。首先对多散射点雷达信号回波进行建模,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高分辨距离像重构方法... 为解决引入循环前缀(CP)影响雷达目标检测的问题,在脉冲体制下设计了一种基于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的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处理方法。首先对多散射点雷达信号回波进行建模,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高分辨距离像重构方法,进行多散射点的目标距离估计,最后沿脉冲维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形成多普勒滤波器组提取速度信息,获得目标速度估计;通信功能通过采用脉冲体制发射方法,将通信信息在脉内调制,实现数据高速传输。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的基于CP-OFDM的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处理方法能够在不同信噪比下获得目标的距离与速度估计,有效实现雷达探测,并在多径信道下CP长度大于等于多径时延时具有较好的通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通信一体化 循环前缀 正交频分复用 最大似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失真的雷达通信一体化OFDM波形设计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燕 万显荣 易建新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73,共14页
正交频分复用(OFDM)波形设计是实现雷达通信一体化的物理层关键技术之一。OFDM波形通常存在峰均功率比(PAPR)高,以及波形自相关旁瓣电平高的问题。该文针对现有联合降低PAPR和自相关旁瓣方法存在的通信速率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 正交频分复用(OFDM)波形设计是实现雷达通信一体化的物理层关键技术之一。OFDM波形通常存在峰均功率比(PAPR)高,以及波形自相关旁瓣电平高的问题。该文针对现有联合降低PAPR和自相关旁瓣方法存在的通信速率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失真的一体化波形设计方法。该文还将通信数据的误差矢量幅度作为优化目标之一,降低了数据失真引起的通信误码率。首先,构建了PAPR约束下最小化积分旁瓣比和误差矢量幅度的优化模型。其次,根据调制星座图特点,通过外围星座调制的数据失真和所有调制数据失真,将多目标高维非凸优化问题转化为两个单目标优化子问题,分别采取凸松弛操作和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求解简化后的子问题,得到低积分旁瓣比波形和PAPR约束下的低误差矢量幅度波形。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一体化波形可满足PAPR要求,同时具有良好的感知和通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设计 雷达通信一体化 正交频分复用(OFDM) 峰均功率比(PAPR) 旁瓣 误差矢量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感知一体化硬件设计——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粤伟 张奇勋 +4 位作者 尉志青 李兴旺 刘凡 范绍帅 王溢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共21页
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需要通信和感知共用无线电频段和硬件资源。多频段、大带宽、通信感知对硬件的要求不同等特点对通信感知一体化硬件设计提出更高要求。该文对后5G,6G,WiFi等通信感知一体化的硬件设计、验证技术,以及硬件系统性验... 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需要通信和感知共用无线电频段和硬件资源。多频段、大带宽、通信感知对硬件的要求不同等特点对通信感知一体化硬件设计提出更高要求。该文对后5G,6G,WiFi等通信感知一体化的硬件设计、验证技术,以及硬件系统性验证平台进行归纳,对国内外近年相关硬件设计研究及其验证情况进行综述,关注通信感知两种系统对硬件的需求矛盾、带内全双工(IBFD)自干扰消除(SIC)、功放(PA)效率、电路性能对建模要求更高等硬件设计挑战。首先,总结、比较已有研究中通信感知一体化收发信机架构设计。然后,介绍、分析现有通信感知一体化带内全双工自干扰抑制方案、低峰均功率比(PAPR)波形与高性能PA设计、器件高精度建模方法以及硬件系统性验证平台。最后,总结全文并对未来通信感知一体化硬件设计所面临的开放性问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6代移动通信 通信感知一体化 带内全双工 软件无线电 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TFS雷达通信一体化复用波形设计
17
作者 赵珊珊 杜鸿飞 +1 位作者 刘子威 庾金涛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9-1248,共10页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雷达和通信频段逐渐相互重叠,使得雷达通信一体化成为了缓解频谱资源紧张的最好的实现方法之一。作为雷达通信一体化的主要载体之一,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的波形设计...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雷达和通信频段逐渐相互重叠,使得雷达通信一体化成为了缓解频谱资源紧张的最好的实现方法之一。作为雷达通信一体化的主要载体之一,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的波形设计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复用波形设计,另一类是共用波形设计。由于共用波形设计需要考虑雷达和通信性能之间的折中,且在雷达信号处理过程和通信接收端需要设计专门的处理流程,因此在频谱资源较为充足时,基于OFDM的复用波形设计比起共用设计优势更明显。由于OFDM对多普勒的敏感性高,基于OFDM的复用波形设计不适用于高速运动场景。