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驴源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1
作者 马瑞雪 孙雪婧 +3 位作者 孙芳静 张灿 孙美玲 刘文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9-244,314,共7页
为了分离鉴定导致驴流产的病原,并检测其对小鼠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本实验采用Salmonella Shigella(SS)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NA)、高盐甘露醇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对某流产胎驴羊水进行常规细菌的分离培养,将优势菌进行革兰氏染色... 为了分离鉴定导致驴流产的病原,并检测其对小鼠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本实验采用Salmonella Shigella(SS)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NA)、高盐甘露醇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对某流产胎驴羊水进行常规细菌的分离培养,将优势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进一步通过PCR扩增分离菌的16S rRNA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在SS培养基生长为橙色的圆形菌落,在NA培养基上生长为乳白色的圆形菌落,在高盐甘露醇培养基上生长为淡黄色针尖大小圆形菌落,在血琼脂培养基生长为不完全溶血的灰白色圆形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的甘露醇、乳糖、葡萄糖、吲哚、麦芽糖、MR试验均为阳性,枸橼酸盐试验和V-P试验均为阴性。结合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比对结果确定该菌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采用腹腔感染的方式测定分离菌对小鼠和孕鼠的致病性,将分离菌分别以10^(9) cfu/mL、10^(8) cfu/mL、10^(7) cfu/mL、10^(6) cfu/mL和10^(5) cfu/mL的剂量感染小鼠,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1.4×10^(7) cfu/只。小鼠感染48 h后出现震颤、腹泻和死亡,剖检死亡小鼠可见肝脏出血、肠道臌气、储精囊水肿、子宫出血等症状。根据LD_(50)结果将分离菌感染孕鼠并在感染7 d后取其肝脏和子宫制备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分离菌可引起60%的孕鼠流产,感染24 h后孕鼠出现体质量下降、被毛杂乱、阴道口出血等症状;剖检孕鼠可见肝脏出血、肠道有胶胨样渗出物、子宫严重出血;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可见孕鼠肝脏和子宫出现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现象,表明分离菌对孕鼠的肝脏和子宫造成了损伤。通过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测定分离菌对6类10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对β-内酰胺类的氨苄西林等8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类的强力霉素和β-内酰胺类的阿莫西林2种药物耐药。本实验首次从流产胎驴羊水中分离到1株对小鼠具有致病性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该菌可引起孕鼠流产,可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辽宁株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
2
作者 由莹 刘丽颖 +5 位作者 周大勇 孙弋雅 任振堃 王辉暖 高慎阳 周铁忠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7期11-16,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辽宁省猪源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致病性与耐药性,无菌采集辽宁省营口市某养猪场发病仔猪的肝脏、肠道等病料,应用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病原菌鉴定,并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试验... 试验旨在探究辽宁省猪源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致病性与耐药性,无菌采集辽宁省营口市某养猪场发病仔猪的肝脏、肠道等病料,应用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病原菌鉴定,并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试验分离到一株猪源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分离株在10%绵羊鲜血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湿润凸起、中等大小菌落,且不溶血,革兰染色为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接种分离株可导致小鼠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50%,并导致肝脏、肺脏、肠道等多器官发生病理损伤,证明猪源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分离株对头孢曲松、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5种抗菌药物敏感,对头孢哌酮、庆大霉素中介,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他啶等10种抗菌药物耐药。研究表明,猪源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辽宁株对多数抗菌药物已产生了耐药性,但仍有5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其中头孢曲松无兽用药剂,阿米卡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属于兽用禁用药,只有环丙沙星可作为兽用药物用于本病防治。研究结果为猪源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病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耐药性 辽宁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致病性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分离鉴定及中草药对其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晓华 何兰 邵玲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5-922,共8页
为明确引起上海青浦区某对虾养殖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死亡的致病原,并了解分离菌的药敏性及对中草药的敏感性等,本研究从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中分离纯化到一株优势菌,命名为L20230712,采用TSA培养基培养后可见圆形... 为明确引起上海青浦区某对虾养殖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死亡的致病原,并了解分离菌的药敏性及对中草药的敏感性等,本研究从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中分离纯化到一株优势菌,命名为L20230712,采用TSA培养基培养后可见圆形、边缘整齐、半透明的光滑菌落;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分离株L20230712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经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L20230712与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符合率为99%;通过16S r RNA基因的PCR扩增并测序进一步明确该分离株为P.rettgeri。对分离菌L20230712进行动物回归实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凡纳滨对虾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5.85×10^(4)cfu/m L,且可从感染组患病对虾肝胰腺组织再次分离获得与分离株L20230712生化、分子生物学特征一致的菌株。