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强对流风暴新一代雷达产品特征分析
被引量:
23
1
作者
牛淑贞
鲍向东
+1 位作者
乔春贵
康雯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2-100,I0007-I0008,共11页
利用濮阳、三门峡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结合卫星、探空、天气图、地面雨量等资料对2006年6月25日发生在河南省北部、西部和中部的强对流风暴过程进行分析发现:(1)此次强对流风暴表现为多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的强对流回波单体组成长80~4...
利用濮阳、三门峡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结合卫星、探空、天气图、地面雨量等资料对2006年6月25日发生在河南省北部、西部和中部的强对流风暴过程进行分析发现:(1)此次强对流风暴表现为多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的强对流回波单体组成长80~400km、宽40km的NE—SW向中β对流回波带即飑线;(2)强对流风暴在发展旺盛期间,其前沿有雷暴出流边界;(3)低层强NW风推动对流回波带向前发展成弓型带状回波;(4)在强对流风暴前侧,紧挨雷暴出流边界内侧产生了一条弧线窄带速度线,随着雷暴出流边界远离强对流风暴主体,该弧线窄带速度线也远离大片的速度区,并逐渐消失;(5)不同性质的强对流天气,其基本反射率、回波顶高、垂直液态积分含水量时有差异。北部雷雨大风伴短时强降水的强对流天气,强中心基本反射率在53~63dBz,回波顶高9~14km,垂直液态积分含水量在38~48kg.m-1之间;而西部中部的雷雨大风伴随局部冰雹和短时强降水的强对流天气,强中心基本反射率在53~65dBz,回波顶高度11~16km,对应垂直液态积分含水量在48~63kg.m-1之间;(5)在强对流风暴发展旺盛时期一直有中气旋伴随,中气旋出现在强对流单体前侧或前侧的入流槽口处。强对流风暴的新一代雷达产品特征是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
流
风暴
飑线
弧线窄带速度线
雷暴出流
边界
中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次暖区对流组织化发展的成因分析
2
作者
罗静
郑淋淋
+5 位作者
姚晨
邵立瑛
邱学兴
高磊
朱红芳
祁文
《气象》
2025年第9期1072-1087,共16页
2023年5月27日凌晨,安徽南部发生了一次以短时强降水为主的暖区强对流过程,多条南北走向平行排列的β中尺度短对流形成的列车效应造成突发性局地强降水,降水最强时段100 min累计降水量达到123.2 mm。采用安徽省气象台业务运行的快速更...
2023年5月27日凌晨,安徽南部发生了一次以短时强降水为主的暖区强对流过程,多条南北走向平行排列的β中尺度短对流形成的列车效应造成突发性局地强降水,降水最强时段100 min累计降水量达到123.2 mm。采用安徽省气象台业务运行的快速更新同化系统WRF-EnKF对此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大尺度环境场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导致多条短对流水平尺度的增长、强度的增强。动力作用方面,对流发生后,短对流与低空急流核之间形成γ中尺度气旋性涡旋造成对流东移发展,同时雷暴出流与环境风场形成的地面辐合线导致南侧触发新对流,使短对流不断向南部线性发展;环境条件方面,多个平行排列的低空急流核为对流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动力和热力条件,对流强烈发展在中高层形成反次级环流,使其南侧的大气不稳定和深层垂直风切变显著增强。对流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短对流结构维持。平行排列的对流形成平行排列的雷暴高压,相邻雷暴出流相互作用形成多个平行排列的正负散度对,垂直方向上在相邻对流之间形成多个平行排列的纬向-垂直环流,有利于多条短对流结构的维持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
低空急
流
雷暴出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强对流风暴新一代雷达产品特征分析
被引量:
23
1
作者
牛淑贞
鲍向东
乔春贵
康雯瑛
机构
河南省气象台
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
河南省气象学会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2-100,I0007-I0008,共11页
基金
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522030400
河南省气象局《河南省强对流风暴演变预报技术研究》Z200604研究
文摘
利用濮阳、三门峡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结合卫星、探空、天气图、地面雨量等资料对2006年6月25日发生在河南省北部、西部和中部的强对流风暴过程进行分析发现:(1)此次强对流风暴表现为多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的强对流回波单体组成长80~400km、宽40km的NE—SW向中β对流回波带即飑线;(2)强对流风暴在发展旺盛期间,其前沿有雷暴出流边界;(3)低层强NW风推动对流回波带向前发展成弓型带状回波;(4)在强对流风暴前侧,紧挨雷暴出流边界内侧产生了一条弧线窄带速度线,随着雷暴出流边界远离强对流风暴主体,该弧线窄带速度线也远离大片的速度区,并逐渐消失;(5)不同性质的强对流天气,其基本反射率、回波顶高、垂直液态积分含水量时有差异。北部雷雨大风伴短时强降水的强对流天气,强中心基本反射率在53~63dBz,回波顶高9~14km,垂直液态积分含水量在38~48kg.m-1之间;而西部中部的雷雨大风伴随局部冰雹和短时强降水的强对流天气,强中心基本反射率在53~65dBz,回波顶高度11~16km,对应垂直液态积分含水量在48~63kg.m-1之间;(5)在强对流风暴发展旺盛时期一直有中气旋伴随,中气旋出现在强对流单体前侧或前侧的入流槽口处。强对流风暴的新一代雷达产品特征是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的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
强对
流
风暴
飑线
弧线窄带速度线
雷暴出流
边界
中气旋
Keywords
severe convective thunderstorm squall line velocity line of arc line short band thunderstorm outflow border mesocydone
分类号
P44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TN959.4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次暖区对流组织化发展的成因分析
2
作者
罗静
郑淋淋
姚晨
邵立瑛
邱学兴
高磊
朱红芳
祁文
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
出处
《气象》
2025年第9期1072-1087,共16页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江淮气象联合基金项目(2208085UQ11、2408055UQ002)
铜陵市科技计划项目市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社发领域类(20230203049)
中国气象局复盘总结专项(FPZJ2024-057)共同资助。
文摘
2023年5月27日凌晨,安徽南部发生了一次以短时强降水为主的暖区强对流过程,多条南北走向平行排列的β中尺度短对流形成的列车效应造成突发性局地强降水,降水最强时段100 min累计降水量达到123.2 mm。采用安徽省气象台业务运行的快速更新同化系统WRF-EnKF对此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大尺度环境场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导致多条短对流水平尺度的增长、强度的增强。动力作用方面,对流发生后,短对流与低空急流核之间形成γ中尺度气旋性涡旋造成对流东移发展,同时雷暴出流与环境风场形成的地面辐合线导致南侧触发新对流,使短对流不断向南部线性发展;环境条件方面,多个平行排列的低空急流核为对流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动力和热力条件,对流强烈发展在中高层形成反次级环流,使其南侧的大气不稳定和深层垂直风切变显著增强。对流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短对流结构维持。平行排列的对流形成平行排列的雷暴高压,相邻雷暴出流相互作用形成多个平行排列的正负散度对,垂直方向上在相邻对流之间形成多个平行排列的纬向-垂直环流,有利于多条短对流结构的维持和发展。
关键词
暖区
低空急
流
雷暴出流
Keywords
warm-sector
low-level jet
outflow of thunderstorm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强对流风暴新一代雷达产品特征分析
牛淑贞
鲍向东
乔春贵
康雯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次暖区对流组织化发展的成因分析
罗静
郑淋淋
姚晨
邵立瑛
邱学兴
高磊
朱红芳
祁文
《气象》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