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时频空(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OTFS)的雷达通信一体化复用波形设计。这种设计利用OTFS多普勒容忍性高的特点,可实现高速运动场景下的雷达通信一体化。鉴于OTFS的时延-多普勒域和雷达的快时间慢时间概念相似,本文采用多普勒复用的方法实现了一体化复用信号设计,并提出了该波形下的通信和雷达接收端的处理流程。通信接收端通过OTFS解调可实现高速通信,雷达接收端无须进行波形分离,可直接利用常规雷达信号处理流程完成目标信息的估计。本文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一体化复用波形的可行性,同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波形在高速运动场景上,相比于OFDM体制复用波形在雷达目标参数估计和通信误码率上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通信一体化 正交时频空 多普勒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PERMANN序列扩频的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设计
18
作者 宋志超 靳标 武浩正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4,共10页
共享波形设计是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最大化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针对现有的一体化波形多址通信功能欠缺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OPPERMANN序列扩频的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利用OPPERMANN序列对雷达脉冲信号进行加权,在子脉冲内调制多个下行链... 共享波形设计是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最大化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针对现有的一体化波形多址通信功能欠缺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OPPERMANN序列扩频的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利用OPPERMANN序列对雷达脉冲信号进行加权,在子脉冲内调制多个下行链路用户的通信信号,并采用正交的OPPERMANN序列对不同用户的通信信号和雷达信号进行扩频,从而实现雷达与通信双重功能。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所设计的一体化波形使雷达和通信信号共享同一频带,不仅可以同时与多个下行链路的用户进行通信,还具有不同类型的模糊函数,可以满足雷达系统在目标探测和目标跟踪场景下的波形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通信一体化 共享波形设计 OPPERMANN序列 模糊函数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通信感知一体化的信号波形设计综述 被引量:5
19
作者 吕明 陈昊 +3 位作者 丰光银 王丹 仇琛 许晓东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9-483,共15页
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作为6G的关键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等领域。随着频谱资源的紧缺、技术发展的融合,促使通信和感知功能的一体化,其中ISAC的波形设计是同时实现高效率通信和... 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作为6G的关键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等领域。随着频谱资源的紧缺、技术发展的融合,促使通信和感知功能的一体化,其中ISAC的波形设计是同时实现高效率通信和高精度感知的研究重点。从ISAC技术趋势、波形设计重要性、应用场景和发展现状四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对以通信为主的波形设计、以感知为主的波形设计和波形复用设计进行了分析总结,阐述了联合波形设计的一体化性能边界以及潜在的一体化波形新型设计方式;并对ISAC波形设计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通信感知一体化 波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远距离高速无人机检测的OFDM通信感知一体化参考信号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爱民 王书涵 曲文泽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2-853,共12页
随着低空经济的兴起,无人机的通信和检测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文研究了OFDM通信感知一体化中的感知参考信号设计,用于远距离高速无人机的检测。为了实现无人机在远距离和高速度情况下的不模糊检测,传统的参考信号设计需要较密的感... 随着低空经济的兴起,无人机的通信和检测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文研究了OFDM通信感知一体化中的感知参考信号设计,用于远距离高速无人机的检测。为了实现无人机在远距离和高速度情况下的不模糊检测,传统的参考信号设计需要较密的感知参考信号布置,从而带来较大的资源开销。此外,基于OFDM波形的远距离检测,还面临码间串扰的挑战。首先,针对远距离检测的问题,该文设计了支持远距离检测且抗码间串扰的感知参考信号模式,可以在较少资源开销下达到系统的最大不模糊检测距离。然后,基于前述参考信号的排布模式,针对高速度检测的问题,该文在基于中国剩余定理消除模糊方法的基础上,引入距离变化率。通过合理的参考信号配置与幽灵目标消除算法,可以在较小的资源开销下,大幅增加不模糊检测速度,且有效避免幽灵目标的产生。上述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针对远距离高速目标的检测,相比于传统方法,该文所提的方法可降低72%的参考信号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 参考信号设计 无人机 雷达感知 正交频分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