通过Kirby-Bauer(K-B)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株L20230712对7大类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其对氟苯尼考、诺氟沙星2种药物敏感,对恩诺沙星等4种药物中介,对新霉素等14种药物耐药;采用牛津杯打孔法测定分离株L20230712对16种中草药提取液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乌梅(Fructus mume)等12种中草药提取液对分离株L20230712具有显著抑菌效果,而苦参(Radix sophorae)等4种中草药提取液则对分离株L20230712无抑制作用。进一步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分离株对6种极度敏感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乌梅提取液对分离株L20230712的体外抑杀作用最强,其MIC和MBC分别为15.63 mg/mL、31.25 mg/mL。本研究结果表明P.rettgeri分离株L20230712为引起该养殖场凡纳滨对虾疫情的致病菌,首次证实P.rettgeri对凡纳滨对虾具有强致病性,并为P.rettgeri引起的凡纳滨对虾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耐药性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性bla_(NDM-1)阴性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建昌 姜彦芬 +2 位作者 王金凤 陈志敏 李静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5年第4期22-25,共4页
为了解美国进口种猪人畜共患性致病菌的携带情况,本研究采集种猪新鲜粪便样品,进行常见致病菌的分离。结果在120份样品中分离到1株普罗威登斯菌,命名为HBA13。通过不同选择性培养基、常规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鉴定... 为了解美国进口种猪人畜共患性致病菌的携带情况,本研究采集种猪新鲜粪便样品,进行常见致病菌的分离。结果在120份样品中分离到1株普罗威登斯菌,命名为HBA13。通过不同选择性培养基、常规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鉴定HBA13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鉴于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在细菌耐药性方面的重要意义,进行了NDM-1表型检测,并利用PCR方法进行blaNDM-1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所分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blaNDM-1耐药基因为阴性。猪源性blaNDM-1阴性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分离,为今后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分离 鉴定 blaNDM-1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克氏原螯虾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分离鉴定与联合药敏试验 被引量:6
5
作者 董靖 张露珊 +4 位作者 张国栋 刘永涛 刘绍春 杨移斌 艾晓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32,共9页
为了探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5—6月死亡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本试验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L20190509),通过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序列分析和进化树进行鉴定,通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该菌株的药物... 为了探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5—6月死亡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本试验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L20190509),通过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序列分析和进化树进行鉴定,通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该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进一步研究了抗菌药物与天然化合物的联合抑菌作用。结果发现,该菌株对克氏原螯虾的半数致死浓度为9.27×10^(4)CFU·mL^(-1),其生理生化特征与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一致,16S rRNA测序和进化树分析发现,分离株与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以上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进一步通过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20种受试药物中的亚胺培南、头孢噻肟、恩诺沙星3种药物敏感,对氟苯尼考和多西环素2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其他受试药物均不敏感。此外,联合抑菌试验发现氟苯尼考与厚朴酚联用具有协同抑菌作用。以上研究发现,分离株L20190509是一株能导致克氏原螯虾发病的病原菌,具有多重耐药性,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克氏原螯虾“五月瘟”的病因,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耐药性 厚朴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与氨基糖苷类异质性耐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柳朔怡 顾全 +2 位作者 李会平 戚桂杰 鲁程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6-832,共7页
目的分析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机制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异质性耐药现象的探索。方法对2016—2021年收集的4株多重耐药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multidrug resistant Providencia Rettgeri,MRPRE)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携带的耐... 目的分析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机制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异质性耐药现象的探索。方法对2016—2021年收集的4株多重耐药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multidrug resistant Providencia Rettgeri,MRPRE)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携带的耐药基因进行分析。采用异质性耐药菌谱分析与亚抑菌浓度抗生素诱导实验探索庆大霉素异质性耐药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适应性耐药。结果本研究共收集4株MRPRE,其中3株检出bla_(NDM-1)基因,对碳青霉烯类高度耐药,同时对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复方磺胺甲恶唑、喹诺酮类药物耐药。1株未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但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异质性耐药,在亚抑菌浓度庆大霉素诱导下,庆大霉素MIC值由8μg/mL上升至64μg/mL,亚胺培南MIC值由2μg/mL上升至8μg/mL,出现适应性耐药。结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可携带bla_(NDM-1)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耐药,同时表现对多种抗生素的多重耐药。异质性耐药菌株在亚抑菌浓度庆大霉素诱导下可出现庆大霉素与亚胺培南的适应性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碳青霉烯酶 新德里金属酶 异质性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石娇 王光西 +1 位作者 丁曼琳 周英顺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97-601,共5页
