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三段颗粒滩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
17
1
作者
丁熊
谭秀成
+3 位作者
李凌
罗冰
唐青松
马华灵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37,共8页
通过对钻井、录井、测井及岩心等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颗粒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残余粒间孔保存型储层和同生期岩溶型储层是研究区雷三段颗粒碳酸盐岩储层的两种主要成因类型;残余...
通过对钻井、录井、测井及岩心等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颗粒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残余粒间孔保存型储层和同生期岩溶型储层是研究区雷三段颗粒碳酸盐岩储层的两种主要成因类型;残余粒间孔保存型储层以残余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管状喉道和缩颈喉道发育,较好的孔喉配置关系使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中渗、储渗能力较好的特征;同生期岩溶型储层以孤立的粒内溶孔和铸模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喉道欠发育,中孔微喉的配置关系导致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低渗、渗透性偏低的特征;分别形成于台地边缘和台地内部的颗粒碳酸盐岩为两种颗粒滩储层的形成提供了早期物质基础;单滩体的厚度直接控制着两种颗粒滩储层的储渗形式;成岩演化是两种颗粒滩储层定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粒间孔
同生期岩溶型
储层
雷口坡组三段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源储特征及配置关系
被引量:
8
2
作者
阮蕴博
周刚
+5 位作者
霍飞
孙豪飞
郭佩
罗涛
蒋华川
文华国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9-151,共13页
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等资料,结合岩石物性、X射线衍射、总有机碳(TOC)含量及岩石热解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等分析结果,对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雷三段)的烃源岩和储层特征以及二者的配置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地...
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等资料,结合岩石物性、X射线衍射、总有机碳(TOC)含量及岩石热解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等分析结果,对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雷三段)的烃源岩和储层特征以及二者的配置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地区雷三段2亚段发育一套以页岩和泥质灰岩为主的烃源岩,厚度为20~100 m,页岩平均TOC值为1.08%,最高可达4.01%,泥质灰岩平均TOC值为0.40%,有机质类型以Ⅱ_(1)型为主,Ⅰ型次之,处于高成熟—过成熟早期阶段,生烃潜力较好。②研究区雷三段3亚段发育一套以粉晶白云岩和砂屑白云岩为主的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溶)孔和粒间溶孔,平均孔隙度为4.05%,平均渗透率为1.1 mD,具有低孔中渗的特征。③雷三段2亚段烃源岩与3亚段储层形成了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可形成“下生上储”“、自生自储”型油气藏,裂缝系统既为油气运移通道,也是重要的储集空间,上覆雷四段膏盐岩和须家河组一段泥岩均为有效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白云岩
源储配置
下生上储
自生自储
雷口坡组三段
中
三
叠统
川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中雷口坡组台地潟湖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来源
被引量:
6
3
作者
张本健
孙豪飞
+5 位作者
罗强
曾汇川
徐亮
李莉
霍飞
文华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9,共15页
2020年底,CT1井在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二亚段(以下简称雷三2亚段)泥质石灰岩和灰质泥岩段首次获得高产油气流。该套非常规储层夹杂于碳酸盐岩—膏盐岩沉积组合之中,岩性组合复杂、非均质性强,加之对其...
2020年底,CT1井在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二亚段(以下简称雷三2亚段)泥质石灰岩和灰质泥岩段首次获得高产油气流。该套非常规储层夹杂于碳酸盐岩—膏盐岩沉积组合之中,岩性组合复杂、非均质性强,加之对其研究程度偏低,致使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面临页岩“甜点”厘定难度大的问题。为了明确川中雷三2亚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来源,在岩石学和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页岩有机质丰度(TOC)、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Ro)以及天然气组分、凝析油气轻烃组成、储层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雷三2亚段烃源岩主要为一套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的泥页岩与泥质石灰岩,TOC介于0.11%~4.00%、平均值为0.88%,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泥型—偏腐泥混合型,生烃潜力较好;②CT1井天然气主要为成熟—高成熟阶段的干酪根降解气,主要来自于雷三2亚段自身烃源岩;③CT1井雷三2亚段凝析油并非源于上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而是源于其自身烃源岩;④CT1井雷三2亚段天然气具有相对低的伽马蜡烷含量,显示较弱的还原环境。结论认为,该区雷三2亚段天然气具有自生自储的成藏特点,其来源主要为自身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
中
三
叠统
雷口坡组三段
二亚
段
页岩
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气来源
自生自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三段颗粒滩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
17
1
作者
丁熊
谭秀成
李凌
罗冰
唐青松
马华灵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37,共8页
基金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11D-5006-0105)
四川省矿产普查与勘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SZD0414)
