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国汉学家雷慕沙汉语词类研究及其学术史意义
1
作者 陈金秋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35,共11页
法国汉学家雷慕沙在中法语言对比的框架下,从实词和虚词两个角度划分汉语词类。他对汉语词类的划分参考了法语词类,主要以词的词汇意义为标准,也综合考虑了词与词的搭配、词在句中的位置等情况,并在其汉学著作《汉文启蒙》中详细介绍了... 法国汉学家雷慕沙在中法语言对比的框架下,从实词和虚词两个角度划分汉语词类。他对汉语词类的划分参考了法语词类,主要以词的词汇意义为标准,也综合考虑了词与词的搭配、词在句中的位置等情况,并在其汉学著作《汉文启蒙》中详细介绍了汉语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叹词等词类的语法特征。此外,他还对汉语中的“小品词”及其语法特征进行了细致描绘。雷慕沙对汉语词类特征的研究,在当时纠正了欧洲汉学界对汉语的偏见,突破了欧洲中心主义语言研究框架,对后辈法国汉学家汉语词类的划分与研究、中国汉语语法研究的建立与发展都有一定影响,对当今学界反观欧洲汉学家词类特征研究的发展历程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汉学家 雷慕沙 汉语语法 汉语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阐释与知识会通:19世纪法国汉学家对老学知识的考古与建构
2
作者 路斯琪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6,共7页
19世纪上半叶,以雷慕沙、波捷和儒莲为代表的法国学院派汉学家在学术传承与思想批判中构筑了《道德经》近代西译的开端,推动老学知识在欧洲的生产与传播。由于“道”是老子思想最为核心的概念,汉学家译者对“道”的考辨、理解和阐释贯... 19世纪上半叶,以雷慕沙、波捷和儒莲为代表的法国学院派汉学家在学术传承与思想批判中构筑了《道德经》近代西译的开端,推动老学知识在欧洲的生产与传播。由于“道”是老子思想最为核心的概念,汉学家译者对“道”的考辨、理解和阐释贯穿翻译活动始终。在概念意义建构和知识话语形成的双向互动中,“道”的语义网络不断延展,知识话语在被改造和重构的过程中生成了语境化的老学知识景观,知识起源的中心亦从古希腊转向古印度再至回归中国本土。翻译内在的生成性和外在的传播性赋予西传老学知识以持续的生命力与适应性,使其在同西方知识的对话中获得更新与深化,并在19世纪庞杂的世界知识体系中锋芒渐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汉学 老学 《道德经》 雷慕沙 波捷 儒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