目的了解某院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耐药情况,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耐药基因遗传特征,为临床预防和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分离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药敏结果,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3株耐碳... 目的了解某院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耐药情况,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耐药基因遗传特征,为临床预防和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分离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药敏结果,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3株耐碳青霉烯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全基因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挖掘其遗传特征。结果共分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25株,其中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株10株,占40.00%。神经外科检出最多(7株,占28.00%),标本来源以尿为主(13株,52.00%)。25株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均耐药,耐药率为100.00%。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6.00%、40.00%、28.00%。3株耐碳青霉烯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显示均携带β-内酰胺类(bla NDM-1、bla OXA-10和bla TEM-1B)、大环内酯类[mph(A)、mph(E)、msr(E)]、甲氧苄啶(dfrA1)、氨基糖苷类[aadA1、aadA5、aph(3″)-Ib、aph(4)-Ia、acc(6′)-Ib3、aadB]、磺胺类(sul1)和氯霉素类(catB8)6类耐药基因型,所携带耐药基因型bla NDM-1、bla OXA-10的遗传结构分别为:IS30-bla NDM-1-ble MBL-trpF-dsbC-orf-groES-groEL-IS91、aac(6’)-Ib3-dfrA1-aadA1-bla OXA-10-catB8-aadB。结论雷氏普罗威登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携带耐药基因种类多,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药敏结果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鼠源致病性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2
8
作者 唐海波 陈凤莲 +5 位作者 饶桂波 姜佳佳 孟菲 白安斌 杨磊 吴健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5-37,I0004,共4页
为确定南宁隆安县某竹鼠养殖场发生竹鼠死亡的原因,从发病的竹鼠肝、肺及肾脏中分离得到2株可疑细菌,经形态观察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两株细菌均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经小鼠回归试验证实该分离菌可致死小鼠。... 为确定南宁隆安县某竹鼠养殖场发生竹鼠死亡的原因,从发病的竹鼠肝、肺及肾脏中分离得到2株可疑细菌,经形态观察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两株细菌均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经小鼠回归试验证实该分离菌可致死小鼠。测序结果显示,该菌16S rRNA与雷氏普罗威登斯菌(AB680422)同源性高达99.9%。药敏试验显示,对头孢吡肟、头孢唑林、头孢氨苄等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氯霉素、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有抗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是隆安县某竹鼠养殖场竹鼠致死的病原菌。本文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了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对竹鼠有较强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鼠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质酶产生菌黑木耳破壁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鲜乔 张拥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41,共4页
从浙江、湖北、陕西等地黑木耳栽培的土壤样品中筛选到一株产几丁质酶活力较强的菌株CHa0804,用于黑木耳破壁处理。考察菌株CHa0804的生长特性,并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菌株CHa0804以黑木耳胶质... 从浙江、湖北、陕西等地黑木耳栽培的土壤样品中筛选到一株产几丁质酶活力较强的菌株CHa0804,用于黑木耳破壁处理。考察菌株CHa0804的生长特性,并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菌株CHa0804以黑木耳胶质为唯一碳源生长,在菌株CHa0804个体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的基础上,通过16sDNA测序鉴定,确定CHa0804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该研究为选育高产几丁质酶菌株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鉴定 破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龟眼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叶明皓 胡秀彩 +3 位作者 吕爱军 孙敬锋 刘小雪 宋亚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4-569,共6页
为防治龟类细菌性眼炎病,从患眼炎巴西龟Trachemys scriptaelegans (体质量约150. 0 g)眼内分泌液中分离获得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编号为G0503菌株,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16S r DNA克隆和测序,以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等方法... 为防治龟类细菌性眼炎病,从患眼炎巴西龟Trachemys scriptaelegans (体质量约150. 0 g)眼内分泌液中分离获得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编号为G0503菌株,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16S r DNA克隆和测序,以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与甘露糖、半乳糖、肌醇等反应为阳性,与赖氨酸、鸟氨酸脱羧酶等反应为阴性;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扩增其16S r DNA序列,将其亚克隆至p MD18-T载体中测序,获得片段大小为1500 bp,与模式菌株Providencia rettgeri DSM 4542 (AM040492. 1)序列一致性为99. 30%;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该菌与Providencia rettgeri(JN644501. 1)自然聚为一支,最终判定G0503菌株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左氟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用该分离菌人工回归感染巴西龟死亡率达40%,主要呈现眼睛肿大、黏液增多,停止摄食等特征,并且与自然发病龟临床症状一致;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病龟出现眼睑上皮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本研究中首次报道巴西龟眼炎病原的分离鉴定,对该病防治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龟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16S RDNA 药敏试验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