文摘
通过对钻井、录井、测井及岩心等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颗粒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残余粒间孔保存型储层和同生期岩溶型储层是研究区雷三段颗粒碳酸盐岩储层的两种主要成因类型;残余粒间孔保存型储层以残余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管状喉道和缩颈喉道发育,较好的孔喉配置关系使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中渗、储渗能力较好的特征;同生期岩溶型储层以孤立的粒内溶孔和铸模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喉道欠发育,中孔微喉的配置关系导致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低渗、渗透性偏低的特征;分别形成于台地边缘和台地内部的颗粒碳酸盐岩为两种颗粒滩储层的形成提供了早期物质基础;单滩体的厚度直接控制着两种颗粒滩储层的储渗形式;成岩演化是两种颗粒滩储层定型的关键。
关键词
残余粒间孔
同生期岩溶型
储层
雷口坡组三段
四川盆地
Keywords
residual intergranular pore
syngenetie karstification
reservoir
Lei 3 member of Leikoupo formation
Sichua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源储特征及配置关系
被引量:
8
2
作者
阮蕴博
周刚
霍飞
孙豪飞
郭佩
罗涛
蒋华川
文华国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9-151,共13页
基金
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项目“天然气成藏物质基础”(编号:22CXTD0064)资助。
文摘
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等资料,结合岩石物性、X射线衍射、总有机碳(TOC)含量及岩石热解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等分析结果,对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雷三段)的烃源岩和储层特征以及二者的配置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地区雷三段2亚段发育一套以页岩和泥质灰岩为主的烃源岩,厚度为20~100 m,页岩平均TOC值为1.08%,最高可达4.01%,泥质灰岩平均TOC值为0.40%,有机质类型以Ⅱ_(1)型为主,Ⅰ型次之,处于高成熟—过成熟早期阶段,生烃潜力较好。②研究区雷三段3亚段发育一套以粉晶白云岩和砂屑白云岩为主的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溶)孔和粒间溶孔,平均孔隙度为4.05%,平均渗透率为1.1 mD,具有低孔中渗的特征。③雷三段2亚段烃源岩与3亚段储层形成了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可形成“下生上储”“、自生自储”型油气藏,裂缝系统既为油气运移通道,也是重要的储集空间,上覆雷四段膏盐岩和须家河组一段泥岩均为有效盖层。
关键词
烃源岩
白云岩
源储配置
下生上储
自生自储
雷口坡组三段
中
三
叠统
川中地区
Keywords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dolomite
source-reservoir configuration
lower generation and upper accumulation
self-generation and self-accumulation
the third member of Leikoupo Formation
Middle Triassic
central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中雷口坡组台地潟湖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来源
被引量:
6
3
作者
张本健
孙豪飞
罗强
曾汇川
徐亮
李莉
霍飞
文华国
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9,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盆地寒武系龙王庙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耦合机制”(编号:42272133)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台地潟湖相富有机质页岩成因机制”(编号:33550007-22-ZC0613-0039)。
文摘
2020年底,CT1井在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二亚段(以下简称雷三2亚段)泥质石灰岩和灰质泥岩段首次获得高产油气流。该套非常规储层夹杂于碳酸盐岩—膏盐岩沉积组合之中,岩性组合复杂、非均质性强,加之对其研究程度偏低,致使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面临页岩“甜点”厘定难度大的问题。为了明确川中雷三2亚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来源,在岩石学和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页岩有机质丰度(TOC)、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Ro)以及天然气组分、凝析油气轻烃组成、储层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雷三2亚段烃源岩主要为一套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的泥页岩与泥质石灰岩,TOC介于0.11%~4.00%、平均值为0.88%,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泥型—偏腐泥混合型,生烃潜力较好;②CT1井天然气主要为成熟—高成熟阶段的干酪根降解气,主要来自于雷三2亚段自身烃源岩;③CT1井雷三2亚段凝析油并非源于上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而是源于其自身烃源岩;④CT1井雷三2亚段天然气具有相对低的伽马蜡烷含量,显示较弱的还原环境。结论认为,该区雷三2亚段天然气具有自生自储的成藏特点,其来源主要为自身烃源岩。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
中
三
叠统
雷口坡组三段
二亚
段
页岩
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气来源
自生自储
Keywords
Central Sichuan Basin
T2l32
Shale
Source rock
Biomarker
Hydrocarbon source
Self-source and self-reservoir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三段颗粒滩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丁熊
谭秀成
李凌
罗冰
唐青松
马华灵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源储特征及配置关系
阮蕴博
周刚
霍飞
孙豪飞
郭佩
罗涛
蒋华川
文华国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川中雷口坡组台地潟湖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来源
张本健
孙豪飞
罗强
曾汇川
徐亮
李莉
霍飞
文华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