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亚军 魏长明 +1 位作者 唐世宇 莫文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0-60,共1页
介绍了重庆电网雷电定位系统探测站部署及硬件设计 ,其 2年多的运行实践表明 :时间到达 +定位的综合定位法符合重庆山区及丘陵地貌的实际 ,该系统的雷击跳闸探测有效率≥ 90 %、雷击定位误差≤ 70 0 m。提出了影响雷电定位误差的主要原... 介绍了重庆电网雷电定位系统探测站部署及硬件设计 ,其 2年多的运行实践表明 :时间到达 +定位的综合定位法符合重庆山区及丘陵地貌的实际 ,该系统的雷击跳闸探测有效率≥ 90 %、雷击定位误差≤ 70 0 m。提出了影响雷电定位误差的主要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 雷电监测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定位精度 过电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电网雷电监测与防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20
2
作者 陈家宏 赵淳 +3 位作者 谷山强 向念文 王宇 雷梦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61-3375,共15页
雷电是造成电网故障的首要原因。我国电网防雷工作者经过多年努力,基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电网防雷技术体系,该体系主要包含雷电监测、防雷评估和雷电防护措施3个方面研究成果,应... 雷电是造成电网故障的首要原因。我国电网防雷工作者经过多年努力,基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电网防雷技术体系,该体系主要包含雷电监测、防雷评估和雷电防护措施3个方面研究成果,应用效果显著。近5年来330 kV及以上交、直流线路里程增长超过30%,但雷击跳闸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雷击跳闸率与故障停运率均处于世界最优水平。随着电网规模的迅速增加和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结合重要输电通道、直流线路和配电线路防雷中存在的技术需求,总结迫切需要开展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1)雷电监测方面,亟需研究中小尺度高精度雷电监测技术,输电线路分布式雷击监测的定位精度和经济性需进一步提升;2)防雷评估技术方面,需开展精细化雷电参数挖掘分析,重点关注精细化雷电参数、3维复杂地形下防雷分析模型和评估技术的研究;3)雷电防护措施方面,亟需开展防护措施有效性评价体系的研究,开展并联间隙结构优化设计和新型闪络限制器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监测 输电线路 广域雷电地闪监测系统 地闪密度 雷电 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沿线雷电地闪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多青 谷山强 +3 位作者 王宇 李健 王佩 李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90-3101,共12页
为了对西藏电网更加科学、有针对性的开展防雷工作,基于电网广域雷电地闪监测系统数据,分析了西藏22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沿线区域和受雷害影响严重的220 kV“虎墨线”线路走廊区域内的地闪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输电线路... 为了对西藏电网更加科学、有针对性的开展防雷工作,基于电网广域雷电地闪监测系统数据,分析了西藏22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沿线区域和受雷害影响严重的220 kV“虎墨线”线路走廊区域内的地闪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输电线路沿线地闪密度分布呈“东西多–中部少”的特征。线路沿线主要有3个地闪密度高值区域,依次是拉萨地区、昌都以东地区和加查地区,而林芝地区地闪密度最低。输电线路沿线每年约95%地闪发生在4—9月,峰值主要出现在6、7月份。地闪活动总体存在先自东向西发展,再向东回退的过程。东部昌都地区闪电活动主要集中在5—9月,西部拉萨地区地闪则集中在6—8月。地闪活动峰值普遍出现在当地时间15—18时,西部拉萨、日喀则地区正地闪峰值滞后于地闪峰值,而东部昌都地区则超前地闪峰值。输电线路附近以单回击地闪为主导,负地闪强度明显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分布,输电线路附近东西两端负地闪平均电流强度分别约为–40 kA和–20 kA。220 kV“虎墨线”线路建成投运后,西部区段出现较大的地闪活动增幅,地闪密度从B1级(0.8次/(km^(2)·a)≤NG<2次/(km^(2)·a))增长到B2级(2.0次/(km^(2)·a)≤NG<2.8次/(km^(2)·a));且线路走廊内的正地闪活动明显增强,正地闪密度和占比分别平均提升2.7倍和2.3倍,这可能和线路杆塔引雷特性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海拔地区 地闪 雷电监测系统 时空分布 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雷击火的预报监测 被引量:4
4
作者 姚树林 邹晓华 《内蒙古林业》 2003年第4期30-31,共2页
由雷电引发的林火通称“雷击火”,它是森林火灾中危险的自然火源。科学家一直把雷击火作为森林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因子。据统计,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由雷击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该区火灾总数的24%。特别是近几年来,尽管雷击火次数不多... 由雷电引发的林火通称“雷击火”,它是森林火灾中危险的自然火源。科学家一直把雷击火作为森林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因子。据统计,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由雷击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该区火灾总数的24%。特别是近几年来,尽管雷击火次数不多,但多发生在4~8月份,且是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北部原始林区,很难及时发现,容易造成特大森林火灾,从而蒙受很大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闪电定位系统 雷电监测系统 森林雷击火 预报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防雷检测工作的现状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喜莲 玉平 《农业与技术》 2012年第3期88-88,共1页
本文从我国现阶段的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出发,从组织管理以及检测的工作流程两方面阐述了我国现阶段的防雷检测工作的现状,近而从检测的基础工作、预测平台的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雷电监测系统 防雷检测 应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