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性调频-二相编码雷达信号分析 被引量:45
1
作者 徐庆 徐继麟 +1 位作者 周先敏 黄香馥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2000年第12期7-8,87,共3页
报道了一类由二相编码信号与线性调频信号组合而成的新的脉冲压缩信号。导出了这类信号的表达式。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 ,给出了该类信号的模糊函数 (图 ) ,幅度谱特性 ,匹配滤波器输出波形 ,多普勒频移特性 ,有加权时的压缩脉冲时... 报道了一类由二相编码信号与线性调频信号组合而成的新的脉冲压缩信号。导出了这类信号的表达式。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 ,给出了该类信号的模糊函数 (图 ) ,幅度谱特性 ,匹配滤波器输出波形 ,多普勒频移特性 ,有加权时的压缩脉冲时间旁瓣波形和低截获概率等方面的性能。分析证明 ,该类信号与线性调频信号或二相编码信号相比具有更好的低截获概率特性 ,其多普勒性能优于二相编码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调频 雷达信号分析 二相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二相码脉冲压缩雷达信号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陆锦辉 是湘全 +1 位作者 丁庆海 王敏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25-127,共3页
本文首次给出了随机二相码脉冲压缩雷达信号的数学模型及其平均模糊函数,进而对该平均模糊函数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雷达信号具有近似"图钉"型的平均模糊函数,具有良好的无模糊测速、测距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关键词 随机二相码 脉冲压缩 雷达信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信号分析虚拟仪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3
作者 禹倩 白雪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9-52,共4页
虚拟仪器技术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中针对雷达自动测试系统中对虚拟仪器的需求,分析了目前流行的虚拟仪器编程软件Labwindows/CVI在数值分析和信号处理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在Labwindows/CVI环境下利用ActiveX技术调用MA... 虚拟仪器技术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中针对雷达自动测试系统中对虚拟仪器的需求,分析了目前流行的虚拟仪器编程软件Labwindows/CVI在数值分析和信号处理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在Labwindows/CVI环境下利用ActiveX技术调用MATLAB工具箱中的函数,从而实现混合编程构建虚拟仪器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并用该方法实现了雷达信号分析虚拟仪器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仪器 Labwindows/CVI软件 MATLAB工具箱 混合编程 雷达信号分析虚拟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DM雷达信号模糊函数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卫 唐希源 +1 位作者 顾红 苏卫民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3-518,共6页
为了解决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信号雷达波形设计的问题,推导了OFDM雷达信号的单周期模糊函数,给出了单周期模糊函数与调制码字序列的关系。讨论了多周期模糊函数,分析了其旁瓣特性,提出一种抑... 为了解决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信号雷达波形设计的问题,推导了OFDM雷达信号的单周期模糊函数,给出了单周期模糊函数与调制码字序列的关系。讨论了多周期模糊函数,分析了其旁瓣特性,提出一种抑制OFDM信号雷达多普勒旁瓣的相参脉冲串处理方法。以Barker码作为调制码字序列,给出了仿真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文的方法不需要对已调制信号进行计算,而直接由调制码字序列得到OFDM雷达信号的周期模糊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信号分析 正交频分复用 模糊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内调制信号的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东霞 赵国庆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7-20,共4页
通过对几种脉冲调制算法的比较 ,分析了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并在原算法基础上加以改进 ,提出了一种新的脉冲信号调制分析方案 :针对不同的信号采用不同的算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 :此方案识别信号能力强 ,在较低的信噪比下具... 通过对几种脉冲调制算法的比较 ,分析了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并在原算法基础上加以改进 ,提出了一种新的脉冲信号调制分析方案 :针对不同的信号采用不同的算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 :此方案识别信号能力强 ,在较低的信噪比下具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调制 计算机仿真 信噪比 雷达信号分析 瞬时自相关 过零检测法 短时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for GPR signals based on optimal biorthogonal wavelet 被引量:7
6
作者 LIU Hao-ran LING Tong-hua +2 位作者 LI Di-yuan HUANG Fu ZHANG L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879-891,共13页
Due to the disturbances arising from the coherence of reflected waves and from echo noise,problems such as limitations,instability and poor accuracy exist with the current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According to th... Due to the disturbances arising from the coherence of reflected waves and from echo noise,problems such as limitations,instability and poor accuracy exist with the current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intrinsic features of GPR signals and wavelet time–frequency analysis,an optimal wavelet basis named GPR3.3 wavelet is constructed via an improved biorthogonal wavelet construction metho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se the GPR signal.A new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biorthogonal wavelet(the QAGBW method)is proposed and applied in the analysis of analogue and measured signals.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Bayesian frequency-domain blind deconvolution and with existing wavelet bases,the QAGBW method based on optimal wavelet can limit the disturbance from factors such as the coherence of reflected waves and echo noise,improve the quantitative analytical precision of the GPR signal,and match the minimum thickness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with the vertical resolution of GPR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 detection sign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velet time–frequency analysis biorthogonal wavelet ba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