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古海湾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
宋金民
刘树根
李智武
夏舜
冯宇翔
杨迪
叶玥豪
邵兴鹏
王斌
王佳蕊
金鑫
任杉
杨绍海
罗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川西南部地区雷口坡组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
尹宏
郑超
王旭丽
杨华
田云英
辛荣跃
张兴宇
|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彭州气田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储层构造裂缝特征预测 |
李皋
梁斌斌
谢强
何龙
上官自然
杨旭
|
《特种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气藏气源分析与成藏模式 |
李智
李双建
王濡岳
张磊
崔一鑫
|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5
|
川西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 |
吴世祥
李宏涛
龙胜祥
柳智利
王春连
张军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8
|
|
6
|
川西彭州地区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特征及主控因素 |
赵向原
胡向阳
肖开华
贾跃玮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43
|
|
7
|
四川盆地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岩溶储层特征与分布 |
卞从胜
汪泽成
江青春
池英柳
徐兆辉
|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24
|
|
8
|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 |
孙春燕
胡明毅
胡忠贵
邓庆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25
|
|
9
|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地层划分探讨 |
黄东
张健
杨光
石学文
汪华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4
|
|
10
|
川西龙门山前雷口坡组四段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
王琼仙
宋晓波
王东
隆轲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44
|
|
11
|
四川盆地西部彭州气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白云岩孔隙表征、分布及成因 |
周凌方
钱一雄
宋晓波
曹波
尤东华
李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22
|
|
12
|
川中—川南过渡带雷口坡组台内滩组合特征 |
丁熊
陈景山
谭秀成
罗冰
吴家杰
杜本强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3
|
|
13
|
蒸发环境烃源岩生烃能力探讨——以川西坳陷雷口坡组为例 |
王彦青
陈迎宾
胡烨
曾华盛
吴小奇
|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
2018 |
19
|
|
14
|
川西龙门山前构造带彭州雷口坡组大型气田的形成条件 |
李书兵
许国明
宋晓波
|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
2016 |
88
|
|
15
|
川西XC地区雷口坡组顶不整合面储层预测方法 |
李素华
卢齐军
许国明
刘诗荣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7
|
|
16
|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层序岩相古地理 |
李凌
谭秀成
周素彦
邹春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6
|
|
17
|
川西龙门山前带雷口坡组四段古表生期大气水溶蚀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 |
李勇
邓美洲
李国蓉
高恒逸
王琼仙
何赛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5
|
|
18
|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段构造演化对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
孟宪武
刘勇
石国山
陈兰
朱兰
蔡左花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0
|
|
19
|
大邑构造雷口坡组四段天然气成藏条件 |
陈迎宾
胡烨
王彦青
曾华盛
|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3
|
|
20
|
川西新场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裂缝分布特征及预测 |
朱兰
李素华
余洋
李蓉
石国山
许国明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