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郝丽 卢文 徐星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TWP+PRE)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 69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表现为肾炎综合征,病理除外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增生性肾炎 54例,非增生性肾炎 15例),随机分为TWP+...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TWP+PRE)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 69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表现为肾炎综合征,病理除外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增生性肾炎 54例,非增生性肾炎 15例),随机分为TWP+PRE组 36例和TWP治疗组 33例,随访 2年,观察治疗前后浮肿、血压、血尿常规和 24h尿蛋白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TWP+PRE组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善较TWP组迅速、总有效率高(P<0 01),药物副作用减少。结论 在病理除外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炎综合征患者中,TWP+PRE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治疗应用 糖皮质激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总萜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梅涧 金实 +1 位作者 马永桢 纪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0-12,71,共4页
雷公藤总萜片为雷公藤经改进工艺流程研制而成。临床应用暂时缓解及显效率分别为6.6%、28.3%,总有效率95.3%。与同类雷公藤片疗效相似。副作用发生率仅28.13%,对照组雷公藤片为75%,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1),尤其是消化道反应发... 雷公藤总萜片为雷公藤经改进工艺流程研制而成。临床应用暂时缓解及显效率分别为6.6%、28.3%,总有效率95.3%。与同类雷公藤片疗效相似。副作用发生率仅28.13%,对照组雷公藤片为75%,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1),尤其是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轻、症状单一。是临床治疗RA值得推荐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治疗应用 萜类 关节支 类风湿性/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聚合物偶合雷公藤内酯醇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天楠 王启闻 +5 位作者 金雪 胡奇达 王训师 徐桑 周峻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0-619,共10页
目的:合成并表征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聚阳离子复合物,考察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在几种不同癌细胞上的抗癌活性和siRNA携带能力。方法:通过N,N'-羰基二咪唑将雷公藤内酯醇偶合到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载体材料上,... 目的:合成并表征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聚阳离子复合物,考察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在几种不同癌细胞上的抗癌活性和siRNA携带能力。方法:通过N,N'-羰基二咪唑将雷公藤内酯醇偶合到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载体材料上,制成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纳米复合物。用1H-NMR、FT-IR和XRD对该材料进行了谱学表征,用MTT、划痕实验和伊红-苏木精染色实验对其细胞毒性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估,并用凝胶电泳实验、粒径和表面电势的测定及携带siRNA的细胞荧光染色实验,初步研究了聚合物的siRNA压缩能力与携带能力。结果:合成了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聚阳离子复合物,且雷公藤内酯的接入率为10%(w/w)。聚合物在N/P为5时具有较好的siRNA压缩能力,形成粒径约为(300±15)nm和表面电荷为(8±2.5)mV的微粒,细胞毒性实验、划痕实验及HE染色实验表明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聚合物毒性降低,具有较好的抑制细胞转移能力,能有效携带siRNA并进入细胞中。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可在体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并可携带siRNA进入细胞内部,有望用于肿瘤的基因/药物协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类/化学 聚乙烯亚胺/化学 雷公藤内酯/治疗应用 抗肿瘤药/药理学 纳米复合物 聚乙烯亚胺 环糊精 雷公藤内酯醇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缓解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的炎症及其相关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白石 孙雅谊 +2 位作者 吴丽娟 吴仲敏 方马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3-500,共8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的抗炎、抗凋亡等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参照Longa的方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手术对照组、溶剂对照组、模型对照纽、...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的抗炎、抗凋亡等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参照Longa的方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手术对照组、溶剂对照组、模型对照纽、雷公藤甲素组。TTC染色确定脑梗死的部位和体积,Longa法对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分,荧光染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数量,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2(COX-2)、NF-κB的蛋白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测定各组大鼠iNOS和COX-2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相较于溶剂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雷公藤甲素组大鼠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域脑组织水肿改善明显(80.03±0.46)%(P〈0.05),诱发梗死体积缩小(8.3±1.4)%(P〈0.01),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较轻,Longa评分为1.38±0.20(P〈0.05);炎症相关因素如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减少(P〈0.05),COX-2、iNOS和NF—κB蛋白表达下降,分别为91.67±1.31、95.24±5.07和75.03±12.06(均P〈0.05),且损伤区凋亡作用减轻,TUNEL阳性细胞数为64.15±3.52(P〈0.05)。结论:在大鼠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模型中,雷公藤甲素能够对抗炎症及其相关凋亡,起到减轻脑水肿及梗死范围,缓解神经功能性障碍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κ雷公藤内酯/治疗应用 脑组织缺血/药物疗法 再灌注损伤/药物疗法 神经炎/药物疗法 NF—κB/代谢 环氧化酶2/代谢 一氧化氮合酶/代谢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